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其它论文范文 > 电大工商毕业论文范文

电大工商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电大工商毕业论文范文

  工商管理是社会经济市场发展的重要管理标准,根据工商与经济发展的辅助关系进行整合,依照工商管理发展进程进行分析,确定工商管理经济知识体系下可能存在的内部管理关系,提出适合的经济发展推进方案,从而完成对工商管理综合经济的推进管理工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电大工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电大工商毕业论文范文一:浅谈数字温度传感器的市场前景

  摘要:目前,单片机开发的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家电、通信、工商业、航空、航天及军事等方面。单片机的系列和型号有很多,但实际应用中最流行的是8051系列。这是因为它有众多制造厂商支持,有适于应用特点的品种和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料[1]。本文从软件硬件两方面介绍基于AT89C8051单片机的温度检测与显示系统的设计,对硬件原理图和程序框图做简洁的描述。在设计过程中主要应用AT89C8051、LED灯、数码管显示器、若干按键。主要目的是实现由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通过四位数码管显示实时温度,并通过按键控制温度警戒值,若超过则通过LED灯进行警告。使用Keil C语言编写相关程序、Proteus进行仿真,最终焊接实物的方法实现系统设计。

  关键词:AT89C8051,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数码管,Proteus

  1 绪论

  1.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21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从世界各国航天业、美伊战场、甚至在偏僻的山区,都能看到电子技术、微型单片机技术的应用,可想而知其应用是空前广泛。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不断发展,在很多场合都需要对温度进行检测与显示。温度的测量及控制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生产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外对温度控制技术研究较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先是采用模拟式的组合仪表,采集现场信息并进行指示、记录和控制。80年代末出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目前正开发和研制计算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多因子综合控制系统。现在世界各国的温度测控技术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往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

  我国对于温度测控技术的研究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工程技术人员在吸收发达国家温度测控技术的基础上,才掌握了温度室内微机控制技术,该技术仅限于对温度的单项环境因子的控制。我国温度测控设施计算机应用,在总体上正从消化吸收、简单应用阶段向实用化、综合性应用阶段过渡和发展。在技术上,以单片机控制的单参数单回路系统居多,尚无真正意义上的多参数综合控制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温度测量控制现状还远远没有达到工厂化的程度,生产实际中仍然有许多问题困扰着我们,存在着装备配套能力差,产业化程度低,环境控制水平落后,软硬件资源不能共享和可靠性差等缺点。

  该课题设计需要利用温度传感器测温并显示温度值,因此,在对比众多温度传感器后决定使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DS18B20采用3 线制与单片机相连,减少了外部硬件电路,降低成本和使用难度;可支持“一线总线”接口,并能直接读出被测温度值。本课题基于AT89C8051的温度检测与显示系统,设计原理明确、制作成本低、性能高、适用于很多环境,因此也有着很大的市场前景。

  1.2课题研究的内容及要求

  本课题主要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检测与显示。它涉及到很多不同的技术知识,除了软件的设计,还包括把电子技术与单片机的应用技术有机结合,在众多单片机中,AT89C8051芯片的特点更利于本次课题的设计,其特点为全兼容8051指令集、开发工具易用和调试手段灵活。故本次课题设计的主控芯片选用AT89C8051芯片。

  选定了该课题所需的器件后,研究系统所需的最小系统单元,设计适当的电路,实现每个器件在硬件上的连接,研究并设计相应的软件程序,从而实现单片机的控制。研究如何实现测量温度、数值显示、报警,最后将温度值实时显示及控制。本课题要求利用单片机接口技术,实现对环境温度实时监测,温度数值范围为0~125℃,显示精度为1℃,在测温的同时,不断检测被测温度是否超过警戒值,若超过警戒值,则通过LED灯报警。

  1.3课题的研究方案

  该课题是基于AT89C8051的温度检测与显示系统的设计。它是多种技术知识的结合,不仅涉及到软件的设计,而且还包括将应用电子技术与单片机的应用技术有机结合,使其具有精度高、测量误差小、稳定性好等特点。为了提高性价比,本系统设计采用AT89C8051芯片、DS18B20温度传感器、数码管等。

  本课题是实现测量温度、数值显示、报警,最后将温度值实时显示及控制。由DS18B20检测温度,可直接将温度转化成串行数字信号供微机处理,而且每片DS18B20都有唯一的产品号,可以一并存入ROM中,在构成大型温度测控系统时也可以在单线上挂接任意多个DS18B20芯片。从DS18B20读出或写入DS18B20信息仅需要一根口线,其读写及其温度变换功率来源于数据总线,该总线本身也可以向所挂接的DS18B20供电,而且不需要额外电源。

  本课题采用文献法,在查找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整个课题的设计与制作有了清晰的框架。通过大量比较,本课题最终采用AT89C8051芯片、DS18B20温度传感器、LED数码管等来实现系统功能。在单片机最小系统上综合设计,使用Keil C编写相关程序。用DS18B20检测实时温度,将温度值在LED数码管上显示,如果温度超过设定的警戒值,则由LED灯进行警告。

  2 设计理论基础

  本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包括:单片机控制单元、温度采集单元、温度显示单元、报警控制单元四部分。

  2.1 AT89C51系列单片机介绍

  2.1.1 AT89C51系列基本组成及特性

  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2]。而在众多的51系列单片机中,ATMEL 公司的AT89C51更实用,也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因为它不但和8051指令、引脚完全兼容,而且其片内的4K程序存储器是FLASH工艺的,这种工艺的存储器,用户可以用电擦除的方式实现瞬间擦除、改写。而这种单片机对开发设备的要求很低,开发时间也大大缩短。

