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 >

网络媒体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时间: 周小琦 刘婧宜 1 分享
  摘要:网络媒体的勃兴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造就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空前契机,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里的大众化不仅仅是指马克思理论通俗化和形象化的问题,更多的体现在民众的参与程度。马克思主义通过网络媒体的传播,从而达到提升人民大众社会主义觉悟的目的。
  关键词:网络媒体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当代信息的发展,使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信息系统,并被称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以后的第四大传播媒体。①互联网传播方式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普及和传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互联网这一新的传播方式,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中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优化传播环境,牢牢掌握网络传媒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动权,利用网络媒体等大众传媒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网络媒体的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987年9月20日,中国向世界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标志着我们迈入互联网时代。从1997年至今,我国网民人数从62万上升到3.38亿,增加了500多倍,居世界第一。②网络在我国早已开始了普及化的过程,官员、商人、学者、学生和一般群众越来越多地接触网络,享受其带来的便利,应该说我们国家网络的大众化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打下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通讯等技术手段,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把马克思主义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使受众逐渐由少数精英扩展为大多数普通人群的过程。③这同时说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网络大众化为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
  网络的超时空性和多媒体性极大地方便了信息的传播,这给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积极因素。④网络媒体具有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的功能,利用网络媒体传播马克思主义可以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艺术的感染力,从而使严肃的马克思主义内容生动有趣、使枯燥的理论变得丰富多彩、使单一的形式变得多种多样,让大众在形象生动活泼的教育中思想得到升华。传统马克思主义传播宣传不外乎以下几种途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书籍等。网络媒体传播的出现,拓宽了传播方式,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渠道。网络媒体同时还具有信息传播交互性的特点,大众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大众在接受这些信息的同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信息的反馈,从而改变了传统的“灌输方式”,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网络媒体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遇到的问题
  我国在上网人数上已经名列世界第一,但在总体比例和应用的普及上较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尚有很大的差距。除此之外,我们利用网络媒体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遭到一些挑战。
  第一,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和隐蔽性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际过程中也造成了许多问题。我们在进行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宣传的同时,一些道德败坏及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互联网大肆宣扬色情、暴力、种族主义、法西斯思潮、民族歧视、封建迷信、反动言论等信息,这些信息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受众群体。我国的网络受众30岁以下的占60%,青少年思想不成熟,容易受不良诱因诱导产生恶劣后果。有资料显示,不良信息已经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诱因之一,80%的青少年犯罪和上网成瘾有关。
  第二,话语权是舆论之柄,谁掌握了媒体,谁就掌握了话语权;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谁就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在网络这个环境中,政府在传统的媒介中所拥有的话语权的优势已经被很大程度上削弱。民众在大众化的过程中,由倾听者变为对话者,并能以各种方式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异意。在这种人人都可以发言的情况下,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将会被意见的海洋淹没,从而失去对民众的引导作用,这不但会造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被弱化,更可能造成民众被误导的情况。
  第三,理论工作者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可能遭到空前苛刻的质疑和检验,网络媒体同时具有多学科高技术精细化的特点,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理论研究和传播人员更高的沟通能力的素质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过程中,宣传内容上细小的差异都有可能造成宣传效果上的巨大差异。而我国面临的情况是,面对网络这一新生事物,党的理论和宣传工作者缺乏足够的经验来应对,同时也缺乏具有跨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及培养体系。
  如何利用网络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大力培养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高超信息素质的新时代的综合型理论传播人才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宣传以及传播体系的确立,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要内容。同时,结合网络媒体自身优势,利用网络媒体特点,完善网络媒体传播体系,更好地利用网络这一媒介,以期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第一,相对于我国,欧美发达国家更早地进入了信息时代,同时也发展出专门针对网络传媒意识形态传播的各种新技术和新的应用,我们必须研究跟进并创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技术,同时努力培养一支既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掌握信息传播工作的规律,又比较熟悉网络技术、网络知识、精干高效、反应敏锐,能在网上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的工作队伍。这支队伍一方面应能在网上进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鲜明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⑤另一方面还能与大众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对他们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给予解答。
  第二,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大众化的过程中贴近人民,才能真正通过实践和反馈得以更加深入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领域的矛盾和斗争错综复杂,有时还表现得相当激烈。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去占领。”互联网将成为意识形态领域争夺的重点,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抢占互联网这个阵地,大力拓展网上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建立一批有影响力的网站势在必行,因此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一批有影响力的红色网站成为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才能化被动为主动。
  第三,建立一套长效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站的监督和考核。加大互联网技术的研发、利用和推广力度,推广使用绿色上网过滤软件,切实增强对网上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的辨别能力、处置能力,依靠有效的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违规的行为。还要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上网者和网站经营者要树立网德,大家团结起来共同防止某些人利用网络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社会主义制度的信息传播。
  网络媒体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背景之下,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工具或者传播途径,而是逐渐发挥了远超之前任何一种新型媒介的特点和功用,其跨时空的特点和身份隐匿情况下全民的参与性,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造就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空前的契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上通俗化和形象化问题,更意味着网络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所带来的民众意愿内的头脑风暴的洗礼。
注释:
  ①杨松:《浅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与方法》,《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 (12)。
  ②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③陈方刘、田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云南社会科学》,2008(2)。
  ④邓国锋:《论网络传媒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问题》,《学术论坛》,2009(6)。
  ⑤王洪顺、徐秀娟、赵雪芬:《论网络给马克思主义传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黑龙江信息科技》,2007(2)。
3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