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毛概论文 > 毛概大学生论文3000字范文

毛概大学生论文3000字范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毛概大学生论文3000字范文

  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毛概论文3000字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热门的毛概内容,欢迎大家点击☟☟

✎✎~~大学毛概论文◇浅谈毛泽东社会主义核心价

✎✎~~毛概5000字论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

✎✎~~毛概论文题目◇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毛概论文3000字范文篇一:《试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本文以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为主旨,全面深入的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当代中国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表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看法,分别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何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社会主义资源、财富以及利益的公平分配,实现人与资源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和谐发展的格局,在体制的改革和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社会。

  关键词: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民主、和平

  跨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处于一个极为关键的历史性时期,在这一阶段,随着改革和发展事业的深化,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日益不平衡,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社会资源与财富的合理分配;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进入的攻坚阶段,已经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是由中国共产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和”的概念,用以描述内部治理良好,上下协调一致的状态。例如,《易传》高度赞扬并极力提倡和谐思想,提出了“太和”的观念。孔子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孔子及其学生所说的“和”,既是一个哲学范畴,又是一个伦理道德的标准和社会治理的标准,其本质在于统一和协调多种因素之间的差异。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并认为阴阳二气虽然处于不停的冲撞之中,但它们始终能够在“道”的统一下和谐相处。王阳明指出“天理亦有个中和处”。先哲们的这些经典论,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和谐观念成了治国安民的重要理想。

  (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坚实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理论武器,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进行了有意的探索。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十大关系》这篇重要著作,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1957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篇重要著作,创立了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这些正确的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做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200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有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目标又被具体化为“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今,我们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的必然。

  二、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新世纪新阶段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实践需要,符合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客观形势的要求,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面临的新挑战和新任务,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深化和拓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概括起来为三个符合:

  (一)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中指出:“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主义是解放全人类的学说,人的充分的自由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条件和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求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马克思的《资本论》中的唯物辩证法,从物质的存在——商品开始,进而到货币、资本、生产、流通,最后发现剩余价值,形成贫富两极分化,产生阶级和阶级斗争,直至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必然到来的结论。胡锦涛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从社会现实出发,改革社会不合理现象,发展生产力,建立合理的劳动分配制度,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建成富裕、和谐、幸福的社会。

  (二)符合党和政府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改革开放、提高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根本目的,不只是振兴中华民族,洗雪一百多年的殖民史给予中华民族的痛苦和屈辱的记忆,更不是以牙还牙,对中华民族曾经带来沉重灾难的西方国家实施报复。我国近代史确实是血和泪、悲愤、痛苦的历史,但历史承载的是民族的过去,时代在前进,国际社会百年来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历史是个大舞台,即使中华民族再经过五十年的奋斗,实现了现代化,成为首屈一指的世界大国,她也应该以社会和谐发展充满亲和力为宗旨。首先惠及的是十五亿中国人民,其次惠及的是全世界人民。如果没有这样的理念,社会发展并不等于人民幸福。

  (三) 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和谐社会当然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全世界必须面对的课题。人口的迅速增长,对生活资源的无序开发,人类为了生存大量开垦荒地,滥伐树木,森林逐渐消失,森林、草原、湿地“自然之肺”功能减弱,致使空气污染、水污染、天气变暖,水土大量流失。人类为了改善生活,肆意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能承受得起吗?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必将遭受自然的报复,有时这种报复的后果是极其可怕的。南亚的海啸和我国西南洪灾就是现实例证。

  三、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完善管理体制、提高领导能力等方面着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需要指出的是,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时候,有许多问题是要深入探讨并加以注意的。

  第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都是在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为贯彻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科学地理解和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党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必将极大地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必须和社会具体实际联系起来,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前提,以安定有序为基础(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以诚信友爱为品质,以充满活力为状态,以先进文化为灵魂,以民主法制为保证。确实解决好现实社会中的医疗、上学、买房、就业等问题。

  总之,我们要根据经济发展能够提供的条件来解决好社会问题。这里的关键,是要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参考文献: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出版社2005年3月1版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局 编

  [2]《和谐社会研究·从政治学到政治科学》人民出版社 2006年3月 第1版 张国清 著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人民出版社 2005年3月 第1版 主编 李君如 副主编 严书翰 卢先福

