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科技论文 > 关于雾霾方面的科技高中生论文1000字

关于雾霾方面的科技高中生论文1000字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关于雾霾方面的科技高中生论文1000字

  雾霾,是由于环境污染严重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环境问题,需要依靠技术来治理雾霾问题。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雾霾的科技1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雾霾的科技1000字论文篇一:《雾霾的物理解释》

  摘 要:雾霾的形成,可以说是世界发展的必然,是人类活动、科学发展以及自然活动的结果。有专家指出,雾霾的三源头为燃烧、汽车的尾气、扬尘。但是PM2.5的第二次爆发原因非常复杂,其中还包括了一些化学反应。文章尝试着从物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雾霾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雾霾;物理解释;原因;形成

  雾霾,简单来说就是雾及霾的组合。多见于城市。中国现在很多地区都将雾并入到霾一起当成是灾害性的天气,并以此来进行预警预报,并称之为雾霾天气。这种特定的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是相互作用的,特别是在高密度人口中,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等都会排放大量的细颗物,即PM2.5,如果排放超过大气循环力、承载力之后,这此颗粒浓度会不断持续、积累,这时如果再受到静、稳天气等影响就会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1 雾和霾的区别

  雾、霾有相同的地方,即是都会呈现出视程障碍物。但是两者的形成原因、条件却十分不同。

  霾,也被称之为灰霾、烟霞,空气中的硫酸、硝酸、灰尘等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可让大气变得混沌,视野模糊前造成能见度恶化,当有见度小于一万米时,把这种非水成物组成气溶胶系统造成视程障碍称为霾。霾的尺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其与雾、云均不一样,和晴空区间未有明显边界,霾粒子分布均匀且灰霾粒子尺度比较小,由0.001-0.1微米,d在1-2微米左右,用肉眼是无法看到这些漂浮的颗粒物。一般来说,因为灰尘、硝酸、硫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比较长的光多,所以霾看起来是呈现橙灰色或是黄色。

  雾是浮游在空中大量微小水滴或是冰晶,形成条件是要有比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在出现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常常要接近或是达到百分之百。并且会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比较常见或加浓,在白天相对减少甚至是消失的现象。在出现雾时有效水平的能见度小于1km。当有效水平的能见度1-10km时称为雾。由物理角度分析,雾和云均是空气中的水汽所凝结或凝华的产物,因此,雾升高并离开地面就形成了云,而云降低到地面,或是移动到高山时就称之为雾。雾的厚度小,常见的辐射雾厚度约是1-200米左右。雾、云一样,和晴空区未有明显边界,雾滴深度分布不均且雾滴尺度比较大,肉眼可看到空中所漂浮的雾滴。一般来说液态水或是冰晶所组成的雾散射的光和波长关系不大,所以雾看起来多呈现的是青白色或是乳白色。

  2 雾霾形成的物理解释

  2.1 形成主要原因之一――无线传播

  有一个事实我们是可以看到的,即雾霾的形成一般在夜晚或是清晨,但是不可否认,夜间、清晨太阳光线弱,当太阳到中午后,仍不能下压雾霾颗粒时其持续的时候会比较长,光是电磁波是众所周知的,电磁波有可能影响雾霾的形成。无线传播才是雾霾颗粒悬浮支持者之一。

  无线传播是电磁波粒子在空间各方向所运动的结果。通常,雾霾发生在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城市,而原因之一就可能是无线传播。在人口密度大的地方,电磁波发生器多且功率大,且几乎人手一台的手机可看作是小型的电磁波发射器。这样就形成了密集、强力的电磁波网,且电磁波运动是推进粒子运动、托起粒子的原因。电磁波网在冷空气活动弱、风速不大、形成稳定大气情况下托起了雾霾颗粒而形成雾霾。

  2.2 形成主要原因之二――湿度的变化

  任何物体都辐射,辐射让物体的质量在减少。物体因为辐射减少质量和物体密度、温度、表面积、时间乘积成正比。简单来说,辐射的强弱和辐射源的密度、表面积、温度等有关。密度、温度、表面积越大,其辐射就越强。地球密度则会远远大于地球周围环境密度,而地球温度、表面积以及地球周围环境差不多时,其平均温度大过地球表面周围的环境温度。因此地球本身辐射大于其所接受的辐射。换而言之,地球本身辐射是影响地球气温的一个主要原因。

