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科技论文 > 军事与科技论文

军事与科技论文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军事与科技论文

  为了巩固国防或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各国都力图掌握更先进的军事科术手段,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军事与科技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军事与科技论文篇一

  国防科技与军事

  国防 科技 与军事是密切相关的两个领域。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 发展 ;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 规律 。近几年来,新军事革命 问题 成为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实际上,新军事革命正是上述客观规律在军事高技术迅速发展这一特定条件下的反映。当然,的关系还会受到 政治 、 经济 等因素的 影响 。

  一、军事上的需要是国防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社会 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动力。恩格斯曾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 科学 推向前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05页)。同样的,作为整个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防科技,则是社会的特殊需要———军事需要的产物,而且这种需要比任何力量都更能把国防科技推向前进。

  自从国家产生以后,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以及维护和获取国家的根本战略利益,便产生了国防和国家间的战争。为了巩固国防或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各国都力图掌握更先进的军事技术手段,于是便 组织专门力量研制武器装备,国防科技便由此产生。由于新的武器的发明和使用可以造成军事上的巨大优势,从而使得“最幼稚的公 理论 者”,也从“手枪战胜利剑”的铁的事实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国防科技对于军事及战争的重要影响,因此国防科技便愈来愈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正如科学学创始人丁·贝尔纳所认为的:“自古以来,改进战争技术,一直比改善和平生活更需要科学。这并不是由于科学家具有好战的特性,而是因为战争的需要比其他需要更加急迫。各国君主和政府不那么乐于向其他 研究 工作提供津贴,都乐于向军用研究工作提供经费,因为科学界能研制出新的装备,而这种装备由于十分新颖,在军事上极为重要”。这里如实地指出了为满足军事上的需要研制武器装备,是国防科技发展的动力和主要任务与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长达40余年的冷战岁月,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争,两国都执行优先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并要求国防科技部门为军队研制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战术技术性能上超过对方的先进武器装备。在军事需求的强烈刺激下,两国的国防科技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达到了极度的繁荣。许多其他国家在这种临战状态下也被迫采取相应的对策加速国防科技的发展。据 统计,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每年的国防科研经费累计高达800~1000亿美元。就这样,在冷战的军事需求的推动下,国防科技发展进入了军事高技术 时代 。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主要国家都调整了军事战略,压缩了军费开支,军事需求从原先既追求武器装备的数量又重视其质量转向主要追求其高质量,国防科技也因此而进入注重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新时期,即进入了“打什么仗需要什么武器就能研制出什么武器”的新时期。

  自90年代初开始,美国国防部、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及三军,每年都要研究并提出美军的军事需求,同时根据这种需求制定和调整其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 计划。例如,1996年,美军又确定了新的未来11大军事需求,为满足这些军事需求还分别制定了国防科技“基础研究计划”、《国防技术领域计划》和《联合作战科学技术计划》,这些计划对所要研究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及武器装备所要达到的性能要求都有明确的规定。俄罗斯、日本及西欧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举措。由于未来的军事需求主要是关于信息战能力的需求,因此有关国家的国防科技发展正紧密围绕夺取信息优势的信息战技术、C3I系统和精确制导武器等军事高技术开展研究工作。

  综上所述,国防科技完全是在军事或国防的需要的推动下不断获得发展的。国不可一日无防,国防不可一日无科学技术。展望未来,世界各国的国防科技都将在军事需求的不断推动下,继续不断地获得发展,并随着军事需求的高技术化而日益走向高技术化。

  二、国防科技发展对武器装备的影响

  军事上的需要导致国防科技的发展,而国防科技发展为了满足军事上的需要,必须不断研制出新型武器装备,因而必然对武器装备,即对军事技术手段产生重大影响。

  总体上看,直接从事武器装备研制的国防科技对武器装备发展的影响是全面的、决定性的。这集中表现在:使武器装备的原理和种类不断多样化、结构逐渐复杂化、性能日益得到提高。

  由于国防科研的开展,使许多新的 理论 、原理和技术被用于武器装备之中,从而不断出现一批又一批概念全新的武器装备。从利用 机械能杀伤敌人的冷兵器到利用化学能的近代火器(包括枪、炮、普通炸弹、氢弹、中子弹、激光武器、电磁微波武器),甚至是利用生物遗传密码对付敌人的生物武器等,各种各样的武器装备无一不是国防科研的重要成果。从种类上 统计,国防科研大致已使武器装备从冷兵器 时代 的20多种 发展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200多种,现在又进一步增加到1000种以上。

  随着武器装备的种类越来越多、概念越来越新,其结构也越来越复杂。早期的武器仅由几个零部件构成,后来发展到包括数十个、数百个零部件,现在已增加到数千个、数万个甚至上千万个零部件,其复杂性增加了若干个数量级。

  在武器装备的性能方面,集中表现在国防 科技 的发展使武器装备的作用距离和作用范围不断扩大,可靠性日益增强,射程、威力(精度和杀伤半径)、机动性和生存能力都在逐渐提高。

  现代 雷达的探测距离已达数十公里至数千公里以上,现代的侦察探测  装置可以在数百里之外甚至4万多公里的同步轨道上监视地面的目标。如美国的KH-12照像侦察卫星在几百公里轨道上对地面目标的分辩率为0?1米,一次照像即可覆盖数百平方公里的地面区域。

