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 有关儿童文学毕业论文综述范文

有关儿童文学毕业论文综述范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有关儿童文学毕业论文综述范文

  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之间的关系问题由来已久,但从源头来追溯,两者之间的许多疑问都会迎刃而解。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儿童文学毕业论文综述范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儿童文学毕业论文综述范文篇一

  《 儿童文学的功能及应用分析 》

  摘要:儿童文学与儿童的成长紧密相连,有助于民族性格的传递、改造与超越。优秀的儿童文学集文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具有语言、情感、创新、教育与人文等多种功能,是儿童嬉戏的乐园,是他们心灵的栖居地,为儿童建立了想象中的“乌托邦”。

  关键词:儿童文学;儿童;功能;课程资源

  一、儿童文学

  按照年龄层次,儿童文学可以分为幼儿文学、童年文学以及少年文学,按照形式可以分为图画书系类与文字书系类。英美儿童文学在儿童文学发展史上成果显著,受人瞩目。西方的图画书始于17世纪,到了19世纪,随着彩色印刷术的发明,图画书得到了蓬勃发展,英国的伦道夫•凯迪克强调图文一体,被誉为“现代图画书之父”。20世纪初,英国出现了以阿特丽克斯•波特的《彼得兔的故事》为代表的图画书作家,他们利用图画与文字共同讲述着同一个故事,图画并不是文字的依附,而是独自成体,能够单独地讲述故事。比较知名的英美图画系类如《贝贝熊》、《粉红猪小妹》等。文字书作为传统的文学形式,更是有着很多经典作品,如《爱丽丝梦游仙境》、《柳林风声》等。

  二、儿童文学的功能

  (一)语言功能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没有了优美的、鲜明而生动的语言,文学也就不复存在。优秀的儿童文学的语言不仅规范、准确,又幽默夸张,不但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还有着强烈的艺术力与感染力,能够形象化地把生活的各种美好事物生动地表达出来,激发他们对生活与大自然的热爱,沐浴儿童的心灵。对儿童文学的阅读实践能够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运用能力。文字书系类自不必多说,图画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更是深受幼儿的喜爱。

  (二)情感功能

  郭沫若认为,儿童文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童话、童谣、剧曲),都应“以童为本”,由儿童的感官以直心朔于其精神堂奥,准依儿童心理的创造性的想象与感情之艺术,不以成人的意志为转移,不以“成人为中心”进行功利性、实用性的宣传。一些广泛流传的儿歌比如“好爸爸坏爸爸”、“小燕子”、“读书郎”等以成人为视角的价值观值得商榷。儿童文学是知识与文学艺术的双重启蒙,目前我国的语言启蒙教材比较注重知识传授,重视儿童认知能力的培养,但是缺乏文学特质,缺乏想象与创新,难以激发儿童的共鸣。但是,经典文学作品如《柳林风声》中的小动物性格迥异,充满童真童趣,能够吸引儿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儿童正确的情感发展。

  (三)创新功能

  J.R.R.托尔金认为:我们日常生活的“第一世界”是神创造的世界,对受到“第一世界”束缚而不满的人用幻想去创造一个“第二世界”。儿童文学维系着儿童的童话梦想,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对“第二世界”连绵不绝的想象力。只有具有现代创造意识的儿童文学,方能以创造的露珠,保护孩子的探索创新能力,促使儿童茁壮成长。例如,图画书能够让儿童通过图画的留白主动参与叙事想象,文字书能够让他们构建想象的画面,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与幻想能力。优秀的儿童文学具有现代创造意识,能够鼓励儿童进行探索,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比如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这两部书突出表现了儿童追求新奇、喜欢冒险的经历。在探索中理解人生真谛。

  (四)教育功能

  《贝贝熊系列丛书》是美国儿童行为教育之父斯坦•博丹所创作,从儿童生活的点点滴滴出发,把教育融入到故事之中,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与行为,比如《爱护环境》、《作业的烦恼》、《与父母相处》、《对待陌生人》等,这些故事不是依靠直接地说教,不是单纯地空喊口号,而是通过儿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启发他们去思考,完美地实现了现实伦理、情感伦理、生态伦理和价值伦理的叙事。小说《柳林风声》在模仿游戏与语言幽默中让儿童体会互助互惠,真诚对待朋友的良好品德,培养真善美的美好心灵。另外,这些作品中的生态意识能够让儿童自发地去保护共同居住的地球,保护动物,爱护植物,对大自然与生命存有敬畏之心,更好地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为维护人类居住的生存空间进行努力。