  [4]《多学科视野中的和谐社会》 学林出版社2005年3月 第1版 主编 王荣华 董世骏

  [5]《华从际和谐与冲突》重庆大学出版2007年4月 第1版 黄囇莉 著

  毛概论文3000字范文篇二:《试论毛泽东思想对现代中国发展的现实意义》

  摘要: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在今天的中国,有人说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时代的产物是在革命时期形成的指导革命实践的理论,现在已经过时了,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没有了现实意义。究竟毛泽东思想对现代中国,对这个接受了改革开放的洗礼,焕然一新的中国的发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本文仅就个人看法浅谈一下毛泽东思想对现代中国发展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现代中国发展 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思想对当今党建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党的自身建设的理论经过了长期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构成了一个科学的体系。结合当前党的执政条件的变化,毛泽东党建思想中一些理论观点仍旧值得关注。毛泽东思想中特别注重党员的思想上入党,指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当今党的建设中仍旧需要重点注重的地方,这关系到一个党发展的方向。其中还要求了全党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如今的中国,是改革开放的中国,时刻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冲击,与资产阶级挂钩是党在建设上最敏感的地方,更需要坚持毛泽东思想中党建的指导,如若不然,党的本质就会变味,党的信仰就会被侵蚀。可见,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当今的中国发展得如何快,党的信仰不能动摇,党的本质不能改变,这也说明了毛泽东思想对当今党建,以及未来党建的指导意义。

  二、毛泽东思想与当今国防建设

  毛泽东思想中提出了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系统地提出了建设人民军队的思想以及论述了要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战争发展的进程,正确地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提出了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这些思想及理论虽然是在建国前后时期提出,却对后来的中国,甚至国际有着深刻的影响。毛泽东军事思想既可以在军事方面为我们抵制当代军事思想中形形色色的错误观点和思潮,为正确地观察思考战争与和平、军事斗争与军事建设问题,提供一套科学的思路,又可以为我们新时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建军与作战,提供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规律、解决新问题的锐利思想武器。并且,毛泽东思想中还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引入军事领域,不仅系统地阐明了战争与政治、经济和地理的关系,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本质,科学地提出了军事辩证法的若干范畴,揭示了战争指导者认识战争运动的辩证过程,具有长期而普遍的学习与应用价值。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影响已经超越国界,它曾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而今更是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和融通性,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全世界革命人民的共同财富,并将永远载入人类进步事业的史册。 毛泽东思想与当今社会主义建设

  毛泽东思想中包含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提出了把对人民内部的民主和对反动派的专政互相结合起来技术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重要的政治条件。并且,我们现在执行的方针、政策、理论、观点有很多都是毛泽东时代提出并继承下来的。比如,关于科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问题,毛泽东多次讲到全党要学科学,学技术。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商品生产的必要性问题,毛泽东在《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中强调,要有计划地大大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不要一提商品生产就发愁,觉得这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这种观点不对,没有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区别不懂得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商品生产的重要性。还有如何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这些都对我们当今社会主义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毛泽东思想与当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

  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只能建立在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各项不可移易的基本制度之上,而关于这些基本制度的阐述,正是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同时,毛泽东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的思想,关于造成一个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的思想,关于扩大民主、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关于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中国法制的思想,关于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标准的思想等等,对当前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显著与直接的现实价值。并且,提出了在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而如今,党的腐败不断侵蚀着党,正如胡锦涛书记在所言:“腐败问题解决不好,甚至会亡党亡国”。可见,我们仍需严格坚持毛泽东思想中对党的监督,不断改进以解决党的腐败问题。而文化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以及“向科学进军”的思想对现代中国仍有借鉴的价值所在。如今的中国是多元化的中国,我们不能固守某种思想,而是要借鉴和吸收各种思想的先进性,集百家之所成,然后不断创新,方可更进一步促进现代中国的发展。

