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管理学论文 > 市场营销 > 有关电子产品营销论文

有关电子产品营销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有关电子产品营销论文

  当今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使得电子商务的竞争也越发激烈。电子商务企业要想站稳市场必需要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电子产品营销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电子产品营销论文范文一:智能电子产品的营销策略

  【摘 要】从传播角度来看,iPhone已经不是一种电子产品,必须把它当做一种新媒体来开展研究。iPhone取得了令手机厂商羡慕的成功,尤其是在利润方面。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对于消费者而言,iPhone提供了一个“媒体”,它可以是书籍、杂志、网站、音乐播放器或者电子游戏机。苹果公司也不再是一个物质产品生产商,而逐渐进入内容生产的领域。

  【关键词】iPhone 受众研究 满足

  在智能手机领域,iPhone作为后起之秀,近几年来表现抢眼,拥有一批忠实的用户,从第一代到最新的第四代产品,都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等老牌厂商纷纷效仿苹果公司的模式,效仿的范围从产品设计、操作界面到商业模式。

  事实上,在苹果公司推出iPhone之初,就在业界备受诟病。该如何看待业界批评与商业成功之间的巨大反差?我们认为,对于iPhone的研究已经不能再简单从技术或是电子产品的角度展开,必须把它当做是一种媒体,一种新媒体来开展研究。对于仿效iPhone的其他智能手机或是电子产品也要同样对待。

  一、iPhone作为电子产品的不足

  如果仅将iPhone作为一款电子产品进行研究,我们会看到它本身存在着许多设计缺陷,如糟糕的待机时间;中文输入速度慢;需要个人电脑上安装大体积的iTunes软件;程序安装管理严格;支持的音乐和视频格式极其有限;一代、二代本身甚至不支持彩信;四代早期产品存在奇怪的信号衰弱问题等。

  与竞争相比,iPhone并没有太多的硬件规格上的优势。从表1可以看出,在主要的硬件规格上,iPhone相较竞争对手基本持平,并没有突出优势可言;如果考虑价格因素,iPhone的竞争力大大降低。简言之,iPhone的性价比处于劣势,绝对性能也不领先。

  二、iPhone的商业成功

  尽管在很多人看来,iPhone的产品设计、定价以及绑定运营商的销售策略存在许多问题,但iPhone仍然取得了令手机厂商羡慕的成功,尤其是在利润方面。图1、图2显示了2010年第二季度的全球手机市场份额分布。

  根据IDCC对2010年第二季度全球手机市场的统计,诺基亚仍然占据第一位,市场份额为35.0%,三星和LG紧随其后,市场份额为分别为20.1%和9.6%。iPhone并没有进入到市场前五名。但必须注意到,诺基亚市场份额第一的背后是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

  而销售额的对比,强烈显示出iPhone产品的竞争力。在2010年第二季度,诺基亚的销售额为100亿欧元,净利润2.27亿欧元,同比暴跌40%。其中,诺基亚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是苹果iPhone的4倍多,但其营收只是苹果iPhone的93.7%。

  市场份额、销售额和利润的对比,显示出传统的手机厂商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苹果公司显示出了惊人的竞争力,消费者愿意在iPhone上花费更多的金钱与精力。

  三、iPhone成功原因之一:突破刻板印象产生消费冲动

  如同苹果公司的其他产品一样,iPhone的价格也远远高于市场同类产品。对于许多消费者而言,购买苹果产品多少带有不理智的成分。如何劝服消费者做出“冲动”的购买决定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尤其在面对第一次购买苹果产品的消费者时。

  苹果公司一直强调自己是一家创新公司,“革命性”一直是史蒂夫・乔布斯最爱用的单词之一。而从传播学的理论来看,就是iPhone突破了消费者对于智能手机的刻板印象。

  在iPhone上市以前,智能手机已经发展了多年,比较具有影响力的如微软系(采用微软手机操作系统)、诺基亚(多采用诺基亚塞班系统)、摩托罗拉(采用Linux系统)等。在这一过程中,直接用户和间接用户逐渐形成了对智能手机的印象,也就是刻板印象。在刻板的印象当中,有些是正面的,有些是负面的。在表2中,我们试着进行了概括。这些印象左右人们的购买行为,尤其是冲动型的购买行为。

  而随着消费理念的成熟(这也当中也是智能手机的贡献),消费者开始对智能手机有更高的要求。这个要求与智能手机的刻板印象产生了错位。智能手机的负面印象一再得到强化,甚至到了足以影响消费行为的程度。

