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技术论文 > 公差配合测量技术论文范文

公差配合测量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公差配合测量技术论文范文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械技术人员必备的互换性与检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公差配合测量技术论文范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公差配合测量技术论文范文篇一

  中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联系其他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纽带,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该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机械技术人员必备的公差与检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人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提出了项目化教学——以任务带动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同时实现知识目标的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项目化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服务社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以下简称《公差》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专门人才,所以,中职人才培养应走“实用型”的路子,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的原则。针对中职学生教育的要求与特点,进行项目化教学。

  一、目前中职《公差》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内容中存在着严重的学科本位的思想。目前在中职学校中《公差》课的教学存在着学科本位思想,过于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与工程实际的联系不够,使学生缺乏必要的技能训练。

  2、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长期以来,《公差》课的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灌输式,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用较少,课堂教学讲得过多、过细,并且缺乏新意,未能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再加上这门课概念多、名词术语多、原则规定多,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兴趣不高。

  3、教材配置不合理。教材中对理论公式推导、表格参数形成原理、计量器具的工作原理和误差分析推导的原理性内容较多,而对于公式如何运用、表格查找原则及方法、各类量仪的操作方法和如何处理测量数据的内容少;教材内容仍然局限在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中,缺乏技能的训练与指导,落后于社会的需要和学科的发展,使得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受到制约,不能较快地在岗位上成长。

  二、中职《公差》课课程改革项目化教学方案的实践与探索

  1、确定课程总体培养目标

  (1)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读懂图纸上的技术要求、能够针对零件要求查表并进行标注、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对实际零件进行测量。

  (2)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有关概念与公差项目、了解有关国家标准、了解有关量具量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素质拓展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团队精神、竞争意识等素养。

  2、确定项目教学法方案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配备相关的理论知识构成项目化教学模块来优化教学内容。本课程共设九个项目,每个项目下有几个不同的任务,每一任务的学习目标明确,“器材准备”﹑“知识链接”﹑“任务实施”﹑“学后测评”等相关环节步步紧扣,高效地实施工作任务。设置项目如下:

  项目一。零件的尺寸测量

  任务1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尺寸

  任务2用千分尺测量零件尺寸

  任务3用内径表测量零件尺寸

  任务4用塞规等专用量具检测零件

  项目二。零件形状公差与测量

  任务1用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

  任务2用百分表测量平面度误差

  任务3用百分表测量圆度与圆柱度误差

  项目三。零件轮廓公差与测量

  任务1用轮廓样板测量线轮廓度误差

  任务2用轮廓仪测量面轮廓度误差

  项目四。零件定向公差与测量

  任务1用千分表测量平行度误差

  任务2用直角尺测量垂直度误差

  任务3用正弦规与千分表测量倾斜度误差

  项目五。零件定位公差与测量

  任务1用百分表测量对称度误差

  任务2用百分表测量位置度误差

  任务3用圆度仪测量同轴度误差

  项目六。零件跳动公差与测量

  任务1用偏摆仪测量跳动误差

  项目七。零件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任务1用表面粗糙度样板检测零件表面质量

  任务2用轮廓仪检测零件表面质量

  项目八。典型复杂零件的测量

  任务1普通螺纹的测量

  任务2直齿圆柱齿轮的测量

  项目九。高、精检测量设备的应用 任务1工具显微镜的作用

  任务2气动量仪的作用

  任务3三坐标测量的应用

  下面以项目一,任务2中的“用千分尺测量零件尺寸”为例来说明项目化教学的应用。

  (一)学习前提:全班48名同学,每组4人分为12个小组,男女搭配,领悟快慢搭配。便于相互学习,团结协作。

  (二)任务布置:学会使用外径千分尺。每组两个零件分别测量出内径外径尺寸,根据零件尺寸画出草图

  (三)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千分尺的类型、读数原理、读数方法以及使用方法、测量步骤。(2)技能目标:能根据零件要求选用测量工具。

  (四)任务实施(情境教学法):(1)器材准备,台阶轴带孔零件(被测量零件)、外径千分尺0-25mm25-50mm(测量器具)、内径千分尺(2)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和特点(3)外径千分尺测量步骤和使用注意事项(4)外径千分尺的刻线原理及读数方法(5)填写测量报告(6)学习后测评

  (五)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法案

  (六)本任务完成的总结与反思

  (七)知识拓展。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螺纹千分尺、公法线千分尺、壁厚千分尺、深度千分尺用途及特点

  总之,作为中职学校教师,我们应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来实施任务,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统一;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针对教学设计任务,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完成。通过试验,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学习新知识,学与做一体化。学生是中心,老师起辅助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先实践,后理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专业能力、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和同学之间协作能力,建立了自信心,有了成就感。在教学中只要不断进行项目化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就一定会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公差配合测量技术论文范文

2426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