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技术论文 > 简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论文

简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论文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简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论文

  开设信息技术课是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作为一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课程,备受广大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关注与重视。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简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简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全文如下:

  摘 要: 本文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增强信息技术课堂效率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信息修养三方面对高中信息课堂教学进行探讨,旨在增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 课堂效率 信息修养

  信息技术课是近年学校新开设的课程,很多学生未上信息技术课时表现出很强烈兴趣,但在课堂上大失所望,觉得很乏味。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搞好这门学科教学呢?以下谈谈自己对信息技术课的几点看法。

  一、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1.综合性。

  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中可以看到,信息技术课程是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而设置的,既有充实的技术内涵,又突出丰富的文化价值,具有人文特性。还涉及许多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具有综合性特点。

  2.发展性。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领域还是软件领域都在不断创新,提出了许多新观点,使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同时使信息技术课教师不断获取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

  3.实践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技术领域内容的信息技术其性质就是“一门立足于实践的课程” (新课标(实验)2003年)。信息技术学科中有很大一部分应用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充分、有效的上机操作是学好这一学科的前提。如何科学合理地组织好课程、管理好学生成为摆在信息技术课教师面前的难题。

  4.基础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表现在关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造就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并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在各门学科乃至全部教育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打下牢固基础。

  5.工具性。

  “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还是学生的学习工具(新课标(实验)2003年)”。是信息时代公民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环境。掌握好这一工具,有利于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他科目内容的学习中,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升学生今后在信息社会中的工作与生活质量。

  6.层次性。

  信息技术学科的层次性表现在:学生基础水平与学习特质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层次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差异,采取分层教学策略,对不同教学内容灵活设计,采用分班教学或同班异步分层教学等教学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1.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幻灯片PowerPoint的学习应用,学生也想自己制作幻灯片;通过桌面属性的设置,学生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桌面弄得漂亮一点、个性化一点;通过学习Flash、Photoshop等软件,学生会自己想画或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及动画。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性计划组织与实现某种活动的能力。学生对计算机有了兴趣,解决了“为什么”之后,就会想要“怎么做”。通过教师的课堂简单演示和分析,学生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多方寻求答案。

  2.巧用不同教学策略,活化课堂教学。

  怎样才能满足学生需要呢?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没有任何一种最好的教学方法能适应教学情境,唯有符合师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要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感兴趣,除了提高教师信息修养外,就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信息技术课的艺术性与多样性,使它“符合师生实际情况”。

  (1)运用趣味法创造宽松、和谐、友好的学习环境。

  开展趣味性教学,使学生学习充满乐趣和情趣,优化课堂教学,增强课堂魅力,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

  (2)小组协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能力。

  将全班学生依照信息技术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方面差异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小组4-8人)。由于小组学习介于班集体教学和个别学习之间,因此较容易发挥集体学习和个别学习的长处。小组学习将班级学生和个别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3)设置问题,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

  课堂上以完成某一个具体主题任务为线索,由教师设置分支任务,把教学内容融入实际主题任务中,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经过自主探索和教师点拨,自主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及自主学习习惯得到培养。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任务,并适时向学生介绍需要了解或把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通过若干有目的、分层次的题目设置,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摸索,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又让学生在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收获成功的喜悦。建议采用以下四个步骤:根据内容设置主题任务――学生自主或协作完成主题任务――学生成果展示交流――教师合理又充满激情地评价。

  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信息修养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取决于教师的宽阔视野和教师的专业素养。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是培养中小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要上好,教师是关键,是导演,不仅要有责任心,更要努力使自己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熟悉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要认真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提高信息修养。只有提高信息修养,上起课来才能左右逢源、驾轻就熟、旁征博引、视野开阔,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才既感到上信息教育课是一种精神享受,又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相关文章推荐:

1.如何在课改中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2.信息技术教学心得3篇

3.略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4.论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之己见

5.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应用论文

6.信息技术课程生活化课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探讨论文

7.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54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