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毛概论文>

毛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从理论上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和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大问题,从而架起了从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桥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毛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毛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论文篇一

  《试析毛泽东思想中新民主主义理论》

  摘要:毛泽东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两大组成部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一个结构严谨、内容丰富的科学体系,其基本内容围绕着一个总题目,即回答“中国向何处去”和如何“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中国社会;中国革命;新民主主义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历史走向和发展道路

  (一)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即特殊国情

  毛泽东深刻地分析了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明确指出自从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已由封建社会逐渐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自从“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又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这就是现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这个特殊的社会形态具有既不同于封建主义社会、又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特点,这是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

  (二)关于中国社会的历史走向和发展道路

  近代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社会形态,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是因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加上买办资产阶级的依附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中国失去了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国际和国内条件。

  二、关于中国革命的若干问题分析

  (一)关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历史特点

  近代中国社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这个特殊的社会状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革命这两个步骤,如同相互衔接的上下两篇文章,“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1]中国的民主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但它已经由一般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为特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称作“人民民主革命”。

  (二)关于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

  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任务,除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以外,在国内,就是要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2]把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建设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标。

  (三)关于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毛泽东指出:在中国社会各阶级中,无产阶级是革命的最基本动力和领导力量;广大农民是无产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者和革命队伍的主力军;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同盟者和革命的动力之一;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阶级,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革命的一种力量;依附于帝国主义,并联合封建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历来不是革命的动力,但在特殊条件下,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间内参加当前的反帝国主义战线。这些科学分析,为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关于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具体道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由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由于强大的敌人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则是他们统治的薄弱环节,中国革命有在农村区域首先胜利的可能;由于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由于这一切,中国革命“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即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并把武装斗争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领导下,以长期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基地,并把三者密切结合起来,用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在农村根据地建立新民主主义性质的社会和政权,各根据地的模型推广到全国,那时全国就成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革命胜利道路的基本依据和特征。

  (五)关于中国革命斗争中的政策和策略

  毛泽东强调政策和策略的是党的生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党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正确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毛泽东在科学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制定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同这条总路线和总政策相适应,还提出了各方面的一整套方针政策。在对敌斗争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毛泽东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

  (六)关于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方针

  毛泽东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革命事业,否则革命不可能取得胜利,胜利了也不可能巩固。所以我们的方针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独立自主地分析和解决自己的问题,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前进道路,同时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去夺取革命的胜利。当然,争取外援也是重要的,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必要的外部条件。据此毛泽东提出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根本方针。

  三、关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毛泽东多次指出,实行“合乎现在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只是我们党的最低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行社会主义,最终走向共产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是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性的革命阶段,作为这个革命胜利直接结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的社会。可见,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

  [2]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

  毛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论文篇二

  《浅谈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创造》

  摘要:富于理论创造精神的毛泽东,通过理论、历史、现状的三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从这些材料引出正确的、科学的结论即规律性。毛泽东提出的“有的放矢”和“实事求是”则是这一理论创造方法的简明概括。

  关键词:毛泽东;马列主义;理论创造;中国实际

  一、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路径是理论联系实际

  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识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伦和实际联系。”…在这里,毛泽东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命题和思路:第一,善于应用马列主义作指导;第二,认真研究中国实际;第三,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用马列主义研究中国实际是手段.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是目的。毛泽东提出的“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这一命题,是指“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

  回顾五四以来的中国革命史,当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立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如何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其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毛泽东一生的理论性创造实践,就是要解决这一课题。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剿杀的白色恐怖,毛泽东分析和总结了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针对当时党内的各种悲观论调和右倾倾向,坚决反对放弃斗争、放弃武装、放弃革命,倡导“不要枪杆子必须拿起枪杆子”,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理论的要义是:(1)马列主义认为,革命斗争必须要建立革命者自己的武装;(2)巴黎公社革命和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已证明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性;(3)大革命失败之后的白色恐怖,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自身的武装;(4)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历史使命表明,革命者没有自己的武装就必然会被反动势力所镇压:(5)共产党人必须拿起枪杆子,建立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才能推翻反动统治,夺得江山,拯救国家、民族、民众于水火之中。正是有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指导,才有了相应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南昌起义”等武装暴动,才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打下共和国江山并发展强大至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也才能使中国共产党成了执政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具有现今强大的国防实力。

