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其它论文范文>

浅析医院药学部门的处方点评模式及方法论文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处方点评,处方点评是近年来在中国医院管理系统中发展起来的用药监管模式,是医院将医生处方用药过程中对临床处方进行综合统计分析,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反映医疗机构处方工作的整体和细分情况,为医疗机构管理层进行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以达到合理用药,用药监测、管理的目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医院药学部门的处方点评模式及方法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析医院药学部门的处方点评模式及方法全文如下:

  作为一种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的方法, 处方点评主要是指对处方、医嘱用药的评价, 同时将评价反馈给处方者的系统性工作[1]。我国《处方管理办法》中对处方点评制度的建立有明确规定, 近年来处方点评制度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医院中, 且效果良好[2]。但由于医院工作开展程度不同, 医院处方点评模式及方法各不相同。本文主要就本院药学部门的处方点评模式及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药房药师对处方的审核和点评 药房药师对处方在审查的同时还要参与其点评工作, 其主要工作在于事前对不合理的处方进行有效干预、并做好信息沟通事后的处方点评。药房药师对处方的审核和点评工作重点在处方审核, 对一些不合格的处方采取事前干预, 与医师、患者、护士及时沟通和解释, 并对处方审核记录单如实填写, 内容除了要包括处方前记书写情况, 还需对过敏试验及结果是否注明、用法用量的正确与否等进行记录。将记录送与处方医师的同时, 药学部门自己也必须留存。药房药师每天可抽取5%的当天处方, 对其进行点评和记录, 指出不足和总结处方中的问题, 及时反馈给开处方医师。对复杂处方、问题处方和患者咨询等, 药房部门也需接待和处理, 以保证自己所发药品的安全与合理。

  1. 2 临床药师对处方的点评 临床药师主要对处方及医嘱进行具体点评, 每月可随机抽取3 d处方量, 其中住院医嘱单每个临床科室抽取10份, 且每月对处方的点评数量都>1000张, 而住院医嘱单则至少100份。临床药师的处方点评工作除包括处方点评、记录外, 还需要负责统计和上报, 并审核记录不合理处方, 对药房药师处方点评结果进行再评价, 以确保处方点评的正确性, 避免出现误评、漏评。

  1. 3 处方点评小组对处方的再点评 处方点评小组成员应有至少5名组成, 其中至少3名具有药学中级职称以上人员, 2名临床药师, 组长为负责临床药学的科长担任, 负责内容主要为复查和再评价药房药师、临床药师点评过的处方。处方点评小组的复查和再点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纠正和补充药房药师和临床药师的点评工作, 这种点评是在集体讨论中进行的, 对处方点评质量的提高十分有利。另一方面, 处方点评小组还需要立足药师管理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不足的认识基础上对专项点评制度进行建立, 对点评的范围和内容加以确定。除了这些, 处方点评小组还需对处方点评评价表进行填写, 并通过办公系统通报点评结果, 如有异议则再次复议。点评小组在对点评结果了解的基础上, 需对问题做出汇总和分析, 并提出改进建议。

  2 结果

  从2011年开始对该种处方点评模式实施以来, 门诊处方质量改善十分明显, 特别是抗菌药物方面, 其使用越加规范, 处方的合格率也从实施前的84.0%上升到98.5%。住院医嘱中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和辅助药物等现象大量减少, 住院患者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上从最初的80.78%下降到60.12%。全院药占比下降也十分明显。这些都显示该种点评模式和方法, 能够促进药房药师审方能力的提高, 保证处方的合理性, 使处方点评制度的有效实施得到确保。

  3 讨论

  本院药学部门先由药房药师对处方进行审核和点评, 然后由临床药师对处方进行点评, 之后再由处方点评小组对处方再点评模式及方法对处方进一步规范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能有效遏制一些不合理的用药现象。如门诊处方、住院处方中含有抗菌药物的处方比例正在不断下降, 已经达到国家对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的合理要求。

  从当前各级医院的处方点评模式和方法来看, 大部分方式方法都雷同, 效果也都参差不齐[3, 4]。本院药学部门的这种三级处方点评模式及方法的应用, 已经在实践中证明其有效性。三级处方点评模式的方法一方面能使处方点评更加准确, 尽可能地避免处方纰漏;另一方面对处方点评工作的合理性、公正性具有有效保障, 能够不断刺激处方质量的改进;三级处方点评模式还能在药物使用过程中促进医务人员的作用和责任感的发挥, 对药物治疗水平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 该种模式方法对处方有一定规范性, 能保证调剂工作的严谨性, 在促进合理用药的基础上保障用药水平和用药安全, 提高医疗质量。此外, 三级处方点评模式还有利于医疗费用的降低, 节约医疗卫生资源,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改善医院和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5], 值得临床推广和实践。

39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