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其它论文范文 > 商业保险参与大病保险的分析论文

商业保险参与大病保险的分析论文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商业保险参与大病保险的分析论文

  大病保险是对城乡居民因患大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报销,目的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使绝大部分人不会再因为疾病陷入经济困境。2012年8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人社部、民政部、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六部委《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针对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合)人大病负担重的情况,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大病保险制度,减轻城乡居民的大病负担,大病医保报销比例不低于50%。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商业保险参与大病保险的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商业保险参与大病保险的分析全文如下:

  摘 要:大病保险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质量的医疗保障体系,是减轻中国大病患者医疗负担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基于公共物品理论,对大病保险的公共物品属性进行界定,并且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我国大病保险供给体系中引入商业保险的必要性,进一步以美国、德国、英国三个典型国家为例,对发达国家的三种基本医疗保险模式及其商业参与方式进行了阐述和总结,为我国发展大病保险体系中的商业参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下:明确大病保险领域各主体的角色分工;加强对商业保险机构的管控;建立基础医疗保险数据共享机制。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初步建立。然而,在重大疾病的保障方面,目前的基本医疗仍有所缺失。对于大病患者而言,医疗费用负担往往较重,极易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因此,为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有效提高重大疾病保障水平,2012年8月,国家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新政策正式起锚。

  一、商业保险参与大病保险的理论分析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的定义,公共物品应是这样一种物品,即每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他人对该种物品消费的减少。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比,有三个显著不同的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首先,具备效用不可分割性的公共物品应是向整个社会提供的,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不能遵守谁付费、谁受益原则。大病保险具备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因为凡是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公民都要求投保大病保险,不存在谁付款谁受益的问题,产品的最终所有权在政府。

  其次,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某种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其他使用者消费该物品的数量和质量。大病保险也具有这一特征,因为,大病保险的参保人生病后都可以得到医疗费用的报销,而这并不会影响其他参保人拿到应得的医疗费用补偿。再次,受益的非排他性指技术上无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使用者排除在该物品的受益范围之外。大病保险作为医疗保险的一种,虽然在技术上确实存在排他的可能,但就全社会成员的生命安全来讲,这种技术排他是不可取的,有悖于社会发展的公平原则。结合以上分析,大病保险是一种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以及受益的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而究竟应由谁来向社会公众供给公共物品,也成为学界许久以来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由于公共物品不同于私人物品的特性,市场在供给公共物品时存在失灵的问题,所以应当由政府来提供。然而,市场在供给公共物品时产生的“市场失灵”,并不意味着总能依靠政府得到很好的解决。从政府自身来讲,一方面,政府内部官僚组织的特性,往往使得其在供给公共物品时缺乏效率;另一方面,政府及其组织人员虽然按照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需求来提供公共物品,但他们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样可能会滥用权力,甚至产生“寻租”行为。

  从公众需求角度分析,公共物品也有必要引入市场供给,因为现实中的某些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是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或超额性的。对于这部分超额需求,单凭政府的力量难以满足,因为政府着力供给的公共物品,主要是用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或多数社会成员的最基本的公共需求的。当部分成员无法通过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满足自身需求时,他们就会选择“直接付费”方式,即通过市场交易来满足其超额公共需求,这也就为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提供了可能性,因为此时这类公共物品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营利组织介入其供给符合自身的“经济人”动机。

  在超额需求的驱使下,营利组织通过市场机制进入到公共物品的供给行列,再经过一系列价格与竞争机制的作用,既能弥补市场中超额公共需求的供给不足,也能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利润。而在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方面,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政府需要提供的公共物品范围不断增加,使得政府难以配置有限的资源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同时,随着市场机制的发展与完善,政府大包大揽一切公共物品供给的做法,不仅会导致社会公众对政府产生严重依赖,还将抑制市场供给和发展的空间,使一些原本已具备供给者条件的企业难以进入消费市场,这样无益于资源的整合及优化配置。

  因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与市场都不可能依靠单一的力量保证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而应该通过相互合作、相互补充,发挥合力,来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缺陷,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所以,针对大病保险这种公共产品,尝试引入商业保险参与到大病医疗保险的供给之中,将有助于促进社会医疗保险公平性与效率性的提高。

  二、商业保险参与大病保险的国际经验

  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探索出相对成熟的适合各自国情的医疗保险体系,在大病保险方面也积攒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发展我国大病保险体系有借鉴意义。根据商业保险在医疗保险体系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发达国家医保体系主要有三种典型模式:商业健康保险模式(如美国)、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如德国)、国家医疗保险模式(如英国)。以下分别以三种典型模式的代表国家为例,简要介绍其运作情况。

