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媒体传播文化的社会责任论文

时间: 党荣珍1 分享

  随着社会发展和新闻理念的变化,新闻媒体传播的信息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新闻媒体传播文化的社会责任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新闻媒体传播文化的社会责任论文篇1

  【摘 要】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传播文化的根本属性应该是社会责任。加强社会责任,构建良好的舆论氛围,从而使社会实践活动在良好的环境下进行,这是电视媒介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所特有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电视媒介不仅要根据社会任务和使命的需要来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同时,也要把自己的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协调统一起来,以使电视媒介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关键词】新闻媒体;传播文化;社会责任

  大众传播媒介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电视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中国社会传播文化的主流媒体,在各个方面都对人民群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目前国内也不乏某些电视传播媒介不顾社会责任而一味地追求轰动效应,虚假新闻泛滥,有的宣扬低俗文化甚至与主流文化道德观相悖的内容。面对这样的现象,媒体工作者应该思考媒体的社会责任是什么,媒体责任缺失有哪些表现,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媒介的社会责任感应该如何构建。

  新闻媒体传播文化社会责任的缺失

  在西方社会,对“社会责任论”的解释是:“一种对‘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修正或限制的理论,同时又称其‘新自由主义’新闻理论。”西方的社会责任论者强调“自由主义”就是新闻自由不受限制,国家政权完全不能对其进行干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消极的自由。同时他们也主张,新闻工作者需要对社会负责,即为了新闻工作者自身的利益与安全,国家政权需对其进行保护,从这个层面来看,新闻自由是受到一定控制的,是一种积极的自由。同时他们还指出,新闻工作者也要对自身进行调整,使自己成为社会安全和自由的“守护者”和“监督人”。如果其中某个报社或者杂志社没有对社会负担一定的责任,新闻委员会和政府机关必须运用强制手段对它进行“干预”。

  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用报告的形式向新闻界提出了许多建议,其中第一条就是:“大众传播机构应承担作为新闻消息公共传递者的责任(即社会责任)。”

  在中国,新闻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更为丰富,更加强调对社会承担责任。我国的新闻媒体不仅要遵循国际惯例,同时新闻事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更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也就是说除新闻的真实性外,电视媒介也应该把那些不利于整个社会发展和前进的价值观念拒之门外。

  1925年,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装配成功后,电视以“闪电”之速迅速成为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大众传播媒介,对构建良好的舆论氛围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商业化大潮的汹涌发展,提高收视率几乎成为广大电视媒介应对市场要求的共同追求。在这种利益的追逐下,电视媒介逐渐忽略社会责任,其中比较突出的表现有:

  (一)新闻媒体传播文化出现信誉危机。信誉缺失的危机正在侵蚀着电视媒介。虽然国家相关部门下达了对某些产品在电视购物节目中“禁播”的规定,但在相当多的节目中,这种现象没有减少的趋势,反而愈演愈烈。除此之外,虚假新闻也层出不穷,每年都会有“十大假新闻”新鲜出炉,例如,2008年的“华南虎事件”、“纸馅包子”事件都是典型的例子。其实表面上,这些表现是电视媒介偶然下的媒体失足,但在其背后,是电视媒介公信力即将面临巨大的信任危机。

  (二)新闻媒体节目内容低俗、宣扬的价值观念与“主流”相悖。当今社会,舆论工具倾向媚俗,很多电视媒介片面追求利益,单方面迎合某些受众的低层次趣味。例如,从近两年火速走红的相亲节目中,广大受众被某些90后的爱情观“雷”倒了。某些嘉宾的“拜金主义”思想,节目组不加掩饰地对嘉宾“炫富”心理的张扬,让向来含蓄的中国观众大为惊叹。比如,在《非诚勿扰》节目中一位家庭条件一般喜爱骑自行车且没有正规职业的男嘉宾问女嘉宾马诺:“你愿意坐我的自行车逛街吗?”女嘉宾毫不犹豫地说:“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想坐在单车后座上笑。”受众戏称其为“最雷拜金女”。这样公然地宣传“拜金”、“炫富”的价值观对社会的消极影响可想而知。

