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科技论文 > 机械类科技论文

机械类科技论文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机械类科技论文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竞争在进一步加剧,机械科技也在不断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机械新科技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机械新科技论文篇一

  农业机械类专业CAD课程教学设计

  摘 要:农业机械教学是实用性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体现与实际能力培养结合,探讨解决计算机教学设计,提出如何进行“任务驱动”,如何提高教师一节课效率,提高学生课后效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Auto CAD)的兴趣。

  关键词:农业;机械;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DF413.1文献标识码: A

  农业机械类专业均开设了《机械CAD》课程,作为农业机械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是培养大学生以先进的CAD技术为手段,以现代工程设计为内容,以提高工程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重要课程。在人才的知识结构、工程设计、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素质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AutoCAD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课改精神,适应学生学习,使学生受益,激发不同学生学习兴趣,针对这些问题,提出AutoCAD机械绘图项目教程中项目四中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对教师教学要求以供参考。设计过程如下:

  一、课程简介

  《AutoCAD 机械绘图项目教程》 是一门承前启后的过渡性核心课程, AutoCAD绘图是机械行业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所以本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工程图的能力。该课程对后续开设的pro/E、UG等课程起着基础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

  本节课选取的是《AutoCAD 机械绘图项目教程》中“项目4平面图形的绘制”的第一节——4.1 绘制平面图实例。主要内容是简单平面图的绘制方法,是对前面所学习的CAD基础知识和绘图环境的初步设置的实际应用,通过该平面图的绘制,使学生能够熟悉CAD绘图的过程。是今后典型平面图和零件图绘制的前提。

  三、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点的输入方法和修剪命令绘制平面图。

  知识目标:掌握用点的基本输入方法、掌握用LINE命令绘制直线、熟练掌握“修剪”的应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分组协作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绘制平面图实例

  选取的是《AutoCAD 机械绘图项目教程》中“项目4平面图形的绘制”的第一节——4.1 绘制平面图实例,项目四中任务1中图4.1

  五、教法分析:从整体上来说,学生对比较直观、全部实操的CAD课程比较感兴趣,相对于纯理论的课堂教学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对于高职类学生,他的实际动手能力某种程度上来说要远远大于理论分析能力。本次课是在学习了机械制图的平面图形的绘制之后进行的,所以有一定的基础,教学难度较低。

  六、学法: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我确定了任务驱动学习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合作学习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共三种学法。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2.案例提出与分析,3.案例讲解(新授知识),4.案例跟练,5.释疑,6.分组练习(任务驱动),7.效果检验(总结),8.布置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组织教学,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巩固提高、总结规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Auto CAD注重学生绘图能力的培养,如何实现所学即所用。可以尝试以学生身边的工程实例(齿轮减速器、机械传动轴)作为教学素材,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平面图教学中尝试与实际测量教学楼图形相结合,将实际测量图形用Auto CAD进行绘制,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其绘图兴趣,更好体现 “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八、AUTOCAD对教师要求

  结合AUTOCAD课程特点,为了有效地组织教学,运用目标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

  1.深入了解学生,进行学生分层

  分层目标教学法是在承认学生之间差异的基础上,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前,必先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再进行合理的分层。比如通过一份简单上机任务:1.进入AUTOCAD绘图界面,画一圆,将其保存至D:/班级+姓名/001.dwg;2.在上图形界面上再画一矩形,将其另存为D:/班级+姓名/002.dwt。通过简单的操作可观察学生学习基础、运用知识能力、自学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实际情况,再通过班主任、原任课教师了解,将学生划分为三组:A、基础扎实,学习态度积极、认真,接受、理解能力强。B、基础一般,学习态度较积极,有上进心,理解、应用能力一般。C、学习积极性不高,自觉性差,缺乏学习信心,基础、理解能力较差。

  2.明确教学目标,满足学生需求

  教师为了满足A、B、C三组学生不同的需求,需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A类学生,教师应注意扩大其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强化其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加强其空间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B类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其基本命令使用和操作方法训练,加强其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去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CAD课程正确、有效学习方法;对于C类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该课程的正确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提高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理布置上机任务,充分练习所学知识。

  为巩固分层次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合理编排练习的层次,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将操作训练题设计成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基本题、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中等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主设计能力的提高题三种类型。要求A组学生会做全部练习题,B组学生做前两类题, C组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基本题;鼓励B、C组学生选做较高类型的习题,并加以适当辅导,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向高层次递进。

  4.细心观察学生操作,及时启发学生思维。

  上机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最重要的一环,是学生运用知识,发挥创新能力的

  平台,是引导学生走向更高层次的舞台。教师在学生上机时一定要做到“眼勤、脑勤、口勤、手勤”,就是教师在学生上机时,需细心观察学生操作过程,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深浅程度;及时捕捉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和表扬,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发现学生不足之处,及时加以引导和提示,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绘图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对于不同的学生存在问题时,教师应认真思考,仔细分析是基本命令操作不熟练,还是综合运用知识还不够娴熟?是应该给予合理提示还是应该操作演示?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培养学生自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分析实验报告,进行思想交流

  CAD课程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课程,实验报告也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布置实验报告的难易程度有所不同。要求学生将自己上机训练的目的、操作过程、所学知识掌握情况、所存在的问题及个人的实习体会等写下来。在批改实习报告时,更应该因人而异,对于差生而言,在客观指出错误和不足的同时,需更加关注他们每一次的进步,肯定他们进步,并提出恳切、可行的希望;对于优等生在肯定他们基础的同时,找一些灵活性较大,有一定创新的图形让他们设计,把他们的设计思想提供大家参考,鼓励其他同学采用不同方法去设计图形,自行分析、理出最简单、最便捷的一种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和设计思想。

  分层目标教学法要注意学生层次的可变性(A B C)。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会发生变化,因此,其所属层次也要改变。在实践中,要经常通过提问、上机观察、测验、座谈等多种形式获取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学生的层次与教学方法,使分层次教学达到最优化。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分层目标教学法重视了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最大程度地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帮助中差生树立了信心,缩小了学生间知识差距,提高了学习质量,优化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慧,刘乐辉.Auto CAD制图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陈琳,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高专图形图像专业Auto CAD教学方法初探[J].福建电脑,2009.

  [3] 彭智,周勇.CAD/CAE技术在模具概念设计中的应用[M].模具技术出版社,2004.

  [4] 刘玲,周旭东.模具CAD/CAE/CAM的发展和展望[M].机械研究与应用出版社,2004.

  [5] 张海鹏, Auto CAD机械绘图项目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M],2010.

2268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