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 > 关于新闻学的论文范文

关于新闻学的论文范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关于新闻学的论文范文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闻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新闻学的论文范文篇1

  试谈网络新闻的传播学

  我国的网络新闻发展虽然起步时间较晚,但其在近几年的社会热点事件中,已经发挥了其他媒介难以企及的重大作用,典型例子即是其在2012年度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上体现出意义与价值。我们能看到网络新闻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特点,其对整个社会发展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同时,以食品安全事件为例体现出的网络新闻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与问题,也是需要引起我们关注和深思的。

  一、网络新闻在“毒胶囊”问题上的表现概述

  以热议的“毒胶囊”、“皮鞋奶”事件为例,可以看到网络新闻在其中活跃的身影。该事件最早起源于央视主持人赵普在其新浪微博中发出的一条消息,该消息借助于网络的无间距特性,在一天内被迅速转发十几万遍。中国网友开始集思广益,经过对央视记者行动的分析、对赵普微博前后的分析,得出了所指的是部分企业使用工业明胶替代食用胶的问题,并列出了相关的证据。随着网络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和群众声讨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新闻的代表央视也终于坐不住了,在《每周质量报告》中给出了详细报道,“毒胶囊”、“皮鞋奶”终于被推上了台面,网络新闻和传统新闻共同形成的巨大力量引起了官方的注意。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新闻的开放性,使得全国网友众志成城的将涉案企业的全部社会关系挖了出来,被公之于众。面对国人的一片声讨,案发当地政府也由最初的“不知情”态度转变为致歉、问责,“毒胶囊”事件最终得到了完满解决。从这一事件的起源、升华、结尾中,我们都能很明显地看到网络新闻的身影。可以说,这不仅仅是国民权力的胜利,也是中国网络新闻力量的胜利。

  二、以“毒胶囊”事件为例分析网络新闻的传播学特点

  从网络新闻在“毒胶囊”问题上的表现为例,不难发现网络新闻的许多特点。

  1.网络新闻的快速性。网络新闻基于互联网科技,在传递过程中几乎不耗费任何时间,实现了媒体——受众的点对点联系,省去了传统新闻在纸质印刷、节目编排等环节耗费的时间,消除了时间上的距离,保证了其快速性。这是网络新闻的第一大显著特点,最具有时代特色,也是其区别于传统新闻的最明显优势。正如前文所举的例子,“毒胶囊”问题在其起源阶段,在短短一天内即被转载了十几万次,将信息传递给了国人,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同时,许多网络新闻报道媒体对该事件进行实时报道直播,在第一时间内将最新消息传递给了受众,这都是传统新闻难以企及的。

  2.网络新闻的多渠道特征。网络新闻本着互联网“自由”的精神特征,对新闻来源没有固定、一致的门槛要求,任何普通人,只要能够掌握运用互联网,都可借助平台,成为网络新闻的消息来源。而传统新闻由于存在实体、受到官方的正式监督、对从业者有一定的思维、文字功底要求。这就是网络新闻的第二大显著特点。这在“毒胶囊”问题事件中也有所体现,网络新闻的消息来源有的是当地村民,有的是正在用药的患者,也有非官方的医学界人士,这正是其多渠道的具体表现。

  3.网络新闻的多元化特征。网络新闻是自由和开放的,其核心价值观是允许不同声音的出现,在针对具体事件的报道中,由于其报道者的多渠道性,其所处的社会地位、思维方法等都是不同的,而不同的立场和阶层,对待具体事物的看法又是不一样的,这就为网络新闻提供了多方面、多角度的视野,一些以前被我们视为“另类”的观点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理解和接纳。该特点在“毒胶囊”问题上的表现即是网络新闻在报道专家言论时,抛弃了传统的官方就等于正确的立场,而是以批评者的角度来报道的,这是传统媒体暂时不具备的。

