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 > 南昌大学新闻自考论文

南昌大学新闻自考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南昌大学新闻自考论文

  现代社会,新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是人们获得信息、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南昌大学新闻自考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南昌大学新闻自考论文篇1

  “公共新闻”对新闻传播理论的影响

  摘要:公共新闻”是1990年前后在美国提出、在近十多年中引发很多争议,并且也激发美国新闻界作出一系列探索性新闻实践的新理论。作为一项运动,美国“公共新闻”在进入新世纪后已基本停息下来。但作为一种理论,我们可以对“公共新闻”进行含义界定和特点分析,从而了解它对新闻传播理论的影响,进而丰富我们的新闻传播理论,推动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公共新闻 特点 新闻传播理论 影响

  一、“公共新闻”的含义

  20世纪80年代末的美国,冷战刚刚结束,美国意识形态似乎在全世界都取得了胜利,而在美国社会中却普遍存有一种民主荒废的忧患:参与投票的选民减少;公众倾向玩世不恭,缺乏责任意识;公民选举往往受广告、投票站喧嚷的扩音器和媒介事件的影响,少有独立的思考;公众社区生活参与性与日俱减——在这种状态下,有相当数量的学者和新闻从业人员都感受到了一种危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80年代末期美国新闻界发生了一场“公共新闻学”运动。

  北卡莱罗纳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菲利普?梅耶提到:许多人认为“公共新闻”这一理论还在发展中,给它下定义可能会限制它的发展。但由此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好恶对其做出解释。梅耶教授就从六个方面对“公共新闻”作了限定,即他提出的“公共新闻”六要素:1.对重新树立公共意识本身的要求。2.新闻媒体不应该总是从报道一事很快地转向另一事,而应对那些重要的公共问题关注时间长一些,直到它引起公众的关注,吸引公众参与。3.媒体应具有解释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系统的意愿。不能仅仅关注事件本身的报道,还要帮助公众看到事实背后潜在的社会问题的根源。4.不要只关注极端,关注反常,大多数人是中间派。5.对有关时事政治争论的报道,该重视争论的内容而不是热闹的技巧。6.要培养公众的思考能力。

  当然,也还有很多学者对“公共新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但一般而言,“公共新闻”主要是指新闻工作者以参与性的立场去报道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新闻事件,远不是作为一个中立旁观者而存在的新闻报道理念。“公共新闻”的发布中,大众传媒是以组织者、行动者的身份参与社区事务的。通过进行高强度、大规模的报道,争取对社会各界产生最大程度的影响, 以实现某个良好的愿望或解决某个社会问题的媒体行为。“公共新闻”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鼓励公民参与社会事务, 而直接表现则是新闻媒介首先更直接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公共新闻”的话题是“市民心声”和“共同关心的问题”,并对此发起讨论,以各种方法吸引公众广泛参与。

  “公共新闻”一经提出,很快被澳大利亚等国的新闻媒介引进,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推行开来。随着2004年蔡雯教授发表《“公共新闻”:发展中的理论与探索中的实践》一文,“公共新闻”进入国人视野。此后我国学者对“公共新闻”学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

  二、“公共新闻”的特点

  “公共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反潮流的新闻改革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新闻学理论。把“公共新闻”这个概念引人国内的中国人民大学蔡雯教授称“公共新闻”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一是报道对象是公共事件或问题;二是报道方法以发动公众参与、共同讨论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为主。具体地说,“公共新闻”的特点是主张新闻报道与媒介活动相结合,强调新闻传播者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还可以组织者的身份介入到公众事务中,发起公民讨论,组织各种活动,寻求解决公共问题的对策,使公共问题最终得到解决。的最大特点可以概括为:关注公共事务,发动公众参与,组织公共讨论,谋求公共问题解决。就具体新闻理论和实践而言,“公共新闻”超越了简单的客观真实报道,进而强调媒介对社会生活的能动性改变。在国内对“公共新闻”的研究中,很多学者结合美国和国内的新闻实践,对“公共新闻”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指出“公共新闻”其目的在于培育和营造公民社会,监督和构建公共领域,报道和指导公共事务,交流和引导公共意见;指出“公共新闻”旨在提高公众应对社会问题、解决公共事务的能力,强调媒体在实践“公共新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公共新闻”对于社会问题和公共事务的热衷。