  大太阳的辐射让大太阳质量、r在减小,密度在增长。恒星最后会变成中子星,且这个质量、体积等没有原来恒星大,但密度却有所增加。简单来说太阳对于地球气温的影响会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慢慢减弱,影响最为明显的就是高空气温。因此,地球的平均气温在降低,而且低空气温在升高。

  垂直方向热空气总是向上活动的,这点从热气球就可以看了。形成地球平均气温在降低、低空气湿在升高。在季节交替时,温度适宜时热空气向上流动,而在流动过程当中向上托住雾霾颗粒则停留在上空或带动雾霾颗粒向上运动而形成雾霾。

  2.3 形成主要原因之三――人类活动、科技的共同作用结果

  雾霾的三源头为燃烧、汽车的尾气、扬尘。但是PM2.5的第二次爆发原因非常复杂,其中还包括了一些化学反应。分析如下:

  第一,雾霾的颗粒积累。雾霾的三源头为燃烧、汽车的尾气、扬尘。从物理角度分析,我认为这三源头乃为雾霾形成的积累阶段。同时,雾霾颗粒积累一般发生在冬季。这主要是因为在冬季除了燃烧、汽车的尾气、扬尘,还增加了取暖燃烧。可以说几大源头都在产生颗粒,但是,雾霾却非随时形成,原因是什么?通过研究分析可看出,雾霾颗粒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多数雾霾颗粒形成后立刻下落,被大地进行积累,因此在一般的情况下,并不会形成雾霾。

  第二,雾霾天气的动力解析。因为地球以及太阳的辐射强度、辐射量的变化造成地球上气温的变化,即平均气温下降,低空气温上升,形成了低空气温度升高,高空的气温下降。地球对于气温的影响有一定时间,如一到两年内基本是固定的,但总形势为低空气温上升,高空气温下降。特别是在冬天、春天两个季节交替时,太阳影响空气温度变化明显,气温回升,低空气温升高也明显,热空气的运动方面是朝上的,这就为冬季所积累的雾霾颗粒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无线传播也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因为所有物体都具有电磁波,只是强弱不一。燃烧、化学反应等等都可能加速电磁波辐射,有利于形成雾霾。强度以及密度增加,无线传播也为雾霾颗粒向上运动提供了大于原来的动力,让雾霾颗粒悬浮在空中并且开成了雾霾。

  第三,未有风向、雪、雨出现。没有持续风向可确保热空气持续稳定向上流动,这样雾霾颗粒在向上流动热空气以及无线传播共同作用力下才能向上运动并且悬浮在空气中形成了雾霾。特别是在春天,因为冬天所积累的颗粒大量积聚在大地表面,而在所有条件共同作用下,就会形成比较重要的雾霾天气。

  2.4 冬、夏为何不易出现雾霾天气

  在冬天,平均气温低,空气向上流动比较弱,无线传播、空气向上流动力不足,无法托起雾霾颗粒。虽颗粒在刚刚形成时比较热,有向上运动之力。冬季则因为气温低,雾霾颗粒快速变成低温颗粒,无法向上运动则被大地收藏。因此可看出,冬天,雾霾下沉,夏天雾霾上升,因此都不容易形成雾霾。

  3 结束语

  雾霾,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产物。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形成了雾霾的颗粒,再者因为地球气温的变化让雾霾有了上升的运动力,最后当雾霾到达空中后,因为无法及时扩散至高空分解,停留在空气低端或是地球的表面从而产生了雾霾。在条件适宜时并在气流、电磁一起作用下,把雾霾颗粒托起到一定的高度,最终形成雾霾天气。

  参考文献

  [1]许铃.长沙雾霾成因探讨及治理对策研究[J].科技风,2015(21):76.

  [2]程振林.浅析雾霾天气的形成与解决对策――以新乡环境气候条件为例[J].科学与财富,2015,7(30):35.

  [3]谭译,陈默.城市雾霾治理政策措施探讨[J].环球人文地理,2014(1X):88.

