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学论文>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类的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作为一种特点时期的历史规范性的文学形态,当代文学是各种历史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现当代文学类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现当代文学类的论文篇1

  试论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响

  自从我国有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我国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包括科技、经济、国防等,人们的物质生活也越来越高,但随着而来的问题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却越来越贫乏。因此,这种严峻的社会状态要求高校通过加强精神文化的教学,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念、人文精神等综合素质。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文教学主要以现当代的文学为教学内容,那么现当代文学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有什么积极意义呢?怎样才能加强现当代文学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呢?本文针对此问题展开积极地讨论。

  1. 现当代文学的内涵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文学属于语言艺术,借助语言这种工具去进行艺术的创作,通过文学作品区反映现实生活和内心情感。a

  中国文学按时间分类主要分为三种,即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现代文学主要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主要以鲁迅、郁达夫、巴金等文学作家为代表,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品。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所产生的一系列文学作品和创作。因此,本文所指的现当代文学主要是1919年之间所产生的文学作品和创作。

  2. 现当代文学教学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

  2.1现当代文学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认知历史,提升文化涵养

  我们从初中教育一直到高中教育都会学习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通过历史的学习了解中国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变化。但是历史学科主要包含的内容是历史事件、制度、变革等,学生对于历史的认知和认识是比较表面化和形式化的。但是,文学作品具有时代性,作家对于文学作品的创作离不开历史大环境,包括作家的一些创作方式、抒发的情感都是具有时代性的。因此,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能够跟着作者的语言去体会当时历史环境下的人文状态、社会形态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感性的。

  20年代的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矛盾、现实问题和不良现象进行了反映;30年代的左翼文学对中国当时的革命现实、民族危难进行了及时的描写;人文主义文学表达了对人文理想的诉求40年代的解放区文学、国统区文学、沦陷区文学呈现了特定时代政治政权的区域性质与民族文化的语境特色、解放后的十七年文学、“”文学对中国特定时期的政治现象与历史境遇进行了叙述。我们能看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烈的时代感,学生通过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学习能从作者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主题、反映的社会形态中将这一时期的历史进行填充和具体的了解。所以说大学的现当代文学教育不仅是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更是让学生去细致的了解我国百年的近现代史。这种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的积累和阅读,大大的提升了学生的文化涵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文学上的发展和造诣。

  2.2现当代文学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众所周知“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以说先生生活才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一个脱离了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只能是天马行空,没有任何的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文学创作的题材和灵感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因此大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能够深刻地了解先生生活的状态、社会状态等,这样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人的精力和阅历都是有限的,尤其是在校园生活的大学生,对于社会生活、人性等没有一个具体的认识。但是文学作品中大量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情,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真实的社会生活。比如像鲁迅的小说,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其通过细致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塑造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像孔乙己、祥林嫂等,这些人物形象都是由于当时封建社会制度所造成的,人性的压抑、权势的讽刺也是当今社会中存在的现象,尤其是现当代文学处于当今的历史时期,其反映的社会问题和现象都与学生都有重要的价值。所以说,高校的现当代文学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现实生活。

  2.3现当代文学有利于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文精神、道德品质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在任何的文学作品都会体现和推崇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学生通过现当代的文学作品的学习都够对于人文精神有所认知、体会和领悟。像作家路遥创作的《平凡的世界》其塑造的主人公孙少安平凡的生活,通过孙少安对于爱情的追求、亲情的维护,都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读者可以认识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执着等。比如近两年央视记者柴静,通过其都与的视角创作的《看见》写出了当代社会各类人群对于各自生活和命运的把握。可以说,现当代文学就像一个精神的海洋,在这里我们可以学习到各种有关于人类精神的东西,这种人文意识的学习和改变对于大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2.4现当代文学有利于学生提高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

  美国理论家韦勒克指出:“文学研究不同于历史研究,它必须研究的不是文献,而是具有永远价值的文学作品”。韦勒克认为:“文学有它自身独有的特色,那就是文学中的审美性和想象性”。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文学作品,才会有亲历的美的感悟与艺术的想象;才会感受蕴含其中的人文情怀和思想内涵。大学生只有通过平时大量的、广博的阅读,才有可能实现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程里遴选的作家作品可谓是每一时代颇具代表性的作家的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作品,这些作品既体现了时代内涵与风格特色,又代表了作家们所处时代的创作水准与价值追求,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典型性及广阔的阐释空间。因此,现当代文学教学有助于实现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教学目标。

