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管理学论文 > 档案管理 > 档案毕业论文范文

档案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档案毕业论文范文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档案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档案毕业论文范文篇1

  略谈档案生态研究述评

  【内容提要】文章从生态学应用视角提出档案生态研究理念,以中国知网档案生态文献为基础进行文献综述,分析了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档案生态研究成果及主要观点,并对未来档案生态研究提出了展望,指出档案事业生态环境、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档案文化生态以及档案生态管理等研究领域将成为重要研究方向。

  【关 键 词】档案学/生态学/档案生态研究/述评/展望

  20世纪90年代末,档案界开始关切档案生态研究,尝试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档案系列问题,初步提出了相关命题,开了档案生态研究的先河,为后期档案生态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今天,生态学普遍应用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成果凸显。在图书、情报、档案领域,利用生态学理论分析专业问题也不再陌生,相关概念如图书馆生态、信息生态、情报生态及档案生态、档案信息生态系统、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等被不断提及并被学术界持续关注,同时,国家各层次相关社科基金也纷纷为此研究立项,支持学术界持续、深入地开展相关研究。为此,本文将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梳理并分析档案生态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档案生态研究发轫

  单纯从生态学融入人文社会科学的角度观之,环境问题是人文社会科学引入生态学理论的重要基点。正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全球环境问题、地区环境问题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生态学思想也恰好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由此,环保问题、生态安全问题、转基因问题、物种问题等,成为生物学家和社会学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相关的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相关的交叉研究层出不穷,相关的交叉成果琳琅满目。档案界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在信息生态的关注中开始关注并研究档案生态问题,提出了档案信息生态、档案文化生态、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等研究命题,为档案生态研究开了先河。

  1.1 生态研究及其应用。

  生态学(Ecology),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6年定义的一个概念:它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英语Ecology是由希腊语词汇“Οικοθ”(居住在同一家庭中的人)和“Λογοθ”(学科)组成,意思是“研究居住在同一自然环境中的动物的学科”,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1]20世纪40年代以来,生态学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研究对象与领域不断拓展,相关分支学科不断涌现。[2]生态学发展至今,其内涵和外延都有了变化,尤其是随着全球人口猛增,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不断凸显,促使当今生态学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以人类为研究主体,从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发展到人类生态系统的研究,因此,生态学的定义应当反映这种变化,把研究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在内。

  为此,在集成众多生态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邹冬生、高志强认为,当今生态学可以定义为:生态学是从系统的高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其中的生物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而环境则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环境;[3]曹凑贵认为,生态学可定义为“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及环境)的协调发展”。[4]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生态问题成为全球问题之一,生态学也从诞生时的生物学范畴衍生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尤其是在政治学与经济学领域,生态学的应用可谓百花齐放,各类成果不胜枚举。笔者认为,生态学由自然科学进入人文社会科学,最大的功效是为人文社科提供了思维导图,使人们尝试运用生态学理论从观察自然界转移到观察社会生活,如企业生态、政治生态、社会生态以及文化生态等。其中,生态位理论尤为明显,生态位概念揭示的是生态个体、种群和物种生存与竞争的普遍规律,该理论20世纪80年代开始被引入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成为研究人类社会巨系统中的一个分析工具。[5]

  1.2 档案生态研究。

  档案生态问题,不言而喻,正是借用生态学理论和思想,参考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积极地将生态思想引入档案学研究领域的专业学术研究,根本目的,是在拓展档案学研究视野基础上,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或者是提供思维导图。而如何去实现,如何去选择生态学的理论,怎样使得生态理论和思想与档案研究之间取得关联等,这便是档案研究者、档案从业者需要面对和思考的直接问题。随着生态学知识在图书情报档案界的应用,除图书馆生态、信息生态、情报生态研究外,档案生态研究也业已初步展开,并取得一定成果。