  1.美国:商业健康保险模式

  美国是发达市场主导下的商业健康保险模式的典型国家,其医疗保险体系的主体基于商业保险机构提供的私人医疗保险服务,主要通过多数公民的自愿参与以获得健康保险,政府只负责医疗照顾65岁以上的老人、贫困线以下的穷人、急诊病人以及其他特殊人群。美国医疗保险体系由政府医疗保险计划、非营利性医疗保险组织、商业医疗保险和管理式医疗保险四部分组成,其中商业医疗保险覆盖了超过60%的美国人口,主要由雇主为雇员购买。

  同时,美国政府也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政府医疗保障计划的运营管理服务,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已经有一半的州政府将其主办的医疗救助、医疗看护项目的理赔、结算等环节委托给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在保障大病方面,美国医疗保险体系中虽没有专门设置重大疾病保险,但其医疗保险制度中设定个人医疗负担封顶线、降低个人自付比、开展医疗救助等措施均体现了保障大病的设计原则。不过在面对那些条件差、收入低的居民投保时,美国这种以营利为目的的医疗保险制度,还是不可避免地显示出其公平性差的弊病。

  2.德国: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社会医疗保险模式是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以结合,政府以法律的形式强制介入医疗保障,德国的医疗保险体制正是采用这种社会医疗保险方式来覆盖全体国民。德国的《社会保险法典》确立了以“法定医保为主,私人医保为辅”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要求雇主和雇员按照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再由依法设定的医疗保险机构作为“第三方支付”组织,代表参保人向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或个人支付医疗费用。自2007年开始,所有的德国人都必须参加医疗保险,到目前法定医保覆盖的人群已达总人口的90%,而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人群仅占其中的10%。不难看出,在德国,法定医疗保险是其医疗保险体系的主体,而商业健康保险只是处于补充或替代的位置。

  3.英国:国家医疗保险模式

  英国的医疗保险体系是典型的国家医疗保险模式,即由政府通过税收筹集医疗基金,将这些基金用于创办医疗机构,所建公立医疗机构的经济来源全部来自政府支持,保证向本国居民提供无偿的医疗服务。英国医疗保险体系由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NHS)、社会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三部分构成,其中作为当今世界最著名的国家医疗保障模式,覆盖率达到99%的NHS,在运行几十年后,也显露出包括缺乏绩效激励机制,医院工作效率低下,医疗服务等候时间过长,医疗矛盾尖锐等缺点。

  为此,英国政府也开始努力探索并尝试NHS的商业化经营模式,采取政府购买商业服务的方式,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管理NHS,并对商保机构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保证其资质和提供的服务相匹配。这样一来,英国所实行全民保险为核心的国家医保制度,保证了大病患者看病无后顾之忧,不会导致因病致贫,而另一方面高收入人群对于医疗保险所提出的更高需求也可以通过自愿选择商业健康保险来解决。

  三、商业保险参与大病保险的发展对策

  1.明确大病保险领域各主体的角色分工,合理发挥政府与市场作用,完善政府管理监督机制

  首先,在引入商保机构参与到大病保险体系中时,要保证政府的主导地位不动摇。其次,科学合理定位大病保险各主体其角色分工,因地制宜,发展最适合本地区经济、人口、发展水平的保险模式,对于降低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保水平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政府一方面要完善顶层设计,制定更完备的大病保险政策,对其中筹资水平、保障范围、支付方式等关键问题加以明确界定;另一方面,要对大病保险体系中的商业保险公司的运作过程加以有效监督约束,切实保障基金安全和参保人权益。

  2.加强对商业保险机构的管控,促进大病保险市场健康发展

  一方面政府需在进入机制上严格把关,健全大病保险招标制度,规范招标程序,对有意进入的商保机构,全面审核其经营资质和管理绩效,对其投标行为进行严格监管,严禁不正当竞争,保证招投标流程公平公正。另一方面完善商业保险机构的退出机制,对大病保险市场的退出条件做出明确规定,采取有效的激励惩罚措施,对经营不好、信用不佳的保险公司要建立市场退出机制,以维护大病保险市场的适度竞争与良性运转。

  3.探索建立基础医疗保险数据共享机制

  整合相关行业医疗数据资源,建立我国疾病发生数据库和医疗费用数据库。支持商业保险与医疗机构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制约机制,有效解决医疗风险管控难题。探索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商业健康保险评价体系,对其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管理,从而使大病保险体系中的商业健康保险走向良性循环轨道。

439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