  至于战斗武器系统性能的提高,更令人惊叹不已。例如,在作用距离或射程方面,采用增程技术可使火炮的射程从20多公里增大到50公里以上。在命中精度方面,采用制导炮弹可使射击精度达0.3米,各种导弹的射程则可依据需要任意控制,其中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已达1万多公里,命中精度在10米以内;采用空中加油技术可使军用飞机作远距离的甚至是作不着陆的环球飞行等。在杀伤力方面,国防科技已使单件兵器的杀伤威力大得惊人。

  武器系统杀伤力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新的国防科研成果被用于武器系统,使其各方面的性能都得到明显改进的结果。军事运筹学建立了一系列理论模型来确定武器的杀伤效能与有关性能之间的关系。比较典型的一个数学模型是:式中:a、N1、λ1、P1依次为一方武器的作战效能、数量(如火炮数或坦克数)、射速和每发弹的杀伤概率:N2、λ2、P2则依次为另一方武器的数量、射速和杀伤概率。从上式可见,只要提高自己所掌握的武器的性能,就可以明显提高其作战效能。通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高爆弹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完全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例如,美国的155毫米榴弹炮,由于采用了“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使其对坦克的命中概率比使用普通非制导炮弹提高了2500倍。现代坦克和大口径火炮由于采用了自动装填机、 计算 机火控系统,反应时间由数十秒缩短在10秒以内,射速提高了一倍以上。现在研制的坦克、飞机、军舰等的机动速度和战场灵活性都有了明显提高,而且普遍装备有 电子 对抗设备,甚至采用崭新的隐身技术来对付敌方的攻击,以确保自己的生存。

  现代高速发展的 科学 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对武器装备性能的 影响 是全面的,而且使其性能改进的范围之广、程度之高是过去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国所研制的一代又一代的新式武器和一次又一次的战争 实践证明,为一种武器所提供的高技术含量赵多,其性能越好,战斗效能就越高。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等核武器的摧毁能力是众所周知的,各种高技术常规武器的打击能力也在海湾战争中得到了充争证明。现在,配备有先进电子设备和精确制导武器的6架F-111或3架F-15战斗机就能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时300架B-17轰炸机才能完成的作战任务,而8架F-117A隐身战斗机只要配备2架空中加油机就能完成75架非隐身作战飞机和支援飞机才能完成的空袭任务。更有甚者,一艘现代大型攻击型航空母舰的作战能力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全部海军舰队攻击力的总和。

  现代 国防 科技 的进一步 发展 ,正在并还将导致更多更新的高技术武器装备问世,如 计算 机病毒、电磁微波炸弹和炮弹等信息战武器以及天基和空基高能激光武器、无人作战航空器、微型侦察探测器、微型攻击机器人等。这一切将使未来的军事领域发生深刻的变化。

  三、国防科技的重大突破导致军事上的变革

  国防科技发展可为军事或战争的需要提供必不可少的武器装备。与此同时,国防科技发展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即战术技术性能得到极大提高的新技术或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成功往往会导致军事领域发生变革,或发生军事革命。这种变革涉及军事 理论 或军事学说的各个方面,而且接照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的观点,军事理论的变革主要体现为作战方式的变革和军队编制构成的变革。

  (一)新武器强制性地引起作战方式的变革

  所谓作战 方法 ,就是战争过程中的用兵方法,即 组织兵力、兵器实施战斗的方式或方法。作战方法种类繁多,如按行动类型区分,有进功方法、防御方法等;按行动规模区分,有战略、战役和战术范围的作战方法;按军兵种划分,有空战、海战、陆战、坦克战、炮战、化学战等作战方法。军事史表明,所有这些作战方法都是由武器装备决定的,即有什么样的武器装备,就有什么样的作战方法。正如恩格斯所提出的:“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87)从古至今,要在战场上有效地杀伤敌人以及抵御敌人的进攻,必须依靠手中的武器并充分发挥武器的效能,因此作战方式、方法必然会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而变化。

  当青铜器和铁兵器出现以后,远古时期没有队形的搏斗便被有严格组织的战斗队形———“阵”(如古罗马军队的方阵)所取代。

  弓箭发明以后,较远距离的射箭便成为一种作战方式,而且使古代战车及骑兵受到威胁,于是出现了专门的步兵及步兵战术。

  火药的发明,迎来了军事发展的一个新 时代 。使用火药的火枪、火炮发明并用于战争以后,先后出现了线式战术、散兵战术及线式和散兵相结合的战术。而且,随着军事技术的改进,巷战的方式方法也在发生变化。老式的 建筑街垒和防街垒的方法被炮弹和炸药所粉碎。18世纪60年代以后,舰载线膛炮、无烟火药等伴随着蒸汽动力舰船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从而出现了成一线纵列队形进行集火射击的海战方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坦克、飞机和航空母舰等一系列新式武器装备获得了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相继产生了飞机、火炮和坦克相配合、梯次快速装甲集群突击的闪击战术及大纵深作战方法,还出现了空中战役、空降作战、战略轰炸等新战法。战列舰在海战中的地位最终被航空母舰所取代,舰载机的制空作战讲座?-35- 中国 国防科技信息1998年第3期和空中轰炸攻击作战成为争夺制海权的关键。由于多军兵种的诞生,多军兵种的联合作战逐渐变成了主要的作战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由于以探测技术、C3I系统、 电子 战技术等信息技术的精确制导武器等为代表的军事高技术的崛起和发展,正在军事领域引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其中作战方式的变革尤为引人注目。海湾战争和波黑战争都表明,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的中远程精确打击作战、空袭与反空袭作战、争夺电磁频谱使用权的电子战等已成为现代战争的典型作战方式。

