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和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这里,“利用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和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和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全文如下:

  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准。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将现代信息技术在各科教学中巧妙运用,对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和数学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古诗文学中的作用

  随着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古诗文的权重在初中课本中越来越大,而且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文,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因此古诗文阅读教学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头戏。但是,“古文难,古文难,一提古文就心烦”的哀叹声不绝于耳。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古诗教学,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古诗、颂古诗的热情,加深对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热爱。

  1.激发兴趣

  我在上《钱塘湖春行》一课时,播放钱塘湖的美景图片,学生在观看美图的同时对钱塘湖的景色有所了解,再提出问题:“如果你是诗人,你会从哪些方面描写钱塘湖呢?”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继而更深刻的理解诗人的出发点,学好本诗。在上《陈太丘与友期》一课时,我用了一个flash动画《道旁苦李》来作课文导入,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生动的动画画面和情节集中起来了,很快领悟了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也急于知道老师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一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便可以更好地把握课堂了。

  2.创设情境

  古诗文以凝练、富有韵律的语言创造意境、反映社会生活,每一篇都有其独到的或优美、或深邃的意境。具有“形美、音美、意美”的特点。学生根据已有的学识和阅历,往往对诗词所蕴含的这“三美”的理解和体会有困难,信息技术恰好能以具体形象的材料降低理解的难度。《蒹葭》一文是一首爱情诗,诗中表现诗人苦苦追寻“伊人”的执着。在学习中我们根据诗文情境制作了一段以山水图景为背景的配乐诗朗诵,朗诵者低沉而缓慢的音调配以悠扬的古筝乐曲,把听众带入一种冷清朦胧的境界中,在视、听环境下,多种感观的同时触动,思维很容易得到扩散,情感也就不难体会了。

  3.体现节奏

  古诗讲究平仄、押韵,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读起来琅琅上口,就像一首美妙的音乐。因此,学习古诗要注重引导学生反复地抑扬顿挫地诵读,读出一种紧张与松弛交错的特殊美感,即节奏感,体现韵律美、音乐美。如教学《观沧海》,教师指导学生朗诵时,让学生点击“范读”一栏,这时悠扬的笛声由远及近悠悠传来,同时屏幕上显示出以荷塘为背景的古诗全文,并随着范读的开始,诗中相应出现停顿符号,学生在范读的熏陶下,会饶有兴趣地跟着朗读起来,接下来我让学生反复诵读,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充满豪情壮志。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学校计算机的普及,班班多媒体的实现,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软件也多了起来。作为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我对《几何画板》软件却情有独钟,教学中运用得得心应手,它辅助了课堂教学,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来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体会。

  1.在函数教学中的运用

  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性质”时,可以使用《几何画板》制作一次函数图象,并设置四个动画按钮,分别是“K增大”、“K减小”、“b增大”、“b减小”。当按下“K增大”按钮,函数解析式“y=4x+0”中的“K”开始增大,同时函数图象也进行相应的变化;当按下“K减小”按钮,函数解析式“y=2x+1”中的“K”开始减小,同时函数图象也进行相应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学生很直观的就搞清楚了K在函数图象中的作用。对“b”的研究和“K”类似。

  2.在解决“动点(动线、动画)”问题,动态展示数学问题中的运用

  几何画板能动态地保持平面图形中给定的几何关系,利用这一特点便于在变化的图形中发现恒定不变的几何规律。如平行、垂直、中点、角平分线等等都能在图形的变化中保持下来,不会因图形的改变而改变,这也许是几何画板中最富有魅力的地方。在平面几何的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发挥几何画板中的这些特性,就能为数学教学增辉添色。

  3.变换教学中的使用

  如研究轴对称变换(几何画板中称为“反射变换”)时,可利用《几何画板》的“反射变换”作△ABC和△A’B’C’关于y轴对称。任意拖动三角形ABC的顶点或边上任取的点D,虽然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在发生变化,但对应点的连线段始终保持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再观察对应点的坐标,发现对应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的特点。研究平移变换时,作△A’B’C’是△ABC平移后的图形。只要拖动矢量点或三角形上的点,图形中始终保持对应点连线段平行且相等,四边形A’A’C’C始终是平行四边形。再仔细观察图形中点的坐标,可以发现任意一对对应点的横坐标的差都一样,纵坐标的差也一样。而这些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在黑板上作图,不仅画变换图形比较费时枯燥,而且无法表达这种变化中的不变因素。

  4.平面几何变式教学中的运用

  例如,AB=AC,D是△ABC内一点,∠BAC=∠DAE,∠ABD=∠ACE。求证:BD=CE。对这个例题的教学,我用几何画板做了这样一个课件,先画一个等腰三角形,AB=AC,在三角形内部取一点D,用“变换”工具把△ABD逆时针方向旋转∠BAC的度数,得到△AEC。当完成对BD=CE的证明后,我提出:当点D在△ABC边上或外部时,其他条件不变,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我一边提问一边拖动点D,这样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加了变式的速度,说到做到,又给人自然流畅、耳目一新的感觉。

  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对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现代技术资源,创设平台,展示学生风采;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合作学习,提高学生探究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育技术,这是时代的发展,也是时代的需要,只有在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不应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应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提高学科的教学效率。技术终究是为人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本身,他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运用科学的教育观念、先进的教学思想去教书育人,做真正的引导者,这才是教育的根本。

36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