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其它论文范文 > 测绘毕业论文范文

测绘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测绘毕业论文范文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和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利用数据的要求越来越高,基础测绘的作用显得异常突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测绘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测绘毕业论文范文一:数字化城市管理测绘技术的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在城市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提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在新形势下的升级功能,结合新一代测绘技术的研究成果,论述了实现这些功能的主要技术和应用范围。

  [关键词]测绘技术;数字化;城市管理;应用

  1引言

  自2005年北京市东城区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并向全国推广以来,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已经有1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城市管理部门运用这一集中3S(GIS、RS、GPS)技术的平台,构建了新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城市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加快了城市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随着公众对城市管理水平和环境秩序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基于二维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将面对诸多的挑战,主要包括:①部件数据普查还不能实现全覆盖,特别是立面部件很难用平面投影的方式在地图上展现;②部件数据更新周期较长;③事件和部件问题还不能实现实景影像与历史数据的精细化对比;④城市管理问题动态监管的实时性还不能完全实现;⑤管理信息可视化方面不足。目前,卫星导航技术、传感器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以及遥感等新一代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能够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升级提供有力的技术引擎。

  2主要技术

  移动测量技术是在测量车辆上装载卫星导航系统、摄影测量系统(CCD)相机、360°全景相机、惯性导航系统(INS)、激光扫描仪等传感器和设备。“在车辆高速行进中,通过高精度的卫星定位技术,配合惯性导航设备,获取精确位置及姿态数据,将这些位置及姿态数据,与移动测量车辆同步采集的实景影像数据和激光点云数据进行融合,形成具有地理参考的可量测实景影像”[1]。通过这一技术,我们可以得到任意部件的精确位置和实景影像,将能够解决立面部件无法普查和监督处置困难的问题,如路灯杆、行道树、交通设施、建筑细节等。此外,这一技术还能够实现数据在短时期内的动态更新,大大提高了监督和处置的效率。另外,“由于影像带有绝对方位元素,因此可以实现影像中任意地物的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绝对测量的精度可达0.5米,相对测量精度达到厘米级”[2]。此外,实景影像融合技术和车载GPS技术,也能够为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功能提供更新的技术支持。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通过移动测量技术,已经得到了实景影像数据库。城市管理巡查员在日常巡查中,通过手持的“城管通”对问题进行拍照,并上传至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平台通过对带有位置、姿态信息的实景影像进行融合,得到更新的、实时的实景影像。传统的车载GPS技术仅能够观察和记录车辆的行驶路线,通过“ArcGIS自带的空间分析功能为基础、改进的遗传算法为核心,开发出城管车巡逻最优路径选择功能”[3]。这一技术可以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安排各类城市管理监督执法和作业车辆的行驶路线,避免交叉和空白。

  3功能应用

  3.1立面部件普查

  在传统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所有部件均以平面投影的方式在地图上展现,而大量的立面管理部件则无法在二维地图上表示出来[2]。通过新的移动测量技术,可以实现将立面管理部件全部进行普查,比如建筑立面上的广告牌、建筑首层原始结构、私搭乱盖、立交桥、树木等。升级后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可以解决以前很难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当有未经审批擅自设立的广告牌,或未按审批规定的尺寸和内容的广告牌出现时,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管理人员就能通过巡查员上报的实时照片,运用实景影像融合技术与历史影像进行对比和测量,在广告设立完成前及时发现问题,予以处置;②当有商家在居民楼首层为经营方便而私自扩大窗户尺寸、将窗户扩大成门、甚至在承重墙上开门时,这一技术同样能起到准确判断和及时纠正的作用;③其他部件的普查,如建筑顶部的坡屋顶、老虎窗及各种装饰构件,还有行道树、城市家具等。

  3.2实时动态事件监管

  城市管理中的动态管理和实时上报是快速处置,甚至是靠前防治的基础。当城市中出现生活垃圾堆存、餐厨垃圾外溢、工程渣土洒漏、违章建筑、植物病虫害等事件时,巡查车辆具有比巡查员行动更快、发现和核查问题范围更大的优势。通过移动测量、视频传输、实景融合等方法,不仅可以快速捕捉和记录目标点,为大数据提供基础,还能克服巡查员不能在同一时刻出现在多个地点,造成的随机性和滞后性问题,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实时动态的监督管理。