  (三)新闻媒体的竞争环境混乱。电视等媒体市场仍然没有一个市场准则以保证其公开、公平、公正。某些电视台的广告价位猛涨,同时还存在暗箱操作等问题,使价格的恶性竞争进一步加剧。一些地方电视媒介甚至为了获得受众市场、广告市场、人才市场方面更大的市场份额,不惜“大打出手”、“恶语相向”贬损对手,甚至在不同栏目之间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也互相诽谤,这些行为严重地影响了电视媒介的长远发展,进而加快了媒介生态的恶化。

  电视媒介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

  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对电视媒介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巨大的挑战。电视媒介的社会责任已然成为事实,影响并伤害到了和谐社会舆论的构建。因此,怎样分析原因进而找出解决的方案,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经济利益驱动造成媒体节目内容低俗。据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一般家庭搜索到的电视频道大概有几十个。在众多强势媒体的挤压下,地方电视台可以说生存的空间异常狭小。尤其是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减少了对地方电视媒介的资金和人力支持,窘迫的境地使某些电视媒介包袱沉重。那么应怎样提高经济效益呢?追求轰动效应以提高收视率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在这种境地下,他们早已忘记社会责任为何物。

  (二)经营方式的落后僵化。某些电视媒介在实践过程中已经习惯了“官管官办”的模式,被迫进入市场。制定的战略发展没有根据时代的需要进行调整。在具体的运作上思路陈腐落后,不懂得化解和防范风险。总的来说,地方电视媒介在媒介运营的方式、机制、思想、方略等方面没有更具体的策略,才会出现很多“可笑”的怪招。

  (三)媒体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电视台某些高层领导没有责任观念。某些新闻从业人员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较低。特别是在一些小的电视媒介,从业人员在新闻报道中把自己当成是“监管人员”、“特权人员”,不合身份地使用特权。更有甚者在市场竞争中,用诋毁和打压竞争对手来获得更多的客户。有些节目为了获得关注,不惜欺骗受众感情,制造虚假新闻或“有偿新闻”。还有些市场拓展人员为了让企业打广告,就吓唬企业要曝光或对其进行批评报道。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媒介本身的形象受损。

  (四)国家对电视媒介的监管不够全面。长期以来,电视媒介被地方政府“百般呵护”。在其内容违规时,某些部门不仅纵容,甚至存在相互勾结牟利的现象。同时,媒体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自律意识缺失。新闻行业协会相当于没有,自律规范更是完全不顾。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电视媒介自我陶醉,甚至飘飘然。在这样的环境下,电视媒介在诸多方面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

  重新构建媒体社会责任措施

  受众越来越多地通过电视等媒体接触社会、接触文化、接触世界。各种媒体悄无声息地融入我们的文化生活。人们固有的生活方式由于媒体影响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媒体作为现代化信息交流平台,担负起“准确、及时、大量”传播社会新闻信息的社会责任显得尤为重要。当今商业利益的巨大冲击,给媒体生存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一方面坚守社会责任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巨大的利益诱惑及生存危机反复考验着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孰重孰轻显得难以把握。

  李莉在《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构建刍议》一文中提出:“近一段时期,国内媒体如网易、搜狐、新浪等,出现了犀利哥、芙蓉姐姐、鼻涕弟、木子美、流氓燕等‘风云人物’;还有诈捐门、下跪门、兽兽门、阳台门、窃听门、卧室门等‘轰动事件’的热炒,在新闻信息报道时不注重对报道内容的严肃审查,随意发布为吸引受众的低俗新闻,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应该重新构建媒体传播文化的社会责任意识。

