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技术论文>

微机继电保护技术论文(2)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微机继电保护技术论文篇二

  浅谈微机继电保护相关技术

  摘要:继电保护技术主要是针对电力系统故障及危害到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异常工况,进行对策探讨或反事故自动化处理的具体措施。因此,可以说在实际应用中,电力系统的微机继电保护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或缩短电力故障的排除时间,避免故障设备对相邻供电地区间接影响。本文笔者旨在讨论微机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对其构成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研究,结合实际,总结出了未来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微机继电保护技术;概念;构成;趋势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微机继电保护的智能化方便了继电保护的调试工作,极大的减少了对硬件维护量。尤其是,其凭借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及较强的数字通讯能力,极大的提高了微机继电保护的快速性、选择性、灵敏性、可靠性等性能,在促进电力系统管理、维护的信息化、远程化的同时,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的水平。因此,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微机继电保护的重要性。以下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微机继电保护的实际工程经验,对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构成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粗浅的探究,以供参考。

  1.微机继电保护概述

  1.1 基本概念

  微机继电保护是以数字式计算机为基础来构成的继电保护,其硬件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配以合适的输入输出通道、人机接口、通讯接口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持续快速的发展,加之微机保护相比于传统继电保护装置有着更加显著的优势,日益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1.2 微机继电保护系统的构成

  (1)管理与保护故障录波器的接口,实现对不同厂家的保护及故障录波器的数据采集及转换功能。通常情况下,对保护的运行状态进行巡检,接收保护的异常报告。当电网出现故障后,接收、保护故障录波器的事故报告。

  (2)管理与远动主站的接口,把装置异常、保护投退,以及其它关键的信息通过远动主站进行实时上送到调度端。

  (3)管理、修改保护定值。

  (4)主动或者按照服务器的要求传送事故报告,执行服务器发出的对指定保护与故障录波器进程查询的命令。服务器设置在调度端,可由一台或者多台高性能计算机构成。

  通过以上的功能划分可看出,客户机与服务器间的数据交换量并不是太大,仅在电网出现故障后,因为与故障设备有关联的厂站的客户机需向服务器传送详细的故障报告,此时才会有较大的信息量。所以客户机与服务器间的联络,在目前的使用情况下,完全可采用调制解调器来进行异步通信,若有更好的条件,建议尽量采用广域网来实现数据的交换。

  2.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趋势

  2.1 自动化、智能化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及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必须加快智能电网相应配套的关键技术与系统的研发速度。对于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可深入挖掘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智能技术微机继电保护方面的应用前景,充分发挥技术生产力的作用,从而使常规技术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4]。

  2.2 自适应控制技术

  于20世纪80年代,自适应继电保护的概念开始兴起,其可定义为能根据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与故障状态的变化而能够对保护性能、特性或定值进行实时改变的新型继电保护。其基本思想就是尽最大可能使保护适应电力系统的各种变化,从而保护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其凭借能改善系统响应、增强可靠性、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优势,在输电线路对距离、变压器、发电机的保护及自动重合闸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3 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保护领域内的一些研究工作也开始转向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理论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的应用,为其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基于生物神经系统的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分布式存储信息、并行处理、自组织、自学习等特点,其应用研究得到较迅速发展,目前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信息处理、自动控制和非线性优化等方面。近年,在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领域内出现了用人工神经网络来实现故障类型的判别、故障距离的测定、方向保护、主设备保护等技术。我国相关部门也都对神经网络在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2.4 可编程控制器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

  可编程控制器可简单的视为具有特殊体系结构的工业计算机,相比于一般计算机具有更强的与工业过程相连的接口,以及更适应于控制要求的编程语言;用PLC通过软件编程的方式来代替实际的各个分立元件之间的接线,来解决在由继电器组成的控制系统里,为了完成一项操作任务,要把各个分立元件如继电器、接触器、电子元件等用导线连接起来的问题是非常容易的;此外,为了减少占地面积,还可以用PLC内部已定义的各种辅助继电器来取代传统的机械触点继电器。

  2.5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

  现代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为改变变电站目前监视、控制、保护、故障录波、紧急控制装置、计量装置,以及系统分割的状态,提供了优化组合与系统集成的技术基础。继电保护和综合自动化的紧密结合己成为可能,主要体现在集成与资源共享、远方控制与信息共享。以远方终端单元、微机保护装置做为核心,把变电所的控制、信号、测量、计费等回路纳入到计算机系统中,从而将传统的控制保护屏进行取代,大大降低变电所的占地面积及对设备的投资,使二次系统的可靠性得到提高。伴随着微机性价比的不断提高,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标准化规定制度的陆续推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已经成为了热门话题。根据变电站自动化集成的程度,可将未来的自动化系统划分为协调型自动化与集成型自动化两类。

  结束语:

  总之,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继电保护技术将会向自动化,智能化,自适应控制技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人工神经网络、PLC技术的应用等趋势发展,在确保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文玉玲,孙博,陈军.浅谈微机继电保[J].新疆电力技术,2009,(4):26-28.

  [2]杨志越,李凤婷.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及发展[J].电机技术,2011,(3):46-47.

  [3]王彬.浅论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技术应用[J].中华民居,2011,11:162,163.

  [4]冯燕军.微机继电保护技术浅析[J].管理观察,2009,11:54-54,55.

  [5]周晓义. 微机保护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江西煤炭科技, 2009, 2, 60-61.

  
看了“微机继电保护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继电保护职称论文

2.继电保护职称论文(2)

3.继电保护班组管理论文

4.继电保护实训心得3篇

5.继电保护初级职称论文

2795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