  四、毛泽东思想与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毛泽东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观点。例如:关于以农轻重为序、协调处理各种经济关系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关于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统筹兼顾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关于正确处理公有制内部及其与其他经济成分之间关系的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关于计划与市场及其相互关系、商品与价值规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企业内部的改革等一系列涉及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思考等。虽然如今的中国已不同于昔日的中国,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崭新的外貌,但是这些思想对现代经济发展仍有借鉴的价值所在,特别是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当今的经济社会太复杂,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太多,以致于难以找出带动社会发展的战略。如果以借用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在战略的高度上统领全局,战略的高度上统领现代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从产业,我想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总而言之,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方面,而是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他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它仅仅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的理论的观点。虽然时代在发展,改革开放在前进,现代中国的面貌不断更新,但中国的本质不会变,中国的信仰和理想不会变。毛泽东思想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已被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对现代中国的各方面发展都有指导意义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毛概论文3000字范文篇三:《浅谈毛泽东文艺思想》

  摘 要:延安时期毛泽东文艺思想走向成熟,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不仅是一种文艺主张,更是一种政治理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下简称《讲话》)在我国思想文化建设方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讲话》过后,文艺界开始了全面文艺整风运动,纠正了当时文艺界的不良之风,将文学创作者与人民大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毛泽东;文艺思想;实践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十分辉煌的一个历史时期,也是改变中国革命历史的时期。1935年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起至1848年3月23日止,一共13年的时间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时期。这一时期,广大文艺工作者集聚在延安,毛泽东与他们一起对中国的文艺理论进行了具体的论证,为党员同志和广大人民提供了文艺方面的理论基础和理论借鉴,也为中国革命文艺确立了指导思想、指明了文艺创作的正确方向。

  一、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的原因

  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 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之所以能够形成,正是由于延安时期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

  首先,抗战的需要。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当时的共产党不仅面对着来自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也面临着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陷入了极其艰苦的时期。毛泽东指出:“在革命政府的周围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 然而,团结群众就必须要对广大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将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

  但是,他们的文化水平低,大多数人都不识字,看不明白也听不懂那些有深度、有丰富思想内容的文艺作品,也就不可能最大限度的发动他们参与到革命中。所以,当时很大的问题就是怎样将马克思主义通过一种通俗化的群众式语言,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方式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抗战文艺活动的展开,使共产党发现了一个有效的传播途径――以贴近人民生活的、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在人民群众中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

  其次,消除非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需要。在中共的感召下,大量的文学艺术家都汇聚到延安,他们在推动延安文艺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当时的国内文艺界充斥着多种文艺思想,这些思想的存在造成了文艺战线局面的混乱,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艺影响和冲击很大。很多来到延安的知识分子都不了解革命形势和根据地的生活,没有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同时对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抱有极大的幻想。大搞关门主义创作,只注重文艺方面的提高,轻视和忽视文艺的普及,认为文艺作品的主要任务是揭露根据地社会生活黑暗面,反对将文艺用于政治歌功颂德。这些非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存在,使得延安文艺运动陷入了窘境当中,怎样打破这种不利的局面,是当时延安文艺实践面临的重大挑战。

  最后,文艺界统一战线的需要。毛泽东说:“在促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武的,我们也要文的了,我们要文武双全。” “统一战线同时也是艺术的指导方面。” 即在抗战的过程当中,除了要注重武的统一战线以外,也要重视文的统一战线。在当时的延安文艺界因为观点的差异形成了两个主要的阵营――鲁迅艺术学院(鲁艺)和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文抗),另外还存在着四个山头,鲁艺、文抗、青年艺术剧院、陕甘宁边区文协。虽说这四个山头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矛盾,但在平时的工作中它们也在暗中较劲,互相之间不团结,没有拧成一股绳,各自坚持自己的文艺观点,最后导致矛盾激化,到了争吵谩骂讽刺的地步,如果任其发展必然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延安时期共产党人正是考虑了当时中国革命实践发展、消除非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建立文艺统一战线的需要,才会提出和形成毛泽东文艺思想。

  二、毛泽东文艺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关于文艺与人民的理论思想。所谓“为艺术而艺术”,没有目的、不讲功利、不为任何人服务的文艺,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区别只在于:是为了剥削者服务还是为劳动者服务、是为了少数人服务还是为多数人服务。马克思曾经说过“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福利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运动。” 这里所说的运动,无疑也包括着文艺运动。毛泽东根据文艺的阶级性和人民创造历史的原理把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革命文艺的根本性质和方向给以明确的阐述。