  据统计,在目前有关档案生态研究的文献中,明确提出“档案信息生态系统”的有3篇,分别为薛春刚《档案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与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种金成《档案信息生态失衡问题研究》[6]及葛翠玲的《档案信息生态失调原因探析》[7],其中,薛春刚一文[8]对档案信息生态系统进行了初步界定:它是指以实现档案信息的产生、积聚、传递、开发、利用等为目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秩序的由各种要素组成的相互关系的总和,其组成要素有人、信息、设备及指导其运行的档案学术理论等。并指出,理想的档案信息生态系统应该是平衡的、稳定的系统,是“人造系统”、“开放系统”以及“动态系统”,突出强调人、信息传递、环境变换在档案信息生态系统中的表现。

  目前,生态学理论和知识在学术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跨学科研究的典范之一。借鉴生态学知识开展专业研究,不仅适用于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传统人文社会学科,也同样适用于新兴社会学科。尽管档案生态研究业已开展了初步研究,但不可否认的是,档案生态研究仍然处于起步状态,但研究的问题深度不够,成果不多,有关专著更是鲜见。为此,笔者以为,摆在档案生态研究面前的首要问题,是进一步推动档案生态研究的开展,使得档案生态研究在广度与深度上同时得到提高,即有更多的人参与档案生态研究,更多的成果体现档案生态研究,更多的问题驱动档案生态研究。

  2 档案生态研究现状

  通过“档案生态研究发轫”的论述,我们对档案生态研究的主题有了基本把握,也对档案生态研究的前因后果有了初步认识,为今后档案生态研究提供了参照。接下来,笔者将以传统文献综述的方式详细分析档案生态研究现状,为档案生态研究的未来提供系统的文献梳理和问题导向。

  2.1 文献回顾。

  档案作为社会存在一分子,档案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与生态有自然的内在关联,实际上,我们从传统档案管理实践来看,作为档案管理重要内容之一的“档案保护”问题,其实,涉及诸多自然科学知识,尤其是生物学知识和传统生态理念,这在《档案保护技术学》这门课程上得到鲜明体现。同时,告诉我们,利用生态学知识开展档案保护工作,也是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重要手段之一。

  而《档案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与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10]一文,应是档案生态研究的开山之作,该文旗帜鲜明地从生态学角度探讨档案信息生态问题,并首次从生态系统的高度,认识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诚如其文所说,意在“着重探讨影响档案信息生态系统平衡的诸因素,及保持和恢复档案信息生态系统平衡的途径”。

  新世纪以来,在上世纪末研究基础上,生态思想进一步被档案学界借鉴和引用。有人撰文提出建立“生态档案馆”,[11]当然,这纯粹是从建筑生态的角度认知档案馆建设低碳、环保问题,是传统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传承;有人提出,要关注“档案生态位”,[12]分析了档案作为社会信息群中的一个子系统,在社会信息系统中独树一帜的原因,指出,“档案,作为社会信息群中的一个子系统……以它的真实性、开发性、系统性、滞后性等特点,区别于其他信息,而在社会信息系统中独树一帜,并由此,形成它独特的‘生态位’——司法工作的凭证,战略决策的依据,科学研究的参考,宣传教育的凭据等”,虽然文章较短,但“标题党”效应明显,明确地将处于生态学核心理论之一的“生态位”理论引入档案学研究,并提出“档案生态位”问题,至今不乏参考意义。事实上,这已经涉及档案与其他事务之间的生态生存问题,可以说,已经很“生态”了;有人提出“生态式思想与档案馆管理制度”,[13]此文已经将生态思想贯彻深入到档案管理制度层面,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还有提到“我国档案业务工作环节的生态学考察”,[14]此文引入生态式管理理念,可以弥补传统“科学管理”的不足。

  生态式管理追求管理的整体功效,向一切等级制挑战,它使人生发新的潜能,使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这已经从档案业务环节内部开始了档案生态考察,为我们全面认识档案管理工作开启了新的分析视角;同时,将文化生态有关理念引入档案学研究,也成为新的研究增长点。《从文化生态学视角看档案文化市场的构建》[15]、《文化生态与中国传统档案文化》[16]、《文化生态对中国传统档案文化的影响》[17]以及《试析档案文化的社会生态系统属性》[18]等文,这些研究,已经集中体现了档案文化生态研究的初步成果。