  (五)人文功能

  真正的文学经典是一种稳定的人文情怀、道德信仰、价值追求和审美趣味[7],承担着创造诗意家园的责任。当下城市化进程在加速,教育的功利化使儿童被关在精神的“围墙”里,他们受到异化失去童真而早熟,导致了童年诗意的消逝。真正具有精神质地的儿童文学在现实中为儿童建立了想象中的“乌托邦”,能够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走向精神的绿洲,诗性的世界,让孩子感知自然之美,人性之美,感受天人合一,众生平等的人文精神。儿童文学所描绘的世界是儿童心目中的“乌托邦”,让这个幻想的“乌托邦”走进儿童纯净的心灵,有助于对人类诗性精神的拯救。例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这两部书表现了儿童在稚气而具有魅力的探险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是儿童与成人可以同时阅读的经典。《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杰克逊岛就是孩子们的“乌托邦”,他们在“乌托邦”世界一次又一次的探险中升华着心灵。这些儿童文学经典可以帮助成人抹去尘世的喧嚣,抚平心灵的浮躁,重温童真,纯净心灵,率真心性。

  三、英美儿童文学:师院英语专业重要的课程资源

  英美儿童文学是师范英语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首先,这门课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改编经典情节进行角色扮演,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己创作,让学生自由发挥,一些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就是在父母讲故事的形式下得以创作发展,比如《金银岛》、《柳林风声》、《爱丽丝梦游仙境》。其次,英美儿童文学课程还帮助学生学习经典作品的写作思路与写作方法,学习遣词造句的优美与准确,在吸收地道语言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语言与鉴赏能力。同时,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英美儿童文学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培养他们的全球概念,开拓他们的思维。文学学习的过程是了解英语语言与文化,从而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吸取外来文化精华,并传播中国的语言、文化与价值观。

  四、结语

  小说是儿童嬉戏的乐园,是人类心灵的栖居地,童心相通,经典的儿童文学没有国界,沟通着人类共同的理想与诉求。美国著名的幽默大师马克•吐温借助童年的故事探寻永恒的生命发祥地,他认为,我们大家都有一个杰克逊岛,儿童文学是在现实中为儿童建立的想象的“乌托邦”,当我们感到疲倦时,我们便向往这个去处。[6]

  参考文献

  [1]王泉根.论人类文学大系统的分类结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62.

  [2][6]侯颖.图画故事对儿童诗性心灵的守望[J].文艺争鸣,2010(24):166、168.

  [3]李利芳.论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中的儿童观[J].兰州大学学报,2000(1):140.

  [4]石侠,程诺.构建“第二世界”的儿童幻想文学[J].社会科学战线,2011(06):117.

  [5]沈琪芳.改造国民性语境下的儿童教育——论文学研究会的儿童文学编辑理念[J].浙江学刊,2009(05):9.

  有关儿童文学毕业论文综述范文篇二

  《 儿童文学建构中的神话元素研究 》

  摘要:神话是人们智慧的结晶,长时间以来神话的重要性一直被人们所忽视,直到最近人们才开始追溯性地进行反思,开始意识到原始智慧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难发现,神话在向儿童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从隐性到鲜明性、从哲理内涵到性格特征、从单声到复调的转变特色。新的时期,儿童文学中加入了更多的神话元素,神话也有了新的内容,本文就对新时期儿童文学建构中的神话元素做进一步的研究,来阐述儿童文学神话的重要性。

  关键词:新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神话

  在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神话对儿童文学创作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体现在80年代中后期“探索文学”的寻根意识和梦境呈现、动物文学中展现出的野性生灵神话的特色、郑渊洁创造的童话“神话”“大幻想文学”的崛起、薛涛与曹文轩对神话题材的运用、“哈利•波特”对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影响等,下面就将对此做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一、探索文学:寻根意识和梦境呈现

