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 >

多媒体条件下电视新闻的业务转型

时间: 陈斌1 分享
  对新媒体的娴熟使用,已经成为当下媒介工作者的必备业务之一。比如,文字记者早已跨越了录音笔和笔记本的时代,iPhone手机成为他们进行新闻采访的利器——它既是录音机,又是照相机,文字记者的采访工作就此具备了多媒体的特性。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导致电视记者采集画面、现场录音的优势一定程度地丧失——因为视频资料的获取在某些方面唾手可得,普通人拍摄的视频画面越来越多地成为电视新闻的素材,电视新闻也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内容。面对新媒体冲击,电视新闻记者如何进行多媒体业务转型?
  1.信息源头的拓展
  电视新闻惯用的手法是画面加声音。一条电视新闻通常由记者自采的现场同期声、采访同期声以及解说贴上画面组成,信息量有限,视觉观感有限,受众也容易审美疲劳。如果将其他媒介的资源合理化选用,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如《马斌读报》、《有报共读》等读报类节目,已经发展为融报纸、网文、视频于一体的综合性评论节目。再如安徽卫视的《超级新闻场》,主持人点一下屏幕,一段网络视频就播放出来,再加上精彩点评,整个环节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在电视新闻中,除了音视频,也可加入图片、文字,甚至博客、微博、微信这些新兴元素。
  同样的思路也反映在电视新闻的采访业务中。2011年9月13日,合肥电视台播出的新闻《谁动了我的公用维修资金》(记者、编导:孙一蕾),揭示了市民在使用物业专项公用维修资金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而探索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按照常规的新闻制作方法,应是采访当事人、市房产局、市民,然后配上解说,贴上画面,成片。然而,节目编导又在节目中增加了一些网民的评论、手机拍摄的图片、网民自制的漫画、其他地区类似事件的相关报道等等,节目播出后得到了观众的好评。编导在节目播出后的业务总结中意识到了结合新媒体做新闻的必要性,他认为如果这条新闻加上与网友的互动交流、博客截图,以及微博评论,那么,内容上就不局限于当地当时,而更具有代表性、说服力,形式上也更加生动、多样、新颖。
  2.信息资源的整合
  媒介的交融化是大势所趋,电视人应以融合的思路做新闻。尤其在全媒体时代,独家新闻越来越罕见,电视新闻应整合多媒体资讯,成为一个融合多媒体信息的资讯平台。
  特别是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在开始阶段,往往只简单引用一些信息。随着采访的深入,信息不断丰富,各种内容和形式的报道也会纷至沓来,形成组合报道。在组合报道中,通过重组、援引、嫁接等方式,实现对新闻的融合,而若干条融合新闻组织在一起,就形成一个新闻的集群,在这样的集群里面,新闻资讯更加多彩,新闻视角更加多元,新闻信源更加丰富,新闻信息更加丰满,有深度,有看头。
  当然,电视新闻的优势也不应放弃,比如SNG报道是任何多媒体传播无法替代的。将一辆卫星新闻采访车作为一个移动式发射站,工作人员可随时将所在现场的信号通过卫星传送到电视台,电视台再从卫星接收信号播出,形成现场直播的效果。利用SNG的思路也应创新。比如,在SNG现场的主持人,可以用手机和其他新闻现场的记者做连线,调动电视新闻多重空间的灵活性;再如,记者在SNG连线现场,但是因为天色阴暗等原因看不清现场的细节,直播室中的主播就要及时调动网络背景资料予以配合,这样,既有新闻现场的真实,又有新闻细节的表现,媒介融合的传播效果会非常好。
  3.信息形式的整合
  电视新闻必须增加新闻传播的密度,方能更好地锁定观众。例如在不同时段开设不同类型的新闻节目,采取多种新闻播报形式,短消息、长消息、新闻评论、新闻访谈,轮番上场。同样的事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解读,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或者设置多个新闻栏目,形成新闻栏目链。
  在电视屏幕上进行多媒体整合,可抵消电视节目线性传播的劣势。比如可以通过滚动字幕的方式弥补节目暂时不能中断的不足——在正在播出的节目中,及时拉出画面底部的滚动字幕,将正在发生或刚刚发生的新闻事实告知观众。对于非新闻栏目而言,或者在没有新闻画面的情况下,滚动字幕的作用不可小觑。台湾某些电视新闻节目还用在屏幕边缘开设小屏幕窗口的形式同时播出两档节目,这种“马赛克”式的电视新闻播出方式,深得新媒体时代的精髓。
  灵活地运用插播的形式。在播出的新闻栏目中,随时插入最有价值的突发新闻。可以用主持人出镜的方式进行口播,首先将新闻事实讲出去。
33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