  (一)健全媒体管理机制,加大对电视媒介的监管力度。大众传播媒介不仅传播大量的社会信息,同时也是文化制度的传播手段,大众传播媒介也是为社会制度服务的。要想加强媒介社会责任,不仅要使电视从业人员进行自我约束,更核心的是加强制度的构建。

  正因为媒介粗放式管理使媒体管理制度滞后,这也正是媒介社会责任缺失不可忽略的原因。应从以下两方面加强媒体的管理:首先,所有的节目播出前都要对其内容、主题等方面进行备案制,包括娱乐节目、新闻节目、访谈节目、文艺晚会等。其次,节目内容要进行实时监管,设置专业人员监管节目内容是否违法违规、是否低俗、节目播出效果如何等,并做好记录和反馈工作。

  (二)新闻媒体要提高自律意识,多生产原创性作品。中国传媒大学宫承波教授在《传播学概论》中说道:“媒体的权利主要包括信息采集权和信息发布权,从信息的收集、筛选到信息的过滤、公开,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这种权利的主导作用,因而这种权利就成了一种可利用的资源。”

  权利和义务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所以,电视媒介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是他们应尽的义务。电视媒介应自觉接受道德观念的约束,在利益和责任两点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在这样的思想觉悟的指导下,多生产原创性作品,丰富受众的文化生活。

  (三)培养媒体专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电视从业人员是电视媒介的直接形象代表,要加强媒介的社会责任,应该先从新闻从业人员入手。首先,媒介人员的政治素质需提高。我国电视媒介应该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电视从业人员绝不能打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旗子,传播低俗的内容,要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品质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其次,还要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电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虽然我国也出现了一些业务素质较高的主持人,例如白岩松、崔永元等,但更多的主持人经常会出现一些基本常识的漏洞,从实质上看,正是因为其文化素养不高、业务素质不强,才会时有“笑料”出现。只有对各门学科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涵养,进而使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提高,才能对电视媒介社会责任缺失进行根本的治理。

  (四)开展电视媒介受众的品位教育。电视媒介传播的核心是受众,媒介从业人员和受众应该是互动的,所以,提高受众的素养,使双方进行良性互动,是帮助电视媒介加强社会责任感的一条可行之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努力:首先,因为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可以从学校教育着手,逐步加强整个社会的素养教育。大学生、中学生因为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对电视媒介的文化传播内容更容易理解,他们不仅可以把它带入家庭,而且在其参加工作后更可以将它辐射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其次,也可在社区以电视台的名义开展一些文化宣传活动。

  加强电视媒介社会责任的建设任务任重而道远,但是只要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广大新闻从业人员提高责任意识,同时和受众进行良好的互动,电视媒介的道路一定能够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董广安.现代新闻写作教程[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3]温莉华.论电视媒介娱乐节目的社会责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7).

  [4]周黎明.2008中国时评年选[M].花城出版社,2009.

  [5]李莉.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构建刍议[J].编辑之友,2011(9).

  新闻媒体传播文化的社会责任论文篇2:《浅谈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论文关键词】民生新闻  公共新闻 社会责任

  【论文摘要】民生新闻及公共新闻,因其“受众本位”核心,一直深受公众认可,而随着新闻传播渠道的延展,受众媒介素养提高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新闻传播理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从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入手,解析新闻媒体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随着社会发展和新闻理念的变化,电视新闻的形态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趋势,其中包括最近几年引起关注和热议的民生新闻以及公共新闻。而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媒介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除了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网络、手机等新兴的传播媒介,也迅速发展起来,信息的传播力度和流动性大大增强。新闻类型和信息渠道的多样化,使得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风格、品位、讲述方式以及对生活的影响面,都有了更多的要求和期望,也赋予其更多意义。

  “社会责任论”,在20世纪40年代末出现在美国,后来传到西欧和其他发达地区。这一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在执行自己的职能时,还要对社会负责。主张通过讨论来解决冲突,注重保护个****利和重大的社会利益。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注市民生活的新闻,即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取材,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其基本原则是 “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民众话语。”而形式上则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因而得到受众的欢迎和认可。