  新时期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经历了一次70年代末的“大洗礼”之后,80年代初期就开始进入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期,在此期间出现了一大批有文采的青年作家,给人们奉献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可以说这是新时期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仔细回想八十年代的中国儿童文学,会发现它们都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向儿童文学之源的民间文化的回归,这也就揭示出民间文化的深厚生活底蕴。80年代的后期,中国儿童文学出现了一批探索性的作品,对于这种探索性作品的存在性在一开始就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但是从现在来看,这些作品对于开拓儿童文学的题材领域还是有自身的价值的。中国儿童文学的“寻根”,延续了曹文轩在80年代初期文化关怀的主题,这些作品有意识地淡化了一些故事情节,大胆地尝试现代派的艺术表现手法。这种加重作品思想含量的想法促使这些青年作家们开始探索新的表现领域,吸收新的艺术精华,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有意无意地接通了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化之间的血脉联系,这是伟大的创作尝试。追求神话色彩的作品主要是通过“梦境”来创作,梦是与原始神话有着最为直接联系的人类深层次心理活动。美国著名的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这样形容到:“梦是个人化了的神话,神话是消除了个人因素的梦”。这种通过梦的方式来探索“童心世界”的奥秘,可谓是领悟艺术真谛的正确选择。

  二、动物文学:野性生灵的生存神话

  在新时期儿童文学创作中,“动物文学”得到了充足的发展。所谓的“动物文学”就是以动物为描写对象,写出适合儿童读者阅读的文学作品。“动物文学”的存在性就在于它真实地描写了与人类社会不同的动物世界的本相,唤起了人们对动物的热爱和友善的情感。如果只是简单地把人的性格植入动物的躯体之中,动物无非就成为了人的化身甚至是玩偶,也就相当于去除了“动物文学”的特性。当然,“动物文学”还必须要描写“动物与人类之间交流”,“动物文学”之所以称得上是文学,就是因为它与人类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完全割断了这种联系,其文学性也就被抹杀了。“动物文学”应该是“生态文明”的产物,是人们开始学会与自然界生物和平相处,共享自然资源时创作出的精神产品。

  三、郑渊洁现象:童话大王的“童话”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直到现在,郑渊洁与他的少儿杂志《童话大王》创造了中国儿童文学历史上的一个个神话:他自己一个人用了长达26年的时间撰写了《童话大王》,这是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他的作品《童话大王》影响了中国几代的孩子,到目前截止这本书已售出一亿多册。这些都是很难被打破的写作记录,这是郑渊洁创造的成功,这本书的出现本身也就是一个“神话”。值得指出的是:郑渊洁童话中的神话元素并非来自于古代,而是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具有了现代科技神话的色彩。在他的童话中,奇特、丰富的想象满足了儿童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好奇感,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超越精神和浪漫情怀,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满足了成人读者对完美生活的渴望与向往。

  四、大幻想文学:童心与幻境

  幻想与神话有着最为直接的血脉联系,可以说,幻想是神话的灵魂。在20世纪末期,幻想文学开始兴起,逐渐地登上了儿童文学创作的舞台。新时期幻想文学的兴起,是神话元素在儿童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体现形式。方卫平教授对于新中国建国直到新时期的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整体性评价就是“缺乏想象力”。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人们已经开始慢慢的注意到幻想文学的重要性。随即在历史上就出现了“大幻想文学”,人们立足现在来看这些“大幻想文学”作品,就会发现大部分的作品都显得不够成熟,主要表现在幻想元素与现实描写的衔接显得龃龉、生硬,出版后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强烈反响。

  五、神话精神的复活

  在新时期儿童文学创作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薛涛和曹文轩,他们将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运用现代化的写作手法把情节写得更加生动,文笔也更加得优美。比如说,薛涛的《山海经新传说》突破了以往的创作局限,在最原始的主题下,大胆地引入了许多现代生活元素,创作出了具有鲜明现代生活色彩的长篇幻想小说。他们改变了人们传统意识形态里认知,是写作的重大突破。