  1945年中国共产党七大经过讨论,一致通过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七大的口号就是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为什么以毛泽东思想作指导成为全党共识?为什么毛泽东能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根本原因是广大党员从大革命以来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和八年抗战中的经验教训中,取得了认同。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认真研究中国实际,在各方面作出了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指导了党领导的艰巨革命事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从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着眼,揭示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决定了这一革命的对象、任务和性质。体现着“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的正确判断;在革命所依靠力量方面,毛泽东从我国特殊历史条件考察,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说‘实质上’,就是说基本上,并非忽视其他部分——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这是小学生的常识。因此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又指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的英明论断。30年代,毛泽东针对党内“左”倾教条主义者的诘难和担忧,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在古田会议上,及时地解决了党在农村工作条件下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和军队,坚持无产阶级领导的重大历史课题,又进而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发展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从逻辑关联上看这一难题相得益彰。在“工农武装割据”革命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对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城市转向农村的认识逐步深化,从而形成农村包围城市这一合乎中国需要的革命道路理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经验的“三大法宝”之统一战线,虽然可以表现为人际交往,但并非一般交际,而是政治活动,是不同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之间的关系。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战略高度认为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统一战线的战略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它直接关系到能否形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的问题等。这些对中国现实问题均给予了科学的解释、理论上的说明,并把这些思想成果通过整风学习普及到全党。经过革命斗争实践和统一思想的理论学习,获得全党广泛认同则顺理成章。

  毛泽东的伟大之处,正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统一,作出了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

  二、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之基本原则、方法

  问题的关键是这个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是如何操作的。毛泽东提出的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注重历史研究,注重现状研究三方面结合的原则及方法,即是实现这一理论性创造的操作手段。

  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渊源。毛泽东十分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学习,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在研究学习中,毛泽东更偏重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研究马克思主义当以“研究思想方法为主。”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拿这样的世界观转过来去看世界,去指导革命,这就是方法论。正因为它是方法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就不可能代替各国革命特点、规律的研究,不可能为某一个国家的具体革命实践提供现成的答案。马克思曾说过:“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列宁也说过:“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体体系,要求对每一个原理——都要联系具体的经验加以考察。”列宁在指导俄国革命实践中,也并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采取符合俄国社会历史特点的办法来达到俄国革命和建设的目的。所以,马克思主义同具体革命实际的结合,需要许多中间环节,需要一个过程。毛泽东潜心研究哲学,不仅研究哲学的理论化、系统化内容,而且研究它的方法论功能。毛泽东的著作是非常注重方法论功底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在解决军事、政治、组织等各种问题时,毛泽东总是紧紧围绕党的思想认识路线(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体现)这一核心,注意把问题提到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来解决。从进行战争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指导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到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提出莫不如此。

  为什么要研究历史,毛泽东认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即是为了解中国的特点,中国的特点即是中国的特殊规律。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深刻地指出:“中国革命战争——不论是国内战争或民族战争,是在中国的特殊环境之内进行的,比较一般的战争,一般的革命战争,又有它特殊的情形和特殊的性质。因此,在一般战争和一般革命战争的规律之外,又有它的一些特殊的规律。如果不懂得这些,就不能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打胜仗。”

  很显然,“特点”,中国历史的特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特点、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等等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一个个基本范畴。而毛泽东注重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则把这些“特点”细化、可操作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原理,得到具体运用。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统一的一个环节,或者说一个基本方法。  毛泽东注重中国历史研究的范围,主要是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这一特点在其文章中有充分显示。中国近现代历史证明,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不行。因此毛泽东提出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任务,他说“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又提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认为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是“革命的科学”,是“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离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离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准确把握,也就谈不上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只有以前人的理论成果作为研究的起点和指南,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才能分清什么是基本原理什么是具体结论,才能精通它,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

  对现状的研究,主要是对当前国内和国际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实际问题的研究。主要的目的是解决“当前的运动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规律性?如何指导这个运动?”诸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

  该如何研究现状?调查研究是最基本的方法。毛泽东主要运用的调查研究方法有两类。

  第一,典型调查。在对所要研究的对象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深入到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点上,作周密细致的调查,取得第一手材料,并对此进行科学的分析,概括出这一现象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具体方法有:访问、考察、开座谈会,还有蹲点、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等参与调查方法。毛泽东认为调查研究“最简单易行又最忠实可靠的方法”,……是到基层开调查会。对于怎样开调查会,毛泽东总结出了7条办法:(1)被调查者应是真正有经验的中级和下级的干部或者百姓;(2)参加者不必多,每次三、五个或者七、八个即够;(3)调查者必须有调查纲目;(4)调查者必须自己口问手写;(5)调查者要满腔热忱,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6)作讨论式的发言,允许不同意见的争论;(7)要给予充分的时间。

