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军事理论论文>

大一军事理论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大一军事理论论文篇二

  《中日战争之小战术》

  摘要:1937年七月七日的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日长达八年战争的帷幕。作为法西斯帝国的日本当时具有很强大的军事实力,而中国,由于清朝时期清政府闭关锁国,导致包括军事在内的一些领域落后于其他国家。日本,想要扩大国土面积,将凶恶的獠牙直接对准中国。八年,黑色的八年,奋起的八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体中国人的合作配合下,终于将日寇击退,取得了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胜利,同时也有了“小米加步枪,打败大炮和金刚”的说法。确实,中日战争的胜利是为数不多的以弱胜强的战役,这不仅是由于中国人民永不言败的精神和军队良好的战略,还受益于很多看似小却很奏效的小战术。本文将着重介绍中日战争时的小战术和在战争效果。

  关键词:中日战争;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

  提到战争不得不说国防,那么什么是国防?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制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是国防的根本职能,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防止外来侵略、颠覆式国防的主要任务。它包括扩张型国防、自卫型国防、联盟型国防和中立型国防。中国反法西斯正是一次伟大的国家防御。在日本的扩张,我国的守中带攻中,出现了很多结合国人智慧的小战术,下面将一一介绍。

  一、地雷战

  在反“扫荡“的艰苦年代里,根据地的战士、民兵最缺乏的就是打击敌人的武器。由于条件的限制,地雷成为最佳的选择,因为用传统的”一硝二硫三木炭“的房子就可配制炸药,制成地雷。

  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制造了各种各样的地雷,每种地雷都有其特殊的用途。民兵们在大路、小路、房前屋后、菜园、街口、井边、房门、锅台等凡是敌人能接触到地方,都布下了各式各样、大小不等的地雷。他们还编了一首歌:“地雷像个大西瓜,翻开地皮埋了它,浇上鬼子的血和肉,让他开朵大红花!“无数民兵地雷大王的名字和这首歌一样,响遍了华北大地,新乐北李庄的”爆炸英雄“李混子和阜平县五丈湾的李勇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每当敌人“扫荡“的时候,地雷便显示出其巨大的威力。鬼子走大路,地雷响,走小路,地雷炸。点火雷、拉雷、踏雷、绊雷、夹子雷、标语雷、飞天雷、天女散花雷、字母连环雷,鬼子走到哪里就炸到哪里。鬼子发现了地雷点,不知是真是假,就写上”小心地雷“的路标。鬼子们在指挥官的驱赶下进村砸门,挂雷崩掉脑壳壳;搬灌倒坛,坛雷炸碎躯体;翻箱倒柜,开锁雷剖开他的五脏六腑。鬼子乘汽车来,拉雷把汽车送上天,甚至连火车都被威力巨大的地雷炸飞。

  鬼子也研究地雷,搬来探雷器,然而石雷照样爆炸。偶尔鬼子起出一颗地雷,小心翼翼地带回去研究,翻过来掉过去,还没看出个名堂,便“轰“的一声爆炸了,原来是颗硫酸雷。

  地雷吓破了鬼子的胆,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只想从炸过的雷坑旁旁逃走。民兵们却早已在扎坑里埋上新雷,鬼子又要丢下几具尸体、

  地雷战在抗日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是群众智慧的结晶。

  二、地道战

  地道战是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的坚持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一种形式。

  1941年,河北平原抗日根据地的道沟地道战,是这种形式的前身,但当时还不普遍,也不完善。1942年敌人大扫荡以后,斗争环境异常残酷。为了便于我军民坚持平原对敌斗争,党根据几年来开展道沟地道战的经验,在广大平原地区领导军民进一步开展了地道战。初期的地道主要是为了我地方干部隐蔽斗争,在一些党员或“堡垒户”的住宅院内,挖掘能容纳一、二人的小地洞。虽然这种地道在反“扫荡”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很不灵活,一旦被敌人发觉,没法躲避。为了使敌人不易发现洞口,就逐渐把洞口加以改善或挖两层,或修两个洞口,或把两个洞连接挖通。这样,虽有了一定的灵活性,但它只能作为临时藏身躲险的处所。

