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汉语言文学是传统的人文科学,它通过研究中国语言的词语、句法,赏析古今诗歌、散文、小说等众多的文学作品,能够体现人文的精神理念与人文素养,承载着汉语与中华文化的精华。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参考篇1

  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社会的要求之下面临着很大的应用压力。在这样的形势之下,许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对于其专业的应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为题,对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提高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提高的现实意义,并给出相应的提高对策。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的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学科存在于我国的教育当中,加之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汉语言文学的地位呈现走低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的提高没与达到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水平。随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数量的增多,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提高已经是关乎人才培养、社会发展与稳定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本文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价值的。

  一、汉语言文学介绍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当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并不是一个十分强大的专业。汉语言专业的人文性与社会科性都比较强,与其它的理工科比较,实用性较弱,也没有明确职业定位,更没有像财务与医学那样专业的针对性。所以,种种特性导致了我国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较弱。

  汉语言文学专业,其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伴随我国的历史演变与社会发展而存在,对于记载与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这些都是人文性作用,对于其应用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在我国各大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当中,学生的学习目的就是更加全面地认知我国汉语言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将传承我国汉语言文学作为学习指导,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与重视作用。但是,在很多人的观念当中,汉语言文学是精神层面与文化层面注重较多的学科,其存在是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培养的也是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明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性是汉语言文学的学生首先要做的事情,了解汉语言文学可以对社会产生的作用与影响,并利用此种影响为自己创造经济利益,以此为基本利足于社会当中。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提高的现实意义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我国一个长期存在的教育专业,其应用性低对于专业本身的发展与本专业学生的发展都有着负面影响。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提高的现实意义主要有几下几点:

  第一,顺应社会需求。随着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低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已经成为了社会、学校与本专业学生的共同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是社会最为需要的。而一个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人才必定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分析与使用能力,这是形成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所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提高是对社会需求的顺应。

  第二,顺应教育需求。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实行力度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的各大院校都将素质教育作为学校的教育目标,主要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要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提高开始做起,要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教育的教学目标。

  第三,顺应学科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存在,就证明其对于社会发展有着一定的意义。因此,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是顺应本学科发展规律的表现。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当中,语言文字是其主要的研究对象,而语言与文字的常用性与易性性,决定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开发的必然性。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提高的对策

  1、明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要想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就要加强对社会、学校与本专业联系的分析,以此为基础来确定社会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要求,对其进行重新定位。在定位的过程当中,将中文系的应用性作为重点的改革目标。要在原来的汉语言文学体制之上开发更多的相关,使其可以与我国人才市场的需求完美地结合,提高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社会上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讲,其专业课程应当进行有效地调整,进行专业基础课、方向课与专业选修课的区别。使学生可以根据对自己的定位来有效地进行学习,使自己满足自我社会定位能力的要求。

  2、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

  教师对于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提高之时,要将双师型老师队伍的建设作为改革的重点。从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资历来看,大多数老师都具备硕士与博士的资历,但是却缺乏本专业的相关实践经验,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指导水平不高,更不能成功地领导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相关实践。因此,要提高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要先转变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使其认识到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要求教师先到学生未来的就业环境当中进行实习或者与学生一同到社会环境当中进行实践,共同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性。另外,教师作引导者,应当鼓励自己的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以此来找到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提高的切入点。

  3、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基地的打造

  所谓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就是提高本专业人才将知识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的过程。因此,要提高专业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应用性,就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条件良好的实践基础,为学生打造实践活动进行的平台,使学生通过多样的方式与社会进行接轨,了解未来的社会生存环境。相关的教育部门与学校要在合理的范围内投入一定的资金,为学生打造社会模拟基地,使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实践锻炼。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提高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实践基础的打造与使用也是其探索过程中的一个环节,重要的不在于方式,而在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为题,对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提高的必要性,以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三点具体建议。希望我国广大相关院校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可以意识到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对于本专业发展的作用以及对本专业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勇于探索与创新,致力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彩琴.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2]钱慧真.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02)

  [3]邵之茜.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02)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参考篇2

  刍议汉语言文学与国民修养

  【摘要】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它不仅是一种社会交际工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言作为华夏文明的结晶,无论是在语音、文字,还是在词汇、语法上,都沉淀着中华民族世代累积的文化成果,充满了丰厚的人文精神.本文就国人的思想道德和学识、艺术等修养的积淀与提升等方面略论国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国民素质;修养

  引言

  汉语言文学是传统的人文科学,它通过研究中国语言的词语、句法,赏析古今诗歌、散文、小说等众多的文学作品,能够体现人文的精神理念与人文素养,承载着汉语与中华文化的精华。汉语言文学的主要内容就是中华文学文化的积淀,是对人类的一种认识,用以承担起教育教化国人的道德、文化修养之重任。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培养我们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和感悟,对美的欣赏,对情感、人格的陶冶,对生命价值的体验等。

