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军事理论论文 > 2017军事理论的相关参考论文

2017军事理论的相关参考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2017军事理论的相关参考论文

  近年,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国防教育,地方高校相继开设了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学习课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军事理论的相关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2017军事理论的相关参考论文篇一

  《创新发展军事信息文化,促进我军军事文化转型》

  摘要:文章认为创新发展军事信息文化目标要注重"三个着眼",即着眼于我军机械化向信息化的军事转型、着眼于军事人才由"经验型"向"创新型"转型、着眼于信息条件下战斗力的提高;在军事信息文化体系构建上,要注重"四个着力",即着力创新军事观念文化、着力创新军事科技文化、着力创新军事制度文化、着力创新军事信息行为文化;在军事信息文化建设的现实途径上,要注重"三个必须",即在内容创新上,必须大胆借鉴学习外军信息文化;在创新主体上,必须尊重广大官兵的创新地位;在传播方式上,必须广泛采用现代传媒技术。

  关键词:创新;军事;信息文化;文化转型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我军必须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大力创新发展军事信息文化,为推动我军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军事转型提供可靠政治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一、在军事信息文化目标定位上,要注重“三个着眼”

  军事信息文化是人们在信息化军事实践中所形成的创造能力、活动方式以及创造的精神成果,它是军事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军事信息文化在目标定位上,要注重“三个着眼”。

  1、着眼于我军机械化向信息化的军事转型。伴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滚滚浪潮,我军正实现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在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对抗形态、诉诸手段、展开范围等方面都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以体系对抗为表征的一体化作战成为基本的作战样式,获取制信息权成为取得战争主动权的关键,实体摧毁与虚拟攻击的相互交织拓展了信息化战争的空间……这些变化使军事信息文化在军事资源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现。最近发生的几场高技术战争也表明,谁拥有了强大的军事信息文化,谁就可能拥有高人一筹的军事实力,更容易争取主动和优势。正是基于对军事信息文化重要性的认知,美军明确提出:“转型始于文化,终于文化”;“军事转型的灵魂是培育创新文化”。军队转型实质上是一种文化转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幅跃升,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明显增强。但是,我军现代化水平和遂行军事任务能力与形势任务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我们创新军事信息文化一定要着眼于我军军事转型,紧跟时代步伐、适应使命任务要求,自觉实现军事文化转型。

  2、着眼于军事人才由“经验型”向“创新型”转型。现代战争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战争对军事人才的需求,由“经验型”、“合作型”,向“创新型”、“联合型”人才转变,军事信息文化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军信息化进程中,最大的阻力是旧的观念、习惯,是官兵的信息素质跟不上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因此,我军创新军事信息文化,主要解决的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主体——人的问题,解决人的认知问题、态度问题以及方向和动力问题。我军要把着眼点始终放在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信息化军事人才上,放在促进人才类型由机械化战争要求向信息化战争转型上来,不断增强官兵的信息素质和创新能力。

  3、着眼于信息条件下战斗力的提高。军事信息文化是直接为军事斗争服务的军事文化,其根本任务就是提高部队的战斗力,通过增强官兵素质、提高武器装备的科技水平、实现人和武器装备的有效结合等途径,使军队更好地完成所承担的军事斗争任务。因此,军事信息文化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要体现为“打得赢”服务。在目前,创新军事信息文化主要是促进官兵全面发展、培育官兵战斗精神,提升信息化条件下的军队战斗力。

  二、在军事信息文化体系构建上,要注重“四个着力”

  军事信息文化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大系统,包括军事信息观念、军事信息思维、军事信息伦理、军事信息制度、军事信息技术以及把信息技术运用于军队建设和作战的各种理论、思想等。创新发展军事信息文化,既要考虑体系完整,又要突出重点,重在转变官兵的思想观念,以新的文化自觉建构新的文化形态上。

