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管理学论文>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高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一:旅游管理交际式双语教学研究

  摘要:双语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但存在课程选择欠合理、学生自信心较弱等问题。基于《前厅与客房管理》的教学实践,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有选择的采用“交际式”双语教学模式,以专业知识的掌握为基础,将外语的交际功能作为双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实现双语教学的模式创新与效果提升。

  一、双语教学概述

  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国内高校掀起了双语教学热潮。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如在加拿大,双语教学一般指在英语地区用法语授课的教学形式。在澳大利亚,双语教学是指用非母语(英语)进行的部分学科教学。我国及不少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双语教学,是用外语(主要是英语)讲授非语言的专业知识,它“不是语言教学,是以讲授内容为主线的教学”,是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

  二、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选择的合理性有待提高

  目前双语教学的开展大多根据师资力量而定,如果课程的主讲教师有较强的外语水平,则这门课程实行双语教学的可能性就更大,存在一定的“因人设课”的情况。

  (二)学生自信心偏弱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拉开了双语学习的能力和效果,学生面对双语教学的信心不足。

  (三)传统教学方式仍是主流

  “讲授式”仍然是主流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英语“输出”未必能转换为学生的“输入”,缺乏互动,尤其是缺少学生的反馈,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三、旅游管理专业“交际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交际式双语教学模式解读

  迅速发展的旅游产业不仅要求人才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须拥有良好的语言基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双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双语教学有沉浸式、导入型、双轨式、过渡型、双联型、三向分流型等不同模式。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特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笔者提出“交际式”双语教学模式,即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将外语的交际功能作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在使用外语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使教学过程交际化,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使学生成为双语教学的中心。

  (二)“交际式”双语教学模式在《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酒店管理课程是旅游专业课程模块之一;从酒店管理的角度看,前厅与客房是酒店宾客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部门,无论是一线工作人员还是部门管理人员,都需要熟练使用外语。通过实施《前厅与客房管理》的双语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酒店这两大重要部门的运行机制,掌握酒店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通过训练,使其能够使用流利的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这对于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其英语应用能力、提高人才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课程使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作为授课语言和学习语言,在了解与掌握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的相关知识和世界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的同时,提升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涉及重要的理论知识,如岗位职责、超额预订、安全管理等内容,以汉语为主要教学语言,重在掌握理论要点;涉及对客服务的环节,如礼宾服务、客房服务等,则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重在实现英语的交际功能,促成学习目标的实现。应用“交际式”双语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活化为一种交际活动,各章节内容被巧妙设计成一系列酒店前厅与客房部的运行情境,将对客服务、管理活动、组织运行等环节场景化,提倡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通过“教”与“学”的“交际”,学习专业知识并达成语言目标。以“客人投诉处理”一节为例,在使用汉语讲述客人投诉处理的原则后,教师以客房服务中的一起投诉事件为情境,邀请学生担任案例中的角色,要求学生结合所学,解决这起投诉事件。教师作为旁观者,对过程不予干预,对英语表达中出现的细小语法或语音错误也不予细究,重点关注顺畅的交流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处理投诉的过程中展现出很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出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学生对不同的投诉处理方式进行辩论,课堂氛围十分热烈,又进一步刺激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实现了“交际式”双语教学的既定目标。

  四、结语

  人才是行业发展的灵魂,双语教学是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中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交际式”双语教学模式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在不影响交流的前提下,对语法或语音方面的错误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鼓励学生锻炼和提高语言能力。鉴于该模式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和灵活性,对教师的外语水平、课堂控制力和现场表现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建议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选择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予以实施,并通过教学效果评价、建立反馈机制等措施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确保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二: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启发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呈现数量规模扩张,但在人才养成方面明显落后于国际旅游业的要求,还存在很多缺憾。为了尽快提升我国旅游业人才培养水平,本文借鉴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可取之处,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优化建设助力护航。

  一、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现状

  1965年以前,日本高等教育机构没有设置任何旅游相关课程,只有青年____会和几个初级学院设立了两年制旅游教育。随后历经两年筹划时间,在其社会关系学院内设立了旅游系,为日本旅游教育开拓了先河。但是,本科旅游教育在日本存在许多问题,症结是旅游研究的性质。本科教育大多数是借用其他学科知识对旅游学进行定量定性研究,主要以教授知识和理论为基础。为弥补本科教学活动中不提供专业教育或实际操作培训的不足,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应运而生。日本为应对国际贸易危机,提出了出国旅游人数翻倍的“千万计划”,同时实施“综合保养地域整备法”振兴国内旅游。很多专科学校开设了和旅游相关的专业,促进了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近年来,日本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为刺激消费,政府再度启用旅游作为新产业,提出“观光立国”构想,放宽签证等方式吸引外国游客。旅游人才培养再次成为当务之急。日本的旅游管理教育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研究生教育三只主导力量并重,其中高等职业教育是旅游教育发展的重点。旅游业界要求从业人员在个性活跃、合作交流、适应性和领导力等方面的个人专长。因此,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旅游管理专业与业界的联系十分紧密,二者之间的合作呈现常态化。在正规教育课程中引进行业实习,满足学生在今后专业生涯中所需要的态度、洞察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缩小现存教育水平与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目前,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的建设兼具国际化视野,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二、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优势分析

  日本国内对于教育建设普遍达成共识:对于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除了开发人力资源别无选择。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日本人对于职业和企业有很强的归属感,这种精神感召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职业教育的培养体系中强调了专业性。

  (一)办学形式多样化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形式比较丰富,目前主要分为四种:

  1、以初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的高等专门学校。这类学校一般以公立为主,学制是五年,相当于高中和大学两个阶段,在五年中实施连贯的职业技术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专业素养的养成。办学优势是重视实践学习,学生入学年龄小容易塑造正确的职业观,毕业时授予“准学士”学位,就业率高。

  2、以高中毕业生及同等资格生源为招生对象的短期大学。这类学校一般以私立为主,学制是两年或三年。在教育上突出人文教养,兼顾职业教育和技能培养,塑造兼具职业特征的个人气质。在这种办学模式之下,以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能力知识为切入点,降低教育难度,培养具有针对性,学生毕业时授予“短期大学士”学位,为日本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大批应用型人才。

  3、以高中毕业生及以上学历水平者为招生对象的专门学校。这类学校一般以私立为主,学制一年到三年不等,开设一些面向性的专门课程。其办学规模较小,在数量上占据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绝大多数。办学优势是职业技术教书突出实用性,依赖市场机制运作,管理较为灵活。还设有面向初中毕业生及以上文化水平者的高等课程,扩大招生面,真正做到多层次教学。学生毕业时获得“专门士”学位。

  4、面向社会大众的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包括公共旅游专职训练机关、大型旅游企业内部训练机构提供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等。日本最大的旅游公司——日本交通公社(JTB)就有专门培养自己员工的旅游大学,每年为企业内部提供大量的优质旅游业从业人员。

  (二)培养模式多元化

  为了更好的服务旅游业,满足市场需求,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的设立突出国际化、技能化、创新化。其就业目标岗位不再局限于观光局或旅行社,而是扩大到饭店业、航空业和城市产业等多种服务性行业。其培养目标是塑造高素质、国际意识丰富、专业知识扎实的人才。另外重视在经营、策划、地方行政等方面进行素质教养,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力求培养的学生在旅游事业的改革和旅游产业的创业方面有所作为,甚至称为振兴区域经济的领导者。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采用分类层次设计,将主要课程分为六大类。第一层次是公共层,是全校公共课程,包含综合教育科目和人文社会科目,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文化底蕴打下基础;第二层次是相关层,包括和专业相关的一些基础科目的学习。主要有法学、商学、经济学、经营学、地理学等课程,为今后就业及再教育提供助力;第三层次是基础层,是旅游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包括旅游概论、旅游企业论、旅游调查法等科目,还为学生提供一些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第四层次是专业层,包括专业相关的基干科目;第五层次是扩展层,涉及在专业下面的学科细化,分为旅游文化、旅游规划和旅游经营3个学科;第六层次是选择层,扩展知识面,拓宽学生视野。

  (三)管理考核严格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秉承松入口严出口,易进难出的原则。其培养的学生在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上具有很大优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严格的管理。在学习管理方面,考试(包括补考)制度严格,每学年每千名学生中有35—47人留级、4—8人休学、9—13人中途退学。入学学生5年后毕业率只有82%。在生活管理方面,由于高等专门学校多数为小规模办学,有利于学校开展严格细致的管理。要求所有学生均住校,还定期召开家长交流会。客观上规范了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为其塑造良好的集体适应能力、较强的抗压能力奠定了基础。

  三、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启示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式相对单一,基本依靠政府办学,社会办学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呈现短缺现象,办学形式的单一,导致教学手段相对传统,明显落后于市场需求。通过对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旅游管理专业的现状分析发现,产学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未来的主流办学方式。急需由国际酒店集团、连锁酒店及高级旅行社独自开办或协办,可采用实验班级形式,开展订单式教学。或者将旅游行业相关资深专业人士请进课堂,拉近学生与一线人员的距离,使学生更加了解市场动态,贴近行业需求。在此种办学模式下,有利于把职业教育和实际岗位需求有机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提升办学企业的知名度,通过办学起到宣传作用,有利于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建立系统的企业培训机制。在管理体系方面,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归类为学历教育,由于这种限制,使得旅游行业已就业人员或有意愿进入旅游行业的社会人员无法享有接受此类教育的权利。事实上,旅游管理行业的发展日星月异,为适应市场需求,我国高职教育旅游专业可建立开放性、弹性的教育机制。日本高职教育的形式如短期大学、企业内职业院校等值得我国借鉴。随着旅游市场的国际化的深入和互联网加浪潮的推进,与海外学校合作办学或发展海外远程教学将是我们可借鉴的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吸收海外先进的旅游咨询,更新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实习就业渠道。在学生培养目标的设立存在观念上的滞后。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容易产生片面倾向,有些院校过分关注培养专业旅游管理知识,就业目标集中于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事业单位。虽然愿望美好,但碍于高职的学历门槛,这种就业愿景的达成具有现实困难。在此种背景下,又容易产生过分强调“职业性”,单纯关注某项旅游相关技能的培养,就业目标集中于旅行社或酒店业的一线岗位的现象。而这种培养目标的设定有悖于中国传统观念里的读书论,家长觉得就业岗位不够体面,学生也会产生错误模糊的就业观。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仅仅局限于旅游业,更把目光触及到旅游业以外的相关领域,其宗旨是培养高素质、国际意识丰富和专业知识扎实的人才。与之相比,我国的培养目标的定位过于片面和狭窄,无形中缩小了就业面,也没有体现国际化倾向。通过对日本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分析研究,发现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国学习借鉴。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要关注自身内涵,推进个性教育,重视国际交流,以期培养出善于迎接挑战、具有合作能力与职业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大学生旅游专业毕业论文

2.本科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3.2016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4.本科旅游管理论文

5.旅游管理论文:旅游精细化发展之初探

1039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