  现在已可以断言,随着国防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以 计算机病毒等为手段的攻击计算机互联 网络 、通信系统、 金融 系统的信息战,以及用各种“软杀伤”武器或“硬杀伤”武器摧毁C3I系统的指挥控制战即将成为未来高技术战争的崭新作战方式。

  (二)新武器引起军队组织编制的改变

  随着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军队的军兵种结构及规模(包括编制人数和武器装备的数量)也不断发生相应的变化。恩格斯在谈到这一 问题 时曾指出:“随着新的作战工具即射击火器的发展,军队的整个内部组织就必然改变了,各个人借以组成军队并能作为军队行动的那些关系就改变了,各个军队相互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1卷,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53)实际上不只是火器如此,各种新武器的发明也都会带来类似的变化。

  新武器装备导致新军兵种的诞生和旧兵种的消亡,已是公认的 历史 事实。

  从古代到20世纪初,军队一直由陆军和海军组成,而且以陆军为主,兵种也不多。步兵是最老和最基本的兵种。步枪发明以后,手持冷兵器格斗的步兵被步枪手所取代,步兵逐渐形成了班、排、连、营、团、师的 组织体制。火炮用于战争,导致了炮兵的出现。随着化学武器、坦克、通信设备等各种武器和技术装备的出现,陆军中又增加了防化兵、通信兵、装甲兵、工程兵、侦察兵等兵种。机枪、坦克和装甲车辆大量装备部队使在战场上驰聘了几千年之久的骑兵退出了战争舞台。?海军由于任务的特殊性一直是一个独立军种。潜艇、导弹、核武器及航空母舰的 发展 ,使大炮巨舰主义成为历史。主要以航空母舰为基地的海军航空兵这一海军新兵种的建立使海军舰队的构成由以战列舰为中心变为以航空母舰为中心。

  飞机的研制成功并用于空战标志着空中战场的开辟。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步显示出飞机这一新装备的重大作用,随后空军这一崭新的军种在各国纷纷建立。军用飞机的发展又引起空降兵的出现,同时促进了高炮、防空导弹和雷达的研制,进而导致了防空兵的问世。此外,进入60年代以后,由于核弹头及其运载装置的发展,一些核大国还组建了战略火箭军或战略核部队这一新军种。

  据预测,随着信息战技术和军用航天器(包括各种侦察卫星、作战卫星、军用空间站、军用空天飞机等)及空间武器系统(天基定向能武器、动能武器、电磁脉冲武器等)的发展,未来很可能出现全新的信息战和天战等更新的军兵种或作战部队。

  为了合理地利用多军兵种的各种武器装备更有效地进行作战,以增强进攻和防御能力,许多国家又组建了包括多军兵种的合成军。?新武器装备的出现除了引起军兵种类型的变化之外,还会引起军队中各国兵种构成比例和军队规模的变化。

  一般而论,新武器装备的新技术含量高,性能较优异,但结构复杂,造价昂贵,因此各国只能根据需要和可能组建相应的军兵种,并随着国防 科技 和 经济 发展逐步增大技术性的军兵种在整个军队构成中的比例。以前苏军为例,20年代各军种的比例是:陆军98.6%,空军0.5%,海军1?0%,30年代末上述比例依次变为75.2%,12.8%,9.7%,其余2.3%为新组建的国土防空军。这种比例一直保持至50年代末。60年代以后,由于新武器装备的发展,战略火箭军组建,上述比例发生了重大改变。到80年代末,前苏军的军种结构为:陆军45.2%,空军10.7%,海军10.7%,防空军12.3%,战略火箭军7.1%,边防军5.5%,内卫军8??%。不但如此,陆军、边防军、内卫军等都是由多军种组成的合成部队。美军的技术军兵种比例也逐渐增大,80年代末,美陆、海、空三军的比例为35.9%、27.0%、27.9%,此外还有9.2%的海军陆战队。至于兵种的构成比例,也大致是技术兵种比例逐渐增大。如现在不少国家都组建了强大的装甲兵、 电子 战部队等。

  由于新武器的性能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使部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强。现在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相比,取得同样的作战效果,所需兵器兵力只及第二次大战时的10~20%。另一方面,由于新武器的杀伤力、破坏力极大,使用大量兵器兵力容易造成更大的损失,并增大后勤保障的难度。因此,从必要性、可行性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等各方面因素出发,各国军队的规模及编制单位的构成就越来越小。

  部队的战斗人员虽然在减少,但由于武器装备结构越来越复杂,维护保养任务和消耗量越来越大,因此军队的工程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均在增加。例如,战时美军部队的战斗人员和保障人员的比例为1:3,有时甚至达1:5。平时,美军正规部队中有一半为文职人员。

  一方面部队的战斗人员在减少,另一方面部队的保障人员在增加,这似乎存在着矛盾。如果在保持部队拥有可靠的战斗能力条件下,尽量减少武器装备和战斗人员的数量,则技术保障和勤务保障任务量均可明显减少,保障人员数量也可减少,从而保证整个部队的规模缩小。这正是 目前 各国军队确定组织编制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总之,随着国防 科技 的不断 发展 和武器装备的日益 现代 化、高技术化,军队的 组织编制将进一步从数量规模型转变为质量效能型,从人力密集型转变为科技密集型。

  作者: 是密切相关的两个领域。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 规律 。近几年来,新军事革命 问题 成为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实际上,新军事革命正是上述客观规律在军事高技术迅速发展这一特定条件下的反映。当然,的关系还会受到 政治 、 经济 等因素的 影响 。