  三、

  公共新闻与传统新闻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种全新的理念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新闻学是一大冲击。我国的许多学者都进行过论述,如学者李青龚将这些差别归纳为:媒体角色的转换;制订长期的报道计划;平民化;集结多个媒体的力量共同出击;目的明确。

  1.对议程设置理论的影响。

  关于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德弗勒与丹尼斯写道:“议程理论认为,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而是新闻媒介的议程——是对世界上发生的事件有选择的报告。”他们把这此理论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媒介如何确定(选择)议程;二是媒介如何确定把什么事件作为议程并以多大比例或规模告知公众;三是公众在媒介议程的影响下如何形成自己的议程并接近媒介的议程。从麦库姆斯和肖,以及丹尼斯?麦奎尔等的研究中可得出结论:在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公众关心的问题正是媒介突出的问题。我们从美国公共新闻活动实践中可以看到,他们已经突破了上述有关议程设置的理论框架,以往零星的、分散的、临时的、无计划的媒介议程设置活动,如今在公共新闻活动中变成联合的、集中的、持续的、有计划的活动。

  这些活动是媒介议程设置活动的放大。这种放大表现在: ⑴在议程设置内容上,媒介已经从以往以选举为主要议题发展到关系社区重要公共生活的方方面面;⑵在议程设置方法上,摆脱单纯的信息发布和被动的记录者的角色,要求记者走进社区,与居民面对面交谈,倾听他们的想法,寻找共同关心的问题,得到公共议程设置的内容,同时,他们一改往日记者或媒体单兵作战的习惯,几家甚至十几家同城媒体联合起来,共同致力于一项公共新闻计划,各媒体相互为对方的报道作宣传;⑶在议程设置目的上,媒体以组织者的身份发起各种论坛,召开市镇会议,邀请广大公众参与讨论,以求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报纸如今不仅要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还要告诉你对此应当做些什么,以得到‘正确的结果’——‘以结果为基础的媒介’!”

  2.对新闻客观性的影响。

  由于新闻客观性的存在并且被人们所坚持,才使得现代新闻业能够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为受众提供准确、权威的信息,并承担起传播者的职责。而公共新闻学的兴起与客观新闻学的理念直接相关。在公共新闻学看来,客观新闻学所提倡的超然、置身事外的中立态度,会让公众产生“媒体并不真正关心公众利益”这样的成见,并导致报纸读者的流失、竞选投票率的下降、公民归宿感的丧失等等。与之相反,公共新闻学所坚持的价值观就是要让新闻从业者投入到其所报道的事务中去,并与公众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公共新闻学与传统的客观新闻学之间的冲突,看似是新闻记者报道态度的问题,实际上却关乎新闻学中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原理。可以说,公共新闻学的提出,是对新闻学传统某种程度上的颠覆。客观新闻学强调新闻业是一个独立的行业,它的从业者应当秉承新闻职业价值观,对事件进行准确、真实的报道与传播,强调在报道过程中的技巧与旁观立场。而公共新闻学则是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因此,记者从一开始就摒弃了客观新闻学的旁观、中立态度而主动地进行议题的策划,并组织公共论坛、开展相应的公众活动等;而且,公共新闻学认为客观新闻学仅仅是提供新闻信息,并不能为公众的生活提供帮助。

  3.“公共新闻”是对媒体与阅听人关系重新的科学定位。

  “大众”强调阅听人的无意识,“受众”强调的是阅听人的被动接受意识,而“公众”强调的则是媒体与阅听人“互动”的对话意识,从“大众”、“受众”走向“公众”意味着阅听人本位的回归,也是“以人为本”宣传方针的具体化。“公共新闻”更加重视媒体立足公共利益,汇聚 社会的多元声音,就公共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设计选题,使公民能够加入到公共讨论之中,不作某个行政部门或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不是为“揭露”而“揭露”、为“曝光”而“曝光”,而是通过报道新闻事 件的冲突场景,展示新闻事件的复杂性和连续性,提供多种解释框架和视角供公众参与讨论,禀赋客观公正、解决问题的立场来报道新闻事件,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新闻”互动性和主动性的优势。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此基础上具体探讨了公众存在的四个条件:拥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而不只是单向地从媒体接受来自上头的旨意;及时地、公开地对他人的意见陈述做出回应;通过公开的讨论进行有意义的公众行为;运用大型公众 组织来保护自己。