  《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建构》[19]一文,通过生态学的理念,全面引入到数字档案馆的研究中,把数字档案馆作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系统分析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各生态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建构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结构模型,为数字档案馆建设与研究提供参考。而本文也正是作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研究”的项目成果之一。

  而作者近年来以课题为支柱,已经指导多篇有关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有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环境、结构、保障机制、运行机制以及评估等系列研究。南昌大学张东华则在《数字档案馆信息生态平衡及其策略研究》[20]一文中,论述了保持数字档案馆信息生态平衡的意义,分析了数字档案馆信息生态失衡的表现及原因,并提出了保持数字档案馆信息生态平衡的应对策略。

  2.2 研究述评。

  纵观上述文献回顾和分析,我们看出,目前,档案生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多,尤其是专著除了传统档案保护技术学教材外更是鲜见。从国家社科基金的立项来看,反映了档案生态研究在档案学学术领域受到重视,且相关课题也被提到国家层面,需要开展深度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从已有的成果分析来看,我们认为,主要研究突出表现在初步的借鉴层面,缺乏深度的专业研究且研究层面比较分散,呈现零星研究状态,缺乏系统深度研究层次。可喜的是,近年来,国家社科基金已持续关注档案生态研究,相信随着这类以课题为中心的档案生态研究,将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成果。

  笔者以为,借鉴生态学理论研究档案问题、探索档案发展等,这其实是涉及学科嫁接这一基本问题,不算创新。若想提升至创新层次,迫切需要直面“如何选择、如何关联”问题,进而回答“如何实现”,即通过学科嫁接或者理论嫁接抑或思想嫁接,最终是“为我所用”,使生态理论为档案事业作“嫁衣裳”。

  虽然,档案生态问题客观存在,但实际上,档案生态却仍是个新生问题,相比相关学科而言,我们的交叉研究刚刚起步,我们的专业关注还很薄弱,我们的专业视野还很狭窄。为什么说客观存在?我们知道,生态问题与环境之间息息相关,档案与环境之间关系也很密切,相关的研究也很多,但缺乏理论深度和社会高度,生态学的问世及应用为档案与环境研究提供了理论视角和思想路线。作为新生问题,只缘从生态学视野关注、研究档案问题的太少,已经提出的档案生态问题声音太弱,迫切需要档案人开始高度关注,积极研究,充分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形成档案生态理论和思想,促进档案工作发展。

  3 档案生态研究展望

  档案生态研究,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末业已开启,在新世纪初得以全面展开,并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课题层面进入深入研究序列,可见,生态学与档案学之间的关联研究,已获得了国家层面的认可。但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相关深度研究仍然缺乏,其研究空间仍然广阔,需要学人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拓展档案生态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笔者以为,在未来档案生态研究层面,可以从以下诸角度开展研究。

  3.1 档案事业生态环境研究。

  目前,档案事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在信息网络技术驱动下,档案事业发展呈现诸多新特点,如新领域的开拓(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所带来的系列专业问题)、新环境的呈现(档案事业发展环境需要直面信息网络技术驱动下的网络社会现实环境)、新问题的困境(档案事业在“传统与现代化”的转型历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如档案信息化、档案信息资源组织、电子文件的采集与长期保存、数字档案馆等结构与功能等)等,所有这些新领域,均可归结为档案事业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学术界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研究,一方面,从生态学的视角分析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的新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跨学科的介入拓展传统档案学研究的范围。

  3.2 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研究。

  实际上,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理念的提出,是基于生态系统的角度观察与分析数字档案馆系列问题,而提出的跨学科性研究课题。该课题,在金波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推动下,目前,已经取得初步成果。就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研究课题本身而言,我们认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理念的提出,是建立在生态系统理论对数字档案馆建设与发展的战略影响的前提下提出的全新概念,这也是近年来,生态学理论与生态系统理念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具体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面对未来,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培育与发展问题至关重要,这不仅涉及数字档案馆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问题,且关切到中国档案事业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全面推进与发展。我们可以从生态系统理念的角度,提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理念,并从战略上规划数字档案馆发展,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培育与发展指点迷津。可以预见,随着数字档案馆建设投入的加大和相关研究的深入,该课题将会面对更多新情况,需要学人持续跟进,从生态学、系统学角度进一步研究和分析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相关的各类问题。

