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科技论文 > 地理科学论文关于青藏高原(2)

地理科学论文关于青藏高原(2)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地理科学论文关于青藏高原

  地理科学论文关于青藏高原篇二

  青藏高原发展生态工业研究

  摘要:青藏高原作为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发展问题,工业化的梦想在上千年的游牧、农耕文化的夹缝中艰难萌发。结合生态恶化的新问题,青藏地区所要选择的工业化之路将有别于传统的唯经济利益独尊的模式,是一条新型的可持续的工业化道路,即生态工业化道路。

  关键词:青藏高原;生态工业;资源

  中图分类号:F0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8-0146-03

  纵观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工业化是任何国家和地区摆脱传统农业社会,实现现代化、城市化及提高社会整体福利的必由之路。贫困落伍地区后发优势的挖掘和奋起直追的事实,同样印证了工业化道路的正确性及不可逾越性。青藏高原作为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发展问题,工业化的梦想在上千年的游牧、农耕文化的夹缝中艰难萌发。结合生态恶化的新问题,青藏地区所要选择的工业化之路将有别于传统的唯经济利益独尊的模式,是一条新型的可持续的工业化道路,即生态工业化道路。

  一、青藏高原生态工业的概念内涵及特征

  (一)概念内涵

  生态工业是一种新型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早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两位研究人员提出“生态工业学”和“工业生产系统”以来(科学的美国人,1989),对生态工业的概念探讨就从未间断过。1991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出了“生态可持续工业发展”概念,该概念囊括了工业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问题,指出新型可持续工业模式是代替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传统工业的最佳模式。之后有不少学者对这一界定做了补充与完善。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在广泛借鉴他人对生态工业概念理解的基础之上,本文将其总结为:将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有机结合起来,遵循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及系统工程原理,以有效资源节约、轻度环境损害及废弃物再利用为特征,实现经济活动同环境系统之间物质、能量、信息流良性互动的工业发展模式。根据这一定义,青藏地区的生态工业具体是指,合理利用牧区清洁的自然环境和可再生草地生态资源,采用清洁生产方法和清洁能源,对畜产品和其他初级产品进行大批量、标准化的精加工和深加工,生产无公害、无-污染、安全、健康、优质绿色产品的产业,包括草地绿色食品工业、绿色产品工业、绿色医药工业和绿色能源工业。

  (二)特征

  1 生态工业是进一步挖掘青藏高原生态畜牧业、稀有物种等自然资源经济潜力的集约型产业。青藏高原是我国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关学者对我国各省市自然资源富集度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优势度均居全国前3位,部分处于青藏高原的四川和甘肃省,资源优势度也均名列全国前10位(刘再兴,1993:111)。当地生态工业首先是以农畜业资源为投入要素的,生产高档、优质、绿色农畜食品的精加工业;其次是围绕野生动植物资源而进行的名、优、特高档食品、保健品及礼品的加工业;再次是对当地丰富的水能资源、油气资源及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产业,是合理、有效、高效的实现潜在自然资源向现实经济资源转换的产业,是取之于自然又回报生态的产业。

  2 生态工业是为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落后的农牧民群众及广大消费者谋福祉的产业。对一个区域而言,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其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脆弱或退化的生态环境对其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撑,而环境的改善或破坏由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来定。青藏地区走生态工业化道路,是在青藏高原生态退化问题日益严峻的现实情况下,以传统工业化模式的承重代价为前车之鉴而做出的明智选择,既充分尊重当地生态环境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又密切关注当地经济发展问题迫切性的可持续发展产业。

  二、青藏高原发展生态工业的可行性

  (一)生态环境脆弱性需要发展生态工业

  从古老的游牧生产到较进步的农耕生产最终迈进先进的工业化大门,是人类历史对落后生产方式的沉痛变革与否定,是对先进生产方式的不息探索与追求,这个过程充满着破坏又富含创新。目前,青藏地区的生产系统已遭到人为和天然因素的破坏,生态功能不断退化,据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生态环境退化状况的研究结论,全部属于青藏高原的西藏、青海省和部分属于青藏高原的甘肃、四川省区的整体生态退化问题十分严重,均位居全国生态退化压力最大的7省之列(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组,1999:309)。如果青藏地区按照传统工业化模式,来组织工业生产,那么必将加剧当地生态退化态势,对生态资源的掠夺及工业生产排放的大量废弃物将会对当地生态退化起推波助澜的作用,给脆弱生态以致命打击。青藏地区生态地位的重要性及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不容以“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来发展工业。

  (二)资源禀赋特点有利于发展生态工业

  任何工业生产形式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基础之上,对工业形式先进与落后的评价,其实就是对其自然资源的利用形式及生产加工方式的评价。青藏地区的生态工业化道路,是对传统的掠夺式资源开发及粗放式生产过程的根本变革,当地丰富的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矿产等资源是实现这一变革的物质基础(见下表)。目前,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仍属于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总体上正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也是直接迈入生态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性阶段。首先。青藏地区丰富的畜牧业资源为开展绿色肉食品加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原料;具有高寒品质的青稞、小麦、蚕豆、豌豆、油菜、茶叶等为农作物精加工留有广阔的余地;品种齐全、种类繁多的中草药植物为人类的健康带来了福音,为制药业及科研事业的兴起提供了契机;珍奇的动物资源是高原风光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之中的一部分既是高原所独有的,也是世界的珍品,除了欣赏价值外还极具药用价值和科研价值。青藏地区的矿产资源相当丰富,许多矿种的储量均居全国之首,当地已形成了大量有名的矿区,这对合理、科学、高效、可持续采矿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此外,青藏地区独一无二的日光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更是发展绿色能源工业的最佳资源,太阳能、水能、地热能、风能均可用于发电,这将是缓解当地用电难问题、告别火力发电的高能耗高污染而通向光明的智慧举措。