  雾霾的科技1000字论文篇二:《试谈对雾霾天气的反思》

  摘 要:结合雾霾天气的时政材料,引出对雾霾天气的反思。指出雾与霾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导致雾霾天气的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具体阐述了运用宏观调控、利用新能源、完善法律、发挥政府作用和动员公众五方面的治理雾霾天气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治理 雾霾天气 反思

  1 时政材料

  “雾霾”成为2013年年度关键词。2013年1月,4次比较严重的雾霾天气笼罩了全国30多个省(区、市),其中北京尤为突出,仅仅只有5天不是雾霾天。根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500个大城市中,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寥寥无几,少于1%,空气质量达到“良”以上的级别,更是“凤毛麟角”;最不可思议的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国竟然占了7个。2014年1月4日,民政部联合国家减灾办公厅第一次将威胁公众健康的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

  面对如此“猖狂”的雾霾天气,或上升为环保问题,是否值得世人反思呢?

  2 反思之一:何谓雾霾―― 揭开雾霾的神秘面纱

  雾,生活中很常见,但什么是雾?许多人还没有清晰的概念。雾是由于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冰晶遇冷而凝结形成的天气现象。霾,近几年因为大气污染严重,才频繁出现,也因此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它是空气中的硫酸、灰尘、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交融汇合而造成的大气混浊、大气污染现象。显然,雾与霾是有本质区别的:其一,雾主要是由水汽组成,因气温下降而产生的白悬浮小水滴;霾主要是大量烟、尘微粒浮游在空气中而形成的混浊现象。其二,雾只是一种自然的天气现象,比较干净;而霾则属于大气污染物,它的主要成分为细颗粒物,又称可人肺颗粒物,该颗粒物比较干且非常小。其实,两者又有共同点:雾与霾都能够降低空气透明度,恶化能见度,是两种视程障碍现象。如果空气中出现大量污染物,雾水就会吸附很多有害颗粒物。因此,雾和霾总是交织出现,如同亲密好友一样“形影不离”。雾霾天气由此产生,也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1]

  3 反思之二:究竟是谁“霾”下祸患―― 追查“真凶”

  (1)自然因素―― 祸患的“元凶”

  主要从气象角度来考虑,湿度、温度、风速和天气现象等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稀释、清除及聚积能力影响重大。尤其是在长时间没下雨、近地而风力、风速减小、近地层出现逆温层此类气象情况下,无论是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空气原本的交换能力大大削弱,从而导致污染物不易稀释、扩散和清除,极容易在近地层积聚,进而使大气混沌,空气质量变差,污染程度加重,雾霾天气随之产生。由此可见,空气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差是雾霾天气出现的自然因素,也是客观条件。[2]

  (2)人为因素―― 祸患的“帮凶”

  首先,帮凶之一是建筑灰尘。这是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一个人为因素。随着人口剧增,房地产业搞得热火朝天,新区开发、旧区改造,道路、桥梁也应运而生,加宽或新建。由此使得大批建筑物快速崛起,建筑过程中的粉尘、扬尘及灰尘等这些大颗粒污染物在空气中不易扩散,造成了大气的严重污染,助长了雾霾天气的形成。其次,帮凶之二是生活废气。这是一个必然的人为因素,因为人们总要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即吃饭问题。对付之道只能是尽可能减少生活废气的产生,例如,节约用煤。因为煤的燃烧或多或少导致二氧化硫及其他粉尘、烟尘等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加重大气污染。然后,帮凶之三是汽车尾气。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有车族逐年增多,私家车的剧增不但使交通压力增大,而且给治理大气加重负担。最后,帮凶之四是工业废气。发展与环保从来都是一对矛盾。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过分注重GDP的增长,直接后果是厂房、烟囱比比皆是。然而燃烧不充分的煤、石油将产生大量的粉尘、烟尘及二氧化硫等并排放到空气中,给大气污染“增砖加瓦”。由此看来,雾霾天气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查明“真凶”,让到底是谁“霾”下祸患有个水落石出。[3]

  4 反思之三:应该如何面对―― 治“霾”之道

  (1)运用宏观调控来治“霾”

