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管理学论文 > 基本理论 > 有关管理学基础课程论文范文

有关管理学基础课程论文范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有关管理学基础课程论文范文

  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学生要学好管理学的基础课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管理学基础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管理学基础论文范文篇一:《试谈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法》

  摘要:为培养高素质和创新型行政管理人才,文章认为案例教学法不失为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行政管理学学科的实践性、行政活动的复杂性和行政管理经验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决定了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学课程中应用的重要性,因此必须科学地组织案例教学。

  关键词:《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

  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社会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的任务是艰巨的,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案例教学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它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巧。案例教学法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系统规范的教学方法,20世纪40年代末,案例教学法被运用于教学中,显示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行政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行政管理学学科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政府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自身事务客观规律的科学,涵盖了行政环境科学化、行政组织合理构建、政府机构改革、人事行政管理、依法行政、行政监督、公共危机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行政管理教学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灵活运用行政知识解释和指导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深入理解和丰富行政管理知识。对于行政管理教学而言,案例教学法是避免“填鸭式”灌输的有效方法。行政案例是根据教学需要,将某些行政管理活动客观记载下来,经过教学准备,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策的真实案例。因此,案例教学可以把行政管理的现实问题带入课堂,公开讨论行政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适用性,既能强化行政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又能立足于真实案例深入分析现实问题,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热爱行政管理学的需要

  行政管理学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社会学科,多元的行政价值和多变的行政生态环境使得行政工作不断面临挑战,不同的解决方案产生不同行政后果。在行政管理学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行政案例的分析与研究,揭示行政管理的经验或教训,为学生提供分析方法、管理技巧和解决问题的体验,从而达到验证行政管理原理原则、引出某些原则或作为处理类似问题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提供案例,经过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讨论,培养学生根据不同背景的案例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的能力,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在复杂多变的矛盾冲突和多维分析抉择中的艰难性和挑战性,为寻找实现目标的各种方案,做出合理的决策并从中认识到行政理论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需要

  20世纪30年代开始,欧美国家的高等教育和公务员培训课程已应用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西方教育界一直非常流行的教学方法,大批行政学专家、案例教师与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合作编写了系统的行政案例,建立了行政案例库。案例教学成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实施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案例教学法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中国,在高等院校产生较大影响并受到重视,也被广泛应用于行政学院的培训课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形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就是说案例教学法是基于特定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融汇于特定的案例分析的一种教学组织架构和教学过程。它强调以案例为基础,在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按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对案例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进而获取真实的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灵活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这也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宗旨与目的之一。

  二、行政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决定着行政案例教学的效果,成功的案例教学需要科学的组织教学过程和精心的教学设计。

  (一)课前师生准备阶段

  在课前准备阶段,授课教师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熟悉案例内容。了解案例的背景并对相关信息做出透彻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知识点,争取对案例的内容有所扩展,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二是明确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教学要求,对教学要点做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的划分,选取恰当的行政管理学案例,通过重点和难点的讲述,有的放矢,更好地显示案例教学的辅助作用。三是统筹安排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讨论什么、提炼什么、如何实现案例教学的预设效果、如何评价案例教学效果等问题,需要教师事前做出详细的系统安排,以突出案例教学的“点睛”作用,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也需要相应地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课前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理论知识。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以学生的讨论、分析为主,尽管教学案例具有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但万变不离其宗,学生通过已有的理论知识储备,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自己已理解的理论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顺利地应用于案例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二是运用多种分析方法,独立分析、理解和掌握案例内容及其所反映的基本理论。学生在阅读、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需要灵活地正确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找出不同案例所蕴涵的基本管理规律,得出个人的分析见解,并积极地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发现各自的独到之处,从而有助于从多层次多角度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二)案例教学阶段

  选择和编写优质的教学案例是成功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同时也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的关键之所在。反映行政管理学的案例收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教师本人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概括力,通过生活实践、社会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在社会实践和调查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发现、挖掘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社会管理问题,充分发挥教师本人对行政管理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撰写具有一定真实性和典型性的案例。这种方法要求教师本人具有很高的学术功底和文字功夫。二是依靠教师本人,及时寻找摘录书籍、报刊、杂志上的案例或者从电视、网络上下载视频案例。相对而言,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素材取舍能力。通过案例穿插、小案例讨论、综合案例讨论和专题讲座报告等形式,使案例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我们关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既突出了讲授重点,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案例分析不设参考答案,允许自由设疑、自由思维、自由讨论和自由选择,从而形成一种自由讨论的良好教学氛围。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参与至关重要。学生习惯了听课和记录的教学模式,不习惯参与讨论的教学模式,导致部分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善于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要鼓励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多层次、多角度探讨为什么,大胆质疑,勇于激辩;要给予积极参与者正面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当案例讨论产生交锋,教师应当及时疏导、鼓励讨论深入。总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行政案例教学的目标才能实现。给予学生较长的讨论时间和较多的发言机会,让学生自己思考,寻找答案,加强学生行政管理学思维能力的素质和解决现实管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思考