  3.3监管车辆智能化调度

  目前,城市管理监管和作业车辆包括环卫、园林、市政、交通、执法、电力(路灯)等,数量众多。如果这些车辆在城市中漫无目的地行驶,不仅可能把时间和燃油浪费在未发生问题的区域和线路上,而且可能无法及时出现在发生问题的点位上,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交叉和盲区。通过车载GPS系统由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发布行驶最优路径,同时配合巡查员,对所有车辆进行智能化调度,就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4结语

  卫星导航技术、传感器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以及遥感等新一代测绘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转化,能够为现有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功能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些技术的应用,必将为我国由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洪深,吴江寿,吴强华.网格化城市管理卫星技术综合应用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4,21(1):56-62.

  [2]李德仁.不停歇的思索———李德仁院士文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478-483.

  [3]王茂领.基于3S技术的新型数字城管的应用研究[D].鞍山:辽宁科技大学,2010.

  [4]侯宇红.基于全景真三维斜射影像的数字城管应用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4,21(1):106-110.

  [5]朱庆.三维GIS及其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4,16(2):151-157.

  [6]温宗勇,杨伯钢.北京市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J].测绘科学,2014,39(2):48-51.

  [7]吴秀芹,李瑞改,王曼曼.地理信息系统实践与行业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测绘毕业论文范文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测绘应用RTK技术

  0引言

  农村地籍测绘是厘清农村土地权属和开展土地发证工作时必须进行的一项测绘工作。以往,由于在农村土地测绘中,对测绘技术的执行不规范,造成测绘数据不准确,加之随着农村土地使用时间的推移,地界逐渐变得模糊,在没有一套准确的地籍测绘数据作为参考的条件下,居民在土地发证和土地使用权的问题上经常出现矛盾。最近进行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测绘中,RTK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本文将运用RTK技术对河北省香河县村镇土地进行测绘,旨在通过规范、精确的地籍测量为厘清农村土地权属和土地发证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从而减少地籍统计过程中的矛盾冲突,确保地籍统计工作顺利实施。

  1RTK的基本原理

  RTK又称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是在两台静态型测量仪器间加上一套无线电数据通讯系统(又称数据链),将相对独立的GPS信号接收系统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基准站把接收到的卫星信息(包括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和基准站的一些信息(基准站坐标,天线高等)都通过通讯系统送到流动站,流动站同时接收卫星数据和基准站传送的卫星数据后,把基准站信息传到控制器内,将基准站的观测信号与本身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差分处理,就可求得两站间的基线值,同时输入相应的坐标,转换参数和投影参数,就可求得实用的未知点坐标。系统的结构和流程如图1所示。RTK的关键技术是快速求解整周模糊度和数据传输,这里就不多谈了,在实际工作中要保持卫星信号不失锁,使用尽可能高的波特率,如9600bps。

  2RTK的应用优势

  ①提高了测绘精度:RTK测量不存在象全站仪测绘一样的误差累积,每个测点的精度都是不相关的,这就提高了测绘精度。②控制点之间不需要通视:RTK测量是对观测卫星的实时观测来获取地面点的坐标,不象全站仪测绘那样需要地面控制点之间的通视,这就减少了观测条件,提高了作业效率。③作业方法简单:全站仪测量需要布设图根控制网进行测绘,而RTK测量则减少了上述作业工序,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

  3RTK观测的质量控制

  RTK测量容易出错,因此,在实际测量工作中应加强检核,下面,介绍一些RTK测量的质量控制方法:

  3.1已知点检核法:转换参数解出后,利用解出的转换参数测定一些已知点,用测出的坐标与已知控制点坐标相比较,以此来检核转换参数的可靠性。

  3.2复测比较法:这种方法包括两方面的含义:①两个基准站之间应有一定数量的重合点作为检查点。②每次启动基准站后,应复测几个已测过的RTK点,以此进行比较检查。

  3.3穿线比较法:在每一个基准站测量成果的基础上,选定2-3个已测RTK点来组成一条新的RTK测量链,把新测成果与原测量成果相比较,以此来检查原RTK成果的可靠性。