  国家的宏观调控主要包括:一是税收政策,二是财政政策。一方面,税收政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其一,税收优惠。例如,对于购买太阳能设备可以少交税或免税。利益驱动永远是最好的推动力,这为个人获利投资提供新机遇,低碳、减排逐渐成为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内容。其二,征收生态税。开采税则为减少石油总产量;汽油税则鼓励广大消费者使用节能型汽车;消费税则减少在泡沫制品中对氟利昂的利用。其三,征收新鲜材料税。要想在源头上控制新材料的生产,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大气污染,征收新鲜材料税必不可少。发展循环经济已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另一方面,财政政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其一,贷款提供优惠条件。对专项治理空气污染产业的贷款提供优惠条件,即贷款利率不仅低于市场利率,而且偿还条件更优于市场条件,最终目的是促使该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其二,指定购买。为了减少新材料生产过程中废气的排放,推动环保产业与循环经济发展,指定购买使用再生材料生产的产品。其三,提供财政补贴。众所周知,各种废气的综合再利用往往是投资大、获利少,提供财政补贴是为了鼓励企业从事各种废气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研究与投资。[4]

  (2)利用新能源来减少“霾”伏

  中国既是资源小国,又是资源大国。说是资源小国,是因为人口庞大,消耗量大,出现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这是摆在国人面前不争的事实。唯有适当地控制天然气的燃烧,增加煤的结构特点,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大力度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地热能、风能、太阳能及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尽量控制传统能源对大气的污染,达到减少“霾”伏的效果。说是资源大国,是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变,各地气候条件、资源分布都有其特殊性,资源种类繁多。因此,要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措施,加大科研力度,利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不断探索新能源,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5]   (3)完善法律来治“霾”

  当前,雾霾天气已经频繁出现,但与空气质量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却存在很多空白。出台PM2.5监测统计和考核办法,将PM2.5排放总量纳到国家约束性指标势在必行。还可以制定更加严格的空气标准,如一天内PM2.5最高浓度、平均浓度标准等。参照碳减排标准规范来制定PM2.5标准规范体系并由具体部门监督执行迫在眉睫。赋予环保机构立法、执法、处罚等权力,并通过监控、技术改进和强制执行手段等方式开展工作;通过重点细化法规,建立区域环境管理机制,加强执法和监督,对区域内的环境问题进行整合式管理来踏踏实实地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必要时,设立举报平台,让民众力量参与监督环境执法行为。总而言之,务必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法律来治“霾”不是空话。[2]

  (4)发挥政府作用来治“霾”

  对付雾霾天气,不容置疑,政府责无旁贷。政府可以实施四类措施来应对:联防联控措施、强制性措施、建议性措施及健康防护措施。首先,联防联控措施。正因为雾霾天气的大面积性,若仅是一个地区采取措施,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根据区域内的气候规律特点、能源构成及产业布局等因素,且在核算区域内生态环境容量的基础上,迫切需要建立相连地区联防联控机制,因地制宜、密切合作,合理分配减排任务。其次,强制性措施。督促建设部门、施工单位严格按照环保理念施工,落实防治颗粒型污染通则;督促污染企业减产减排,如燃煤企业,必要时强制停产。然后,建议性措施。一方面,在收费站边设立喷水清洗轮胎、底盘可以减少车辆带来扬尘;另一方面,为了倡导民众出行少开车,政府部门自觉减少公车上路,起先锋模范作用。最后,健康防护措施。“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当出现雾霾天气时,要及时提前预报,可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渠道发布相关信息。以便人们及时了解自身生产生活区域的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加强自我防护,这正是为民政府的具体体现。[6]

  (5)动员公众来共同治“霾”

  雾霾天气与每个社会成员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衣、食、住及行等方面多多少少给大气“霾”下祸患。因此,治理雾霾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公众同样不能袖手旁观,有时公众的作为胜过政府。政府应当以岗位创建、展览展示、专题活动、典型示范、合理化建议等多种形式来带动各行各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绿色、节约、环保及文明的生产、生活及消费方式。同时,公众要积极配合,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例如,少用或杜绝使用一次性用品,坐公交代替自驾车,这些都是轻而易举之为。一言以蔽之,不能忽视公众的力量,一个人的作为或许没有多少改变,一代人的作为或许还是没有变化;但13亿多公众的行动就有改变,几代人的辛苦努力就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告别雾霾,不再是天马行空的想法;根治雾霾,也不再是夸夸其谈。

  参考文献

  [1] 孙鹏鹏,周浩亮.雾霾天气的危害及其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 245-246.

  [2] 刘德军.雾霾天气防治的路径与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4(1):36-38.

  [3] 董娜,聂英.雾霾天气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以长春市为例[J].吉林农业,2013(12):49-50.

