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浅谈计算机应用的毕业论文

浅谈计算机应用的毕业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浅谈计算机应用的毕业论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管理和运行中,且呈现迅猛的发展趋势。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的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应用的毕业论文范文一:浅析关于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应用 人才培养模式 问题 对策

  论文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课程体系陈旧不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缺乏办学特色等问题,提出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即: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行动导向的学习。

  一、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计算机教育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但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现行教育体制和办学指导思想存在着许多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一些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应试教育、分数教育的思想仍在影响着计算机教育。

  1.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

  现行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还是以学科体系为主,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存在理论知识过多、课程内容老化、教材滞后于技术发展、与社会和企业需求脱节等问题。计算机是一门飞速发展的科学,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课程体系陈旧,不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计算机应用专业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三段式”教学计划,教学安排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缺少弹性,也缺乏灵活性;教学内容陈旧,一些早已被行业淘汰的内容依旧出现在教学内容中。另外,职校生由于文化层次较低,在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存在较大难度,在他们身上经常出现看不懂、学不会、学了没用的现象。

  3.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普遍缺乏办学特色

  很多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同小异,课程设置雷同,教学模式类似,没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定位,没有形成独特的风格与特色。在课程设置与内容安排上,仍是以知识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模式仍然普遍存在;许多学校由于条件所限,重理论教学,轻实践和应用技能训练,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片空白。

  二、改革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与建议

  上述问题制约着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育水平与人才培养的质量。认真分析、总结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适合校情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和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和未来科技发展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界正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培养真正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笔者认为改革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项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职业能力是个体在职业、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和能力,是科学的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职业能力包含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部分内容。

  在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中,推进素质教育改革,途径就是实施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再是简单的操作者和实施者,而是具有系统职业能力和职业特长的、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高素质的社会公民,教学内容也不再是静态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创新精神和创新

  能力。

  能力本位的观点真正体现了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的特点。如果说素质教育是普通教育面向未来的选择的话,那么能力教育则是职业教育面向未来的选择。而且,能力本位的教育,或者说能力教育,更加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其着眼点在于能力的创造性发挥,将更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能力本位的思想将成为未来新文化价值观的核心,这意味着能力教育在整个职教领域也将具有更加普遍的意义。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工作过程是企业为完成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由劳动组织方式、不同的工作内容、工具以及主观工作能力来决定的。在职业教育中,它是分析复杂工作系统的一个结构化工具,每个职业(专业)都具有其特殊的工作过程,在工作方式、内容、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就是把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其实质就是构造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工作内容与学习内容相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综合性改革,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条件、培养途径及机制的全面改革与创新。

  3.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是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没有积极性,教学效果均无法保证。“以学生为中心”代表了近20年来国际职教的主流教育观念。现代教育的使命更多地关注人的发展,以及适应这种发展的“自主学习”的需求。其主要特点是:“学”重于“教”,学生对自己的学业进展负责;教师的作用是评估、判断、建议和指导课程的灵活性与个性化(不仅仅是信息与知识的传递者),承认学生入学前的经验和技能;学生的自我评估具有重要作用;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诸如项目教学法、引导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角色扮演法等。“以学生为中心”已得到职业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并得以实施。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并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教师要从原来的传统教学的组织领导者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利;教学方法要多姿多彩,以营造充满激情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4.行动导向的学习

  行动导向的学习提倡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其学习方法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创造性学习;教学目标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角色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和伙伴。教学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关键能力”;教学形式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通过行动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

  行动导向的学习要求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在学习中结合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使用,使学生主动地使用脑、心、手和所有感官全方位地投入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的方法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往、沟通、协作、相互帮助、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等情感方面的社会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展示技术的要求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对学生的展示技术和学习成果进行鼓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个性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长生,唐歆瑜等.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08(3).

  [2]李殿勋.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0).

  [3]蔡启茂,袁美华.职业院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7(17).

  [4]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计算机应用的毕业论文范文二: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论文关键词:中职 课程改革 计算机教学 探索 应用

  论文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了课程的结构项目优化,实施任务驱动方式的新教学方法,孕育着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的目标,这些都给计算机授课老师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对于大多数的中等职业学校而言,计算机课程的开设是为适应飞速发展的科技、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力争培养建设、生产、服务和管理于一身的人才。培养学生最重要手段是能力教学,我们只有不断的探索和改革现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一、前言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科学技术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使其适应我国的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已经成为了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改革观念下的计算机学科教学,应想办法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专业基础知识,锻炼较强的动手能力,增强自身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计算机这样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言,教学基础内容与教学知识结构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以及计算机知识的更新等方面的问题都无法满足新技术的发展要求和变化,如果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只能使得学生修得中专学历,不能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会导致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缺乏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进一步发展与改革职业学校里的计算机教学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1、开设课程不够合理

  到目前为止,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育基本上还处在初级阶段,并没有在教学上给出一个清楚的定位。虽然开始了许多种类的计算机课程,例如:3D MAX、Auto CAD、VB、Photoshop、Flash等软件,但存在流行什么学什么语言,并不具有很强的教学计划性,造成学生没有一门非常精通,无法灵活运用等情况。此外,部分中职学校还开设了编译原理等一些难度很高的课程,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目标定制的不合理

  当前,大多数的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仅仅是围绕着一些计算机考试和计算机方面的职业技能资格考试作为其专业教学目标和宗旨,并不是将教育学生全面的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作为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衡量标准。目前,教学模式主要是应付计算机考试或职业技能资格考试,学生满足于获得证书,导致了学生的知识面窄,缺乏计算机系统全面的了解,硬件和软件知识不足,限制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

  3、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不够

  现在很多职业要求的技能、知识已经不是以前的传统职业所规定的内容和范围了,它们属于的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是许多职业的共同基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已经呈现了一个强有力的态势,它的普及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把计算机作为一个工具,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求职场上逊色于熟悉计算机的其他专业的学生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

  三、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1、教学课程模式的改革

  首先,由于先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的课程设置一般都是参考现有大纲或由学校的几位老师共同商量制定。由于标准、大纲沿用时间过长,有的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及时的调查学校的实际的教育情况,结合现代化企业的需求,把市场的需要作为学科导向来设置新的课程要求和任务。学校可以聘请走在学科前沿的专家做学科的带头人,还要和企业共同建立一个专家委员会,经常开展“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研讨会,通过研讨会进一步的确定专业的方向、岗位任务等,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这样设置出来的课程不仅可以符合社会、学生发展的要求,也可以使老师、学生都有的放矢。

  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融入其中,例如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融入课堂,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以便在取得一定的成效的时候方便教学经验、成果的整理。

  2、加强操作型人才的培养

  重理论轻实践是我国教育体制的一大弊端,背的东西多,实际操作知识却学习的不深入。中等职校的计算机教学课程是一门很重视实践、实用性的课程,如果我们只偏重学习理论知识,轻视练习实践,增加的只能是学习难度、枯燥程度。我们在设置计算机课程的时候要注意适当的放大上机练习的比例,多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与此同时,还要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加长微机室的开放时间,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进行上机实践,只有足够的操作实践才能很好的强化、巩固和促进学习的理论知识。

  3、加强计算机专业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作为其他学科的辅助学习手段,会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教师应当在课程设置中加大这方面的力度,强化其他学科在计算机专业的融合,虽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但可以通过选修课的方式提高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认知能力。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鼓励他们学习第二专业。通过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理解,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池光平,硅谷.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 硅谷,2008(06):133- 134.

浅谈计算机应用的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

2.有关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3.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4.浅析计算机应用与分析论文

5.关于计算机应用的毕业论文

1439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