  3.4电台变频法:在两个不同的基准站上发射不同频率的差分改正数,依靠流动站的变频开关的切换可以收到两个基准站的数据,从而进行比较。

  4RTK的误差分析

  4.1转换参数的影响:RTK作业前,在测区选定一定数量的高等控制点并对其进行RTK观测,求解其WGS-84坐标和地方坐标系坐标,利用后处理软件或内置的实时处理软件求解坐标转换参数。控制点精度和RTK测量时的误差都会影响转换参数的精度,导致最后成果精度的降低。为了提高转换参数的精度,要求所选控制点精度较高并且均匀分布在测区周围,一般3~6点为宜,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求解转换参数,经比较后,选择残差较小的一组参数且在以后测量时,测量范围应在控制点校正范围内,否则,将引起较大的误差。

  4.2基准站的误差:基准站的对中,整平以及基准站周围的环境都会影响流动站的成果。由于RTK采用的是一种视距传输,利用超高频电磁波,因此,它的传输距离受天线高度,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射的影响,所以,基准站应远离各种强电磁干扰源,同时,基准站周围无明显的大面积水域以减小多路径的影响,而且,基准站和天线间无大的楼房等遮挡物,天线尽量设置高些,以提高传输距离。实践表明,气象元素的测定误差(温度,气压等)对对流层延迟改正的误差影响较大,因此,应注意仪器的操作和气象元素的测定。

  4.3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的距离误差:当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的距离较短时,基准站的误差影响可通过观测值的差分处理得到减小;当二者之间的距离较长时,其观测值经差分处理后,仍含有较大的误差,从而,导致最后结果精度降低。另外,观测时要注意卫星的图形强度,当接收到5颗以上卫星,PDOP<6时,才能进行RTK观测;基准站的整平、量高要准确;对中杆上的水准器必须定期严格校正。

  5RTK技术在河北省香河县农村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5.1测绘项目概况我们所做的项目在京津之间的河北省香河县五百户镇,乡村面积20平方公里,居住地密集,交通方便,由于镇在几年前已完成所有权的登记发证工作,所以,此次完成的是乡、村级地籍测绘工作。在本次地籍测绘中,我们抽取了有代表性的10个村,600个界址点,运用上述RTK测绘技术进行了地籍坐标分析,最终得到表1所示的测绘结果。

  5.2测绘方案及测绘流程由于通视条件很差,加之时间紧迫,单纯采用传统常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或测距仪的全野外数字化测图,作业中的困难程度较大,鉴于上述情况,我们研究决定采用以GPSRTK施测地形为主,按照上文所述技术措施逐步施测,在局部房屋稠密、GPS信号较差地区配合使用全站仪。测绘流程:四等GPS网布测→一级GPS网布测→二级光电测距导线网布测→四等水准测量→图根控制测量(共布设27个图根导线网)

  5.3测绘结果本次农村宅基地地形测绘工作中,充分发挥了GPSRTK的技术特点,既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了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有效工作时间,高质量地完成了这次测绘任务。河北省香河县政府根据表1所得数据以及相关统计资料,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农村地籍统计与审核工作,进一步厘清了农村集体土地权属问题,有效解决了农村土地发证工作中因地界模糊所引起的矛盾冲突。

  6RTK应用的展望

  精密单点定位的出现,节约了人们的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精密单点定位:利用载波相位观测值以及由IGS等组织提供的高精度卫星星历及卫星钟差来进行高精度单点定位的方法。该方法目前在静态方面比较成熟,在动态方面正在完善之中。广域差分增强系统(wideareaaugmntationsystem)WAAS:数据处理中心将差分改正信息送往卫星,卫星将自己的卫星星历和差分改正信息转发给用户。该技术的优点是用户只需GPS接收机就可收到差分改正信息,无需其他设备,同时,提高了导航的精度和可靠性。局域增强系统(localareaaugmentationsystem)LASS:在需要高精度定位的区域周围建立若干个基准站,这些站也和卫星一样发射C/A码测距信号和差分改正信号,这种技术大大提高了定位精度。WAAS和LAAS技术改善了GPS的通讯条件,增强了信号的覆盖面,使接收设备简单廉价同时提高了定位精度。

  7结论

  RTK测绘技术在河北省香河县地籍测绘中的应用,解决了土地发证工作中因地界模糊所导致的矛盾冲突,为土地发证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并且充分证明了该测绘技术的实用性。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应用,RTK正朝着远距离,高精度的方向发展,在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大型建筑和构件的自动定位安装,控制网的布设等方面有很大的应用。


测绘毕业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建筑工程测量论文范文

2.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3.毕业论文范文 参考

4.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5.2015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6.2015毕业论文范文

93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