学习啦>论文大全>技术论文>

高中通用教学技术论文(2)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高中通用教学技术论文篇二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的实施与探索

  摘 要:课程改革给教材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与之相应地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树立新的教材观和教学观,如何正确理解教材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每一位通用技术教师面临的重大挑战。

  关键词:学生资源;信息技术;案例;项目制作

  高中通用技术作为一门崭新的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必然存在诸多的问题,而且还缺乏成功的经验用以借鉴或参照,教学实际常常是要“摸着石头过河”,也常常是会呛到水。换个角度看问题,通用技术课程的设置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由于对课程的陌生,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包括课改新理念的学习、教学问题的分析和反思、教学经验的总结、校本课程材料的研究等,努力解决教学中的难题,尝试在实践中提出规律性的认识,为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笔者通过一个学年的探索和实践,就教学内容的实施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学生作为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书本知识不可否认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仅仅把知识当作纯粹的对象来学习,很容易把学生学习的知识演变为唯一的结论,教学过程变成了简单的传授标准答案的过程,在追求唯一标准答案的过程中,学生甚至也包括教师,弱化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是传统科目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也是课改试图解决的问题之一。通用技术课在教学实践中应一改以往为“教教材而教,为学教材而学”的这一弊端,对学生的独立见解、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应加以重视。在课上课后教师都应允许学生并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交流信息,谈论感受,发表见解,提出问题和困惑,思考设计方案,交流评价等活动,从而体现学生教学的主体地位,同时真诚的交流,相互的理解,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有活力和生机的宝贵资源。比如,在“设计的一般过程”这一章节,教师依据课本载体设置好问题情景,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进行分析,讨论,交流,也有学生带来了各种便携式小板凳,对比课本案例进行评价等活动。在表达各自的认识和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更主要的是从中感受技术的设计思想。在后续便携式小板凳的制作过程中,筹款、原料采购运输、工具准备、作品制作、成品试验、展示评价等环节,都有学生具体的参与,也有学生发动做木工的或做木材销售加工的家长来帮忙,真正做到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保证了制作课的顺利完成。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

  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也为教师的讲授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呈现方式。信息技术资源与通用技术教学相整合,可以降低技能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的效率。在两者的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根据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把通用技术较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形象化,降低教学难度,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动机。

  在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主要是有两种使用:

  1.作为素材性资源获取的工具

  通用技术课本不可能囊括万象,给出太多的适用案例,也不可能及时反映最新技术的变化,或者是已有技术产品的更新,而网络上有大量与课程相关的素材资源,能够及时地对课本载体内容进行补充和选择修改。比如:“设计的一般过程”这一章节,在另一届学生的教学中我选用了衣架替代了小板凳,教师预先通过网络收集积累了难得一见的创新型衣架图片,制作了简易模型,结合市场上常见的几类衣架,用于实际的教学,感觉比便携式小板凳还容易操作了点。

  2.将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教学软件或多媒体教学库,选择合适的用在自己的讲解中,利用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形象地展示技术课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点。比如:“遇到三视图”的教学时,就利用了一款比较优秀的网络教程,清晰再现了三视图的原理方法、特征和绘图步骤。学生普遍反映比同期的数学课讲授得清楚。又如,通过网络收集了部分技术产品的精品,作成演示稿为学生作了一次技术创新的介绍和猜谜活动,活跃了学生的技术思维。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通用技术课程内容表现变得更丰富亮丽,大大增强了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好感程度。

  三、课本中案例的选用

  教材采用了案例分析法。这种案例分析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难度,提高学习效率。教材中精选的众多案例,贴近学生实际,充满生活情趣,技术含量较高,富有时代气息,因而可以大大缩短学生心理上与新知识、新技能之间的距离。但也有一些案例存在问题,比如案例“新式纺纱机的诞生”,对于纺纱机学生们缺乏感性认识,也想象不出改进过的纺纱机是什么样子,即便教师自己也说不明白。实际中缺乏操作性,这时候教师不能局限在教材提供的案例了,在保证技术思想、方法、理念一致的前提下选取其他案例来分析,一般的所选的案例应是独特的、新颖的、与时代同步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的操作方式上,尽量配以实物展示或辅以课内活动,避免把案例分析变成讲故事。这样学生一方面容易接受,另一方面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技术加以重新认识,激发他们对生活中的技术产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比如“设计的一般原则”一节,使用了穿针器让男女生做比赛,多功能靠垫的展示和再创新设想,校园新旧卫生间的体验交流等。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均较高,课堂教学气氛就很活跃。故教材中的案例仅是帮助教师提供了一个参考范本,具体的使用还应视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四、学生实践操作项目的安排

  通用技术课程是强调学生手脑并用的,安排一定的技术操作项目是必需的要求,通过项目制作,技术的思想理念就不再是“镜中花,水中月”,技术讲授课程就不会变成纸上谈兵。比如“设计的一般原则”在分析交流了便携式小板凳后,师生共同努力,安排了便携式小板凳的制作,在介绍了结构一节后,安排了纸桥的制作和比赛。有时候项目制作会遇到很大的条件限制,有学校硬件环境的,也有学生知识能力的。但在教学中应“有条件的上,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上”。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表现了相当大的热情,对技术的理解也会更深刻,相反,如不安排项目制作,只要求学生做纸面上的技术设计,口头的设计交流,效果会显得虎头蛇尾,总感觉有遗憾和欠缺。

  当然,由于经验和能力的关系,对于教材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本人只能谈一点个人的教学实际感受,对课程的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还有待于广大的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继续探索和解决。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第二高级中学)

  
看了“高中通用教学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高中教学管理经验论文

2.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探讨论文

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4.浅谈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5.浅析构建高中信息技术良性课堂的策略论文

2402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