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科技论文>

大学生科技创新论文2000字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我们要培养大学生的科技意识。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大学生科技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科技2000字论文篇一:《论构建新型科技管理体系》

  摘要:近年来, 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是经济 发展的必由之路,也给科技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粗放式的、扩大外延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对社会资金、人才等稀缺资源的无视和浪费。增长方式的转变,对科技造成了强烈的需求,也会腾出更多的资源支持科技发展。能否适应两个战略转变的新形势,关键在于观念更新和体制转变。科技活动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部分,发展十分迅速,科技领域的生产关系则往往滞后。我国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讨论的热点,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科技管理体系 两个转变

  1 科技管理体系要适应“两个转变”的新形势

  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给科技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粗放式的、扩大外延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对社会资金、人才等稀缺资源的无视和浪费。增长方式的转变,对科技造成了强烈的需求,也会腾出更多的资源支持科技发展。能否适应两个战略转变的新形势,关键在于观念更新和体制转变。科技活动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部分,发展十分迅速,科技领域的生产关系则往往滞后。科技领域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这种不适应状况,使科技管理体系成为社会变革的前沿地带。这种改革或转变应是根本性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进入”、“放宽”、“放活”等现行政策上,如不从根本上改变科技领域的生产关系,要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是困难的。

  与“两个转变”相适应的科技管理体系,有两个立足点,其一,通过市场对科技资源进行分配,它的活动遵循价值 规律。市场依据供求关系的变化,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快速、灵敏而有效地把资源投入到经济效益好的领域或缓解,获得最大利润,借此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市场是它的归宿和主要出发点。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市场运作的机制,将应用和开发研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解放出来,进入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其二,由于自发的市场力量具有追求短期利润、忽视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弊端,因此,那些关系国家长远和整体利益的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及重大工程攻关,必须通过国家意志进行宏观调控,并支持其健康发展。

  2 科技与 教育、与 企业密切合作,建立融产、学、研为一体的新体系

  科技与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他们诞生之后,又称为推动社会前进的支柱力量,二者相互支持,相互依靠,交流协作,共同发展。教育为科研活动培育大批英才,为 科学发展提供最总要的人力资源。科研活动从探索 自然过程中获得的新认识,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成为教育进步的源泉。科研与教育在 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有过融合为一体的阶段。当时,科学研究知识少数科学家、发明家(其中许多本身就是大学教授)个人的活动,科学研究未发展成为独立的社会建制。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分工,其后出现了专事科学研究的机构。它们的诞生和发展,使科学和教育都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根据大学和研究机构各自的特点,在工作方向上有所侧重和分工,形成了彼此优势互补又相得益彰的格局。

  科技研究单位、高校和企业从经济工作的热点、难点中,选准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近期和中长期有重大影响的项目,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办几件大事,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一条惠及科技、教育、厂矿企业的正确道路,必须坚定地走下去,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科技与经济结合,如果是简单地将科研院所并入企业,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以什么样的机制和利益关系沟通科技与企业,真正做到经济发展要依靠科技,科技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就要从这些问题着手,一个一个地解决。要从宏观策略上制定能够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企业家积极性的政策,一步步深入解决科技与企业存在的结合难问题。现有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系需要调整,建立一个能够协调科技、高校、企业关系的高层领导机构,制定战略目标,抓好宏观政策调控,促进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

  3 新的科技管理体系要引导科研大院大所抓好三大基地建设

  中央要求,中科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培养造就高级科技人才的基地和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它揭示了再当代综合国力竞争中制胜的基本要素,为大院大所指出了奋斗目标。作为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基地,就应当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要有强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有大批高素质的人才;科技创新的基本目的,不仅是为了促进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还要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出大批高技术产品占领市场。生产力发展了,经济上去了,又会对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三者之间,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长期以来,科研院所关注的目标是出成果、出人才,毫无疑问,这仍是我们的目标,但仅此是不够的。当前还要特别注意高技术产业化的问题。科研院所要从技术水平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为社会 经济 发展做出贡献。既要出在 科学前沿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成果,也要出有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科技 企业家和规模化、国家化、规范化的 现代企业。

  要引导大院大所抓好三大基地建设,就要理顺管理体系,以解决谁来管、怎样管的问题。例如,对地方大院大所的管理,是否需要在国家科委设地方司院;政府职能部门、财税 金融部门如何管好科技产业,以及怎样协调解决好地方院与地方科委、地方综合大院大所与行业研究机构的关系,等等。