  AT89C51基本功能描述如下[3]:AT89C51 是一种CMOS八位微处理器,它具有低损耗、高性能等特点,而且在其片中还有4k字节的在线可重复编程快擦快写程序存储器,能重复写入或擦除1000次,数据保存时间可达数年。它与MCS-51系列单片机在指令系统和引脚上完全兼容,不仅可完全代替MCS-51系列单片机,而且能使系统具有许多MCS-51系列产品没有的功能。AT89C51可构成真正的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缩小系统体积,增加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了系统成本。只要程序长度小于4k,四个I/O口全部提供给用户。可用5V电压编程,而且写入时间仅10ms,与8751/87C51的12V电压擦写相比,不易损坏器件,没有两种电源的要求,改写时不拔下芯片,适合许多嵌入式控制领域。AT89C51 具有MCS-51系列单片机的所有优点。5个中断源,两级中断优先级, 一个全双工异步串行口及时钟发生器等。128×8位内部RAM,32 位可编程双向输入输出线,两个十六位定时器/计时器。另外,AT89C51 芯片提供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加密,提供了方便灵活而可靠的硬加密手段,能完全保证程序或系统不被仿制。AT89C51有间歇、掉电两种工作模式。间歇模式是由软件来设置的,当外围器件仍然处于工作状态时,CPU可根据工作情况适时地进入睡眠状态,内部RAM和所有特殊的寄存器值将保持不变。这种状态可被任何一个中断所终止或通过硬件复位。掉电模式是VCC电压低于电源下限,当振荡器停止振动时,CPU 停止执行指令。该芯片内RAM和特殊功能寄存器值保持不变,一直到掉电模式被终止。只有VCC电压恢复到正常工作范围而且在振荡器稳定振荡后,通过硬件复位、掉电模式可被终止。

  2.1.2 AT89C51系列引脚功能

  AT89C51有40引脚双列直插(DIP)形式。其与80C51引脚结构基本相同.VCC表示在运行和程序校验时加5V电压,GND表示接地,XTAL1表示输入到振荡器的反向放大器,XTAL2表示反向放大器的输出,输入到内部时钟发生器。当XTAL1接地,XTAL2接收振荡器信号时可使用外部振荡器。AT89C51有4个I/O口,即P0口、P1口、P2口和P3口,每个I/O口有8根引脚,共32根[3]。P0口为一个8位漏极开路的双向I/O口。当使用片外存储器(ROM、RAM)时,作地址和数据分时复用。在程序校验期间,输出指令字节(需加外部上拉电路)。P0口(作为总线时)能驱动8个LSTTL负载。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准双向I/O口。在编程/校验期间,用于输入低位字节地址。P1口可驱动4个LSTTL负载。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准双向I/O口。当使用片外存储器(ROM及RAM)时,输出高8位地址。在编程/校验期间,接收高位字节地址。P2口可以驱动4个LSTTL负载。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电大工商毕业论文范文二:浅谈工商管理的经验及战略机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恢复、引进、传播西方当代科技知识和工商管理经验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在建立、健全、完善一整套继承本土文化、融合外来文化以促进自身发展、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等战略机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关键词:工商管理 管理经验 战略机制

  毋庸讳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恢复、引进、传播西方当代科技知识和工商管理经验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在建立、健全、完善一整套继承本土文化、融合外来文化以促进自身发展、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等战略机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在纵向传播方面,对于如何继承中国悠久博大的传统文化并使之在全中国人心目中生根开花,中国当代社会始终没有设计出一套深谋远虑、切实可行的文化传播战略。从幼儿园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在门类杂多、常常压得学生透不过气来的课程中竟然没有一门系统的传统文化课程,全球唯一的万年绵延的伟大文化传统在当代青少年中面临断代之忧;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非常丰富、极具现实指导意义的人文智慧、生态智慧、人与自然、社会之间如何和谐相处等深厚智慧资源和精神资源,被当代社会各层面长期忽视荒废;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极其丰厚的个人承担社会责任、推进社会进步等道德伦理资源,一度被宣判为“封建礼教”而横遭否弃,社会出现巨大的道德伦理真空,各种实用主义、虚无主义大行其道,全民族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长期处于低水平,中国游客在公共场合的行为经常引发海内外媒体的针砭,其中不乏讥讽和鄙夷之词。

  其次,在横向传播方面,由于中国当代社会是1970年代末才对外开放的,当代中国人对西方文化传统的真正价值也往往认识不清,只急功近利地引进西方当前流行的经济社会思潮和工商科技知识,对博大精深的西方文明传统非常无知,遂造成对外文化交流与西方社会文化背景的严重脱节,政府机关、企事业、媒体,由于缺乏对西方文化的深入了解,所以在设计、实施、宣传报道一些对外文化交流项目时经常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当代知识分子以及一般大众,受西方强势文明的物质诱惑与精神影响,在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潮流恰当结合方面长期陷于困惑、盲从。中国文化的内部发展与对外传播战略也因此难以合理有效地建立并完善,中国的综合实力中的文化含量、“软实力”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甚至印度、韩国等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工业国家。

  再次,在全球一体化和西方强势文明的强大冲击下,中国当代文化不仅长期处于被动、模仿、照搬西方模式的劣势且有被日益同化的危险,主要的文化产品——精英层次的教育、学术,大众层次的电影、电视、唱片、网络游戏、时尚、书刊等文化产业,日益西方化,很多正被操控于西方跨国企业机制中,中国文化人只能刻意模仿西方文化产品并削足适履地迎合西方受众的趣味,具有全球普遍价值和强烈现实意义的中国文化,被无形消解为“地方性的奇观”、“正在消逝的东方奇景”或“古玩”、“杂耍”,中国文化被降格、扭曲、肢解并同化,文化传播与对外交流由于中国文化对等地位的消失而不具有影响力。

869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