  3.3 档案文化生态研究。

  目前,文化生态研究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据百度百科解释,文化生态核心思想有三:[21]①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所显露的美好的姿态或生动的意态;②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③泛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状况和环境。档案作为人类文明的承载,它自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特性,通过文化生态的引入分析档案文化生态问题。

  目前,档案界在档案生态研究成果中已有初步涉猎,有涉及档案文化市场研究的,如《从文化生态学视角看档案文化市场的构建》;有从中国传统档案文化角度分析的,如《文化生态与中国传统档案文化》与《文化生态对中国传统档案文化的影响》以及《试析档案文化的社会生态系统属性》。这些研究,已经集中体现了档案文化生态研究的部分成果,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展开系统深入研究,从文化生态学视角,深度探讨文化属性层面的档案及档案文化与“大文化”、“文明”等关联命题。从档案自身文化属性以及文化生态研究趋势来看,系统从生态学、文化学等角度,分析档案文化生态课题具有广阔的空间,它不仅有利于拓展档案学自身研究的领域,而且,可以提升档案学研究的深度,也是传统档案文化研究的升华。

  3.4 档案生态管理研究。

  生态管理(Ecosystem Management,也有学者称之为“Ecomanagement”),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成为研究和实践的热门。由于自身的复杂性,生态管理无论是作为理论还是实践至今仍处于发展中。生态管理的理论基础非常广泛,它跨越了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和系统论等学科领域。[22]生态管理思想是生态管理理念的集中体现,认为“生态系统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而成的系统,对于它的管理与调控,必须在遵循生态学原理的同时,受到社会、经济规律的调节和制约”,需要通过生态管理思维达到“维持依赖于自然资源的社会经济修通之间的一种平衡”。

  [23]鉴于生态管理在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作为从生态学、系统学等多学科角度综合提出的档案生态研究命题,生态学自然对其影响深远,不仅是此概念提出的直接动因,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传统档案学学科体系中,档案管理学处于核心地位,这与档案管理活动的实践性以及档案学起源于档案管理实践密不可分。在生态思维大力引入管理实践的今天,作为管理性特征突出的档案管理实践来说,引入生态管理思想具有逻辑的合理性。我们认为,在未来档案生态研究中,引入生态管理思想渗透入档案管理实践具有必要性,借鉴生态管理理论研究档案管理活动具有实践的可行性。

  档案生态研究尽管已经起步并有诸多成果问世,但学无止境,档案实践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需要学界同仁持续跟进,进一步探索档案生态研究的前沿课题,不断拓展档案生态研究领域,为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生态学[EB]

  [2]邹冬生,高志强.生态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6.

  [3]邹冬生,高志强.生态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

  [4]曹凑贵.生态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5]庄悦群.从生态位到可持续发展位:概念的演进[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4):1.

  [6]种金成.档案信息生态失衡问题研究[J].云南档案,2011(3):53~54.

  [7]葛翠玲.档案信息生态失调原因探析[J].兰台世界,2007(7下):35~37.

  [8]薛春刚.档案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与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J].档案与建设,1998(4):12~14.

  [9]刘越男.利用农业科技档案为生态农业建设服务[J].档案学通讯,1997(4):37~40.

  [10]薛春刚.档案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与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J].档案与建设,1998(4):12~14.