  4 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是否注意市场导向,是新旧管理体系的本质差别

  学科是现代科学发展的产物,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标志。丰厚的学科积累,是持续地产出高水平成果和接触科技人才的基础。因此,学科建设对当代科学、 教育机构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科学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两方面:生产实践的需求驱动和学科前沿的学术带动。当代科技发展的态势以及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任务,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学科建设的应用任务导向。纯粹从学科、学术观点出发去选题,会形成这样的结局:国家、市场急需的工作,我们做不了,我们辛苦研究出来的应用性成果,市场、社会不感兴趣。这种现象必须改变。

  在学科建设中,要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和当代科技发展趋势的学科布局和学科发展战略。在基础与应用、长远与近期、大科学与小科学、自由选题与重大项目选择和安排上,要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任何偏颇或失误,在不久就会自食其果,影响科技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综合,是当代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新的科技管理体系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要因势利导,加强组织,推动科研机构和学科建设顺应这一潮流。

  5 既要跟踪、学习,更要创新、超越,新型科技管理体系才有生命力

  在一定阶段,一定范围内,跟踪学习是完全必要的。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一切依靠自己从头摸索的方式,完全不适应当代开放社会的发展。但是,跟踪和学习决不是目的。学习、借鉴的目的,职能是不断创新,超越他人,超越自己。在 工业战线上,引进只是起步,引进之后的改造、创新,才是判断引进是否成功的关键。在科技工作中,创新更是生命线,是灵魂。科研的创新标准,要看是否获得发明、发现和知识产权。科研 论文的数量是评判标准之一,但不是最重要因素。发表了大量论文,不一定说明科研有成就。长于模仿,缺乏创新,是我国科技界当前的关键弱点,排除创新的障碍时当务之急。缺乏创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因循守旧、论资排辈、近亲繁殖是重要原因,而在观念上缺乏自信更是重要原因之一。新的科技管理体系是观念创新、条件创新、组织创新的产物,其最为宝贵的品质就是突出一个“新”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要敢于想前人所未想,做前人所未做,在一次次创新成功的实践中去建立新的管理体系。

  参考 文献:

  [1]唐五湘. 中国科技产业化环境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吴汉东.知识产权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贺善倪.现代科技的社会化本性和功能[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8):105-110.

  [4]施琴芬.激励理论在科技人才管理中的应用[J].苏州大学学报,1997(4):30-31.

  [5]苏思毛,陈文龙.素质教育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J].创新 论坛,1999(3):12-14.

  大学生科技2000字论文篇二:《试谈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在2009年做过一项调查: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摆在教育面前一个突出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党的十八大在报告中,有57处出现了“创新”一词,涉及到社会的十几个领域。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小米董事长雷军在大一时创新编写的程序,在他上大二时就被写进了大一教材;清华大学材料系96级学生邱虹云大三时创新发明了“大屏幕投影电视”,填补了国内空白……诸多鲜活的实例表明,大学生是创新的主力军,他们的创新潜力是无限的。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之一,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整体上较为活跃,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效显著;但仍存在着些许问题亟待解决。

  一、研究个案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把大学生科技创新作为人才培养的有力抓手,提出了“有场所、有队伍、有经费、有项目、有成果”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发展思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先后建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大学生学术研讨室”,搭建了“大学生力学知识竞赛”、“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等平台,该院学生先后在全国大学生工程实训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等多项省级以上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得奖励。

  文章以“该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为研究模本,通过长期对该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跟踪调查,并围绕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问题、意见、建议等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分年级、分对象对该院40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详细分析了该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总结凝练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有效经验,提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建设的对策,管中窥豹,以期对推进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所借鉴。

  二、基于个案研究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价值取向歪曲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不是兴趣使然,而是希冀通过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增加其获得某些利益的筹码,把科技创新功利化、工具化。调查显示,高达20%的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初衷是为了赢得奖助学金,出于自身兴趣爱好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仅占25%;在参加过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中,有50.5%的学生认为其所在的科技创新团队中偶尔有挂名无作为者,有28%的学生认为经常有挂名无作为者。不是出于真正的兴趣爱好而投身一项工作,这在很大程度注定了其研究的深入性和发展的有限性。

  (二)大学生不断增长的科技创新需求与有限的科技创新资源之间的矛盾

  据调查,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欢迎度较高,82.5%的学生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其中55%的学生更愿意参加专业类的科技创新活动,28%的学生倾向于参加创业类的科技创新活动。面对学生高涨的科技创新需求,科技创新资源略显匮乏,比如37.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上的力度一般,或者仅有一小部分教师能认真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有些高校对此重视不足,没有结合大学生的专业实际配备相关资源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发展。