  图3描述了传统智能手机与用众需求的错位。新产品的设计突破刻板印,与用户需求重合,甚至恰当的领先用户需求即创造用户的需求,就可以赢得未来的市场。如果询问一个普通的消费者,他很难回答出iPhone产品的技术参数,但可以讲出许多极富吸引力的特征,这正是苹果对于传统智能手机刻析印象的突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突破显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比如:多点触摸屏操作、仿真式的设定操作、对话式短信、对竞争者产品的兼容、流畅的操作体验、程序安装便捷等。因此,尽管iPhone存在着前面提到的各种缺陷,但它突破了传统智能手机的模式,满足甚至创造了用户对智能技术的人性化的需求,再辅以外观上的个性化,引发消费者“非理性”的购买冲动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iPhone的成功原因之二:掌控内容提供即媒体化带来忠诚与利润

  成功地把技术人性化是iPhone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还发现了另外一个特征:iPhone正在媒体化,更多的电子厂商正在跟进这一模式。

  iPhone的媒体化在两个方面展开:技术和商业模式。传统的媒体如报纸书籍、广播、电视在使用上都有一个很根本的技术特征:使用简单。在iPhone的包装盒里没有说明书,外包装上没有任何对用户无意义的技术参数,iPhone希望自己像翻开就能读的一本书那样简单,也希望用户获得使用类似媒体的满足。iPhone为此所做的尝试在上一节中已经提到,这里再强调的是,无疑用户确实在部分程度上获得了这种体验:在刚上市的时候,人们经常看到尝鲜者展示如何在iPhone上放大照片。

  iPhone媒体化的另一个表现在商业模式上。新媒体时代媒体中内容提供者与载体提供者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传统媒体的时代,印刷厂承担出版社的业务,收取物质生产的报酬;电子厂商生产电视机,业务跟电视节目基本没有直接的业务联系。纸与“书”,电视机与电视节目是分离的,从事“信息”生产和从事“载体”生产的两类厂商的利益相关性很小甚至没有。在新媒体时代,首先是技术突破使媒体可以提供的信息发生了变化,除文字、图片、音乐、影视以外,还增加了通信(电子邮件、聊天、传受互动)、游戏、导航(地图、路况)等新种类。

  其次是载体厂商突破了传统媒体产业中信息生产者与载体生产者的界限。在iPhone上看来,这个界限的突破有以下两个方面:

  1、影响内容的表现方式:由于iPhone独特的操作方式,在iPhone上运行的游戏、电子书籍都进行了全新的设计,界面设计、操作方式、内容表达上都留下了强烈的iPhone特征。这使得用户对把内容与iPhone之间建立强烈的心理关联。

  2、从内容提供中获得利润:从原则上讲,iPhone的用户只能从苹果允许的少数几种途径获得书籍、音乐、电子游戏、工具软件等,如从iTunes音乐商店下载音乐,从App Store获得软件。苹果公司对所有内容进行分类、评级,并向用户推荐。重要的是,无论是音乐提供者,还是软件编制者,其产品都必须通过苹果公司的审核,并且从获得的收入中分成给苹果公司。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苹果公司对内容的生产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而从内容中获得收入更是使它摆脱了“载体”的地位。与其说iPhone像台电视机,不如说更像是一个收费的有线电视台;苹果公司对产品的分类、评级和推荐就像电视台编排节目一样;为iPhone提供音乐和软件的公司则更像是一家家独立影视公司或者合作媒体。

  结语

  iPhone苹果提供了一个“媒体”,它可以是书籍、杂志、网站、音乐播放器或者电子游戏机。这背后是苹果公司不再是一个物质产品生产商,而逐渐进入内容生产的领域。iPhone是新媒体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代表,在将来会有更多的类似产品出现,也会有更多的厂商走上这样的道路。

  在新媒体时代,无论是载体生产商,还是内容生产商,都必须重新思考生存的方式和发展的方向。

  有关电子产品营销论文范文二:浅淡电子产品发展与营销策略

  摘 要:电子产业是我国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电子产品已渗入到国防、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如何让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处于领先地位,是电子产品生产厂商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电子产品的营销策略,也就成为电子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电子产品的发展概况出发,分析电子产品的经营环境,探讨电子产品营销的策略,并展望了电子产品营销的趋势。

  关键字:电子产品;营销

  1 电子产品的发展概况

  60年代,电子电品主要为军用,民用电子产品被曾为“不务正业”;70年代,电子产品实现军转民;80年代,电子工业生产规模居世界前十;90年代,电子产品实行对外贸易,中国电子进出口额达到50亿美元,成为强大的电子外贸大军。21世纪,金融危机给电子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但我国电子主营业收入达到56983亿,而增长率有所下降。近年来,我国电子行业保持着恢复性增长的态势,已基本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进入平稳增长的阶段。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了解到,2012年1~11月,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10685亿美元,同比增长4.1%,增速比1~10月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273亿美元,同比增长4.5%,增速比1~10月提高0.6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出口的33.9%;进口4412亿美元,同比增长3.5%,增速比1~10月提高1.0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进口的26.7%。11月当月,电子信息产品出口676亿美元,单月出口额创全年新高,增长9.2%;进口488亿美元,增长4.3%。