  一、军事上的需要是国防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社会 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动力。恩格斯曾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 科学 推向前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05页)。同样的,作为整个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防科技,则是社会的特殊需要———军事需要的产物,而且这种需要比任何力量都更能把国防科技推向前进。

  自从国家产生以后,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以及维护和获取国家的根本战略利益,便产生了国防和国家间的战争。为了巩固国防或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各国都力图掌握更先进的军事技术手段,于是便组织专门力量研制武器装备,国防科技便由此产生。由于新的武器的发明和使用可以造成军事上的巨大优势,从而使得“最幼稚的公 理论 者”,也从“手枪战胜利剑”的铁的事实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国防科技对于军事及战争的重要影响,因此国防科技便愈来愈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正如科学学创始人丁·贝尔纳所认为的:“自古以来,改进战争技术,一直比改善和平生活更需要科学。这并不是由于科学家具有好战的特性,而是因为战争的需要比其他需要更加急迫。各国君主和政府不那么乐于向其他 研究 工作提供津贴,都乐于向军用研究工作提供经费,因为科学界能研制出新的装备,而这种装备由于十分新颖,在军事上极为重要”。这里如实地指出了为满足军事上的需要研制武器装备,是国防科技发展的动力和主要任务与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长达40余年的冷战岁月,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争,两国都执行优先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并要求国防科技部门为军队研制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战术技术性能上超过对方的先进武器装备。在军事需求的强烈刺激下,两国的国防科技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达到了极度的繁荣。许多其他国家在这种临战状态下也被迫采取相应的对策加速国防科技的发展。据 统计,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每年的国防科研经费累计高达800~1000亿美元。就这样,在冷战的军事需求的推动下,国防科技发展进入了军事高技术 时代 。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主要国家都调整了军事战略,压缩了军费开支,军事需求从原先既追求武器装备的数量又重视其质量转向主要追求其高质量,国防科技也因此而进入注重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新时期,即进入了“打什么仗需要什么武器就能研制出什么武器”的新时期。

  自90年代初开始,美国国防部、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及三军,每年都要研究并提出美军的军事需求,同时根据这种需求制定和调整其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 计划。例如,1996年,美军又确定了新的未来11大军事需求,为满足这些军事需求还分别制定了国防科技“基础研究计划”、《国防技术领域计划》和《联合作战科学技术计划》,这些计划对所要研究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及武器装备所要达到的性能要求都有明确的规定。俄罗斯、日本及西欧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举措。由于未来的军事需求主要是关于信息战能力的需求,因此有关国家的国防科技发展正紧密围绕夺取信息优势的信息战技术、C3I系统和精确制导武器等军事高技术开展研究工作。

  综上所述,国防 科技 完全是在军事或国防的需要的推动下不断获得 发展 的。国不可一日无防,国防不可一日无 科学 技术。展望未来,世界各国的国防科技都将在军事需求的不断推动下,继续不断地获得发展,并随着军事需求的高技术化而日益走向高技术化。

  二、国防科技发展对武器装备的 影响

  军事上的需要导致国防科技的发展,而国防科技发展为了满足军事上的需要,必须不断研制出新型武器装备,因而必然对武器装备,即对军事技术手段产生重大影响。

  总体上看,直接从事武器装备研制的国防科技对武器装备发展的影响是全面的、决定性的。这集中表现在:使武器装备的原理和种类不断多样化、结构逐渐复杂化、性能日益得到提高。

  由于国防科研的开展,使许多新的 理论 、原理和技术被用于武器装备之中,从而不断出现一批又一批概念全新的武器装备。从利用 机械能杀伤敌人的冷兵器到利用化学能的近代火器(包括枪、炮、普通炸弹、氢弹、中子弹、激光武器、电磁微波武器),甚至是利用生物遗传密码对付敌人的生物武器等,各种各样的武器装备无一不是国防科研的重要成果。从种类上 统计,国防科研大致已使武器装备从冷兵器 时代 的20多种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200多种,现在又进一步增加到1000种以上。

  随着武器装备的种类越来越多、概念越来越新,其结构也越来越复杂。早期的武器仅由几个零部件构成,后来发展到包括数十个、数百个零部件,现在已增加到数千个、数万个甚至上千万个零部件,其复杂性增加了若干个数量级。

  在武器装备的性能方面,集中表现在国防科技的发展使武器装备的作用距离和作用范围不断扩大,可靠性日益增强,射程、威力(精度和杀伤半径)、机动性和生存能力都在逐渐提高。

  现代 雷达的探测距离已达数十公里至数千公里以上,现代的侦察探测  装置可以在数百里之外甚至4万多公里的同步轨道上监视地面的目标。如美国的KH-12照像侦察卫星在几百公里轨道上对地面目标的分辩率为0?1米,一次照像即可覆盖数百平方公里的地面区域。

  至于战斗武器系统性能的提高,更令人惊叹不已。例如,在作用距离或射程方面,采用增程技术可使火炮的射程从20多公里增大到50公里以上。在命中精度方面,采用制导炮弹可使射击精度达0.3米,各种导弹的射程则可依据需要任意控制,其中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已达1万多公里,命中精度在10米以内;采用空中加油技术可使军用飞机作远距离的甚至是作不着陆的环球飞行等。在杀伤力方面,国防科技已使单件兵器的杀伤威力大得惊人。

