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本科论文

新闻传播学本科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新闻传播学本科论文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闻报道的传播速度飞速提升,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接收到大量的新闻信息,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让新闻报道的影响力也逐渐加深。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闻传播学本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新闻传播学本科论文范文一:媒体融合电视新闻传播创新走向

  【摘要】媒介融合是符合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结果,其影响不仅表现在技术层面,同时还涉及了业务、市场、终端、组织、法律法规、行业制度等领域。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满足社会和受众的需求,传统媒介迫切需要改变其对于传播环境上的认识,掌握新媒体特点,开拓新的传播方式。电视新闻作为电视媒体最主要的信息传播方式,不可避免的也在发生着变革。

  【关键词】媒体融合;电视新闻传播;创新;走向

  当今,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电视新闻的传播过程出现了新的改变和趋势走向,本文将围绕媒体生态环境的影响、电视新闻传播当前出现的新的创新形式、变化和走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力求能在电视新闻传播创新和发展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媒体生态环境对电视新闻传播发展的影响

  在全球化媒介融合态势下,我国的媒体环境已经催化出大范围、深层次的融合趋势,形势要求电视新闻传播在自身网络媒介的建设上,更加重视网站新闻和资讯方面,这种新旧媒介在功能上的融合提升了品牌和竞争力。

  1.传播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

  “三网融合”是我国提出的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战略,计划从2013年至2015年全面建立新的体制、机制和新型监管体系,完成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以及计算机通信网络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成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的目标。在这样的技术发展趋势下,给电视传媒提出了新的要求,媒介之间的融合使得这个本来独自发展的媒体,在生产和传播的环节上都要和其他的平台、尤其是新媒体产生更多合作和交集。技术上的融合、业务上的贯通,将极大地促进电视新闻传播在内容上变得丰富、广阔,也给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2.受众需求变化带来的影响

  现在,新媒体将受众带进了全新的时代,电视新闻不再是主要的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大家通过各种渠道获知和接收,同时可以表达自我观点、参与各种形式的互动,满足大家全方位、多层次的诉求。可以看出,受众在新闻信息的传播活动中,已经从被动接收变成了主动选择、参与甚至是某种程度的传播者。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新走向

  1.强调内容的创新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我们已经发现电视新闻所关注的内容中,有关对网络方面的话题以及来自于百姓生活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传播内容的多样化也带动了题材拓展更宽阔、选题更亲民和多样、视角更全面和不同。

  1.1题材拓展更宽阔

  在以内容为王的方式进行媒体传播的今天,创新依旧是最为重要的工作。电视新闻的题材拓展是创新的首要环节,但是我们也看到,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备受政治导向的左右,尤其是重大事件的选题方向,这样空洞无味的新闻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传播和人民的需要。在网络构建的全新公共领域中,像《新闻联播》这样的官方舆论只是一味的教导、管制使得不少网民产生了抵触心理,双方平等理性对话的机会被破坏,普通网民和意见领袖忌于官方压力开始采取一种更为消极和圆滑的方式来表达个人观点,比如调侃和恶搞。就在2015年4月1日这天,有网友曾经这样调侃《新闻联播》的内容:今天愚人节,等到这老晚也没人来骗我,我只好待会儿看7点的新闻了,无论如何这个节还是要过的。从这个段子里我们可以看出网友们对于《新闻联播》中的很多内容颇有意见,认为传统电视新闻不能真实地反映百姓的生活,广大受众对电视新闻的题材创新有着迫切的需求。

  1.2网络选题成为热点、焦点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可以高兴地发现传统媒体中有关网络新闻的选题越来越常见了。很多广泛传播的事件都是先在互联网上出现的,经过大家的关注和热议之后,才在传统媒体上进行了传播。比如,2011年的郭美美炫富引发慈善信任危机、李双江儿子打人、张艺谋超生等事件,都是先有网络信息,后再有传统媒体介入的典型案例。互联网的资讯资源展示出它强大的力量,逐渐成为电视新闻的题材来源之一并迅速开始占据主要部分。

  1.3全景的公民视角

  过去,我国传统的电视新闻尤其往往都是以领导干部为核心的,这样的视角不仅是与全球媒介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大相径庭,也不能够充分地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强烈需求。不过目前,我国的电视新闻媒体已在进行新的探索。例如,在《新闻联播》中专门辟出了基层系列报道,这些报道大量运用低角度、平民化的视角,使越来越多的基层新闻走上荧幕,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成为新闻主角。

  2.电视新闻传播的新结构

  2.1新闻中连接大量信息

  电视媒体和互联网等其他新兴媒体之间进行融合,产生了新的结构上的变化。新闻信息传播的单一信息曲线的局限性被打破,连接大量信息并和互联网联动的播报形式问世了。这种形式能够弥补信息量的不足,从另一方面来看,还可以使新闻的传播途径以及范围得以加强。

  2.2从“播新闻”到“说新闻”

  从主持人单方“播”的说教方式转变成大家一起“说”的方式,对新闻事件叙述结构进行了创新。浙江卫视的《新闻深一度》就进行了这样的尝试,主持人播报新闻并评说,同时加入全国海选的网络公众评论员来畅所欲言,现场的观众也参与进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说”代替了“播”,意见和观点代替了说教和灌输,叙述结构的变化真是“精彩”!