  “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改变”,大量的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让大学生学习到文学的体裁形式、表达手法以及创作体裁,具备这种大量的文学知识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语言的鉴赏能力。对于一个没有任何文化基础的人来说,很难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造诣,但是对于一个具有大量的文学知识储备的人来说,他能够更为深刻的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这就是一种鉴赏能力。同时,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学习,能够储备丰富的词汇、语句等,这都可以用于自己日后的语言表达当中,而且这种语言表达更为细腻、贴切,也可以把这些文化储备用于自己的文学创作。

  结束语

  总之,由于现当代文学其所具有的时代性与我们当代的生活更为贴近,所以较之于古典文学来说,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意义更为重要。同时其所使用的白话文相对于古典文学的文言文,也更容易阅读和理解。所以,高校应该重视现当代文学的教育,以便能够加强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

  现当代文学类的论文篇2

  论现代文学课程教学中该如何适应时代化发展

  面对新时代的发展,大学现代文学课程教学也应有所改变,以此适应时代发展。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并不容易,需要正视很多问题,比如课时减少、学生的文学基础比较薄弱,大学逐渐成为大众教育,专业划分逐渐模糊等。面对这些情况,课程结构以及教学内容都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否则难以适应时代变迁,只会让现代文学课程越来越成为边缘学科。

  一、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现代文学课程是各大高校中文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虽然各个高校上课情况存在着差异,但是对于该课程教学却面临着相同的境遇。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要想获得成功,各个高校都应该对这一境遇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一)课时减少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倡导要为革命“立史”,因此现代文学课程地位非常高,课时也非常多,基本上各个高校都有200以上的课时,可以说与古代文学持平。到20世纪80年代后,有些高校开始将现代文学课程分为现代与当代两部分,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相互独立,共同加起来有200多课时。但是近些年,随着公共课以及通识课的增加,再加上双休日休息,使得现代文学基础课课时越来越少。现如今,很多高校将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两者加起来,也不超过130课时,基本上也就是过去的一半。随着课时的减少,课程格局、内容,以及教师的讲法自然也要随之发生改变。

  (二)学生情况发生改变

  之前中文系基本上都是各个高校的热门专业,现如今学生考上中文系,很多都不是出于热爱文学才报考这个专业,还有些是因为接受调剂才进入中文系。并且中学阶段升学压力比较大,学生也没有更多的时间阅读文学作品,考入大学后,很多学生为了今后的发展,也主动选修其他专业课程,甚至是考取第二学位,现代高校也鼓励学生能够这样做。还有学生想要出国留学,必须应付各项英语考试,所以学生的精力无法起来,专业意识也越来越淡薄,无法专心致志的去学习文学,因此这对现代文学课程教学而言,更是增大了教学难度。因此要想实现改革,有关领导就必须对现有学生的普遍知识结构以及文学水平有所了解,让学生对待该门课程拥有更多的耐心。

  (三)本科定位发生变化

  早期大学主要是培养专业性人才,但是现代大学教育已经普及。本科教育注重的是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而到研究生阶段,才可以分专业,培养专业性人才。以前很多本科院校专业划分都非常的详细,学生进入大学后,就会划分专业,比如汉语专业、文学专业等,每个专业对现代文学课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讲法也不相同。近些年,高校中文系已经不分专业,而且大一、大二课程已经打通,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专书导读课,直至大三才开始分专业,而很多原本在大学阶段就需要学习的专业课,到研究生阶段才能够学习。而实际上,很多高校中文系很早之前就不再划分专业,因此高校要对现代文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就必须考虑到现实变化需求,淡薄该课程的专业性,适当调整该课程功能等。

  (四)教学理论资源发生了明显变化

  早期现代文学课程所进行的研究与所应用的理论都非常单一,但如今却不同,理论资源非常丰富,各种各样。这虽然能够让教师的思维更加活跃,便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但是却不能适应现代文学课程所固有的知识稳定性特点。再加之,现代文学课程与其他中文专业课程相比,学术规范性显然不足,这与该课程自身性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何能够充分发挥新理论资源的作用,将那些已经得到普遍认可的理论资源,与现代文学课程有机融合,同时又不违反学术规范,使得教学内容不会发生过大的变动,这是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二、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适应时代化发展的对策

  经过上述介绍,可以了解到为了能够适应时代化发展,现代文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与教学方式上都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高校可以不必硬性规定,毕竟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教法,但是无论如何,该课程的讲解都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一)基础课讲解不再以“历史”为线索