  一、汉语言文学注重了人的本质、人的需求和人类自身的完善发展,

  (一)人文精神的体现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它不仅是一种社会交际工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言作为华夏文明的结晶,无论是在语音、文字,还是在词汇、语法上,都沉淀着中华民族世代累积的文化成果,充满了丰厚的人文精神。

  (二)人文素养,承载着汉语与中华文化的精华

  譬如,你既可以从“负荆请罪、破釜沉舟、三顾茅庐、逐鹿中原、黄袍加身”这些成语中纵览华夏历史风云,又可以从“金蝉脱壳、调虎离山、声东击西、暗度陈仓、将计就计”中领略到中华祖先的智慧和胆识,还可以从“极乐世界、大彻大悟、因果报应、临时抱佛脚”等语中了解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也可以从“旗袍、马褂、火锅、饺子、窑洞、四合院、轿子、乌篷船”之类的词语中看出汉民族所特有的一些衣食住行方式和生活习惯。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当我们学习汉语言的时候,无不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语言和文化所感染、所折服。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汉语文的过程,同时也是掌握、继承和交流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汉语文学习,决不等同于单纯的语言文字的学习。我们不仅要学习语言运用的艺术、技巧,还要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不断吸收民族文化的甘甜乳汁。

  二、汉语言文学与人的修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也就有不同的修养。有的人见义勇为,有的袖手旁观,有的人好逸恶劳,有的勤劳肯干,这就说明了修养有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表现。各式各样的修养,在总的要求上,却有一个质的规约:那就是向真、善、美方向发展,这正好和文学的追求一样。文学的追求,客观上来说,本质上也就是人的修养的追求。下面分别从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三、汉语言文学与思想道德修养

  文学,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天地。只要进人到文学的殿堂,你就会被其所有美好的东西所包围。文学能提高人的道德修养。修养,首先就是“修”,有什么样的修为,就有什么样的素养。人的后天模仿性很强,不管是对好的事物还是坏的事物。人区分好坏的能力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后天的道德基础上形成的。因而,我们可以从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学习和借鉴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营养,并用以指引和驱动生命的车轮,不断走向日益高深的精神境界。

  四、汉语言文学与学识修养

  对于人的学识修养,孔子《论语》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思想家都非常重视人的求知学习。人的追求知识是本性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由个别的、具体的到普遍的、抽象的,逐渐达到更高的知识境界。孔子论述中,“文”、“学”、“习”等都属于求知学习的范畴。由此推而广之,中国人的本性中求学之心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缩影”,自成体系又相当完善的汉语言文学,凭借其所蕴涵的厚重的文化积淀、琳琅满目的文学作品以及高尚的人文素养,又正好为如饥似渴的国人满足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需求。如今对于文学书籍的海量阅读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提高知识能力,更有助于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个人思想、培养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正如中华传统教育必读之第一课《弟子规》天天落实,多多受益一样。尤其是通过广泛涉猎汉语言文学作品,我们得以从各种汲取大量有关人文科学的丰富知识成果,并将之内化。

  五、汉语言文学与艺术修养

  对于人的艺术修养,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经明确指出过,人的修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他非常重视《诗经》教学,说:“不学《诗》,无以言。”由事而观之,在中国传统文化愈加成为国家主题,弟子规成为了长幼必读的第一本好书.并逐步被世界所接受的今天,琴棋书画四艺的光环再次成为了众多青少年热捧的对象,如此的潮流正渐渐把汉语言文学叫醒。好的文学素养在个人的学习发展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拥有了深厚的文学积累对于音乐人、作画者来说更加重要。

  六、汉语言文学与行为修养

  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际关系不断的涌现在每个人的面前。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总少不了与形形色色的人,错综复杂事情相联系。在我们每个人的思想意识中,总会时不时的出现一些耳熟能详或特征鲜明的人物,事件。当然,他们在千百年或是几十年来,被人们所传颂或贬低。在无形之中他们的事迹或言行以成为了当代每一个人的行为标准。就如古代的程朱理学,他以条例性的文字语言约束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维系了中国传统的封建统治,产生了数以万计的“范进”;近代的鲁迅先生,他笔下的小说人物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给了每个人以警醒,作为一个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该做什么,又不该做什么,怎样做才能更好,令读者有所思考;现代的诸多古文经典翻译,更是以现代人的观念去品读古人,从中去发现异同,用以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礼貌、得体的人。如此,汉语言文学又作为时代变化中的记录者,明白的记录了每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又反馈于每个人的现实行为意识中,给人以无形的规则,使社会中的个人有了除法律以外的另一种规范。

  结语

  综观当今的世界,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已是不争的发展趋势,而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必将被更多的人更多的国家所热捧。人类自身的文学素养将影响着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学识水平和个人的艺术技能水平,个人社会竞争力的大小将会取决于此。所以,我们必须正视汉语言文学对提高国人修养的作用,通过努力加强汉语言文学的深入学习与探讨,不断规范自己的修养、美化自己的修养,使文学和修养有机地联系起来。愿我们都来珍惜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文学宝库,保持对汉语言文学的热情,不断提高自身的汉语言文学修养,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30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