  从1943年开始,地道战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冀中平原和冀南一些地方,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的阵地。地道战开始后,敌人也曾费尽心机,采用寻找洞口和放火、放水、放毒等办法进行破坏。但是,党领导群众不断改进地道,使其更加完善。为使敌人不易发现洞口,除对群众进行必要的保密教育外,还把洞口巧妙地隐蔽起来,用墙壁、锅台、水井、土炕做掩护;为使敌人不敢进入洞内,在洞口修筑陷阱、埋设地雷、插上尖刀,或者在洞内挖掘纵横交错的“棋盘路”;为了防止敌人用水、火、毒破坏地道,还在洞内设有卡口、翻板和防毒、防水门,或者将地道挖得忽高忽低、忽粗忽细、并且设有直通村外的突围口。这样,地道便成了进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地下保垒。

  地道战是平原人民对敌斗争的伟大创举,在河北平原抗日斗争史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辉。

  三、游击战

  麻雀战,是中国民兵常用的以弱胜强的游击战法。由民兵组成战斗小组,忽来忽去,忽聚忽散,主动灵活。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

  抗日战争中,抗日根据地民兵,时而三三两两,时而成群结队,出没在山野密林,狭谷隘口,地道暗洞,青纱帐里,像麻雀啄食那样,东一枪、西一枪,出敌不意,乘隙而入,扭住敌人,一阵猛打。

  敌人反击时,就立即撤离,隐蔽得无影无踪。敌人撤退时,就呼啸而来,枪声四起,杀声遍野。使敌人打又打不着,追又追不上,吃又吃不好,睡又睡不香;陷入心神不宁,狼狈不堪的境地。

  1943年,敌人又发动了一次大“扫荡”。李殿冰和民兵用地雷战和“麻雀战”相结合的方法,杀伤了不少敌人。恼羞成怒的敌人从山上搜捕了20多个群众,把他们带到村里的打谷场上拷问,要他们供出即民兵的去向。游击小组又秘密接近了村边,“砰!砰!”几枪,撂倒了敌人的指挥官和翻译。气急败坏的敌人,朝打枪的方向蜂拥而来,追了半天还是一个人影没见着。敌人无可奈何,只好撤回据点。李殿冰乘机派出许多游击小组,沿途用冷枪杀敌,打得敌人一会儿趴下,一会儿行走,一路上提心吊胆,狼狈不堪。尖地角村的民兵们,就用这种办法,打得敌人一筹莫展,日、伪军好象被打瞎和打聋的野兽一样,虽然疯狂地乱扑,可还是终究被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由上而论,这些小战术确实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到如今,七十五年过去了,中国富有了,国家强大了,军事实力增强了,中国再也不是那个东亚病夫了,一次一次的阅兵仪式总能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世界。高科技也在军事领域内发展应用,相对于普通高技术或民用高技术而言,其有发展的超前性、效果的突然性、应用的双重性、高度的保密性特征。其中包括军用微电子技术、军用光电子技术、军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军用新材料技术、军用高性能推进与动力技术、军用仿真技术、军用先进制造技术等等。

  当精确的制导技术击中了目标,当高端伪装与隐身技术骗过了敌人,当神秘的侦查监视技术探测出了危险,当激烈的电子对抗技术击溃了对手,当庞大的航天技术占领太空,当凶残的核生化武器技术公众于世,又有多少人还会记得当初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那些小战术?这些战术不仅象征了一个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也彰显了一个国家反侵略的决心,这些中国人技术与智慧的结晶势必在中国战争应用史上永垂不朽。

看过“大一军事理论论文”的人还看了:

1.2017大一军事理论课论文3000字

2.2016大一军事理论论文

3.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2000字

4.2017大一军事理论论文1500字

5.2016军事理论课论文1500字

2787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