  基础课不再强调“史”,着重分析作家作品与特定环境下的文学现象,可以将原来的“现代文学史”名称,改变为“现代文学”。上世纪50-80年代注重的思想观念的灌输,而不是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但是现如今,文学审美能力的培养显然更加重要。这不仅大一、大二学生的接受能力相符合,而适应时代发展。上世纪80年代,教师会用1/3课时讲解各种思潮、论争以及其他文学史,而有1/3课时讲解各个流派以及各种文体的演变过程。但是依据现实需求,现今教师至少要用1/2课时来讲解代表性作家,而另1/2课时则讲解流派与各个文体演变过程,而这自然也需要联系作家作品。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思潮需要单独进行讲解外,其他文学现象以及背景介绍,与作家作品介绍相结合进行讲解。这样尽管课时减少了,但是内容讲解更为集中,重点突出。学生上完一个学期的课程,既能够对作家有所了解,也能够大概了解现代文学变化的历史。当代文学讲解,稍有不同,由于历史距离比较近,“史”线索本身就不重要,评论更为突出,所以在讲解的时,可以强调一下“史”线索,尤其是对某些重点文学现象需要进行历史分析。

  (二)注重文学感受与文学作品分析能力的结合

  各个高校的现代文学教师对于此的做法各不相同,但是绝大部分教师都会刻意的要求学生读作品,并对作品进行分析。现代大学生每天都比较忙碌,阅读作品的时间越来越少,因此开课之前,大多数教师都会给学生列出一个文学作品清单,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读。虽然清单中的书目较之以前已经很少,但是还是有很多学生不能阅读完。对此,某些教师改变方式,不再强调学生阅读量,而是突出阅读质量,严格把关,将学生是否阅读过重点作品作为考核学生的一项内容。教师在学生阅读基础上,对作品展开讲解,考虑到学生阅读印象以及阅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来分析作品,以便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对文学的自我感知能力以及分析能力,这是现代文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不能只是满堂灌,而要让学生主讲或者是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比如在讲解曹禺《雷雨》时,可以向学生作出这样的提问“谁是这部作品的主人公?”学生们都积极讨论,发言,效果非常好。这样学生不仅对《雷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学会了从其他角度来分析作品。现代文学虽然与古代文学相比,作品缺乏历史沉淀,但是教师在讲解时,也应该对突出文学性,着重对文学作品展开分析,尤其是现代审美性。

  (三)注重写作训练和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现代文学课的讲解,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讲解落实到笔头上。教师在正式讲解前,可以要求学生写篇小论文,以便能够了解学生文学写作大致水平,以此同时也让学生转变思路,不再大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而是注重论文训练。课程进行一半时,教师也可以布置小论文,并挑选出重点论文,进行讲评。期末考核,也要布置小论文,要求学生就以文学问题展开讨论,以便能够将学生写作能力以及作品分析能力结合起来。教师从开学之初到课程结束,要求学生写的小论文前后要有联系,这样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虽然教师并不要求学生成为作家,但是至少要将学生培养成“写家”,让学生看到问题,能够很快写出自己的观点。

  (四)基础课与专业课要共同建设

  现代文学基础课通常在大一就开始学习,此时学生并不了解文学理论与古典文学方面的知识,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当时的知识水平来进行讲解,以便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有所收益,也能够不再受到传统应试方法的禁锢,这对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教师来讲,的确具有一定的难度。事实上,现代文学基础课教学难度都比较大,所以学校最好是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进行讲解。此外,教师在讲解时,还应该与专题选修课进行有效的衔接。比如某些教师经过多年的研究,出版了相应的著作,在其看来完全没有必要再开设一门新课程。而且多数专题课都是研究性很强、很专的,比较适合研究生,事实上主要也是面向研究生的,对本科生来说,可能太专深。笔者认为有些课可以让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共选,有些课则应当专门考虑本科生。如何设计一些主要面对本科生的专题选修课和基础课有更密切的衔接,又能够在学习方法与学术眼光上给三四年级同学多一些指导,看来还应当多下点功夫。

  三、结语

  总之,各个高校教师应当承认并且正视现代文学课程存在问题,比如教学内容老化、模式僵化等,有很多地方都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学风浮夸,这一点定要引起重视,而且要尽快解决。由于学术活动以及相关的会议很多,各种各样的指标使得教师逐渐忘记了教书育人的本分,如果各个高校教师之间能够就现代文学课程改革多进行一些交流,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定会促进该课程的有效改革。

猜你喜欢:

现当代文学类的论文

作为一种特点时期的历史规范性的文学形态,当代文学是各种历史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现当代文学类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现当代文学类的论文篇1 试论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334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