  (一)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案例的作用,但也不能完全依靠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为了帮助受教育者更好地掌握行政管理学的思想和方法,目的是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培养。所以,案例教学仅仅是行政管理学理论教学的辅助性手段,理论教学才是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基础和依据,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教学为主。

  (二)正确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存在多种模式,有先讲案例后讲授理论、先阐明理论后给出案例或案例理论同步讲解等模式。不同的模式,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因而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不同模式的选择,不要拘泥于某一种方法。同时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方式方法得当才能使学生对案例中所包含的管理理论获得更深刻的理解。而学生也需要改变传统被动的“灌输-接受”的学习角色,积极参与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师生之间平等沟通,课堂变成动态的、发展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案例教学才能实现预定目标。

  (三)课堂案例教学的管理考核问题

  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充分把握一个重要原则,即师生应当在各阶段中定位各自的角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协助者,学生是主动者和主导者。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针对那些带有个人鲜明特色、多元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价值取向,教师和学生应给予科学的评价、积极的认可和善意的指正,甚至对独特的见解报以热烈的回应。案例学习成绩的评定是案例教学考核问题的核心。在行政案例教学中,学生成绩表现于案例阅读、案例分析、案例讨论、书面报告等各案例教学实践环节,所以案例学习考核不能采用单一的方式,而应该采用动态多项综合考核方式。案例学习考核的内容包括:案例阅读的讨论提纲考评、案例讨论的发言考评、案例书面报告考评、案例考试考评。累计相加的方法,最终形成学生案例学习成绩的综合评定。分数的评定方式,最好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以教师考评为主,这样有利于学生成绩相对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四、结语

  总之,将案例教学引入行政管理学课堂,以案说理、以理评案,较好地实现行政管理实践发展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当然,行政管理知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要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行政案例教学方法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小劳伦斯•E•列恩著,郄少健等译.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李斌.案例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评价[J].教育与职业,2007(1).

  [3]周金堂.哈佛公共行政管理案例教学的特点与启示[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3).

  管理学基础论文范文篇二:《试论药事管理学信息化教学改革》

  一、本校《药事管理学》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药事管理学》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为主体,由众多的药品管理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药品标准,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国际药品条约组成的多层次、多门类、有内在联系的法律法规体系。《药事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具有时效性、政策性强、内容更新快等特点,同时由于该课程教学模式主要以传统课堂讲授为主,导致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2.教学模式设计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为主,信息化手段利用率低。目前我校《药事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还是以传统的教学设计为主,理论内容合班授课,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教学设计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不够,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教学内容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传达;同时我校跟其他一些药学类高等学校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一样采用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重理论教学和轻实践教学的问题,导致学生普遍缺少应有的药事管理学的实践经验,难于适应药学事业整体发展的需求。

  3.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质是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运用信息技术将知识转化成学生有效获得的一种知能结构体,其目的在于技术促进型学习,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与评价能力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三大核心。目前我校《药事管理学》课程组教师虽然PPT制作、基本办公软件及从网络上搜索课程教学资源等操作都比较熟练,但网页制作、音频视频编辑和图像处理等技能不是很娴熟,也不能灵活地将信息化资源和技术运用于学生课堂或课后学习,教学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均有限。

  二、《药事管理学》信息化教学探索

  针对目前我校《药事管理学》课程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措施,从而使我校《药事管理学》课程信息化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提高《药事管理学》的教学质量。