  我国已全面迈向小康社会,人们的收入、生活条件有了显著的提高,消费观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这对于电子厂商,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但是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在电子产品生产与营销大环境中,不免受以下因素影响:

  (1)我国电子产品中,关键器件核心技术基础差,主要依赖于进口,致使整体成本提高。

  (2)“山寨机”的出现暴露了电子产业中管理的落后与技术安全上的薄弱,“山寨”是抄袭,本身抑制了创新,造成正规企业不得不减少研发费用,造成经济损失,形成恶性循环。

  (3)电子产品生产厂商逐年增多,行业内竞争激烈,存在着多种品牌并存的局面,给中小型电子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生存压力。

  (4)电子产品发展速度快,淘汰快,替代品的出现对生产厂商而言,是致命的。

  2 电子产品市场营销策略

  2.1 准确的市场定位

  电子产品的发展依赖于人类的需求,进行调研是新产品开发的关键。把顾客请进来,技术人员走出去,倾听顾客的需求与愿望,对产品的性能、外观、价格做好评估,根据企业的实力状态做出准确的市场定位,从而使自己生产或销售的产品,获得稳定的销路,为产品培养一定的特色,树立一定的市场形象。进行市场定位时,要通过反复对比和调研,避免出现定位失误情况,并应经常加以监测,随时适应目标顾客和竞争者策略的改变。

  2.2 先进的技术支持与完善的管理体制

  电子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不仅是世界电子品的制造大国,国内需求也不能小觑。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一直以物美价廉著称于世,也就是中国的电子产品一直在中低档徘徊,如何使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提高档次迈向高端,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设计,是现代电子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除了在中国设立世界一流的制造基地,引进先进的设备外,还离不开自己的设计团队和完善的管理体制。为了更快的抢占国内电子市场,应努力拓展并加快电子领域的技术及研发范围和进度,引进、提高企业的硬件水平,提升产品的性能,不断创新、优化,为企业在市场上抢得先机。

  2.3 品牌化的产品策略

  品牌指的是产品铭牌,主要用于识别产品或是服务象征。品牌首先要有一个响亮的品牌名,即商品名,包括词语、字母、数字或词组等的组合。例如熟知的电子产品:海尔、美的、TCL等。品牌名要高雅脱俗,便于记忆,并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现在的品牌更多的指向于广大消费者对一个企业和其产品过硬的质量、完善的售后、良好信誉等所形成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甚至几代人长期辛勤耕耘建立起来的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信任。如何形成自己的品牌,企业从长远发展角度来讲,品质是第一位的,特别是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代表的是一类产品的质量档次。“海尔”,作为家电名牌产品,人们提起就会想到海尔的高质量,优质的售后服务等。

  2.4 产品的促销策略

  (1)人员促销。人员促销要求促销人员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表达能力,熟练掌握电子产品的使用方法与性能特点,根据实际现场调整好心态,有亲和力,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能使顾客对产品的满意转为对企业的信赖。顾客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公司丰厚的终身利益来源。

  (2)广告促销。广告促销是通过发放传单,或通过媒体宣传达到对产品进行推广的目的。由于广告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并且可以让消费者得到有用的信息,近年来广告促销成为大中型电子企业的首选。美的电器依靠良好的品质、信誉,加上大规模的广告促销,使它从顺德家电小厂而成为如今的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四大产业集团的知名企业,是中国最具规模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美的成为央视最大广告主。家电营销战全面升级,根据2010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美的以497.86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第六位。

  (3)赠品促销。赠品促销是企业在一定的时间内,为了扩大销量,向购买者实施馈赠的一种促销活动。这种促销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赠品虽然只是礼品,不能带来直接的商业价值,但它关系到顾客的消费情绪和兴趣,影响顾客购买决策。例如:买电磁炉,赠炒锅;买笔记本电脑,赠鼠标、电脑包等。这种促销方法是最古老,但是最有效的一种促销手段。

  无论采用何种促销方式,都要考虑客观现实,制定合理的促销方案,并要有自己品牌的特色,只有立足于创新和个性化才能拥有广阔的市场。

  参考文献

  [1] 莫小艺;徐红辉.电子产品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03期

  [2] 钟伟.品牌营销策划与管理.科学出版社,2009.

  [3]孙静;赵静.电子产品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探析[J];中国商贸;2011年14期

  [4]何铮进.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J];特区经济;2011年07期

  [5]赵昕;北京宽洋公司电子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有关电子产品营销论文相关文章:

1.电子产品市场营销论文

2.市场营销分析论文:三星电子的市场营销战略

3.电子商务时代市场营销的新策略研究论文

4.关于大学市场营销论文范文

5.市场营销论文选题大全

1421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