  4.“公共新闻”重新解释了新闻的本质。

  “公共新闻”的根本目的在于鼓励公民参与社会事务,而新闻媒介应首先更直接地参与到社区生活中去。公共新闻的倡导者要求记者走进社区,与居民面对面沟通交谈,倾听其想法,寻找共同关心的话题,解决共同的问题。操作上采取媒体调查,并邀请焦点小组做访谈,以确定哪些问题对民众来说是重要问题,媒体雇用研究人员采访调研并解答这些问题。除了对重要问题组织强大的报道外,媒体还以组织者的身份发起各种论坛、召开会议,邀请广大公众参与讨论,最终找到解决办法。汤姆,瓦霍沃教授说,“公共新闻”关注的已经不是“新闻应该反映什么”,也不是“新闻应该如何表现”,而是“新闻为的是什么”。

  作为一项运动,美国“公共新闻”在进入新世纪后已基本停息下来。但作为一种理念,却借助新兴的 网络博客等新的媒介形式和新的传播现象,不断得以延伸并获得了进一步 发展。蔡雯教授2004年作为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对“公共新闻”进行了实地观察和研究近两年后认为,“公共新闻”在美国的最新发展, 实际已经有点偏离它最初的方向, 出现了“公共新闻”与“参与式新闻”相融合的新趋向。事实已经证明,上世纪末的“公共新闻”运动,实际上是以新闻媒体和 职业记者为主导的,因为它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新闻报道业务改革和职业记者的行动, 虽然普通公众在这场改革中的作用极其重要,但媒体在其中的组织和领导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而“公共新闻”走向“公共参与式新闻”,实际上已经在质疑新闻媒介的权威地位和主导作用,其性质已经转向另一个层面,一个目前还不是很明朗、很确定的层面,其最终结果还有待观察。

  尽管“公共新闻”运动在美国已经基本停息下来,但在我国却在以其它方式出现,也许不能为真正的“公共新闻”,可已经具有其雏形,如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面对着错综复杂的国际 环境和公民意识在不断觉醒的国内情况,新闻界应该重视“公共新闻”的相关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利用好“公共新闻”的理论与 实践 经验,不断完善新闻传播学的理论体系,更好地发展新闻传播事业。

  参考文献:

  [1]袁光锋:《美国“公共新闻学”运动:民主的式微与媒体的救赎》,《法制社会》,2006.8。

  [2]谢 静:《协商规范——美国媒介批评与新闻专业规范之建构和解构》,《新闻大学秋季号》,2003。

  [3]蔡 雯:《美国新闻界关于“公共新闻”的实践与争论》,《新闻战线》,2004.4。

  [4]郑保卫、樊亚平:《我国公共新闻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新闻记者》,2008.8。

  [5]董 燕:《“公共新闻”理念与地方电视台的社区化》,《怀化学院学报》第25卷第4期,2006.4。

  南昌大学新闻自考论文篇2

  论电视新闻的“播”与“说”

  摘要:随着社会转型,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媒介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视媒体为满足受众的需求,改变传统的播音方式,产生了“说新闻”的形式。这种改变带动了新闻播音的又一次变革。近年来,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的新闻播音风格已经过时了,所有的新闻节目应该一律由“播”改为“说”,这种观点在业界也一直争论。本文通过剖析“播”与“说”这两种形式来探讨新闻播音中“播”与“说”的异同。

  关键词:新闻播音;播新闻;说新闻

  现代社会,新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是人们获得信息、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近年来,随着电视的迅猛发展,新闻类节目的播报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在广播电视不同类型的新闻节目中,我们既可以听到“播|”,如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为代表的各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也可以听到“说”,如各台的新闻杂志类节目,我们甚至还可以在同一个节目中听到说、念、播,如,现在流行的一些读报节目。

  一、关于新闻节目播报方式的特点

  人们的语言可分为说、念、播三种语态,这三种语态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只是特性不同而已,只有把握好与节目内容形式相对应的语态,才能把节目内容更好地传达给观众,要把握好新闻播音主持的语态,就要先了解各种语态的特征。

  “播”新闻是由编辑加工处理通讯员来稿、记者采写的稿件和选编的报纸、通讯社稿件,再由播音员口头播出的这些新闻稿的一种新闻播报方式。播新闻是我国新闻类节目长期以来所沿用的一种播报方式,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栏目,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上海东方卫视的“东方新闻”和各省市台的“新闻联播”等等。播新闻要求语言朴实无华、咬字准确清晰、语音简洁明快和语调平稳顺畅。其形式上具有严肃性,不允许播音员有过多的个人情感和个人的观点进入新闻播音当中。