  公共新闻理论于1990年左右在美国新闻界出现,我国学者孙旭培曾把“公共新闻”概括为:“培育和营造公民社会,监督和构建公共领域,报道和指导公共事务,交流和引导公共意见”。从国内一些电视新闻栏目的发展看,公共新闻是民生新闻从平民化走向公众化的升级版。

  网络技术为“公共新闻”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更新的天地,因为“读者和观众现在有更丰富的可供选择的新闻来源渠道,他们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丧失对传统新闻媒体的敬畏。”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从受众转变为传播者,主动地加入到传播活动中。2004年8月,美国“公共新闻网络”主席Leonard Witt教授正式提议,考虑将“公共新闻”与“参与式新闻”相结合,改称为“公共与参与式新闻”,强调公众对社会生活的参与性。

  无论是民生新闻、公共新闻还是公共参与式新闻,这类型新闻从诞生到发展核心都是人,它们所关注和打算传达到的人群、希望塑造和引导出来的群体也从平民提升到公众再提升到公民。这一步步的渐进过程无不彰显着新闻媒体的目标和志向,同时也意味着新闻媒体自身要承担更重要的社会责任。换句话说,这类型的新闻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它们将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参与权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力地促进和推动公众应享有的权利,这正是新闻媒体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

  一、坚持真实报道,扩大公众知情权范围

  新闻媒体作为舆论监督的有力载体,应反映公众意见,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维护公众利益,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并在满足人们新闻需求上推动政府的民主开放,促进公众知情权的进一步深入。这其中,记者扮演了重要角色。美国着名报人普利策曾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了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但是,当湖南永州市零陵区教育局长面对媒体调查竟质问记者:“空饷吃的是地方财政,不是国家财政,关你记者什么事?公务员吃空饷的更多,你们记者怎么不去关注?”如此荒诞的言行、无知的举动实质是侵犯了公众的知情权。

  公众知情权赋予媒体采访权,但如果采访权使用不当,也会造成新闻侵权,或者陷入新闻监督的误区。2007年的“纸包子”事件成为滥用媒体公信力的恶劣范本。虽然当事人得到了应有的法律制裁,也在业界和社会上身败名裂,但是不实的新闻、虚假的报道已严重侵害了公众的知情权。

  新闻媒体报道及时、深入、全面、真实与否反映了一个政府的民主开放程度和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特别是在重大突发性事件面前。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由于新闻媒体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冲在了最前线,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均第一时间及时、充分地报道了地震的消息,充分体现了媒体的责任意识,这在建国以来突发性事件报道中有着诸多突破,意义重大。电视媒体更是借助本体优势在此次报道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追求事实真相、开放、透明地全方位报道,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增强了媒体的公信力。

  二、反映民意,为受众提供表达平台

  古人说:“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就是意见和情况的表达和传播,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没有“言”,人也不成其为人了。尊重受众表达权是新闻的手段,为扩大受众表达权提供平台,也是媒体吸引读者眼球、增加亲和力的重要支撑。一直以来,民众的表达权大多是由主流媒体来代言的,这也符合社会参与论的主要观点,即“大众传播媒介应是公众的讲坛,而不是少数人的传声筒。”所以,较早出现的由北京电视台制作的代表民生新闻品质的电视节目《点点工作室》(后改为《元元说话》,至今叫《第七日》)备受欢迎,紧随其后的《北京特快》和成都电视台的《今晚8:00》也都呈现了典型的民生新闻特质。直到2002年,江苏电视台推出的《南京零距离》一度成为民生新闻的巅峰之作。不管这类新闻发展到哪个层次,“受众本位”,“民本取向”都是其核心,为观众设置热线、互动话题、短信平台、观众播报等环节,给受众意见的表达提供了平台和空间。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带给传统媒体近乎颠覆性的变革,这让民众表达权的代言者范围进一步扩大。论坛、个人空间、博客以及微博等新平台的出现,使得传播的门槛再次降低,碰碰键盘、点点鼠标,只要会上网就能将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怀传播出去。从前几年的孙志刚事件、史上上最牛“钉子户”到最近几年的华南虎、躲猫猫事件、3Q大战以及方舟子微博打假,一系列关注民主、关注国家的事情经过了一个从“虚幻”的网络空间摆到各级政府桌面上的过程,普通受众拥有了表达权,人们发言、参政议政的热情空前高涨。

