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

试论语言研究方法的改进及其原因(2)

时间: 蔡彬1 分享

  2 语言研究方法改进的原因
  以上我们简要地说明了汉语研究方法的改进和发展情况,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汉语研究方法有这样的改进与发展呢?是因为国外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有所发展,汉语就必须跟着发展吗?表面上看,汉语研究方法的发展是紧跟国外语言学研究的步伐的,但是实际上,语言研究方法改进的根本原因是与语法研究的目标有关的,语法研究的目标不仅是充分地描写语法现象,更重要的是要给予语法现象以充分的解释,所以,衡量一种语言研究方法是否可取的标准就是这种语言研究方法是否具有足够的解释力,如果一种语言研究方法具有足够的解释力,那么它就是有价值的、可取的、有生命力的;反之,就是没有价值的或价值很小的。
  汉语语法学不断借鉴和吸收国外理论就是因为国外某种理论对汉语来说是具有强大解释力的,对于某一种研究方法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我们就会运用其他研究方法予以弥补,这样就会使语言研究方法不断改进与发展。
  综上,语言研究方法改进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要不断寻找解释力更强的语言研究方法。下面就以汉语中对句法的分析为例,简要说明语言研究方法是如何发展的。
  汉语的句法分析是不断改进与完善的,从句子成分分析法(中心词分析法)到层次分析法,再到变换分析法,再到语义特征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最后到语义指向分析法。下面进行具体说明。
  2.1 句子成分分析法(中心词分析法)。中学阶段,我们用来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就是“句子成分分析法”,也叫“中心词分析法”,如把“我的好朋友早已斟满了一杯香香的葡萄酒”分析为:
  主语是“朋友”,谓语是“斟”,它们是全句的中心词。及物动词“斟”后有宾语成分“葡萄酒”。主语宾语前分别都有附加成分“我”、“好”和“一杯”“香香的”,谓语是“斟”前后分别有附加成分“早已”和“满”。
  这种分析法的好处是,可以让人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但是,它在实际操作上也显示出很大的局限性,如:
  (1)封建思想必须清除。
  (2)他死了爷爷。
  例(1)“﹡思想清除”根本就不成立,这就是离了枝叶,主干就不成立的例子;例(2)“﹡他死”就是离了枝叶,意思就完全变了的例子。
  2.2 层次分析法。造成上述局限存在的原因就是在分析过程中不太关注语法结构的层次性,于是,可以弥补这些局限的“层次分析法”出现了,“层次分析法”就是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的分析方法。
  按照层次分析法的观念,上文例(1)的主语,根本就不是“思想”,而是“封建思想”;例(2)的谓语不是“死了”,而是“死了爷爷”。显然,按照层次分析,原先按句子成分分析法分析所存在的所谓问题便都不存在了。
  层次分析是我们语法研究,乃至整个语言研究所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但是,我们必须遗憾地指出,层次分析法也有其局限性,如:
  (3)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这样的歧义句就没法通过层次分析来加以分化。因为这个句子之所以有歧义,跟内部的构造层次、词语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都毫无关系,而只是因为“屋顶上”似乎既可以看作是“他”所在的地方,也可以看作是“我”所在的地方,还有可能是“他”和“我”都在屋顶上。
  2.3 变换分析法
  为了弥补层次分析法的局限性,“变换分析法”便应运而生了。“变换分析法”是根据句法格式的相关性来分析句式的分析方法。运用变换分析法可把例(3)“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事])”分化为:我发现他时,我是在屋顶上。(名词[施事]+发现+名词[受事]+时,名词[施事]+是+在+名词[处所])和我发现他是在屋顶上。(名词[施事]+发现+名词[受事]+是+在+名词[处所])。这样就有效地化解了层次分析法所不能解决的歧义。
  变换分析法同其他分析方法一样,也有它的局限性。具体说,变换分析可以用来分化歧义句式,但不能用来解释造成歧义句式的原因。举例来说,“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是个歧义句式,运用变换分析可以分化为[A]式“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戏台上摆着鲜花)和[B]式“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戏台上演着京戏),从而达到了分化歧义的目的。但是,为什么词类序列相同,内部构造层次和结构关系也相同,会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呢?也就是说,“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这个歧义句式是怎么造成的呢?变换分析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得寻求别的解决手段。
  2.4 语义特征分析法
  经仔细考察发现,上文“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句式产生歧义原来跟句式中的动词有极大的关系,[A]式中的动词具有[+使附着]的语义特征,而[B]式中的动词不具有这样的特征,这样就解释了“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句式产生歧义的原因。
  上面这种通过分析某句法格式的各个实例中处于关键位置上的实词所具有的共同的语义特征,来解释、说明代表这些实例的句法格式之所以独具特色、之所以能与其他同形句法格式相区别、之所以只允许这一部分词语进入而不允许那一部分词语进入的原因的分析方法就是“语义特征分析法”。
  毫无疑问,语义特征分析为进一步分化同形句式,为根据句法研究的需要对同一类实词划分小类,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句法、语义依据,因此语义特征分析无疑使语法研究朝着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方向迈出了更可喜的一步。
  2.5 配价分析法
  为什么“喝啤酒的学生”可以省略为“喝啤酒的”,而“喝啤酒的方式”却不能省略为“喝啤酒的”?对于这个问题,前面的四种句法分析法都不能给予圆满、充分的解释,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就得采用“配价分析法”,“配价分析法”是利用动词与不同性质名词之间的配价关系来研究、解释某些语法现象的方法。
  从配价的角度看,“喝啤酒的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有很重要的区别。我们知道,“喝”是二价动词,它的两个配价成分应分别是“喝”的施事和受事。“学生”可以成为“喝”的施事,“啤酒”可以成为“喝”的受事;但是“方式”不能成为“喝”的施事或受事。换句话说,“学生”可以成为“喝”的配价成分,“啤酒”可以成为“喝”的配价成分,但是“方式”不能成为“喝”的配价成分。“喝啤酒的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的中心语“学生”可以成为动词“喝”的配价成分,后者的中心语“方式”不能成为动词“喝”的配价成分。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喝啤酒的学生”可以省略为“喝啤酒的”,而“喝啤酒的方式”却不能省略为“喝啤酒的”。
  2.6 语义指向分析法
  请看下列例句:
  (4)他喜滋滋地炸了盘花生米。
  (5)他早早地炸了盘花生米。
  (6)他脆脆地炸了盘花生米。
  例(4)——(6)格式完全相同,从表面上看,它们的差异只是具体作状语的词不同;从语义上看,各句的状语在语义上所直接联系的成分不同——例(4)“喜滋滋地”指向施事主语“他”,例(5)“早早地”指向谓语动词“炸”,例(6)“脆脆地”指向宾语成分“花生米”。对于上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说:例(4)——(6)各句状语的语义指向不同。
  “语义指向分析”就是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种语法现象。语义指向分析揭示了句法成分在语法上和语义上的矛盾,指明了句法成分之间,特别是间接的句法成分之间语义上的种种联系,从而可以比较合理地解释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
  语义指向分析法在句法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有助于分化歧义句式,而且也有助于解释造成歧义的原因;还为解释某些语法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我们看重语义指向分析还在于它能为我们提出一些新的研究课题,引起我们思考,从而有助于开阔语法研究的思路,将语法研究引向深入。
  综上所述,每一种新的语言研究方法的出现都是缘于以前的研究方法在解释力上的局限,也就是说,语言研究方法改进的原因就在于弥补先前研究方法在解释力上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沈家煊《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3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