  武器系统杀伤力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新的国防科研成果被用于武器系统,使其各方面的性能都得到明显改进的结果。军事运筹学建立了一系列理论模型来确定武器的杀伤效能与有关性能之间的关系。比较典型的一个数学模型是:式中:a、N1、λ1、P1依次为一方武器的作战效能、数量(如火炮数或坦克数)、射速和每发弹的杀伤概率:N2、λ2、P2则依次为另一方武器的数量、射速和杀伤概率。从上式可见,只要提高自己所掌握的武器的性能,就可以明显提高其作战效能。通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高爆弹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完全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例如,美国的155毫米榴弹炮,由于采用了“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使其对坦克的命中概率比使用普通非制导炮弹提高了2500倍。现代坦克和大口径火炮由于采用了自动装填机、 计算 机火控系统,反应时间由数十秒缩短在10秒以内,射速提高了一倍以上。现在研制的坦克、飞机、军舰等的机动速度和战场灵活性都有了明显提高,而且普遍装备有 电子 对抗设备,甚至采用崭新的隐身技术来对付敌方的攻击,以确保自己的生存。

  现代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对武器装备性能的影响是全面的,而且使其性能改进的范围之广、程度之高是过去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国所研制的一代又一代的新式武器和一次又一次的战争 实践证明,为一种武器所提供的高技术含量赵多,其性能越好,战斗效能就越高。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等核武器的摧毁能力是众所周知的,各种高技术常规武器的打击能力也在海湾战争中得到了充争证明。现在,配备有先进电子设备和精确制导武器的6架F-111或3架F-15战斗机就能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时300架B-17轰炸机才能完成的作战任务,而8架F-117A隐身战斗机只要配备2架空中加油机就能完成75架非隐身作战飞机和支援飞机才能完成的空袭任务。更有甚者,一艘现代大型攻击型航空母舰的作战能力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全部海军舰队攻击力的总和。

  现代 国防 科技 的进一步 发展 ,正在并还将导致更多更新的高技术武器装备问世,如 计算 机病毒、电磁微波炸弹和炮弹等信息战武器以及天基和空基高能激光武器、无人作战航空器、微型侦察探测器、微型攻击机器人等。这一切将使未来的军事领域发生深刻的变化。

  三、国防科技的重大突破导致军事上的变革

  国防科技发展可为军事或战争的需要提供必不可少的武器装备。与此同时,国防科技发展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即战术技术性能得到极大提高的新技术或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成功往往会导致军事领域发生变革,或发生军事革命。这种变革涉及军事 理论 或军事学说的各个方面,而且接照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的观点,军事理论的变革主要体现为作战方式的变革和军队编制构成的变革。

  (一)新武器强制性地引起作战方式的变革

  所谓作战 方法 ,就是战争过程中的用兵方法,即 组织兵力、兵器实施战斗的方式或方法。作战方法种类繁多,如按行动类型区分,有进功方法、防御方法等;按行动规模区分,有战略、战役和战术范围的作战方法;按军兵种划分,有空战、海战、陆战、坦克战、炮战、化学战等作战方法。军事史表明,所有这些作战方法都是由武器装备决定的,即有什么样的武器装备,就有什么样的作战方法。正如恩格斯所提出的:“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87)从古至今,要在战场上有效地杀伤敌人以及抵御敌人的进攻,必须依靠手中的武器并充分发挥武器的效能,因此作战方式、方法必然会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而变化。

  当青铜器和铁兵器出现以后,远古时期没有队形的搏斗便被有严格组织的战斗队形———“阵”(如古罗马军队的方阵)所取代。

  弓箭发明以后,较远距离的射箭便成为一种作战方式,而且使古代战车及骑兵受到威胁,于是出现了专门的步兵及步兵战术。

  火药的发明,迎来了军事发展的一个新 时代 。使用火药的火枪、火炮发明并用于战争以后,先后出现了线式战术、散兵战术及线式和散兵相结合的战术。而且,随着军事技术的改进,巷战的方式方法也在发生变化。老式的 建筑街垒和防街垒的方法被炮弹和炸药所粉碎。18世纪60年代以后,舰载线膛炮、无烟火药等伴随着蒸汽动力舰船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从而出现了成一线纵列队形进行集火射击的海战方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坦克、飞机和航空母舰等一系列新式武器装备获得了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相继产生了飞机、火炮和坦克相配合、梯次快速装甲集群突击的闪击战术及大纵深作战方法,还出现了空中战役、空降作战、战略轰炸等新战法。战列舰在海战中的地位最终被航空母舰所取代,舰载机的制空作战讲座?-35- 中国 国防科技信息1998年第3期和空中轰炸攻击作战成为争夺制海权的关键。由于多军兵种的诞生,多军兵种的联合作战逐渐变成了主要的作战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由于以探测技术、C3I系统、 电子 战技术等信息技术的精确制导武器等为代表的军事高技术的崛起和发展,正在军事领域引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其中作战方式的变革尤为引人注目。海湾战争和波黑战争都表明,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的中远程精确打击作战、空袭与反空袭作战、争夺电磁频谱使用权的电子战等已成为现代战争的典型作战方式。

  现在已可以断言,随着国防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以 计算机病毒等为手段的攻击计算机互联 网络 、通信系统、 金融 系统的信息战,以及用各种“软杀伤”武器或“硬杀伤”武器摧毁C3I系统的指挥控制战即将成为未来高技术战争的崭新作战方式。

  (二)新武器引起军队组织编制的改变

  随着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军队的军兵种结构及规模(包括编制人数和武器装备的数量)也不断发生相应的变化。恩格斯在谈到这一 问题 时曾指出:“随着新的作战工具即射击火器的发展,军队的整个内部组织就必然改变了,各个人借以组成军队并能作为军队行动的那些关系就改变了,各个军队相互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1卷,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53)实际上不只是火器如此,各种新武器的发明也都会带来类似的变化。