  1、着力创新军事观念文化。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军事观念在军事认识和军事实践中,对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重大而决定性的影响。《解放军报》深刻地指出:“我军信息化进程中,最大的阻力是旧的观念、习惯”。没有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头脑与思维,军队的“身子和四肢”就无法实现真正转型。因此,创新军事信息观念文化是创新军事信息文化的重中之重。目前,主要要树立以下三种观念:(1)信息制胜的价值观念。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对抗、信息优势和制信息权成为战争制胜的关键因素。创新军事信息文化要牢固树立信息制胜的观念,紧紧围绕信息化这个核心来认识、设计和推进军队的现代化建设。(2)系统的思维方式。系统思维,是指沿着多个思维指向、多个思维起点、多种思维可能性,选择多个思维路径,全面、历史、发展地思考问题,从而做出科学概括和正确决策的思维方法。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这一特征要求采用系统的思维方式,摒弃传统的以线性思维、经验性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的保守性思维方式。(3)创新的人才观念。信息化战争是创新性战争模式,需要不断开拓进取,追求军事理论、技术、组织体制、管理的突破。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军要树立创新的人才观念,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勇于竞争,鼓励冒尖;提倡允许试验、允许失误、宽容失败,努力形成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的环境,使官兵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才华争相展示、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2、着力创新军事科技文化。任何一场军事革命所带来的军事文化的跃升,都是以军事科技的创新为起点的。特别是当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群为支撑的新军事变革,导致军事形态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变化甚至质的变化,科技文化不仅是军队建设的有力杠杆,而且成为决定战争形态和胜负的关键因素。美军提出了一个新的战斗力公式.以凸显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战斗力=【(机动+火力+保护)x领导力】x【信息】。因此,创新军事信息文化必须牢固树立“科技强军”的科技文化观念,大力发展军事科技,努力实现军事科技的数字化、智能化、精确化,实现由经验型向理性型转变,由传统型向科技型转变,由零散型向系统型转变。

  3、着力创新军事制度文化。由于武器装备的变化,现代军队的组织体制正向着信息化迈进。其突出特点是部队编成模块化、多能化,作战体系网络化,指挥体制扁平化。上述这些与机械化时代的军事组织体制相比,显然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因此,要充分认识军事制度变革的迫切性,深入研究军事制度改革的客观规律,加强军事制度变革的科学性。在深入研究国情、军情、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集中军事理论精英和官兵的智慧,建立一套体系完整、功能完备的军事信息制度,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法律制度保障。

  4、着力创新军事信息行为文化。信息战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网络为中心,把分散配置的不同类型的部队无缝隙地联接起来,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要想在战时实现联合行动,必须通过专业教育和联合训练,培养官兵的军事信息行为文化,养成联合思维的习惯。因此,创新军事信息文化必须从基础的单兵训练开始,就向士兵灌输“本能的联合思维”,自觉地从联合的角度思考问题,采取行动。同时,以联合作战所需要的单兵联合训练科目为基础,在其整个军人职业生涯中进行全过程训练,不间断地强化对联合作战知识和联合作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增强官兵的协同性,发挥创造性,提高一体化作战的能力。

  三、在军事信息文化建设的现实途径上,要注重“三个必须”

  创新发展我军军事信息文化,要大力推动文化内容、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开阔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增强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我军文化软实力。

  1、在内容创新上,必须大胆借鉴学习外军信息文化。我军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信息文化建设的“后发效应”,必须要大胆借鉴学习外军信息文化。但是,借鉴不是依赖。对后发者而言,借鉴是情势所迫,也是优势所在。但如果只“借”不“鉴”、抑或只借鉴不创新,则容易形成依赖性而不能自拔。因此,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判析外军军事文化,探讨其运行机制,汲取其有用因子,借鉴其经验教训,使我军军事信息文化的发展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借鉴不是主张“全盘西化”。大胆借鉴绝不是不加质疑地追随外军信息化取向,不加反思地接受外军的理论,把本土资源作为论证外军理论、实现西方社会思想的工具,而是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努力使信息文化与我军传统特色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发展中保持自身特色,从而实现我军信息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2、在创新主体上,必须尊重广大官兵的创新地位。火热的军营生活、血与火的战争实践,是军事信息文化的真正源泉。知识分子创造的军事理论、军事科学技术是在总结广大官兵的实践经验和创造成果的基础上才形成自己的理论和创造的。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广大官兵,尤其是知识分子在创造军事信息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他们的劳动成果,使之在军事斗争实践和军事文化创造中充分发挥作用。要批判“官本位”的文化价值观,在思想理论上确立广大军民是军事文化创造主体的观念,尊重他们的创造发明,充分调动他们进行军事文化创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实践中组织他们进行各种军事文化创造活动,营造创新思考的环境,使官兵处处受到创新精神的熏陶,时时受到创新精神的激励,人人做创新精神之人,事事干体现创新之事,在创新的实践中建设军事信息文化。

