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管理学论文 > 基本理论 > 学籍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学籍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学籍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推行,高校学生逐渐增加的同时,学生的学籍信息也越来越繁多,其管理工作也更加繁杂,这就为学校学籍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籍管理系统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学籍管理系统毕业论文范文一:学籍管理成人教育论文

  一、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在年龄、资历、文化素质等方面差别较大

  特别许多成教学生身兼学业与工作两项,管理范围大,牵涉面广,难度增加。为适应成人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日常管理及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实施,不可能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样集中;为适应社会需求,继续教育专业设置较灵活,课程变动大。

  2.学籍管理过程呈现间接性,响应速度慢

  成人教育的学生分布在社会各个工作岗位上,采取走动式上课模式,虽然每学期都定期集中授课,但时间短,主要靠学生业余自学、复习完成知识的积累及课程的考核。为此,学籍管理工作往往衔接不上,易中途中断,无法继续进行。另外,许多继续教育的分校及教学点承担了成人教育的招生、学习、学籍和教学等管理工作,管理过程实际为非直接性的远距离管理。

  3.领导不重视,管理人员配备不足

  部分学校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管理工作,缺乏对新形势下学籍管理工作的认识。未配备专职的学籍管理人员,学籍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业务培训较少,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得不到提高,忙于应付日常工作,学籍管理效率不高。另外,学籍管理的相关硬件设施跟不上,由于人力、经费投入不足,计算机系统未能及时换代升级,管理工作未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成人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二、新形势下完善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对策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落实人员

  学校要重视、加强对成人教育的管理工作,原则上成人高校应由一名副校长分管学籍管理工作,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职能部门要有一名副院长主管学籍管理工作。同时,成立学籍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硬件调协设施、安排责任心强并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管理人员专职负责学籍管理工作,并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把学籍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健全和完善学籍管理的相关制度及实施办法

  学校要积极根据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学籍管理文件、精神及制度制定,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出实施细则、工作程序和运行模块。从制度上规范学籍管理的行为,从程序上严把学籍管理的质量,从运行模块中提高学籍管理的水平。通过学籍管理,使学生的个性与潜力在可能的范围得到充分而自由地发展,从而调动成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快成才、成好才。

  3.加强与教学点的合作与管理

  继续教育的招生、日常管理及课程的实施等工作大部分在相关教学点中完成。为此,继续教育职业学校或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应加强与各教学点的日常沟通及管理,在招生、日常管理、学籍管理等方面建立长效的互帮互助、对口管理的机制,既成为各教学点的上级管理、统筹部门,又与各教学点有兄弟院校似的关系。制定切实可行、有章可循的相关考核、管理机制,定期举办培训会、交流会,加大对教学点的培训及指导力度,实现学校与教学点的共赢发展。

  学籍管理系统毕业论文范文二:高校学籍管理制度探析

  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多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加之信息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给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如何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21号)(以下简称《规定》)文件精神,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精神特质,适应新的发展和变革要求,是目前高校学籍管理工作面临的艰巨任务。

  一、高校学生学籍制度管理运行的情况分析

  高校学生学籍管理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衍生物,其在保障高校学生权利,明确高校学生义务,指导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等方面发挥着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高校进行学生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高校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经多次的修改,其内容日趋科学化、人性化和现代化。在《规定》的指导下,各高校也结合本校校情制定了更加详细、明确的学生管理规定和细则。然而,在实际的学籍管理运行和实践过程中,因对该制度的宣传、细化、执行、监督和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原因,高校学生起诉学籍事件时有发生,学生学籍管理中存在着程度不一的问题。

  (一)学籍管理制度关于学生权利的救济内容相对偏少

  无论是2005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还是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自身的学籍管理规定,大多是将学生学籍的取得、保留、撤销以及学生休学、退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界定,可以说是刚性规定比柔性规定要多。这些学籍管理制度更强调学校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功能,而对指导性文件《规定》所强调的人本、育人和服务功能没有凸显出来,关于学生权益的激励方式和学生权利救济途径、程序和部门没有进一步明确。

  (二)缺少对特殊个体学生的人文关怀

  对某些特长、专长特别突出的“偏才”的学籍管理办法较为缺乏,有“破格录取”的规定,而“破格毕业”、“将功补过”等特殊人文关怀和权益保护的政策规定很少,不利于因材施教和少数个体学生发展和成人成才的需要。

  (三)高校学生对学籍政策的领悟不够全面

  就高校对学生关于学籍制度的学习、宣传普及方面,作者结合所在学校和湖北省普通高职院校的普遍做法,发现许多高校仅在学校入学教育时向学生讲解了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并发放相应的学生手册。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辅导员班主任或其他管理部门人员在学生违规或有违规倾向时,才向学生讲解某一方面的学籍管理办法,更多的是强调对学生的制约和约束以促进对学生的管理。这些做法带来的后果是学生对《规定》的认识十分粗浅甚至根本不知晓,容易违规,甚至在违规后不知所措,有时还会使学生利用极端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学籍权利或者错过权利救济时机。

  二、健全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制度建议

  (一)改革学生权利救济机制

  各高校可以以《规定》为依据,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完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申诉的学生权利救济办法。具体来说,在事前,通过创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宽松学生休学年限、强化学生思想意识教育等途径,争取让更多学生能够完成大学学业;在事中,严格尊重事实,深入调查,多方取证,做到依法办事,按规办事,达到以处分促管理、促教育的目的;在事后,允许学生通过正常的学校途径和社会司法途径对自己的权益进行维护,并对学生权利救济方式和具体途径进行进一步落实和规定,对具体救济组织和机构进行科学规划,对分级诉求的办法予以告知,在最大限度内保障学生的权益。

  (二)创新学生学籍管理体系

  在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制定上,可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多措并举创新学校学籍管理体系,真正让高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落到实处,具体做法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在学校出台规定时,可由学校领导牵头,在全校范围内征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学生的诉求,师生共同参与制定“公约”;二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针对学生转专业、转校、休学等情况,可根据学生自身的优劣势、兴趣爱好等,制定相对人性化的可执行的特殊政策;三是在学生毕业测评体系中,可增加专长培训、考核的辅助学分评价指标,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重视特殊个体的培养和发展,在灵活调整政策的同时不失公平公正,真正做到人人都能成才。

  (三)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只有对各种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有了较为透彻的了解,才能在实际行动中不逾矩。因此,普及规章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高校学生的学籍管理上,首先,要增强教师,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的法律观念,要求对各项学籍管理规定能吃透,能把政策正确传达给学生;其次,可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通过微信、微博、QQ等新型的社交媒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学生宣传各项规定;再次,可通过具体违规案例,向学生普及法律和相关规定,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知遵守规定的重要性;最后,也可以通过比赛或有奖问答的方式,以物质激励或精神激励的形式强化学生的法纪观念,并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学籍管理系统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计算机函授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2.2016年信息管理论文题目

3.计算机信息专科毕业论文

4.计算机信息毕业论文

5.管理系统的心得体会范文4篇

6.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103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