  第二,类型调查。即是将调查的对象进行分类。在每类中抽出若干个案,是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毛泽东讲:“调查的典型可以分为三种:

  1、先进的;2、中间的;3、落后的。如果能依据这种分类,每类调查两三个,即可知一般的情形了。”ll这种方法与现代类型抽样调查的方法是很接近的。

  而今我们从西方社会学引进、利用改造了一些调查研究的新方法,操作手段也日益现代化,但毛泽东的社会调查方法仍然可作我们考察现代社会的方法。重要的问题还不在于调查采取什么方法,如何操作,重要的是毛泽东的调查研究理论,强调的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求经过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使主观符合客观,获得正确的认识。这是研究现状的一个基本立场、观点。

  调查研究的基本功能,是详细地搜集材料。毛泽东十分强调领导革命,必须预备关于社会情况的较完备的甚至起码的材料。但是仅仅做到这一步还是很不够的。调查研究的目的不是“去记那些具体材料及其结论”。还必须进一步“求是”去研究,找出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毛泽东的理论创造的基本方法就是,凭客观存在的事实(通过调查研究、历史研究),详细地占有材料(包括过去和现在),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从这些材料引出正确的结论、科学的结论,即规律性。毛泽东提出的“有的放矢”和“实事求是”即是这一方法的简明概括。“有的放矢”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实事求是”强调对客观事实的调查研究,产生新的理论。

  通过理论、历史、现状的三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就是为了解决“当前的运动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规律性?如何指导这个运动?”诸问题,或者说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

  三、毛泽东的理论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突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胜利,是通过毛泽东思想才得以实现的。之所以如此,是“国情”的巨大差异,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规定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而中国共产党七大,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这决不是在玩文字游戏。毛泽东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看作是方法论、一般原理,它不能代替对中国特殊情况的科学研究,不能为中国的具体革命实践提供现成的答案。这就需要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与实际结合,总结出合乎中国实际的新理论。

  毛泽东是马列主义的忠实追随者、积极和创造性的实践与发展人。首先,他学习、吸收马列主义,在实践中注重研究、运用和及时的推进其发展。重视的是:马列主义是真理、是行动指南,而决不是空泛的理论本身或教条。马列主义本身也是实践中产生的真理,就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毛泽东看重却并不拘泥于马列主义书本词句,而将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国情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以这种方法论加以应用。这种运用真理的方法,才能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其次,毛泽东的成功实践和创造,不断赋予马列主义以新的生命力,提升其科学性,使马列主义永葆其青春。

  毛概理论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疑难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时最多,最直接、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成果的核心课程,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近年来,党中央给予了其高度重视,“概论”课从教学内容到课程名称的变更,再到学时的调整,变化之大、规划之细在其他学科上是不曾有过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任务。[1]如何使“概论”课成为受大学生欢迎并终身获益的优秀课程,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中宣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提出,“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这可以说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疑难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的理解与定位

  “概论”课程在教学中的疑难热点问题主要是指与“概论”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且受到学生普遍关注同时又难于理解的内容。[2]“概论”课作为与党情、世情、国情密切相关的课程,不少热点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关注程度和关注频率都很高。如“腐败问题”、“收入差距问题”、“环境问题”、“钓鱼岛问题”等,还有许多正在不断发生的热点问题为大学生所关注,不少问题与“概论”课教学中的疑难重点问题重合,极易引发学生的讨论。笔者认为这是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的突破口,可以将这些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切入点,组织疑难热点专题式教学。

  这里的疑难、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采取问题―分析―解决的教学思路,结合当前大学生普遍关注较高的热点疑难问题,确定教学专题,然后对专题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提炼,在课堂上深化和拓展教学内容,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帮助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认识现实中的各种热点问题。这种将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最新的方针政策和理论成果纳入教学活动中的专题式教学法,不仅可以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够真正达到“概论”课的教学目的,因而笔者认为疑难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是“概论”课教学发展的应然选择。

  二、疑难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的客观必要性

  从学生角度看,由于现代化通讯工具的普及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通过手机、IPAD等现代信息工具,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全世界发生的事情,与以往的学生相比,今天的大学生不再只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更成为信息的主动传播者,虽然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质疑能力较强,然而由于社会阅历有限,认知能力较弱,不仅容易为各种社会热点疑难问题所困扰,盲目跟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授课教师应积极倾听大学生的想法,掌握其疑问,通过疑难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对各种疑难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予启发性的回答,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增强大学生对“概论”课的认同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贯彻党中央关于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政策。