  新武器装备导致新军兵种的诞生和旧兵种的消亡,已是公认的 历史 事实。

  从古代到20世纪初,军队一直由陆军和海军组成,而且以陆军为主,兵种也不多。步兵是最老和最基本的兵种。步枪发明以后,手持冷兵器格斗的步兵被步枪手所取代,步兵逐渐形成了班、排、连、营、团、师的 组织体制。火炮用于战争,导致了炮兵的出现。随着化学武器、坦克、通信设备等各种武器和技术装备的出现,陆军中又增加了防化兵、通信兵、装甲兵、工程兵、侦察兵等兵种。机枪、坦克和装甲车辆大量装备部队使在战场上驰聘了几千年之久的骑兵退出了战争舞台。?海军由于任务的特殊性一直是一个独立军种。潜艇、导弹、核武器及航空母舰的 发展 ,使大炮巨舰主义成为历史。主要以航空母舰为基地的海军航空兵这一海军新兵种的建立使海军舰队的构成由以战列舰为中心变为以航空母舰为中心。

  飞机的研制成功并用于空战标志着空中战场的开辟。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步显示出飞机这一新装备的重大作用,随后空军这一崭新的军种在各国纷纷建立。军用飞机的发展又引起空降兵的出现,同时促进了高炮、防空导弹和雷达的研制,进而导致了防空兵的问世。此外,进入60年代以后,由于核弹头及其运载装置的发展,一些核大国还组建了战略火箭军或战略核部队这一新军种。

  据预测,随着信息战技术和军用航天器(包括各种侦察卫星、作战卫星、军用空间站、军用空天飞机等)及空间武器系统(天基定向能武器、动能武器、电磁脉冲武器等)的发展,未来很可能出现全新的信息战和天战等更新的军兵种或作战部队。

  为了合理地利用多军兵种的各种武器装备更有效地进行作战,以增强进攻和防御能力,许多国家又组建了包括多军兵种的合成军。?新武器装备的出现除了引起军兵种类型的变化之外,还会引起军队中各国兵种构成比例和军队规模的变化。

  一般而论,新武器装备的新技术含量高,性能较优异,但结构复杂,造价昂贵,因此各国只能根据需要和可能组建相应的军兵种,并随着国防 科技 和 经济 发展逐步增大技术性的军兵种在整个军队构成中的比例。以前苏军为例,20年代各军种的比例是:陆军98.6%,空军0.5%,海军1?0%,30年代末上述比例依次变为75.2%,12.8%,9.7%,其余2.3%为新组建的国土防空军。这种比例一直保持至50年代末。60年代以后,由于新武器装备的发展,战略火箭军组建,上述比例发生了重大改变。到80年代末,前苏军的军种结构为:陆军45.2%,空军10.7%,海军10.7%,防空军12.3%,战略火箭军7.1%,边防军5.5%,内卫军8??%。不但如此,陆军、边防军、内卫军等都是由多军种组成的合成部队。美军的技术军兵种比例也逐渐增大,80年代末,美陆、海、空三军的比例为35.9%、27.0%、27.9%,此外还有9.2%的海军陆战队。至于兵种的构成比例,也大致是技术兵种比例逐渐增大。如现在不少国家都组建了强大的装甲兵、 电子 战部队等。

  由于新武器的性能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使部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强。现在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相比,取得同样的作战效果,所需兵器兵力只及第二次大战时的10~20%。另一方面,由于新武器的杀伤力、破坏力极大,使用大量兵器兵力容易造成更大的损失,并增大后勤保障的难度。因此,从必要性、可行性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等各方面因素出发,各国军队的规模及编制单位的构成就越来越小。

  部队的战斗人员虽然在减少,但由于武器装备结构越来越复杂,维护保养任务和消耗量越来越大,因此军队的工程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均在增加。例如,战时美军部队的战斗人员和保障人员的比例为1:3,有时甚至达1:5。平时,美军正规部队中有一半为文职人员。

  一方面部队的战斗人员在减少,另一方面部队的保障人员在增加,这似乎存在着矛盾。如果在保持部队拥有可靠的战斗能力条件下,尽量减少武器装备和战斗人员的数量,则技术保障和勤务保障任务量均可明显减少,保障人员数量也可减少,从而保证整个部队的规模缩小。这正是 目前 各国军队确定组织编制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总之,随着国防 科技 的不断 发展 和武器装备的日益 现代 化、高技术化,军队的 组织编制将进一步从数量规模型转变为质量效能型,从人力密集型转变为科技密集型。

  军事与科技论文篇二

  军事电子科技情报研究的方法与实践初探

  内容 提要情报 研究 在我国是近10年 发展 起来的新兴学科。笔者经过数年的工作实践,试图通过本文阐述一种想法:来源于实践的正确的情报 理论 是搞好情报研究的前提;充分占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是搞好情报研究的基础;高素质的情报研究人员是搞好情报研究的关键。

  一军事 电子 工程情报研究的特点

  军事电子工程情报研究是为国防服务的,尤其强调情报研究的超前性、及时性、全面性、客观性、浓缩性和反应的快速性。

  (1)超前性,或称“预测性”,指的是着眼于长远需要,探索发现国际上军事电子技术领域或作战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进行超前 分析 和 科学 预测,研究其对未来军事电子装备与未来战争的关系与发展趋势,及时占领技术制高点,努力争取未来主动权,为制定本国或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如果无视外军军事电子新技术和新概念的研究,就会处于受制于人的被动境地。