  文艺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这就决定了它在阶级社会中必然具有阶级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已经有过很多言论,毛泽东更加明确的指出一切文化和文艺都属于一定的阶级。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首先要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进行文学创作,其次,不同的人要有区别的对待,“对待敌人,要暴露他们的残暴和欺骗,坚决打倒他们,对待统一战线中的同盟者,有联合有批评,他们的抗战有成绩,我们要赞扬,抗战不积极,我们要批评;对待人民群众及其先锋队,我们要赞扬。” 最后,毛泽东指出文艺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是根本问题,他在列宁提出了“文艺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 基础上,结合当时抗战的需要更加明确的将人民大众分为四种人:第一是工人,第二是农民,第三是武装起来的工人和农民即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队伍,第四是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要求文艺创作者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创作,首先要为工农兵服务。

  关于文艺与政治的理论思想。马克思认为,文艺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存在决定,世界上不存在超阶级的文艺,政治与阶级斗争也是紧密相连的。恩格斯曾对文艺理论家梅林的文艺要脱离政治的观点提出批评:“如果真的要脱离政治,那是荒谬的;他这么做,只能为当权者和资产阶级帮忙。”

  这些言论都表明文艺与政治是分不开的,在阶级斗争激烈的年代里,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必须要提出“文艺为物产积极革命事业服务”的号召。毛泽东在1940年1月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对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做了定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在今日,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在提出了上述观点之后,1942年,在标志毛泽东文艺思想成熟的《讲话》中对文艺与政治做了全面的论述。

  党所指定的政治路线,我们的文艺方向,都必须要体现群众的需要,不能以满足少数政治家的需要为目的。对于文艺的主要斗争方法,就是文艺批评,毛泽东指出了文艺批评的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文艺标准。对于这两个标准的关系而言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   关于文艺与生活的理论思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出现之前,对于文艺的源泉问题一直没有明确的科学认识,马克思明确的将文艺归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文艺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这些都将文艺的本源问题置于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科学轨道之上。

  毛泽东用唯物主义反映论对文艺反映社会生活进行了专门考察,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这段话高度概括了文艺与生活的反映与被放映的关系,文艺的源泉只有一个,就是社会生活。文艺创作者想要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必须走进生活,走进群众,到唯一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生活。

  三、延安时期的文艺实践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了党的文艺理论、文艺政策、文艺方向,确定了党对文艺事业的领导,使之前文艺界混乱的局面稳定下来,也为文艺工作着解开了创作为谁的迷惑。《讲话》不久后各个文化单位随机展开了大规模的文艺整风运动,与此同时,文艺工作者积极响应党的“到前方,到农村,成为群众的一份子”的号召,纷纷下乡,深入军队,田头地间。丁玲以边区合作社劳模田保霖为原型,创作了报告文学《田保霖》,毛泽东知道后对丁玲说:“我一口气看完了《田保霖》,很高兴,这是你写工农兵的开始,希望你继续写下去。为你走上新的文学道路而庆祝。” 之后,又出现了柯蓝的《抗日英雄杨铁桶》,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孙犁的《荷花淀》等反映农村题材的众多优秀作品。

  《讲话》过后,广大文艺工作者用党的文化理论对陕北民间艺术也进行了改造。在秧歌方面,以前的传统秧歌剧目多以表演小剧目为主,内容多以男女情爱、生活情趣为主,含有较多封建因素在里面。在服饰装扮上也比较复杂,要穿固定的演出服装,那固定的演出道具,这些都为平时秧歌的观赏和表演造成了一些困难。《讲话》之后,党中央提出改造旧秧歌的号召,熟悉旧秧歌的专业艺术家,多采用“旧瓶装新酒”的方式来整理秧歌传统剧目,出现了《保卫和平》、《赵富贵自新》、《一朵红花》、《喂鸡》、《送军粮》等新秧歌剧。这些新剧都反映了根据地人民的生产斗争,歌颂了抗日救亡过程中出现的英雄模范事迹。除了对剧目上的变化之外,在服饰上也更加简单,就地取材,配上几件生活便装即可,道具也取消了固定模式,更多是仿照显示生活用品进行制作。

  延安时期的这些文艺实践,促进了文艺为时代服务,知识分子们到田间地头去参加劳动,接受教育,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生活,填平了知识分子与劳苦大众、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鸿沟,使得他们能够打成一片。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毛概论文”

2123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