  六、“哈利•波特”现象分析

  J.K.罗琳在1997年出版了《哈利•波特》系列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以后的几年中每年都会有一个新的作品出现。《哈利•波特》系列发行初期就受到了世界的普遍欢迎,它在文学创作的历史上是一个神话。它的出现使中国的小说家对于魔幻小说有了新的认识,并促进了这个文学体裁的成熟与发展。《哈利•波特》是儿童文学中最成功的例子,它巧妙地将高雅的文化与大众文化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更加深层的层面来讲:它改变了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对于儿童文学本质的认知。

  七、结语

  这些都是新时期儿童文学建构中的神话元素,人们要注重神话的启迪作用,好好地利用它来丰富孩子们的世界。神话是人类文明开启时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智慧的结晶,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情感,如何合理地运用神话资源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新的时期,儿童文学又有了新的内容,儿童文学是童真诗意的美好展示。在儿童文学的建构中不可能缺少神话元素,人类永远需要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永远需要神话元素。

  参考文献:

  [1]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叶•莫•梅列金斯基.神话的诗学[M].商务印书馆,1990.

  [3]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叶舒宪.现代性危机与文化寻根[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有关儿童文学毕业论文综述范文篇三

  《 儿童文学下的小学语文审美教育 》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审美教育;爱心;情境;环境

  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开展审美教育,是塑造学生人格美、心灵美、语言美等内在和外在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教材入手,提出了从爱心教育、意境创设和宽松环境构建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想象和审美能力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构建基础

  据统计,小学语文教材中有80%以上的课文属于儿童文学(从文学的角度划分和统计),其中包括童话、寓言、诗歌、戏剧等8种文学体裁,它们共同构成了语文课堂审美教育的教材基础。儿童文学是美的文学,蕴含着思想美、情感美、语言美。以美养善,寓教于美,能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和道德品质的升华;以美冶情,可净化心灵,平复情绪,疏导情感,增强心身健康。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有重要影响。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承担着构建学生初步审美观和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实践美的重要功能,而儿童文学所包含的价值观与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关系密切,要开展审美教育,就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

  二、凭借爱心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育的出发点是爱———爱祖国,爱亲人,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因为有爱,教育才显示出其强大的人文底蕴。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的教育应是整个教育的主旋律。”一篇情深意切的文章,若能加上教师动情的讲述,便能感染和打动学生。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移情”来培养学生的爱心。从心理学上讲,通过“移情”可以将学生置之于阅读教材中,体验人物所处环境及社会背景。例如,在讲述《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扮演盲人过马路,让另一个同学扮演雷锋扶盲人过马路,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盲人的不便,同时感受到帮助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心。只有童年有一颗善良的心,成人之后才会有仁慈的品质,才会成为一个懂得感恩,懂得付出,懂得尊重生命的人。所以,激发学生的爱心是培育学生审美意识的核心策略。

  三、通过创设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

  小学生有好奇的心理特点和爱幻想的天性,所以小学阶段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审美想象是审美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没有它就没有审美表现,更没有审美活动的开展。小学生在学校获取的知识大部分都是间接经验,只有通过丰富的想象,才能深入理解课文和教师所描绘的情境。所以,语文教师应要求学生诵读课文,做到目视、口读、耳闻、心通、意会,从字、词、句到段、篇对文章进行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领悟作品的韵味意境。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顿歇、速度、节奏、重音等加以指导,不断调动学生的兴趣,并使其能更好地入境入情。例如,在儿童诗《童年的水墨画》中,有人、溪水、蜻蜓、垂柳、垂钓等意象,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副色彩靓丽的意境画。教师要从缤纷的色彩,声音的变化以及动静结合的构思,来引导学生想象一副美好的画卷。

  四、利用宽松环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审美能力包括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表现美、创造美两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多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鼓励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有自己的认识、有疑问,才能主动向未知领域做新的探索。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就应该创建一种宽松、平等、开放、民主的氛围,切忌扼杀个性、排斥多样性,禁止自由想象的环境。一个只会鼓励统一、服从、规范的教师不会教出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因此,教师不能一味地用成人的眼光评价学生的成果,使学生的想象受到羁绊。

有关有关儿童文学毕业论文综述范文推荐:

1.浅谈人文素养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2.人文素养培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3.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

4.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5.比较文学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

6.浅谈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165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