  (2)及时性,或称“实时性”,指的是针对某一科研阶段的需要,不失时机地提供所需情报。“战机”耽误,既 影响 科研工作,也大大地降低情报的价值(即使你后来又提供与此有关的重要情报)。

  (3)针对性,即所提供的情报产品必须是与用户的需求相吻合。急用户之所急,想用户之所想,这是情报可呈现其价值之基础。无针对性的情报,只能是一份令用户耗费时间耗费精力的信息“垃圾”。

  (4)全面性,这是针对某一或大或小的研究内容,提供相对全面的情报,以避免使用户因以偏代全而产生错误的结论。为此,要善于从宏观上把握现实,从战略和全局上看 问题 ,从整体上认识全局,善于把一个个具体问题放在大趋势中去认识。如果不善于从全局出发去探讨本课题在全局中的位置,就很难“研制”出高质量的情报产品。

  (5)客观性,就是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国内外正在出现的某一新技术、新体制、新概念和新理论,使情报用户(包括各级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对这一问题有一准确的了解,以便正确地指导其科研规划和科研路线。美国一位官员评论美国著名的兰德公司时说:“兰德最大的优点是它的研究工作的客观性”,从而保证了其研究成果的正确性,得到用户的信任。

  (6)反应(响应)的快速性,从接受任务到提供情报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往往很短,因此,平时必须占有大量的信息,掌握多种信息源,才能适应这种需要。反应缓慢,情报效果大打折扣。

  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情报的最终价值在于其“使用”。情报用户对情报的接受能力与敏感能力是影响情报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二情报研究是一项高级创造性科研劳动

  军事电子工程情报研究与科学研究一样,都同属于创造性的科学活动。但电子工程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以该项工程自身为对象,而情报研究是一种软科学研究,它是在充分占有情报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新的角度去考虑,运用新的观念和独特的技巧去提炼、分析、比较和综合。它主要着眼于对电子工程的新技术(包括专用技术和通用技术)、新体制、新概念和新理论的研究,着眼于对高新电子技术发展的前沿进行分析。通过对这“四新”的分析,确定对未来战争起重大作用的,适合军情、国情、国力以及国家的战略方针和战术思想的情报思路,开展情报研究。

  情报研究是军事电子工程科研工作的先导,同时它必须服务于军事电子工程的各个科研阶段,包括预研、研制和成果评估。它是促进军事电子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从事情报研究工作的人员,要把表面感知的信息传达到自己的用户,变未知为已知。在情报信息的转换过程中,要经过大量的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的加工处理;在提供使用时,要尽量减少对事物的不确定性。因此,这是一项高级创造性科研劳动,其 社会 效益、技术效益和 经济 效益体现并溶化于上述科研活动(工作)的始终。可见,军事电子工程情报研究的基本任务,是在充分掌握和不断跟踪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正确地选定分析情报课题,有层次地开展情报调查和分析研究工作,为制定规划、发展战略和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客观、公正的具有说服力的依据和可供操作 参考 的研究报告。作为一个情报机构,情报研究水平的高低、成果的多寡,代表了该情报机构情报工作的水平,并直接影响到情报事业发展的进程。

  三情报研究应有鲜明的导向性

  情报研究工作不能就事论事,为研究而研究,而应有自己的目的性和鲜明的观点,尤其是需要认真全面准确分析用户的需求。情报研究的内容,应以国家近五年、十年、甚至十五年内可能上的工程项目以及本单位专业发展方向和预研项目的需要为动力,结合对现在和未来的国际形势分析、 现代 战争的各种特点,尤其是对某战例中所使用的电子武器的性能、作用和暴露出来的问题等,进行不间断的跟踪和深层次的比较分析,同时,注意发现国际上军事电子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分析其对武器装备与未来战争产生的深远影响,从中得出对发展我国军事电子系统的建设性意见。这就是情报研究工作的导向性。没有这种鲜明的导向性,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其导向的正确与否,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决策的成败,这就是要求情报导向必须建立在全面、客观、可靠的基础上。尤其是在今天,“电子国防”的新概念正逐步形成,并逐步被人们所接受。“高”、“新”电子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已通过近年的局部战争明显地表现出来。各国军事专家正不断吸取各次战争中的经验教训,调整本国军事电子装备的发展战略。我国也不例外,作为军事电子工程情报研究,需要“着眼当前、预测未来、正确导向、推动科研”,为国家军事装备发展战略的制定作出应有贡献。

  四熟悉情报搜集途径是搞好情报 研究 的基础

  关于情报搜集途径,近年来,俄罗斯、美国、韩国、英国等都载文披露此事。如英国《简氏防务周刊》1997年9月17日以“‘合法’间谍瞄准美国的高技术目标”为题,告诫美国 工业 界警惕他人合法进行 经济 与工业间谍活动所采取的 方法 。同一刊物在1997年法国巴黎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6月6日起举行)开幕前的5月21日,也载文提醒美国工业界密切注意法国间谍可能会窃取美国参展展品的情报。综合上述报道,并结合我们的实践,认为一般的情报搜集途径主要有:

  (1)从公开的出版物中搜集情报,这是主要且常用的情报来源。如英国作者查里森1990年出版的“ 现代 隐身飞机”一书,就是根据许多世界性航空技术刊物和新闻社的论文和报道,并综合了自己积累的素材写成了这本书,该书作者认为,美国“航空周刊”是以不时地围绕航空航天工业“透露宇航秘密”而著称的。俄罗斯全俄无线电工程 科学 研究院总设计师尤里·亚历山大德里维奇·库兹涅佐夫在介绍俄罗斯防空雷达 发展 现状时说,“我们通过各种秘密渠道得到了一定的情报,但对我们来说,更多的情况是,公开出版物上免费提供的可用材料就足够了。原因是西方 电子 公司和研究院所想通过其产品宣传来获取丰厚的利益,不怕在宣传过程中透露一些秘密。” 台湾 也是企图通过阅读大陆出口产品的宣传材料来搜集大陆军事电子工业的情报。美国在克林顿入主白宫后投入经济战,成立了一个 影响 很大的全国经济委员会,其任务是有目的地查阅外国的专业杂志和信息库,进行工业间谍活动、技术监视,集中和传递情报。保加利亚《言论报》1996年9月19日载文披露,美国F—117A隐身战斗机的设计师制造隐身飞机的设想是从前苏联教授乌菲姆可夫的文章里借鉴来的。美国普林斯大学高级研究所荣誉退休 历史 学教授乔治·凯南1997年5月18日在《纽约时报》载文称,“我们需要知道的事情中的95%以上完全可以通过对我国掌握的大量 文献 和档案中的那些合法的情报来源———这些情报对我们来说是公开的,随时可用的———进行仔细充分的研究来获得。”因此,公开渠道对情报的“防不胜防”,成为各国情报界主要采用的手段。

  (2)利用国际通信 网络 和 计算 机网络(INTERNET)进行窃取、截取和获取情报。去年我们通过INTERNET直接访问,了解有关产品的先进性,立即报告有关部门,从而避免了一次不该出现的失误。一些市场 分析 情报,我们也主要从有关的数据库获取而完成的。

  此外利用考察、参观、国防会议、国际合作获取情报。

  五情报研究方法的实践

  根据实践工作的体会,笔者认为从事军事电子工程情报研究要做到下面几点:

  (1)应从我军战略方针、作战任务、作战对象威胁程度、武器装备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国防电子专业技术的发展来考虑情报研究课题。要改变只随当前研制的工程型号进行情报研究的局面(但绝非排除情报工作为科研任务服务的必要性),逐步形成由未来国防需求来推动情报研究的局面。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对军事技术发展动向、国内研制动态及需求情况有所了解,同时还要根据专业技术的发展前景,再确定情报研究课题 内容 。课题研究应包括三方面:一是对某一内容进行长期性不间断的跟踪分析研究;二是对优先级高的或近期需求的课题首先进行快速分析;三是对有潜在需求的课题进行开拓性分析研究。

  (2)情报员的思维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一方面要与工程技术人员广交朋友,通过经常性的接触,了解工程技术人员对在研工程与未来工程的需求,在接触中情报人员将所掌握的情报,与技术人员相互交流,相互启迪,使提供的情报更有针对性,使两者相互可触发出解决 问题 和创造发明的思维火花;另一方面,通过与外界不断交流、了解、 学习 ,运用新型有效的情报搜集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我所用,拓宽情报获取途径,提高情报研究的质量。

  (3)情报是客观存在的,有些是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片言只语之中。其开发利用,取决于情报员是否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即外文阅读能力、中文表达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及较强的情报意识,尤其是“猎奇心”,才能在文献资料的“汪洋大海”里,发现并捕获到自己所需要的情报“目标”,为进行情报研究积累高质量的素材。对高级情报研究人员来说,更需要多方面的实践经验,更需要具有需求明确、激情热烈、思维活跃、思路开阔等高一级的条件,同时还应具有博学多才的综合分析能力。美国著名的情报研究机构———兰德公司要求情报研究人员既熟悉 自然 科学又了解 社会 科学,并能熟练地利用计算机进行系统分析,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情报研究报告。1994年,美国国防部发表的“国防科学技术战略”中认为,“探索未知,必须由素质最高的人来进行研究,这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一个高素质的情报员若能从多种学科、从不同角度来分析研究同一个问题,就可以得到比较科学的结论。实践证明,情报研究是通才取胜。

  (4)高质量的情报研究成果是情报部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情报人员除了注意寻找、搜集、积累资料外,还要善于分析、处理和提炼素材,敢于在实践中锻炼,从而在情报研究中满足下述质量要求:选题准确、内容新颖、材料翔实、分析深入、建议可行;研究报告应中心突出明了、语句流畅简洁、层次脉络清楚。

  (5)一个称职的情报员,就应象一部高灵敏度全天候工作的侦察雷达,不断监视本行业中出现的新技术、新苗头、新动态和新趋势;还要象一架功能全面的预警机,不断延伸我们的触角,不断拓宽我们的思路,开阔我们思维活动的空间,寻找潜在可用情报。如此反复多次,不断积累,就可以将一些离散的情报,经分析、处理、研究后,“研制”出一份具有强烈吸引力、深刻启发性和适用价值高的情报产品。

  事实证明,情报研究工作在军事电子工程科研中有它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关键是如何确保其质量和发挥其效果。情报研究需要一定的现代情报 理论 的指导,但若束之高阁,不去实践,情报研究则无从谈起。只有以强烈的事业心,以发展我国军事电子技术为己任的责任感和脚踏实地的“攻关”精神,才能把情报研究工作搞得越来越好,一大批高级情报研究人才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时代 呼唤情报人才。情报人才只有不断奋斗,才有光明前途。

军事与科技论文相关文章:

1.军事科技论文

2.军事高科技战争论文

3.军事高科技论文

4.军事高科技论文范文

5.军事科技发展论文

230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