  4.网络新闻的互动性。网络新闻基于互联网这个大平台,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轻松沟通与联系。许多新闻报道者一方面是传播者,另一方面也是受众,不同角色的体验使得他们都需要积极的与传播者、与受众进行有效沟通。传统新闻由于其官方性、距离性等特征,在与受众沟通环节面临的困难重重,而网络新闻借助于互联网的无距离特征,通过设置评论这一简单措施,即可轻松的解决问题。同时,在选择环节,网络新闻的多样性使得受众有了不同的选择,摒弃了传统新闻中受众只能被动选择的局面,变为了传播者和受众的双向选择。这一特点在“毒胶囊”问题上的表现即是众多网友通过报道页面下的评论、留言等,纷纷发表观点,表达自己的愤怒,凝聚力量,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抗议声音,最终迫使官方引起注意。

  三、以“毒胶囊”问题为例看网络新闻在当前社会的正面意义

  可以说,是历史创造了网络新闻,而网络新闻的发展又推动了历史的前进。笔者将以网络新闻在“毒胶囊”问题中的表现为例,分析其背后所蕴藏的巨大意义和价值。

  1.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服务,便利生活。传统新闻由于受其篇幅限制、时间距离限制,能为人们提供的帮助已经变得很有限,快节奏的生活使得很多人没有时间去关注不感兴趣的信息。而网络新闻便解决了这一问题,网络新闻实行的是点对点的连接,受众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查阅自己感兴趣的新闻问题,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最大限度的节省了时间,同时人们也可以借助于这个平台发布信息。以网络新闻在“毒胶囊”问题上的表现为例,在媒体公布“毒胶囊”涉事企业名单和产品批次后,短时间内被迅速散播,人们奔走相告,许多热衷于接受网络新闻的年轻人都在第一时间内将消息传播出去。

  2.对公众权利的保护,对政府权利的监督。传统新闻往往因为版面、维持稳定等原因不愿意也不敢报道这些公众权利受到侵害的事件,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莫大的遗憾。而 网络新闻的出现,则为人民合法维护自己的权利提供了新的渠道,由于其多渠道特征,参与者多为人民,其更多的是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在网络新闻报道中,更多的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以网络新闻在“毒胶囊”问题上的表现为例,“毒胶囊”事件侵犯的是人民群众的健康权,而在事件初期,相关部门采取的遮遮掩掩、不置可否的做法则侵害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通过网络新闻的报道、传播,人民空前团结的站在了一起,当触犯众怒事件发生后,面对的是整个 社会的时候,相关政府部门不得不公开了涉事企业的相关信息,迅速的处置了一大批相关负责人,给出了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案。

  四、以食品安全问题为例看网络新闻在当前社会的负面意义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说明了一个通俗易懂的道理:任何事物都是有其两面性,关键在于能不能正确的利用它。网络新闻就好比这个“水”,其在通常情况下是“载舟前进的”,但一旦控制不好,“覆舟”也是可能的。以其在“毒胶囊”问题上的表现来看,其虽然整体上是值得肯定的,但在某些局部问题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的出现。而且,这仅仅是其经常出现的负面意义的一个小缩影。

  1.容易成为假新闻滋生的温床。笔者注意到,在网络新闻快速 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假新闻的数量也呈现出了正相关的增长性,最近三年著名的假新闻几乎都是从网络新闻中诞生的,网络新闻似乎成为了流言的散播地。

  众所周知的是,网络新闻往往监管是相对较松的。我国虽然近几年成立了全国互联网 工作办公室,但是,我国目前在网络新闻等方面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该部门人手也相对较少,能够实现的监督也是有限的,在缺少制度、法规的约束下,少部分人故意编造假新闻就成为了必然。流言止于智者,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智者,假新闻的危害性是十分广泛的。