  档案毕业论文范文篇2

  论档案学理论的价值实现

  一、什么是档案学理论的价值实现

  1.掌握档案学理论只是手段,用理论创新才是目的。

  人们掌握系统的档案学理论,依靠自己日用常行、刻苦钻研,博览群书、日积月累。一些人之所以受到学界拥戴,敢领学术权威之誉,就是对档案学理论的系统掌握。但是,人们掌握系统的档案学理论的目的,远远不在于此。厚积而薄发。薄发,就是学者将心中的档案学理论创新意识酝酿多年,像火山那样不可遏止地喷薄而出,将一系列档案学原创理论奉献给社会。

  立秋十八天寸草结子。如果档案学人不把创新作为治学目的,一生没有可以传世的档案学术成果,空手来世,空手归西,就等于白白地在这个世界上奔忙了一辈子。尽管某些人著书作文高可比肩,如果只是抄袭、照搬别人的东西,或者仅仅对别人已有成果归纳、整合、梳理,并没有提出与众不同的学术观点,没有形成独立的学术风格、学术思想,没有独创的学术成果,就不会在档案学术领域播下自己的种子,不会在档案学术历史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后人所需要的,是我们这一代独立创造、独自发明的档案学理论,是与我们这个时代相符的打上时代烙印的原始创新,是具有中国特色可以长期指导中国档案学实践的科学理论。正是由于我们的理论创造而铸就了档案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2.关于档案学术生命问题。

  档案学人不在于一辈子获得了多少荣誉,头上戴着耀眼的学术桂冠,有多少人对自己歌功颂德,而在于档案学理论的价值实现,在于对档案学术独特的奉献。从严格意义上讲,真正的档案学理论价值实现,既不是个人标榜的,也不是当代人蓄意吹捧的。一个人的理论是否对档案学的创新,是不是真正的理论价值实现,需要经过后人反复实践的检验,要让后人做出鉴定。这就是档案学术生命问题。

  历史上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往往被当代人捧上天的学术理论,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便被后人无情地扔进垃圾箱。时间和实践分别是检验真理的纵横坐标,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档案学原创成果,必然像真金那样,在时光风雨(纵向坐标)和实践磨砺(横向坐标)组合的空域中越发光辉,光芒经久不灭,如宇宙星光,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前行的道路。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档案学研究,谁拥有未来谁就具有希望。档案学人注重档案学理论的价值实现,注重理论创新,必须同时注重档案学术生命,尤其在目前学术浮躁、学术腐败的喧哗之中,甘坐十年冷板凳,方得留世一文章。自由做人,独立思想,不求虚名,脚踏实地,勇往直前,厚积学术道德,必得传世之作。仅仅拥有档案学理论的人只代表今天,真正代表未来的,是谋求理论价值实现的人,他们才是兰台未来之星。

  3.知识是财富,但真正的财富是知识的创造力。

  某个当红的经济学家在台上讲了四个小时而得万元报酬,知识就是财富便为社会认同,成为公共理念。当人们把浮躁注入知识,如同向知识中加入水分,知识便如泡沫般充斥于我们的空间。其必然结果是,知识成为挣钱牟利的工具而失去了它的本性。老鼠在数万年的繁衍中只会掏洞,而人类却由茹毛饮血步入现代生活。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引出了“国民财富”观点。他用封闭保守的中国和科技创新的荷兰作比较后认为:真正具有国民财富的不是中国而是荷兰。亚当·斯密的观点说明这样一个问题,档案学人守旧停滞只能徒劳无为,创新意识、知识创新能力才是档案学理论价值实现的动力源泉。仅仅拥有知识并不是真正拥有了财富,以创造性思维,将知识转化为档案学持久创造力,才是真正财富。

  4.档案劳动的最高层次是档案学理论的价值实现。

  笔者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发表的《档案劳动论》、《论档案创新劳动》等文章中,将一般的普遍的档案管理活动称之为中低级档案劳动,而把档案学理论原创视为高级档案劳动。为什么理论原创才是高级档案劳动呢?一是原创必须以系统的档案学理论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奠定基础;二是系统的档案学原创必然是多年苦苦求索、灵感突发而又及时将其整合为系统理论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三是原创理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成为档案学理论发展的时代坐标,其意义重大;四是系统的档案学理论原创远远超过了十年磨一剑的艰辛,而是一辈子的付出,伴随着巨大的舍弃,蕴涵着高尚的道德力量。厚德载物,天道酬勤,为后人敬仰。