  “说”新闻是指节目主持人用讲话的语体对新闻节目进行传播的口语化表述方式。1998年陈鲁豫“凤凰早班车”的开播,带来了令观众耳目一新的“说新闻”方式,很快为内地电视台新闻节目所竞相效仿,像央视新闻频道的“社会记录”、经济频道的“第一时间”、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广州电视台的“新闻日日睇”、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江苏卫视的“1860新闻眼”、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浙江卫视的“1818黄金眼”、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等等。其充分展现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以一种平等、轻松、接近口语的表达样式进行新闻的播报,给人明快、新鲜、轻松的感觉,表现为新闻故事化、语言口语化、内容平民化。

  “播”与“说”是两种不同的新闻播报方式,所谓“播”它是一种语言传播样式,因为它的创作依据是新闻稿件,表现为语言规范,语言书卷化,样态有限,语体结构严谨,对语境依赖性不强。也就是说,“播”新闻对创作主体的语言、用气、吐字发声、语句组织提炼、基调节奏把握等各项基本功提出了极高的业务要求。而“说”新闻是一种超越了传统的播报,是一种具有主观交流式的传播方式,既服从于新闻的特性,又服从于受众听觉认知规律,还服从于口语表达的规律。它表现出的灵活多样、语言亲切自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总之,“说”新闻表现为语言口语化、样态不受限制、语体结构松散、对语境依赖性强。

  在大众传播领域与“播”者相比,“说”者个性鲜明,与受众心理距离贴近、平等,交流感强,保持了其在人际交流领域中的传播优势。

  “说”新闻这种方式与“播”新闻的最大区别在于创作主体只能依据新闻事件本身而非成形的新闻稿件进行播报,“报”的内容要靠即兴发挥,通过新闻播报方式的口语化处理,使受众听起来轻松、亲切、自然,从而优化消息的有效传播。

  二、作为新闻节目播报的传播者

  播新闻是播音员坐在播音室出画面宣读或报告新闻。要求作为传播主体的播音员以字正腔圆的吐字发音、规范严谨的语言表达和使用纯正的普通话进行新闻播报。在东方卫视“2009华语主持高峰论坛”上,赵忠祥认为“新闻播音员应该有气壮山河的声威,有永不疲惫的状态,不卑不亢。我非常不同意说新闻,因为说新闻不是一个严肃的电台、电视台传播应有的手段。我主张说着播,而不是播着说,你可以用说话的语言、神态,但绝不是随意说、啰嗦地说,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给人新闻信息”。

  说新闻是主持人通过“说”的形式对所传达的信息做出评论、解释或说明,“说者”有自己鲜明的立场与观点。主持人在荧屏镜头、广播话筒前像日常谈话一样,通过主持人轻松随和的语调、自然得体的举止等给受众以亲近感、信赖感,改变了主持人与观众的交流方式,取代了播新闻居高临下、正襟危坐的播音方式。作为说新闻的节目传播者,主持人应该传递哪些信息,信息是否得到有效的传播,这些都对主持人的“把关人”角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一些出身曲艺的演员纷纷加盟于说新闻的队伍,如央视“社会记录”的阿丘曾是一位小品演员、杭州电视台“阿六头说新闻”的周志华曾是一位滑稽演员等,他们在调节气氛、调动观众情绪方面往往强于科班出身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但容易出问题的是他们主持节目时表演的成份太多,而新闻节目的目的与相声小品节目的目的特性是不同的,这需要说新闻的节目主持人在主持新闻节目时更要做到有的放矢。“说”新闻的“说”对播音员、主持人的口语表达能力、信息组织编排能力、逻辑思辩能力、捕捉新闻热点的能力、切中新闻要点的洞察力、现场即兴评述能力等一系列素质提出了要求。另外在“说”的过程中还必须灵活有序地处置各类信息,既尊重新闻的客观规律又不失传播者应有的原则立场,同时还要注重自身感受与受众心理上的沟通,鲜明而到位地体现创作主体在节目中的驾驭、主导作用。

  新闻之“要”指的是新闻的重要性,也就是新闻的价值。在每天发生的无数大大小小的事情中,只有那些有一定重要性,对政治、经济、文化、民生有较大影响的事情才会被采录为新闻向受众报道。一组新闻中,不同的消息新闻价值有高有低,甚至同一条消息的不同段落重要性也不一样。因此,播音员在播音的时候,既要把每一条新闻的价值充分地体现,又要对不同的新闻加以区别。不能以一成不变的方式对每条新闻平均用力。为此,播音员要用新闻的专业眼光去审视每条消息对当地政府行政、百姓生活等方面有什么样的借鉴和警示作用。