  [4] 赵万明.英美治理雾霾天气的经验和启示[J].全国商情,2013(36):91-92.

  [5] 杨天恩.雾霾污染事件的警示和对策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6):157.

  [6] 本刊课题组.根治雾霾.刻不容缓天[J].天津经济,2013(3):39-46.

  雾霾的科技1000字论文篇三:《浅谈雾霾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的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越来越差,雾霾天气也越来越长,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雾霾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反思呢?

  关键词:雾霾;环境;空气污染

  雾霾,雾和霾的统称。但是雾是雾,霾是霾,雾和霾的区别十分大。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霾,是指大量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悬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空气普遍混浊的现象。相对湿度小于80%,呈黄色、橙灰色。组成非常复杂,大部分有害物质是细颗粒物(PM2.5)。主要成分为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含碳颗粒、重金、地壳物质等。

  雾霾天气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时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2. 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3. 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4. 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5. 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雾霾会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哮喘发作,诱发或加重慢性支气管炎等。特别是小孩呼吸道鼻、气管、支气管黏膜柔嫩,且肺泡数量较少,更易受到呼吸道病毒的感染。人长时间处于雾霾天气中,可引起气管炎、喉炎、肺炎、哮喘、鼻炎、眼结膜炎及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对幼儿、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体质均有一定的影响。雾霾天气空气质量差,抵抗力较差的糖尿病患者极有可能出现肺部及气管感染而加重病情。北京十年来肺癌增加了60%,应该说空气污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利用1951—2005年中国大陆743个地面气象站资料分析中国大陆霾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霾的地理分布特点是,从1956年到1980年中国霾日都比较少,仅四川盆地和新疆南部超过50天;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霾日明显增加,到21世纪大陆东部大部分地区几乎都超过100天,其中大城市区域超过150天,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就中国大陆而言,12和1月霾天气日数明显偏多。2个月霾日数的总和达到了全年的30%;9月霾天气日数最少,约占全年的5%。中国东部一些经济和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霾的天数逐渐增加,经济和工业水平相对滞后的,霾日在减少。

  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无法对气象条件进行有效干预,解决雾霾污染问题只能依靠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也就是要全方位地控制各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行为,不断减少各种细颗粒物及其前体污染物的排放量。雾霾发生意味着严重的空气污染,而空气是人类须臾难离的生存条件,为避免人们在发生污染时被迫接受污浊的空气,就必须防患于未然,将预防雾霾发生作为首要任务,尽力避免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发生细颗粒物浓度急剧升高的现象。雾霾污染不是一个单纯的环境问题,它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在环境领域的反映,是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的集中爆发,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消除其产生的根源,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改变消费习惯。

  怎么能防治雾霾呢?我觉得应将能源利用作为防治雾霾的重点。能源的使用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目前绝大多数能源是通过燃烧各种化石燃料的方式获取的,在这个过程中排出了大量的污染物,对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这就对保护环境极为不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区域发展不均衡,能源消耗巨大;同时我国能源利用率低,节能具有很大的潜力。要优化能源利用方式,首要是做好节能工作,将能源消耗总量和单位产值能耗降下来;其次要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要大力提高太阳能技术水平和水能技术水平,科研技术上要有世界性的突破性的进展。要重视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技术。要大力发展对沼气气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利用沼气发电;第三是限制高污染的燃料使用。除了能源利用这方面,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处理:

  1、人工降雨。雨水能把空气中的一些固体颗粒带到地面上,空气就净化了。

  2、减少污染废气排放和废气处理。减少废气排放的同时也要把排出的废气采取各种措施排到空气中。

  3、少开车,汽车尾气排放在各种空气污染方式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尽量少使用汽油或者柴油。

  4、要大力宣传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重要性。空气是不分国界的,在地球上到处流动。人类共有一个地球,要共同维护人类生存环境。

  通过雾霾,我们认识到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才能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低谷,才能避免雾霾天气的发生和蔓延,才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 李莹.雾霾带来哪些反思?中国环境报.2013-2-22(2).

  [2] 徐卫星.防治灰霾是个社会工程. 中国环境报.2013-2-22(6).


猜你喜欢:

1.论雾霾高中素材作文1000字

2.关于水的科技论文1000字

3.雾霾治理科技论文

4.关于雾霾的学术论文

5.关于雾霾的政治论文

2190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