  (三)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要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过程中所体现的意志品质之间的矛盾

  大学生科技创新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复杂工作,要求参与人员不仅有“四心”即恒心、耐心、细心、信心,还要具备“三种意识”即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这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有所为的基本意志品质。但在实际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过程中,却暴露出大学生意志力不足、缺乏刻苦钻研的拼搏精神等问题,导致虽然大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热情高涨,但最后真正坚持下来的却不多。

  (四)大学生科技创新缺乏科学有效管理

  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不够规范,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宣传动员机制、激励机制等不够健全,限制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健康有序发展。比如活动宣传动员情况如何对提高活动的知晓度、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具有重要作用,但调查中仍有31%的学生认为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动员不够深入;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留存、保管不完善,导致大学生科技创新资源流失等等。

  三、基于个案研究的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建设对策

  上述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功效,阻碍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发展。鉴于此,应深入强化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管理、资助,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队伍建设、项目建设、基地建设,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有序发展。

  (一)加强创新教育,树立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正确导向

  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重在教育学生摒弃“奖助学金”、“综合测评加分”等错误认识,树立“兴趣至上”、“发展至上”的正面价值导向。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要实施不同内容的教育,初期,教育引导学生在兴趣爱好或提升素质能力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科技创新活动;中期,教育学生学会坚持,勇于克服困难,团结协作,有责任和毅力;后期,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科技创新成绩,引导学生重点关注自身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中兴趣的培养、素质能力的提升等内涵式收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导向。

  (二)加强创新管理,实现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规范有序发展

  加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组织、总结等过程的管理,不仅要确保活动的知晓度、覆盖面和参与率,更要从各个环节做好服务保障,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过程中人、财、物的管理,做到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者人尽其才,杜绝滥竽充数、弄虚作假等,树立学生诚信科创意识,规范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不端行为;做到科技创新活动中“财”尽其用,杜绝科技创新过程中铺张浪费等;做好科技创新过程中使用物品的管理,尤其注重科技创新成果的存档管理,避免科技创新资源流失。

  (三)加强创新资助,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活力动力

  加强政策引导,通过改革课堂教学和考试模式、制定大学生科技创新学分标准等措施,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据调查,52%的学生希望通过科技创新活动能在后期考研中能给予优惠政策,49%的学生希望可以获得额外学分,42.5%的学生建议把科技创新作为课程学习的必修环节等等。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助力度,通过与教师职称评定挂钩等,激励教师深入指导大学生进行科创攻关,在智力资源上给予资助;有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不仅耗时耗力,而且耗钱,比如“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汽车设计、制作所需的发动机、零部件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些对大学生而言难堪重负,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经费资助。

  (四)加强队伍建设,保障大学生科技创新持续发展

  大学生科技创新更多层面上是一项团队协作活动,需要团队成员发挥各自优势,团结协作,共同完成项目的思路设计、创新制作等过程,比如大学生工程实训大赛,涉及到机械设计、材料力学、三维建模、有限元分析等多课程知识,仅凭一人之力难有所为,必须组建团队,依靠团队,发挥团队优势,实现效能优化。因此,必须广泛动员,从横向上,鼓励学生围绕某一项目积极组建团队,合理安排团队间的分工,融合团队的力量,共同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进展;从纵向上,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梯队建设,注重不同年级之间的互帮互助,以老带新,发挥优秀成员的传帮带作用,实现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五)加强项目建设,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有效运作

  要广泛搜集目前国内外适合学生参与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同时,要贴近专业实际,积极搭建参与性强、覆盖面广、实效显著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资源库。比如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在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建设上,贴近专业实际提出了“一专业一赛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思路,该院下设四个专业各打造一品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车辆工程系主推大学生方程式汽车项目、大学生工程实训项目,交通运输系主推大学生智能车项目,交通工程系主推大学生交通科技项目,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主推大学生汽车节能减排大赛等等,形成了丰富的科技创新平台。

  (六)加强基地建设,保障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发展平台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具有一定的专业特色,集人文、社会、地理、资源于一体,其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注重校内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不仅要确保基地设备齐全,更要从基地课业辅导、团队建设、项目管理、设备维护、成果展区等各个方面强化基地功能,切实让基地发挥最大功效。同时,注重校外基地建设,积极拓展校外科技创新基地,发挥校外基地优势,协同比较优势,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生机与活力。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大生科技2000字论文”

2670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