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其它论文范文>

河南民间美术的地域性特征研究论文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形式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作用于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河南民间美术的地域性特征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河南民间美术的地域性特征研究全文如下:

  鲁迅先生把民间美术称之为“生产者的艺术”,手工艺人通过自己的双手制作出形态各异,别具一格的产品。而这些手工艺人大都是常年劳作于田间地头的普通劳动者,由此推知,其特有的地域环境必然为其创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河南作为中原文化的发祥地,积聚了千年来中华儿女沉淀的文明成果,使其具有了浓烈的地域文化特色,这便是我们研究河南民间美术地域性特征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1 河南民间美术与其民俗紧密联系

  河南民间美术是对民俗的继承和发扬,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民间美术作品都能追溯于当地的岁节时令、神话传说或古老图腾等。“大年三十除夕夜,家家户户贴春联……”,不仅如此,各家各户的大门上还要贴门神。在河南人们惯用的门神像多为秦琼、尉迟敬德、五福临门、和合二仙等。在农村,人们还会在门口或迎壁墙上贴上一个“福”字,底下或会配着一条“喜迎新春”、“开门见喜”或“欢度春节”之类的吉祥话。农历六月初一被人们作为庆祝丰收、祀求丰年的节日,在农村,这一天又被称为“过小年”,人们用贴着“福”字的簸箕盛满新收的小麦,与人分享丰收的喜悦并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在端午节这一天,你会不时见到一些挂着精美的香囊,系上五色彩线的小男孩在人群中嬉戏玩耍,还有漂亮的小女孩们会穿上母亲亲手缝制的黄色绣花鞋,就连尚在襁褓中的婴孩也会换上母亲特质的五毒肚兜。孩子们穿戴凝结着母爱的衣饰在节日中畅游,这不仅让妈妈们得到极大安慰和满足,也为传统的端午节增添了令人心醉的色彩。

  河南民间美术同样与许多古老神话紧密相关。据悉淮阳“泥泥狗”中的“人祖猴”就是根据远古神伏羲氏的神像变化得来,而在人们常见的“三足蟾”也是由川西北古羌族水神信仰演化而来。还有从远古流传至今的龙图腾和凤图腾,无不展现了民间遗俗与民间美术的关联。而人们根据自己的传统遗俗生活着,这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传统也从侧面展现了民间美术的生命力。

  2 河南民间美术具有其独特的地域符号特色

  河南民间美术作品种类繁多。以下关于河南民间美术的地域符号特色的阐述将从曾实地考察过的几项艺术作品展开:

  2.1 淮阳“泥泥狗”

  淮阳“泥泥狗”是对淮阳泥玩的总称,它以黑色做底,周身施以艳丽的纹饰,极具观赏价值。淮阳“泥泥狗”既是原始文化中的精神艺术产物,又是联系人与女娲氏、伏羲氏二神的纽带,通过对它的探究使人们对原始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以下从两个方面讨论淮阳“泥泥狗”的艺术特点:

  (1)造型上。淮阳“泥泥狗”造型古拙、怪诞,这与其地域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几个淮阳“泥泥狗”所具有的地域特征符号:1)图腾符号。淮阳“泥泥狗”的许多造型都来源于远古部落的图腾,这些远古的氏族文化为“泥泥狗”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就像“猴头燕”便是对伏羲氏和女娲氏图腾的继承与创作。2)生殖器符号。淮阳“泥泥狗”的很多造型都是对男性生殖器符号的艺术化变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便是“人面猴”,还有独角兽头上的角也是对男性生殖器的直接变性,这种独特的艺术创作思想来源于原始先祖对生殖器官的崇拜。

  (2)形体纹饰上。淮阳“泥泥狗”的造型与纹饰与祭祀和祈子相联系。它的纹饰图样实质上都是一些由生殖器官抽象变形而来的近似符号或花纹,这种表现形式反映出“泥泥狗”的内涵核心就是繁衍生息。其中较为典型的纹饰有太阳纹、女阴纹、花草纹、类蓝纹等等。在具体的绘制过程中,点线符号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短线、圆点的不同摆放,形成了装饰感极强的抽象符号,这些装饰符号呈现在怪拙的泥泥狗身上,犹如原始的印记,释放出一种原始文化的野性味,反映了强烈的生殖崇拜意识。