  明确了每一条新闻的价值,播音员就可以在播音时对不同的消息在力度、速度、态度等方面作出相应的区分和处理。对价值高的新闻语速略慢、声音铿锵,对价值一般的新闻语流轻快、声音平和。这样,收听了整组新闻的听众既听到了大量的信息。又听清了重点的内容。会对这组新闻有更清晰、更准确的认识,新闻传播的效率自然会明显提高。当然,栏目的风格、定位、受众层面等相关因素也决定了采取何种播报方式。只有恰当的播报方式完美地融合在节目当中,才能为其注入强劲的生命力、展示出栏目的内在魅力。

  三、作为新闻节目播报的受众

  播新闻充分体现了媒体的喉舌功能,通过播音员严肃、客观、公正的播报,适合不同民族、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层次的受众收听,拥有一个庞大的受众群体。如上海东方卫视的“东方新闻”在全球覆盖超过7亿观众,每天傍晚六点黄金时段在东方卫视直播,时长一小时。它以时政综合类信息播报为内容,第一时间聚焦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第一时效、全球视野和零距离现场的资讯报道吸引了众多的观众,成为除央视外人口覆盖率最高的地方卫星电视频道。但在播新闻长久以来沿用的“宣传腔”和浓烈的播报氛围里,受众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容易产生一种排斥、逆反心理,甚至部分播报内容过分强调宣传,违背了受众接受信息的基本原则。“说”新闻个性较鲜明,突出的是媒体的民生为本的人文关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与受众心理距离拉近,交流性强,保持了人际交流的传播优势。说新闻中由主持人去“说”、去“聊”、甚至是“侃”,所以会更有趣味、更轻松、更亲近,因而受到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说新闻改变了传统新闻节目“我播你听”的信息单向传播模式,通过挑选当日新闻话题,邀请受众使用电话、手机短信等进行参与,表达各自的观点,这样不仅吸引了受众的兴趣,而且也汇集了更多的观点,进行信息的双向交流,丰富了节目的内容。同时主持人更容易与观众实现互动,无形之中拉近了电视与观众的距离,新闻的价值也更容易得以体现。但说新闻地方性色彩较浓,甚至在全国范围内涌现了一大批地方的方言新闻节目,如浙江卫视的“阿六头说新闻”、绍兴电视台的“师爷说新闻”、温州电视台“百晓说新闻”、宁波电视台的天然“讲大道”等。虽然方言类新闻节目在各地区收视率较高,但部分“说”新闻节目不够严肃,而且方言不是每个人都能听的懂,使其受众群体的规模和范围大打折扣。尤其是有些说新闻过分追求娱乐性,过度强调“生活化、口语化、贴近感”,一味迎合受众,有损媒体的权威性和信任度。

  四、方式各异 殊途同归

  播新闻和说新闻是新闻类节目播报方式的两个分支,各有所长,同时又难以避免地具有自身局限性,但它们之间是可以互补的。毋庸讳言,新闻事业改革以来,为了适应各种信息传播的多元化,满足受众心理需求的多样化,出现了多层次、多角度、多口味的新闻播报形式。随着这些变化,也必然要求传媒的新闻播报样式要适应时代新的需求,适当调整新闻播报形式中“宣读”与“日常用语”的比例,使新闻传播的语言表达形式更加多样化。因此,两种新闻播报方式应该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播”新闻庄重、严肃,“说”新闻活泼、鲜活,可谓各有千秋。它们都是媒体传递新闻的一种方式、一种手段,虽然方式各异,但必将殊途同归,受众最终获取的始终是新闻内容本身。随着栏目种类增多,节目内容细化,作为新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究竟是选择“播”还“说”呢?这要靠节目风格、定位及受众层面等多方面的要求来决定。但还是有不少主持人走进了“说”新闻的误区。无论什么新闻都去“说”,有些人更是片面认为“语速快”就是说新闻的重要标志,还有些人无限的夸大“口语化”,把随意调侃的“个性化”当成是说新闻的真谛。其实,无论是“说”与“播”都只是一种传播的形式,只有传播形式与节目风格相融合,才能展现出节目的内在魅力,鲜明而到位地体现创作主体在节目中的驾驭、主导作用。

2829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