  2.容易造成群众恐慌 心理的出现,误导群众。网络新闻因为其快速的传播力度、广泛的传播范围,具有很高的人气。一些所谓的消息只是表达个人看法,不能说明事物现象的本质,而一旦某条新闻被广泛转发,很多人就会根据其中的只言片语,夸大事实,并在这些夸大事实的结论上做出一些错误的举动。这些错误的举动一旦感染到每个人身上,将形成社会恐慌,极不利于我们当前社会的稳定。以网络新闻在“毒胶囊”问题中的表现为例子,经过网络新闻铺天盖地的报道,不少知识水平有限的群众就以此为例,认为我国的胶囊绝大部分是有问题的,许多人达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类似的事件还有2011年全国各地发生的“抢盐潮”等等。这些都是由于网络新闻在报道中未看到事件整体情况,过分夸大部分事实导致的。

  五、结 论

  本文的研究,通过分析网络新闻在“毒胶囊”问题上的表现为例子,找出了我国网络新闻的快速性、多面性、多渠道性、互动性等几个明显的特征。正因为这些明显的优势,我国的网络新闻发展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其在社会生活中彰显出了许多重要而积极的意义,如对人民生活起到的便利作用,对公众权利的维护,对行政权利的监督等。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网络新闻发展的过程中是出现了一些问题的,比如滋生假新闻,容易形成社会恐慌、误导群众等。笔者认为,倘若我们能够做好度的把握,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那么我国的网络新闻发展必然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新闻学的论文范文篇2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质性与关联性探析

  基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对新闻信息传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逐步从报纸信息获取路径转向互联网等多种信息获取方式,在此基础上带动了新闻学、传播学的进一步发展,且最终形成了真实、快速的新闻信息传播状态。文章对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质性与关联性进行阐述,望其能为当代信息传播层面的不断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且就此逐步拓展受众信息获取路径,达到最佳的信息传播状态。

  1 新闻学、传播学

  基于信息发展环境下,高等教育在教育改革过程中逐渐将新闻学、传播学等内容纳入到教育范围内,且利用新闻学与传播学间的共性引导学生在对该学科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为重大新闻事件及世界趣闻要点展开深入的分析,达到高效率学科知识学习状态。此外,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新闻学的发展早于传播学,即传播学学科是基于新闻学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且就此完善自身属性、特质。但由于新闻学、传播学在本质层面上呈现出差异性特征,因而二者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互补的关系,为此,当代信息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应着重深化对此特性的认知[1]。

  2 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定位

  基于传播学、新闻学定位的研究中可看出,新闻学、传播学在发展过程中为了稳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实现了报学→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的发展趋势,但从新闻学、传播学概念即可看出,二者间存在着相互吸取的关系,因而基于传播学、新闻学定位的基础上不能对其进行相互取代。此外,基于教育的角度可看出,新闻学、传播学间存在着一定的界限。例如英国在相关领域教学过程中即将制作过程作为新闻学教学重点,而传播学教学中更为注重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因此,实现了对新闻学、传播学的有效定位。但是,美国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时常将新闻学、传播学规划为同一领域。继而在此基础上,我国相关专家学者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其展开精准的价值定位,避免科学知识交叉问题的凸显。

  3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质性、关联性表现

  3.1 研究方法

  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播学者在对学科内容进行研究过程中主要崇尚对辩证逻辑方法的应用,即与传播学形成同中求异的研究形式,同时在研究过程中逐步突破了主流传播学思想的限制。2)归纳、演绎逻辑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新闻学研究领域中,即其要求研究学者在学科研究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逻辑思维对新闻学领域知识进行探讨,且通过实验等形式对知识体系进行实证验证,形成透彻的研究效果。3)新闻学与传播学在研究方法的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二者在学科体系研究过程中均涉及到了文献研究、阶级分析等研究方法的应用,且在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从采、写、编、评等途径入手深化研究成果,并借助新闻媒介达到最佳的研究状态。