  1.课程组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随着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已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这不仅需要教师本人的努力,还需要院校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师自身信念是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最根本内驱动力,而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均也是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课程组首先让教师了解培养与提高教师信息化能力的重要性,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端正态度;其次课程组鼓励老师们积极参加学院学校举行的相关现场培训或网络远程培训,或学习一些相关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等课程,或请教专业计算机教师、反思总结信息化教学实践等途径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2《.药事管理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构建是实施《药事管理学》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是课程建设中的重点。教学资源库分为教师和学生两大模块。教师模块提供教师在备课和制作课件时所需要的资源。学生模块提供关于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后自学和复习以及进行知识扩展方面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单元知识点以及与课程有关的材料。课程组进行如下探索。(1)各类资源查找收集整理。我们发动课程组老师和课外兴趣小组学生查阅教育网站、报刊杂志、电子图书及相关网站广泛收集各类相关资料包括教案、课件、案例,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与药事相关的新政策、新法规和新规章等,各类音频视频资料、优秀博硕士论文和可供学生自练与自测的包含丰富的、体现不同层次水平的习题以及各大高校药事管理学考研考博试题等。然后将收集的各类资料分门别类整理成课件库、习题库、案例库和参考资料库。(2)教学课件的制备。根据课程和当代大学生特点,课程组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来制作智能化、交互性强的《药事管理学》教学课件:①对有些难讲解部分,或新增的一些法条等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增加了对药品生产管理的规定。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增加了基本药物的电子监管规定。课程组同仁把专业知识的新发展态势融进课堂教学内容,独辟蹊径,制作有价值教学课件。②借鉴国家精品课程,把精品课程中课件的优秀部分和自己设计的部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更适合自己教学的课件。③使用“拿来主义”,使用别人的优秀、适合自己教学的课件。(3)《药事管理学》课程网站建立。在专业网络教师指导下,将我们收集到各类文献资料包括教材、教案、课件,国际、国家级学术会议信息,国家颁布的相关文件,各种与药事管理学相关的中外文电子期刊名称等挂在学校的网络上,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学号随时进入《药事管理学》网站,获取他们需要的资料,进行课后巩固或深入学习。

  三、《药事管理学》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索

  我们现还处在信息化教学的尝试和初级阶段,还存在信息平台资源不完备、高信息技术素质的师资队伍欠缺等不足,因此本课程组成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药事管理学信息化理论教学的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主要是采用了以下几种模式。

  1.网络信息技术与传统讲授型教学相结合模式。我们根据《药事管理学》课程知识点的特点,对本课程的总论、药事组织、药学技术人员管理、药品生产、经营管理等章节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框架与传统讲授模式的框架大体相同,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讲授知识和一些如“违法药品广告”、“假劣药”和GMP中的厂房、环境、设施设备等收集的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视频内容有效整合,充分刺激视觉和听觉等感官,提高教学效果。

  2“.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药事管理学》课程的大多数章节采用“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课题组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时分两大模块进行:一块是以老师为主,另一块是以学生为主。以老师为主的案例教学模块具体操作是:根据每一章节内容,从构建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案例库筛选较新的、内容相关的1~2个案例作为该章的导入材料并以案例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论知识讲解例如,笔者曾以“葛根素注射液”和“鱼腥草素注射液”为例,讲授药品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的区别以及出现问题时应受的处罚,便于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从构建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案例库筛选一部分案例用于专门开设案例分析课的素材,老师先介绍案例,设置若干问题,然后学生讨论,最后老师查漏补缺。以学生为主的案例教学模块,教师先讲授相关药事法律法规知识后,将全班分多个小组,每组3~4人,每组的讲授的知识点不一样。每小组学生课余协同根据要巩固运用的知识点查阅、筛选案例、引用相关法律法规及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处理,并制成PPT,课堂上每组选派一个学生代表讲解,最后老师归纳总结。

  四、结语

  药事管理学信息化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方便的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机会和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同时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使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使教学过程更具开放性、合作性和交互性。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技术,像一把双刃剑,运用的合理,会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如果运用得不合理,则会使我们的教学事倍功半,从而挫伤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及时发现和解决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探索合理的、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管理学基础论文范文篇三:《高职《管理学基础》教学改革》

  【摘 要】《管理学基础》是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由于管理学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特点,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和实务类的教学有较大的区别。本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分析目前管理学教学的问题,并探讨教学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管理学;教学改革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管理学基础》课程,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掌握基本的管理学原理和知识,学会用管理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便更好适应社会、企业的发展对员工的要求。但是,由于管理学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性质,使得该课程和其他动手能力较强的课程有比较大的区别,如果不根据学生的特点正确组织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所学东西很虚,不实在,学生就会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教学质量就很难提高。本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分析目前管理学教学的问题,并探讨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高职学生的特点

  由于高校教育的大众化,高职学生进校的分数与本科生相比都较低,特别是文科生,相对学习基础更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较懒散,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不愿意去思考和实践,教师讲授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自控能力较弱,学习缺乏计划性,基本是被动地上课,课后也以完成作业为主,很少会涉及预习、学习、复习的过程。学习趋向于务实,表现为对稍微简单的实训课、实际活动感兴趣,复杂一点的活动就不愿意去做,对于虚的理论不感兴趣。而我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职业院校,理科生基本报考的都是工科类专业,报考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主要是文科生,这就对管理学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

  二、现行高职管理学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职《管理学基础》教学应达到的目标理解比较模糊。《管理学基础》教学仍然停留在单纯以管理思想的发展、管理职能介绍为主,忽略了对学生成为各类基层管理者所具有的综合管理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忽略了对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工作责任意识、管理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2、教师对学生学习课程的初期引导不足,导致学生对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认识不清晰,加上授课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管理知识的运用介绍偏少,使学生觉得管理学知识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管理学遥不可及,缺乏实际用途,从而一开始就对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