  二、如何达到档案学理论的价值实现

  档案学理论价值实现的意义,是人们在系统掌握档案学理论基础之上,并不由此停滞,而且要用已有理论和工作经验,去解决档案学实践中发现的新问题,创建自己的新鲜理论,不断达到档案学理论价值的再实现。

  档案学理论的价值实现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人们掌握了系统的档案学理论相对容易一些,而创建新的理论,这些理论又必须经受得住今后几十年实践的反复检验,则是十分困难的。目前,中国档案学理论价值实现并不理想。恕笔者直言,上个世纪我们拿来了西方档案学理论,诸如档案全宗理论、分类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派生的主客体全宗理论、文件生命运动理论,是在别人现有理论基础上继续完善、补充,是受洋人思想引导,为洋人做嫁衣。

  完全本土的档案学系统理论,至今尚未出现。我们应当从这些反思中得到什么?我们在档案学理论价值实现,在创建中国特色档案学理论方面,缺少什么?为什么数十年中国档案学理论原创成果稀缺,众多档案学人奋斗终生难有大的建树?如果继续照此前行,不得觉醒,中国档案学理论何时能够价值实现?

  “知识创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意识形态。”①中国档案学理论价值实现,首先在于我们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把理论研究立足点转移过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用我们的心血浇灌中国档案学理论大树,有所发现,有所前进,在这棵理论大树上结出新的理论果实。创建中国档案学理论,绝不能再走洋人的路。我们不能满足于与洋人比肩齐高,而是敢于站在洋人权威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有所创新,有所发现。

  档案学理论是不断向前发展着的,发展档案学理论是中国档案学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如果中国档案学理论在我们这一代人停滞下来,或无大的建树,我们将愧对历史,愧对后人,愧对档案事业。我们这一代人掌握前人的理论,只是档案学理论价值实现的前提条件,不让其停滞,在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中创建新的理论,赋予档案学理论鲜活生动的时代特色,赋予档案学理论的中国特色。这个历史重担我们一定要接过来,而且要向后人传承下去。

  档案学理论的价值实现是坚苦卓绝的脑力劳动过程。档案学理论价值实现如同沙中淘金,滴水穿石,铁杵成针,没有甘坐几十年冷板凳的耐力,没有众多档案学人心血的付出,是不可能实现的。笔者二十岁时正值““””时期,在喧闹的社会环境中把自己封闭起来,甘受清冷寂寞,博览群书,笔耕不辍,之后,始终不离兰台,相继做出了档案劳动论、档案组织论、乙太档案论和企业档案简约管理、央企档案事务所管理模式的建构。惟一的感受就是勤学苦思,动笔又动脑,立足原创,不停探索。人们投身档案学理论研究,必须舍弃众多欲望,无私奉献,持之以恒,必然获得系统的档案学理论原创。

  三、档案学理论价值实现的方法

  1.另起炉灶,做中国饭。所谓另起炉灶,原

  意是单独开伙,不与他人一个锅里吃饭。档案学人另起炉灶,关键是独立思想,自由做人。长期以来,中国档案学研究“跟风”、模仿、照搬、抄袭现象十分严重,一些档案学权威总是哈着腰,低着头,跟在洋人后面亦步亦趋,把外国档案学当作圣经,不敢有一点怀疑。我们如果不敢否定洋理论,不敢向洋权威发出挑战,没有超越他们的勇气,民族档案学理论建构还如何谈起呢?