  3、在传播方式上,必须广泛采用现代传媒技术。军事信息文化是一种由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形成的全新文化模式,具有全球化、数字化、虚拟化、交互性四大基本特征,是一种无时不在、不限时空、无语言障碍的交流。因此,我们在传播方式上,必须大力发展现代传媒手段,要尽可能地把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运用于军事信息文化建设,加快构筑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军事信息文化现代传播体系;建立文化数据库、电子图书馆、网上博览馆和影视生活园地;建设网上文化活动中心,开展网上文艺调演、网络文学作品欣赏等活动,综合不同艺术门类的优长,打造更多富有创新含量的文化产品,最大限度地把官兵吸引到军营网络文化园地中来。

  2017军事理论的相关参考论文篇二

  《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摘 要]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先进 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从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和发展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哲学基础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研究不同时代北京下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毛泽东;军事思想;基础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际问题的军事理论.它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军事思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吸取了古今中外军事理论的精华,即是对陈腐的军事观念的否定,又是对人类优秀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先进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基本原理永远是我们夺取革命战争的指南。经过半个世纪的实践检验,证明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个科学的,先进的军事思想体系.深人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及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军事理论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进行浅薄的探讨。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其形成与发展就是毛泽东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的创新发展。毛泽东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最大的创新发展,在于突破了在暴力革命方式上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束缚,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借鉴吸收了马列暴力革命的理论,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科学论断,阐明了武装斗争在中国的极端重要性。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必须建立一支在其绝对领导下的武装,作为完成党领导的革命任务的工具。毛泽东通过对中国国情的考察认识到,实现暴力革命的具体途径在不同国家可以有不同的选择,而这种选择的根本依据只能是本国国情。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情不同,中国当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都很不平衡,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产业工人人数很少,根本不具备以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的条件。在全党范围内,毛泽东率先成功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在斗争实践中探索出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波浪式地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此外,毛泽东还借鉴中国古典军事战争思想,并与中国革命战争相结合,创造了最灵活、最完整、最成功的,形成符合中国革命战争的新的战略战术,他是一位最杰出、最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战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的军事家。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在他的万卷苦读中,历史书籍占有很大比重,尤其是历史兵书占有重要位置。如《战国策》、《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他对春秋战国“七雄”争霸古战史十分精通,同时,对孙武、孙膑、诸葛亮等用兵之策颇有鉴赏。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特别下功夫地论述的问题就是游击战。毛泽东把古典战争经验和理论,以最简练的语言、最生动形象的比喻,赋予革命战争的实践。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理论中最活跃的游击战争思想理论,是他的亲临战争实践与古典战争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毛泽东创立的游击战争理论,决非单纯的游击战术,它是游击战略思想与红军队伍建设相结合的,是我军各时期对敌作战的战略方针和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的,并不断发展的军事战略思想理论体系。这种战略思想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毛泽东亲临战争的实践。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发展的标志。特别是反映在我军初期的队伍发展和军纪军风建设上,毛泽东亲临战争实践,总结战争经验,再运用于指导战争的思想和作风尤为突出。

  如1927年秋,由于当时共产党军队的力量薄弱,战略战术十分简单,致使先后发起的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和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秋收暴动接连失败。会师井冈山后,毛泽东认真研究红军队伍建设和红军的战略战术问题,制定了著名的“十六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作战原则。这个原则后被定为作战方针,贯彻红军全军。这个方针,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强调了在敌强我弱情况下,灵活运用游击战略,避免阵地战,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的重要性。这样,使红军的机动性和神速而有力的“短促突击战”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使红军队伍因此而不断的发展壮大起来。

  为加强红军队伍建设,毛泽东将游击战的原则和纪律,作为红军官兵的守则,以军歌形式在红军中传颂,促使红军队伍掌握战争原则和加强纪律建设的自觉性。他总结失败原因时,得出必须加强我军根据地建设的结论,进而又强调加强我军根据地建设,必须考虑我军依靠的对象和力量的重要性。因此,在完善军纪上大做了文章。如最初在红军战士中规定的三条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贫农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这三条简明纪律,突出军队整体一致性,也突出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本质。该纪律贯彻执行刚开始,就得到了根据地农民的极大拥护和支持。后来,又在三条上增添了八项。即:上门板;捆铺草;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和农民买卖要公平;买东西要付钱;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这些纪律的制定和逐渐完善的过程,反映了毛泽东亲身体验和实践的过程,它既反映我军的性质是革命的队伍,又反映了这支军队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它是毛泽东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创立的红军建军思想,它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正是在这种思想和原则的指导下,解决了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军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也避免了我军孤立、简单、拼消耗、伤亡惨重的局面。解决了巧妙地打击了敌人,发展自己等一系列重大军事战略问题。

216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