  三、引导舆论,保障公众监督权施行

  在当代新闻传播中,真正对新闻媒介握有生杀大权的,往往是广大的受众。新闻媒介在国家公共事务中真实、广泛、全方位的报道,使得公众的监督权在法治的轨道上日益发挥出规范公权、镜鉴政府的作用。而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制度、住房保障、金融秩序、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的每一阶段也都有新闻媒体进行追踪报道,这使得更多的民意被吸取,改革过程也更加公开透明。

  同时,新闻媒体特别是新兴的网络媒体也是监督反腐的一股重要力量。由网民予以曝光的女检察长豪车事件,政府官员境外旅游、被停职的过错官员低调复出,“我爸是李刚”事件等等问题人物和事件逐渐由网络空间延伸至现实社会,不断扩大的社会影响和公众关注度最终使得这些不符合规定、常理的非制约并加以改正。

  四、加强公民意识,提升公众的参与能力

  进入“公共参与式新闻”层次后,新闻报道就不单单是反映事实本身,还包括提升公众对新闻事件及其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判断力,增加公众对社会生活的介入和主观能动性。社会治理离不开公民权益的充分表达,而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媒体来实现。目前人们参政议政的热情很高,但在现实生活中能拿出精力、肯花时间来参与公共事务的情况还不常见。参与途径不多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则是公民意识还不太强烈,再加上共同利益诉求较为松散,不能很好传达公众诉求。因此,新闻媒体应加强这一方面责任感,认清自身在社会生活中最佳的参与方式,并通过引导公众,加强公民权利意识,促使公众参与到关乎国计民生的公共事务中来,推动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有效维护公民权益,和平表达,逐步提升公众的“参与能力”。

  参考 文献

  ①李舒、胡正荣,《“民生新闻”现象探析》,《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6)

  ②蔡雯,《美国“公共新闻”的 历史与现状》,《国际新闻界》,2005(1)

  ③邵培仁:《传播学》(修订版),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7

  新闻媒体传播文化的社会责任论文篇3:《浅谈全媒体时代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摘 要】随着社会网络技术日益发展,新兴的全媒体时代加速到来,对传统媒体带来无限的冲击和挑战。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在我国作为一个优秀的新闻媒体工作者,除了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强烈的新闻感知和高尚的传统美德,更加需要的是具有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毕竟社会新闻工作事业是党、政府和人们的咽喉之处。文章从新闻媒体的工作任务和社会责任感出发,针对部分的新闻媒体工作者或者单位责任感缺失的现象,分析说明全媒体时代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培养记者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新闻媒体;社会责任

  人民日报连续刊登的五篇文章《新媒体时代的舆论法则思考》让很多的新闻媒体的单位以及个人深受启发。现如今的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闻媒体相对于传统的媒体有很大不同,由一点对多点变成了多点对多点,而且具有大众性,互动性,多元化和跨时空性的特征。现在的新闻媒体工作更加的繁重,更加的重要,而且社会以及新闻媒体对于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逐渐增高。

  一、全媒体时代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新闻媒体工作者的生命和动力就是建立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基础之上的。只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驱使着新闻媒体工作者遵守思想,组织,道德以及政治规范,自觉履行对职业,事实,社会的责任。