  档案学理论价值实现当然需要吸收、借鉴外国档案学理论,但是,这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学习、借鉴外国档案学理论,必须具有哲学批判的武器,区别出哪些理论对我们有用,可以拿来,借鉴吸收;哪些理论对我们没用,需要加以批判抛弃。如果没有辨别和批判,一味拿来,让许多洋人的理论充斥于我们头脑中,便是舍本逐末,不会有一点点学术建树。

  旧的大楼即使内外装修得富丽堂皇,其旧的本质并未改变,只有将其推倒,重新设计、重新建筑,才能出现一座新的楼房。按照黑格尔辩证法观点,我们要对以前以及现存的档案学理论在大脑中“屏蔽”或“归零”,一切从新开始,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这就是档案学研究中的另起炉灶。进行档案学理论研究,必须另起炉灶,独树旗帜,独辟蹊径,独创天地,独领风骚,用中国人的思想在中国炉灶里做出中国饭,产生本土化的档案学原创理论。

  2.标新立异,离经叛道。

  依靠灵感突发的奇思怪想,打破常规,异想天开,可见档案学一片新的蓝天,是档案学理论价值实现的重要方法。“科学实践是以观察、实验和建立科学理论为内容的实践活动,是一种独立的探索性的个性思维活动。”②“自由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无限的自由乃是一种创造的力量。”③档案学人在年轻时具备了独立思想,自由做人,敢想、敢说、敢做、敢为,步入中年后更加成熟,但不能重归世俗,而是一直沿着自己选定的道路走到底,坚信自己能够达到档案学理论的价值实现。大凡有作为的档案学者,都有这样的志向、毅力和执着精神。马克思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来说,全部的问题都在于使现存的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青年马克思是黑格尔派,他不迷信任何的权威,相信一切现存的事物都要逐渐步入死亡,为将来新的事物所取代。记得一个哲学家说过,太阳在每一天都是新的。图新弃旧,是在已经掌握旧的档案学理论基础上,对旧的已经不再适应实践的理论加以无情批判。新生事物在母体中诞生,使得原有事物逐渐变成旧的事物,新生事物的壮大成熟意味着旧事物走向衰败灭亡,推陈出新,新旧交替,是世界万物发展的历史规律。没有批判旧理论的勇气,就没有建构新理论的智慧。档案学人在求索新的理论过程中,必然要伴随着对旧理论的否定。

  旧的理论一点点消失,新的理论一点点生长,最终对旧的理论取而代之。标新而弃旧,立异而脱俗;离经而独行,觉醒而叛道。话不奇不讲,文不奇不发,是某一类档案学人与众不同的气质。当今中国哲学界回归马克思的思潮是一场新的思想革命,它无疑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先导;而中国本土档案学理论价值的实现,必然是中国档案事业兴盛的前奏。另起炉灶,标新立异,破旧立新,推陈出新,建构中国档案学理论体系,让中国档案学理论引导世界。在与中华民族崛起中新生的一代中国档案学人,才是未来和希望所在。

  3.自我超越,厚德载物。

  档案学理论的价值实现需要系统而广博的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成为力量,是指人们将自己掌握的知识经过大脑加工过滤、消化吸收,从中产生创新的勇气和胆魄。然而,许多人却把知识当作包袱背在身上,知识越多越保守,思维僵化,守旧无为,这是很可悲的。如何将知识变成创新的力量呢?关键的一点就是实现自我超越。首先,你要有否定自己的勇气,在此以前的学位、荣誉,乃至权力和欲望,都要从大脑中清除,归还一个人之初的“新我”,一个无欲神清、心明如镜、一尘不染的人。

  这就是庄子所说的身游。接着,要让你的心飞起来,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在浩瀚宇宙中神游,在自我超越中可见天地永恒,可知万物本源,最后,在天人合一万物混沌大化同游的超越境界中谋求档案本源、档案管理规律和档案学思维形态的大彻大悟。庄子曰心游,是人的精神无限自由,人们得到档案学理论的价值实现,是完全“新我”的厚德载物。

  档案学理论的价值实现,应当成为档案学人的价值观。中国档案学实践渴求理论的指导,我们肩负着创建中国档案学理论体系的历史重担,我们必须有所作为,有所创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在谋求中国档案事业辉煌的过程中,档案学人的价值就是档案学理论的价值实现。

  参考文献:

  [1][2]庞元正.创新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哲学研究2009(7).

  [3]叶秀山.学问的自由与自由的学问.社会科学战线2009(6).

293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