  (三)国家鼓励发展生态工业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发展白皮书》开篇序幕中指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一世纪发展的自我需要和必然选择”。作为国家战略,它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逐步将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转化为资源集约型发展模式。同时,据有关部门初步规划,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分为三个大的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奠定基础和初步开发

  阶段,主要支持以天然农牧业资源为基础的绿、特农牧业生产;第二阶段为加速开发阶段,主要发展以农牧业初级产品为投入的食品加工业及采矿业;第三阶段为全面推进阶段。即实现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提高。目前,第一阶段的开发任务已基本完成,第二阶段的顺利实施将有赖于工业化框架的初步制定,即选择一条依托于当地丰富自然资源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由此看来,青藏地区走生态同业化道路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同西部大发阶段性战略的交汇,它既服从国家的全局规划,也不脱离当地的发展进程;既有利于捍卫国家的生态安全,也不偏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国家大力提倡和鼓励的科学工业化道路。

  三、青藏高原发展生态工业的措施建议

  青藏高原生态工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自然资源、动力能源及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基础之上,力求最大限度的节约、再利用和循环使用各种资源,尽量少的排放对环境有害的废弃物。生态工业的顺利实施有赖于以下4个关键因素:

  1 政策法规。政府通过制定新的政策和法规对青藏地区工业企业生产中,能源及各种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建立对矿产资源的开采、运输及加工的管理机制,防止乱挖、乱采及浪费现象,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率;建立水资源供给管理机制,对工业生产的用水量、污水处理及排放事项进行监督;建立能源消耗管理机制,对工业生产中电、煤、石油等动力能源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督促高能耗生产向节约型生产转变;专门建立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及固体废物的产生、排放及处理进行管理的部门,鼓励排污少、环境损害小及废物再利用的生产方式。同时,可以对工业产业的部门结构予以政策引导,限制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环境效益差的部门,倡导发展环境效果好的清洁生产部门。

  2 经济手段。资源的日益稀缺及成本的上涨,要求开展节约和高效的工业生产。经济手段指激励或惩罚,即作为利益主体会对生产要素和其他资源价格的上涨做出反应。因此,从根本上缺乏运用新观念、先进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的经济激励。为此,运用经济手段,激励企业自发的来改进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发展生态工业不可或缺的关节。具体实现途径为:(1)对自然资源(尤其是水)及能源的工业使用适当加价或制定配额原则。对以往可以免费或支付较低廉价格便可获取的资源进行加价,这将意味着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利润的下降,而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质便会促使企业改良高投入、高能耗的生产方式,寻找更节约更经济的生产方式。制定资源的使用配额是另一种价格激励方法,即根据企业已有生产规模制定一个最佳资源的消费限度,在该限度范围内资源是廉价的,超过该限度的资源是十分昂贵的,这同样能够激励企业改进技术,追求高效生产。(2)对工业污染物进行征税。对工业生产中所产生和排放的三废及其他废弃物,依据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分门别类的制定一个税率,按照“危害大、税率高,排污多、税金高”的原则征税,将污染代价纳入企业的生产成本,以此来控制企业对环境的污染行为。

  3 信息系统。无论是小的工业企业还是庞大的工业生产集团,都是社会经济系统或经济网络中的一部分,它们通过投入产出关系联系在一起,相互制衡、相互带动,构成一个由物质流和信息流组成的系统。因此,要优先发展在产业信息中,发挥关键作用,产业关联度大的生态工业:一企业的主营产品为另一企业的主要投入,其副产品甚至产生的废料为其他产业的原料来源,在本产业链中开拓市场,同时解决工业污染问题。这种生态工业的发展需要诸多产业的共同参与,是一种生态工业园模式。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布局简单。不存在较大的工转型或改造问题,因此,有利于新产业的规划和布局,应该围绕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城镇地区,充分考虑周边资源环境状况,积极建立产业间供给与需求信息相互动的系统,尝试发展生态工业园。

  4 能力建设。是指通过工业企业负责人、政府官员、雇主、科研机构和金融机构等的相互沟通。来交换看法,加强相互间的信任及合作意愿,共同规划企业发展前景。通过对企业股东和员工的培训来激起环保意识,培养企业绿色文化。培训可以借助于电视和网络,也可以开展企业间的实地走访,学习先进企业的生产理念、经验技术和现代化生产模式。青藏地区劳动力较为丰富,而劳动力质量却良莠不齐,素质相对较低,对企业领导和职工进行定期的各种培训,是加强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力量来源。

  
看了“地理科学论文关于青藏高原”的人还看:

1.青藏高原形成的原因

2.地理科学专业学术论文

3.青藏高原是怎么形成的

4.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5.西藏民俗文化论 国内形势与政治论文

236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