  (一)传播真实可靠的信息。新闻是把信息传播出去的过程,是传播者把已知道的新闻事实变成信息告知给未知的一方,因此新闻的生命就在于真实,只有真实的新闻报道才能受到大众的接受和认可,从而达到新闻传播的意义。如果把误导和危害社会以及人类发展的消息传播出去,新闻事业单位就丧失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最终会走向失败。

  (二)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的主要思想就是用事实说话,客观公正的描述新闻事实,不能在事实的描述中加入个人的情感,态度,看法和事件中涉及的人物等,不能误导大众,引发舆论谴责。因此要求新闻工作者从社会需要和新闻的价值出发,不存在任何的亲疏关系和偏见,不能带有显示情绪倾向的词语,全面的对新闻进行客观公正的事实报道。

  (三)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新闻事业是一个国家的传播正确社会舆论的工具,它对于新闻报道的材料和内容有着很强的选择性,毕竟它关系着人民群众的正确思想和行动,对当前社会以及政局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力。正是因为如此,新闻媒体工作者更应该自我严格要求,做好本职工作,遵循党性原则,以正面的宣传为主,弘扬社会正气,传承先进文化,坚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四)新闻工作要贴近群众。作为一个好的新闻工作者要深深扎根于群众,只有贴近群众才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本质要求。接近群众,以寻找群众身边的典型人物事件为主,从而满足群众的需要和共鸣。新闻工作者只有接近群众,走到群众中去,当群众的发言人,才能做到真正的贴近群众,为人民服务,反映人们群众的利益才能被他们所信任。

  (五)坚持真理的批评报道。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应该合理的行使自己的权利,从而揭露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才能发挥新闻媒体的正确舆论监督作用,在权贵以及利益面前不低头,勇敢坚持真理的批评报道事实真相。

  二、全媒体时代下如何培养新闻工作的社会责任感

  新闻工作者只有把社会责任感放在首位,才能对新闻事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而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品质以及从业行为也对其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但是现如今有部分新闻工作者出现了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缺失。例如: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的栏目―透明度播出了一则纸做的包子的新闻就是记者缺失社会责任感的典型。只有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在新闻队伍的建设中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向标,才能使新闻事业更加蓬勃发展。

  (一)提高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新闻媒体工作者只有加强理论学习,在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上,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增加社会责任感,时刻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使命,把做好本职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从大局着眼,一切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主要出发点。

  (二)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完整建设。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规范首先要做到的是自律,然后才能有具体可以遵照的标准,它体现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良知,只有如此才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然而我国的新闻职业的约束力比较薄弱,只有建设完善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才能有效的培养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三)接受社会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行使新闻自由权限是以公共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因此为了保证新闻工作者行使的权利,还需要大众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监督。只有群众的参与和监督,才能发现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是否滥用职权和缺失社会责任感,如果出现以上情况,可以立即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举报。

  (四)鼓励新闻工作行业的法律出台。我国的法律正在逐步完善中,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新闻行业还没有出台任何相关法律。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条款,从而导致有一些新闻工作者利用法律空白和职务之便谋取福利。因此我国只有首先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才能提高管理和执法水平,把新闻工作人员的行为提升到法律层面,更有利于培养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

  新闻媒体不单单是一个传播正确舆论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它把群众的心声表达出来,为百姓谋福利,传播知识与文化,增加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发展,促进国际间的紧密合作。只有培养社会责任感,才能让媒体工作者严格要求自己。只有建立一支具有强政治,严纪律和精业务的新闻队伍,才能担当起党和人民的重担,发挥好党,政府和人民耳鼻喉的作用,才能真正的做到无愧于心,承担“无冕之王”的赞誉。

  参考文献

  [1] 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 景天魁.传媒社会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3] 何梓华.新闻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1.试论自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风险及规避策略

2.浅谈新闻传播媒体舆论监督问题与应对对策

3.新闻传播媒介多样化的利与弊

4.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究论文

5.新媒体新闻传播的四大转型趋势

6.企业文化社会责任论文

3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