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其它论文范文 > 赫哲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探讨论文

赫哲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探讨论文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赫哲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探讨论文

  赫哲族音乐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更是我们了解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赫哲族音乐文化,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发生重大的变化,由于赫哲族有语言,没有文字,民歌的传承也只是在生活中通过口传心授的,但是赫哲族音乐文化多的那些独特的魅力是永恒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赫哲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赫哲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探讨全文如下: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传承的文化瑰宝,我们要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赫哲族的音乐文化,与民族文化相融合,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会带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重要的变化。赫哲族的民歌传承单纯地采用口口相传的方式,虽然有语言却并没有文字传承,但是其中的内涵却是无比瑰丽的。我们要努力传承和发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为祖国增光添彩。

  赫哲族主要居住在饶河、同江、抚远等县,还有一小部分住在佳木斯市、依兰、桦川、富饶等县以及周边的城镇。赫哲族信奉萨满教,使用的是赫哲语,赫哲语又是属于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没有文字的流传。他们与汉族混居,在早年间使用的是削木、裂革、结革等方式来记事,使用汉语较多,以渔猎生活为主。赫哲族是属于明朝时期女真族的一个分支,他们是中国北方地区唯一一个以渔猎为主要生存方式的民族,他们的族称则是“赫真”,是“下游”、“东方”的意思,这一称呼的来源与其祖先居住于黑龙江流域密不可分。

  一、赫哲族人民的生活习惯

  作为北方唯一以渔猎为生的民族,赫哲族的生活环境依山傍水,却居无定所,下雨的时候张革形成叫做“撮罗子”的屋子,冬天的时候则是挖地窖御寒。他们以捕鱼打猎为生,使用钩具、镖枪、弓箭、渔叉、猎犬,身上穿的则是兽皮制成的衣服吃豆酱和烧烤食物,以及烤鱼片(“塔拉哈”)。生活非常艰苦,所以他们的民歌中有很多及时反映日常生活的,像是《乌苏里江水》《我们家乡多美好》等。

  二、音乐特点

  赫哲族民歌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分别有古歌、喜歌、情歌、悲歌、礼俗歌、渔歌、摇篮歌等。有老年人爱唱的“伊玛堪”,是一种民间说唱的形式,与北方大鼓相似。有女人们爱唱的“嫁令阔”(类似于民间小调)。赫哲族的小调优美动听,能够让人们身临其境感受到江水起伏和渔船划行中的摇摆。

  三、赫哲族音乐的种类

  (一)伊玛堪。内容主要是英雄传说,受到人民的喜欢,也有一些社会性题材。主要的形式就是说唱,没有乐器伴奏,音调和节拍都很自由,人物唱腔区别鲜明,衬词“啊郎”是演唱时的开头,有着“且说”的意思。由旋律较强的高音部分转入吟咏式的演唱,结尾歌唱性强烈。

  (二)嫁令阔。主要有叙事歌、情歌、生活歌曲等,情歌居多,是民间歌曲的总称,男女区分明显。独唱是其主要方式,偶尔会出现对唱,节奏节拍具有规律,单乐段形式,徵、宫、羽调式是常用的五声音阶,曲调婉转。

  (三)宗教音乐。与伊玛堪曲调相似,节拍随意,经常伴有八度大跳,羽调式是主要的音调。在这一音乐中常使用到鼓这一萨满活动的神器之一,鼓点伴随着萨满活动的全过程。

  即兴编唱的赫哲族的摇儿歌,曲调平稳,歌词中蕴含着思念亲人的情绪。赫哲族经常使用的而民间乐器有鼓、一种古老的乐器“库姆罕给”以及口弦。

  作为中华民族传承的文化瑰宝,我们要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赫哲族的音乐文化,与民族文化相融合,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会带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重要的变化。赫哲族民间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我们要努力发展和传播,保证传承和发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为祖国增光添彩。

相关文章:

1.民间音乐作品的著作权保护

2.鄂伦春原生态音乐研究现状与意义论文

3.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保护路径分析

49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