  2.2 浚县“泥咕咕”

  浚县“泥咕咕”同样是河南民间美术中的黑底泥玩,它因其尾部有孔,并当人对着孔吹气时能发出类似斑鸠“咕咕”的叫声而得名。浚县“泥咕咕”的早期造型以隋末时代的英雄人物为主。相传“泥咕咕”起源于隋末瓦岗李密起义时期,战后存活的士兵用泥土捏制泥玩祭奠死去的战士。长此以往,“泥咕咕”的创作技艺便流传了下来。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几个方面的浚县“泥咕咕”的创作特点:

  (1)鸟题材的广泛运用。鸟是浚县“泥咕咕”创作时的一个重要题材,该题材的运用可追溯到古人对鸟的信仰与崇拜。浚县“泥咕咕”以鸽子和斑鸠的造型最为常见,据悉古人将鸟类作为崇拜的对象时因为它们的产卵率和存活率都大大高于常人。对于鸟类“泥咕咕”的造型创作都是尽量简化头部和尾部的造型,却极力夸张肚子,给人一种稚气可掬的观感。

  (2)英雄主义情结的体现。浚县“泥咕咕”的产生由来便是隋时士兵为了祭奠死去的战友。因此,英雄人物也是“泥咕咕”创作时常常会采用的原型。所以像三国或隋唐人物的一些特色之处。例如,关公的大红脸、秦琼的秦家锏、罗成的罗家枪都是“泥咕咕”的制作师傅们能信手拈来的。

  (3)花草纹饰的充分利用。浚县“泥咕咕”除了人物面部和动物头部之外,其装饰几乎都采用了花草纹。就像古代骑兵水袋上也是清一色的花草纹装饰,细腻、流畅的花草纹就如同一枚生命力旺盛的徽章,蕴含着中原地区特有的创造力。

  浚县“泥咕咕”的源远流长与其得天独厚的地域环境也是密不可分的。“泥咕咕”的制作材料是一种可塑性极强的土质,名叫黄胶土,它产自浚县附近的黄河故道。黄胶土粘性较大,仅需经过烘烤或风干就能形成紧密的泥塑作品,并不需要烧制。黄胶土的运用为“泥咕咕”的创作赋予了地域上的优势。

  2.3 滑县木版年画

  滑县木版年画,作为一个有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遗留产物,在当地被人们以“画轴”称之。释道儒三教人物、各个行业中供奉的诸神、祝福年画等多为滑县木版年画的取材范畴。木版年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家族谱、中堂、对联。下面是对滑县木版年画的特色分析:

  (1)在内容上,滑县木版年画属于风俗类的木版年画,它的创作灵感多来自于民间的古老传说与信仰。古代“天神赐福”、“观音送子”等思想都在木版画中有所体现,表达了农耕时期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以及普通百姓对天神的崇敬与膜拜之感。

  (2)从绘画风格来看滑县木版年画是典型的手工画,其上色方式是用水稀释过的颜料来作画,所以整个画面呈现丰富而雅丽的色彩效果,淡黄通常作为整幅画的主色调,并且画面中很少用到其对比色――紫色。采用清水稀释后的颜料做出的画作,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

  (3)在制作上,滑县木版年画以单线手绘为主要表现方式,手工艺人通常采用不同的色调和画法为不同的图案做加工。值得注意的是,滑县木版年画把字和画做了非常好的结合,通过对联、横批与图画的配合,使其即文雅又大气。

  总之,滑县木版年画是极具我们传统文化内涵的民间艺术的瑰宝。

  3 结语

  河南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和独特的地域性积淀造就了这些具有典型性的民间艺术形态,它们在长期的演变发展中形成了独具中原区域特色的艺术风格,它们是广大劳动者生活现实以及理想追求的最本源、自然地真实流露和表达。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具有一般造型艺术的共性,又显示出许多与其他艺术有所不同的特殊性质,民间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保存传统文化,对于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与个性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与价值。

37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