  2.3引入新的互动方式

  2.3.1手机互动

  明星文章的“劈腿门”事件创造了新浪微博上线以来的最高纪录:在3月31日0点微博公开回应的2个小时里面,互动量破87万,10小时内,单条微博互动量超过250万,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微博微信这样的手机互动方式发展到现在,逐渐的成熟、壮大,手机已经成为了网络时代电视新闻传播在与受众互动方面的创新渠道。

  2.3.2网络互动

  现在已经出现不少新闻在互动环节上将互联网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与观众实时交流,一方面将受众需要帮助的消息传播出去,一方面汇总其他受众给予帮助的内容并进行播出,求助和帮助同时进行,传统的热线电话、短信这样的交流方式是不可能将这种真实感、现场感、可信度展示得如此的淋漓尽致。

  三、电视新闻传播的可持续发展思考

  作为传统媒体的主导力量,电视这种传播媒体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的特点,进入了媒体融合的时代,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播出的渠道不断的相互融合,大众的需求也在发生改变,这些都让电视媒体面临更多的挑战。电视新闻传播作为电视最为影响重大的信息传播形式和内容产品,其创新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电视媒体在全媒体时代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为了让电视新闻传播的创新能够真正的服务于受众,生产出更多有思想、有观点、有价值的节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宏观策略上可以从舆论引导的转换,制度、法律、法规的支持以及打造核心竞争力、建设品牌上进行。

  (2)中观策略上可以从采集方式和生产阶段的改革做起。

  (3)微观策略上可以从电视新闻传播的内容创新、叙述方式多样化以及互动方式改变入手。

  本论文中所提到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希望这些意见和建议能够为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电视新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于中涛.媒介融合下的新闻报道方式创新[D].吉林大学,2011

  [2]张娥.全媒体新闻报道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3]张联.综合性电视新闻节目播报研究[D].暨南大学,2000

  新闻传播学本科论文范文二:跨文化新闻传播问题研究

  摘要:综上,我国跨文化新闻传播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是我国实现全球化进程中的难题和挑战之一。跨文化新闻传播是一个国家展现自身文化及优势的最佳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若能与观众共鸣,表演出色,将获得普遍认同,成为主角立足舞台中央,从而得以更长久和完善的发展。

  关键词:跨文化;新闻传播

  众所周知,新闻作为文化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在当前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新闻文化传播是基于大众文化传播消费中的一种。由于新闻的传播具有广泛性和大众化,因此对于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新闻载体,而新闻在文化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方面具有其重要作用,首先要求新闻信息内容必须符合社会文化需求的总方向,其载体意义必须是面向社会化和大众化这一传播对象,而新闻媒介对于文化进行传递、创造、积累,从广义角度来看,新闻的对外传播具有一定的跨文化特点,新闻作为文化载体是以一种特定的文化编码形式存在,需要在另一种交流文化中进行解码。当今新闻媒体的总方向是面向全球化和多元化,而本土新闻的特点已经显得非常单一,其新闻系统具有统一的世界形态特征。然而据相关研究表明,文化差异是跨文化新闻传播的差异性是其主要制约因素,文化差异势必会造成异种文化交流之间的障碍,而新闻媒介的跨文化传播主要目的则是通过有效途径来克服这类差异所造成的交流困难。

  1跨文化新闻传播问题及我国现状

  跨文化交际或传播的研究,均以各种符号系统里的人群行为及其行为动机为首要研究对象,这其中所涉及到的正是文化习俗以及其基础思维。故而即便跨文化新闻传播的内容看似与政治或是经济相关联,但实际上精神文化才是其最值得关注的核心内容。跨文化新闻传播是信息与背景的全球化体现。而信息全球化则是信息领域中全球化的具体体现,其应该高度关注的是,相比其他领域的全球化它对全球化的反作用力更甚,通俗来说,全球化进程如何取决于信息全球化的发展。那么,在这样一个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对外新闻的挑战源自何处呢?笔者认为,其主要源自于两方面:

  1)跨国媒体集团所带来的压力,就目前国际上的局势分析来看,最大的五家跨国媒体集团全部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而其中在中国大陆地区落地的就已占两个之多,如今在广东地区已有时代华纳和新闻集团,另外贝塔斯曼及迪士尼也通过各种渠道大张旗鼓的进入中国市场。

  2)国际传播秩序不均衡,其实纵观现阶段全球新闻传播的现状不难看出,世界大部分地区的新闻传播,其中80%~90%被美国为首的西方通讯社占据,也就可知当前国际传播秩序尚需调整。其实,早在1995年便有学者进行了跨文化新闻传播相关的探讨,而这一探讨用时长达十年之久,直至2005年才最终归纳出跨文化新闻传播主要的三大体现方面:

  1)误读,即中西方双方对新闻报道的误读;

  2)编、解码,其主要是通过对霍尔理论的讨论,而得出跨文化新闻传播产生误读的原因机制;

  3)文风,即通过文字报道的具象层面对中西方新闻进行对比。而之所以研究跨文化新闻传播,大部分原因在于跨文化传播令人忧心的现状。失衡问题向来是世界范围内新闻传播最典型的表征之一,它的背后隐藏着经济和政治的博弈,可更多是根植于文化层面的原因。中国目前尚处在发展中,自然避免不了在占据垄断地位的西方新闻中以丑态出现,相对具有积极意义的正面报道人权问题、发展失衡等负面报道明显更多,这也是我国必须亟待改善的新闻现状。

  2中国跨文化新闻传播应对建议

  2.1全面认识到文化的差异性

  针对我国跨文化新闻传播而言,首要任务是充分认识到不同文化间的诧异,夯实其文化基础。全球化涉及范围广,而不同区域间的文化均存在差异性,特别是中西方国家间文化差异破巨,故而只有认识到这一方面的差异,才能真正找到打破文化交流差异的有效手段,由于不同国家、地区、民族以及宗教信仰对于文化的接受程度千差万别;而异种文化的传播必然需要客服差异所造成的困难持续进行。因此,在我国当前新闻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对目标文化具有全新的认识,根据传播目的文化的差异性做好适当的调整,切不可对本民族文化过分守旧,造成文化交流障碍;另一方面,在对新闻国际化的过程中,必须从多个视角来观察,考虑不同文化以及不同地域特征的文化群体所注重的视角,以包容开放的新视角去探索和交流其他文化;此外,从新闻的基本功能点看,我国新闻的传播还必须对世界各国不同的人群心理进行深入了解,对西方媒体受众的心理进行充分研究考虑,由此把握出中西方新闻观察角度的正负方向。

  2.2坚持创新,提高认同感

  众所周知,新闻传播过程中利用文化的亲近性,对拉近不同文化背景及主体间的心理距离意义重大,其奠定了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必要的心理接受基础。笔者建议,我国在跨文化新闻传播方面,应坚持以人为本的传播,充分考虑各个文化背景下的国家或区域差异,在每篇报道每个字符间,透露出必要的人文性关怀,方可取得良好的跨文化新闻传播成效。实质上,整个新闻传播的过程,就是对文化认同感提示、文化亲近性创新的过程,同时,也体现出了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新闻传播规律的尊重。

  2.3协调本土化和国际化文化间的关系

  上述分析中指出跨文化新闻传播最关键所在,便是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性,针对目前西方主流媒体独霸新闻控制的现象,我国新闻传播还应注意处理本土化与国际化文化间的关系,要做到不过分追求西化新闻,从而对于西方新闻的过分个性与极端观点加以改正;同时还要避免使用固步自封的单一新闻视角,绝不将新闻视角仅仅局限在本国以及本民族视角的限定之中。综上所述,新闻在文化传播方面的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对于观点与视角求同存异的基本要求。新闻传播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并非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只要新闻传播能够做到对外来文化以及其他观点的客观分析,就能够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使新闻的本土化与全球化矛盾不断调和。故而,新闻传播在主要依托于优秀的本土化文化,坚持其特质的同时,合理借鉴全球化文化的精髓,会增加新闻传播的生机与活力。值得肯定的是,中国五千年来沉淀下来的文化博大精深,但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背景下现代化人文气息又略显不足,进而,站在新闻传播角度来看,在认识全球化过程中本土文化现状的前提下,应夯实历史性民族文化彰显其优势,并积极吸收借鉴全球文化的优点,切不可冒昧的使二者对立,以免造成新闻传播的固步自封。

  3讨论

  综上,我国跨文化新闻传播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是我国实现全球化进程中的难题和挑战之一。跨文化新闻传播是一个国家展现自身文化及优势的最佳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若能与观众共鸣,表演出色,将获得普遍认同,成为主角立足舞台中央,从而得以更长久和完善的发展。中国新闻媒体在对外传播方面,应积极采取各种应对策略,勇于尝试以跨文化的视角对新闻信息进行收集理解和传递,并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吸收优质的国际文化,针对各种文化背景下的受众对新闻传播策略进行调整,争取在全球化进程中使中国文化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赢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2006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二个新鲜话题陈力丹;汪露;新闻界2007-02-28

  2、大数据时代的新闻与传播学教育:专业设置、学生技能、师资来源祝建华;新闻大学2013-08-15

新闻传播学本科论文相关文章:

1.新闻传播学论文

2.新闻学本科论文范例

3.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

4.新闻传播学论文范本

5.新闻学毕业论文范例

6.新闻传播学年论文

126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