  3.2 学术立场

  基于主流传播学与传播学批判学派产生的背景下引发新闻学、传播学在学术立场层面上呈现出相应的差异性。即新闻学在发展过程中其旨在培养富有公共服务意识的媒体人,且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将职业技能培训、专业伦理培训、人文精神灌输等视为主要研究目的,继而由此凸显出学术立场的鲜明性。此外,主流传播学学术立场在设定过程中强调了对政治、军事、企业等综合因素的考虑。例如,美国主流传播学在学科探究过程中即将媒体企业商业广告效果及政治竞选信息的传播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继而与新闻学研究立场呈现出相应的差异性特征。另外,传播学在立场表达过程中强调了对商业语言的套用,继而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立场设定,但二者在人文取向等领域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相同之处。

  3.3 研究层面

  新闻学与传播学在研究层面的异同首先体现在新闻学领域在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将“业务研究”视为自身研究重点,即其倾向于对“术”的研究,因而要求当代学者在对新闻学内涵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基于新闻、广电、广告不同形态的基础上以新闻传播规律的探究形式来达到深入的研究目的,且将公关活动规律、广告活动规律等内容纳入到研究范围内,形成最佳的学科研究状态。而传播学在知识领域研究过程中旨在探讨新闻、广电、广告等的学理层面,即二者基于探讨内容相同的基础上采取了不同的研究视角,继而就此呈现出相应的差异性特征。同时,传播学与新闻学相比,其凸显出概括性、指导性、抽象性的特点。因此,学者在学科知识研究过程中应注重结合其研究特性[2]。

  3.4 研究对象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新闻学、传播学在研究对象层面的异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媒介范围选择的背景下,新闻学在知识领域研究过程中强调了对新闻媒介的运用,即将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作为自身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且就此为受众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便于其及时了解到全世界重大新闻事件。而传播学在发展过程中将大众传播媒介作为自身媒介范围,即借助电影、书籍等达到信息传播目的。2)在研究内容层面上新闻学在学科研究过程中将写作、采访、编辑等视为研究重点,而传播学更为注重对言论、文艺等知识的灌输,继而导致二者在研究对象层面呈现出异同的特性[3]。

  4 新闻学与传播学互动方法分析

  在新闻学、传播学 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二者间的良好互动,加快探索步伐是非常必要的。如1994年著述《新闻传播学》、1995年《新闻传播学原理与研究》、1997年《新闻传播导论》等的出版均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新闻学与传播学间异同的研究,且在研究过程中明晰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 社会生活地进步。同时“新闻传播学”概念的引进也逐步实现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有效互动。此外,在新闻学、传播学研究过程中为了达成二者的互补,在新闻传播学概念界定过程中基于新视角、新审视路径的基础上达到了新闻传播过程发展目的,且通过对英文表述方法“Journalism&Communication”的运用开拓了学者研究视角,最终就此推动了信息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新闻学》《传播学》课程也被逐步引入到高等 教育中,继而就此实现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良好互动[4]。

  5 新闻学与传播学未来发展方向

  基于新闻学与传播学发展的背景下,其要求相关专业学者在对二者学科理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倡导学科间的交互学习,且利用二者优势达到互补的研究目的。此外,在新闻学、传播学未来发展过程中二者将结合自身重点研究内容建构全面的发展系统,并在系统优化过程中保持自身属性、特点,最终避免同化作用影响到自身发展成效。另外,在信息社会背景下,要求学者应结合新闻学、传播学各自优势对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重大事件展开报道及传播行为,继而便于受众在信息获取过程中可及时掌控到第一手社会新闻资讯,并对其展开传播行为。除此之外,基于新闻学与传播学发展过程中保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真实性是非常必要的,因而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5]。

  6 结论

  综上可知,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新闻学、传播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且在新闻学与传播学互动过程中“新闻传播学”概念也逐渐涌现出来,因而在此基础上,相关专家学者在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应从研究对象、研究层面、学术立场、研究方法等层面入手对新闻学、传播学间的异同之处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行为,最终由此来为当代受众营造良好的信息传播 环境,并由此拓展新闻事件等信息获取路径,达到最佳的信息传播状态。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新学的论文范文”

282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