  3、教学方法不灵活。主要是运用多媒体讲授及案例教学法,教师过于偏重书本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少,学生不能将所学管理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而且,教师所选案例主要是一些企业的案例,结合学生实际的较少,学生整体参与案例分析的主动性很差,课堂上往往是几个学生垄断发言,其他学生选择沉默,为了使其他学生都能发言,教师只好点名,发言的形式沉闷。这都使案例分析教学走了样,反而引起学生的负面情绪。

  三、《管理学基础》教学改革措施探讨

  1、教学过程要体现管理的实践。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管理学课程的特点决定了管理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处处运用管理理论,体现优秀管理的魅力,进而增强对管理价值的认识。

  (1)每次让不同的学生上讲台宣读小案例,培养学生在公众瞩目下的“动口”能力和自信心,让学生针对现有案例发言,锻炼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轮流走上讲台,参与课堂考勤。轮流考勤目的在于让学生的名字相互被叫过和听过,以在细微中强化学生之间的情感;要求考勤时必须看着对方的眼睛以体现尊重,理解管理中的非语言沟通,同时也可发挥管理的控制职能,防止“替答到”的出现。

  (2)平时成绩的评价中体现管理。对于学生干部缺课要比普通学生缺课扣分要重;对于公假前后学生的缺课要比平时缺课扣分要大;对于学生课堂积极发言要加分。

  (3)让学生参与案例的编写,鼓励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加大平时成绩占学期末成绩的比例,我校达到50%。平时成绩参考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根据考勤、上课表现、回答问题情况、参与案例编写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综合评定。

  2、加强课程教学初期的引导,强调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大多数高职生在开始学习管理学课程之前,对于管理学不了解,更不清楚其用途,因此,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管理学的积极性,教师在第一次上课时,就要介绍管理学课程在管理学科中的重要地位,介绍管理学讲授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对管理学讲什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说明管理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基础课,它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现实生活中学好管理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帮助我们掌握工作、学习、生活统筹安排的方法等,是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的基础。从一开始就强调管理学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管理学课程的兴趣。

  3、选择贴近生活的案例,使学生易懂易学。

  在管理学课程内容的具体讲授过程中,为了使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高职生更易于理解实践性较强的管理学理论与方法,教师应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来讲解管理学知识。例如,结合学生大学生活编写“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形成融洽的同学关系”,“如何度过你的大学生活”等。选择案例时,要注意选择来自校园生活的自编案例,尤其是结合学生所在院校特点的自编案例,由于学生和教师对这些案例发生的背景和情况都比较熟悉,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开展讨论,教师也容易引导和教学,通常能够比采用社会上的案例和国外的案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必须重视“管理案例库”的建设工作。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丰富的人力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实地调查、广泛收集、分类编写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案例,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地方经济和企业特点编写短小精悍的案例,适应管理学教学的需要,并对案例实施动态管理,不断更新,形成一个适合管理学课程服务对象的、内容新颖而全面的管理案例库,给管理学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4、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丰富实践性教学环境,做到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应综合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项目设计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游戏参与法等多种形式,丰富课堂实践教学环境,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在课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布置学生观看一部电影或上网了解年度财经人物的经历以及成功的经验等,让学生参与其中。当然,对于调研活动经验、结论以及学生网上了解的相关感受必须进行课堂展示总结,以作为平时考核的依据,表现突出的可以给些物质奖励。

  其次,通过校园专家行活动,邀请企业相关管理人员来校讲座。例如我校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国际贸易专业学生,邀请了安琪酵母集团企业营销工作人员就市场开拓、售后服务等相关问题谈谈相关的做法和经验;邀请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给学生做了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及大学生应聘方面问题的相关讲座等。让学生通过与企业工作人员的接触与现场沟通了解认识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可以借他山之石,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知识,培养自身的综合管理素质。

  总之,《管理学基础》是一门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管理素质,培养学生学会用管理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高职学生特点,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出发,应用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管理学的兴趣,使学生寓学于乐,在管理学课程学习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从而最终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为今后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更好地安排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丽.管理学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3.

  [2]王群.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

  [3]刘晓斌.关于提高管理学教学水平的实践探索[J].成都大学学报,2010(3).

  [4]张旭辉.“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探究[J].攀枝花学报,2006.


猜你喜欢:

1.管理学基础论文范文

2.资源管理学基础论文范文

3.管理学论文范文

4.库存管理基础论文范文

5.管理学论文范文

6.管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7.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学论文范文

1609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