  从“概论”课教材内容看,概论”课教材是在党 的文件精神指导之下组织编写的,有较强的权威性和系统性特征。可在部分大学生看来,“概论”教材内容很全面,可兴趣乏乏。一方面在于当前的“概论”课教材内容重叠情况比较严重,大量的教学内容,不少文科生在中学已经学过,大学阶段存在政治理论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如“概论”课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尽管这两门课各自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侧重性,然而很多内容还是存在重复现象,如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与社会保障、和谐社会等。

  另一方面社会与理论创新变化太快,不少教材内容存在滞后的问题,导致学生一翻开课本,就发现有些内容不仅眼熟,而且与当前许多热点问题脱节,导致学生学习的厌倦。采用专题式教学方法,打破原有的教材内容体系,根据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结合学生关注度较高的疑难、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持一致的基础上,对这些疑难、热点问题作出理性认识与正确判断,从而有效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从教师角度看,“概论”课内容包罗万象,不仅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外交等各方面内容,而且涉及社会发展和利益分配等现实问题。所谓术业有专攻,每位授课教师都有自己的研究专长,要全面深入的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对于任何老师而言,无疑都是巨大的挑战。由于课堂学时的限制,每个知识点都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必须采用突出重难点的教学方式,疑难热点问题专题式的授课方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板块中,根据教学目标与专业所长,结合热点、难点问题,从理论与事实两方面充分论证,经过精心准备的专题式教学,通过理论深刻解析与问题的生动阐释,不但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还可以充分体现授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展现授课教师渊博的知识与严谨的治学风范。

  三、疑难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运用与思考

  1.明确疑难热点问题,确定专题是前提。

  疑难热点专题式教学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合理的专题选择是基本前提。首先,疑难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主旨在于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使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专题的选择应该以为实现“概论”课教学主旨为出发点,虽然可以打破教学体系,但是必须紧扣教学大纲,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条主线展开;其次,需要教师深入调查研究,倾听大学生所思所想,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其心理特征,充分了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疑惑和关注程度较高的最新的热点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再进行专题设计;再次,不少疑难热点问题都涉及中国的现实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取舍上不应采取回避的态度,反而应该以这类问题作为专题的选择重点,关键在于应深入分析研究,借鉴古今中外的文明成果,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态度和观点,远离思想误区,充分认识和理解中国发展所需要的各项方针政策。   2.课堂教学是关键。

  在疑难热点问题的专题式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把问题讲清楚,如何让学生真正入脑、入心,这是至关重要的。首先,从授课教师的角度看,教师应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信息储备量,扩展跨专业知识,以便在教学中厚积薄发;其次,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角度来看,授课教师先介绍专题的疑难热点问题与主要内容,对相应的问题材料扩充和相关的背景知识采用多种方法(如PPT讲解、多媒体等方式)充分展示,根据专题主要内容,围绕“概论”课的相关理论进行旁征博引、充分讲解,然后,授课教师可以通过演讲、讨论等方式进行课堂交流,掌握学生问题症结所在,根据班级人数分小组,推荐一到二人重点准备,保证每个学生有一次的课堂发言机会,对症下药,对大学生的困惑点进行梳理和引导;从学生的角度看,调动大学生积极的思考与参与是关键,如今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望沟通,专题式教学应该为他们提供思考空间,在疑难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和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讨论环节,比如:如何看待就业难的问题?结合自身谈谈教育改革有什么看法?为什么现在看病贵?你认为如何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等等,使大学生感受到“概论”课不再是空洞的理论灌输,参与到“概论”课的讨论与互动就是在理解和认识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

  3.完善教学考核机制是保障。

  专题式课堂教学的完结并不意味着教学任务的完成,完善的教学考核是获得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疑难、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不断发展的长效机制。教学考核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考核,专题式的教学法更加强调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考核更应以能力考核为主,知识考核为辅,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比如将学生的课堂发言、心得体会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将指导学生撰写论文、报告并作为本课程的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在卷面考核方面,试题注重对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考核,在设置分析题和论述题的答案应灵活,对于具有一定独立创新意识和思想深度的答案应给予较高的分数。

  另一方面是对教学效果的考核,大部分的院校都建立了收集信息平台,收集评教信息很有必要,但不应仅仅注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经过一个学期的”概论”课程学习,学生有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与收获,可以通过收集学生的自我评价来进行判断,另外再结合教学督导和教学同事的意见,综合多个维度的教学效果评价形成完善的教学考核机制,不仅可以保证教学考核的科学和公平,[3]而且可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授课教师的积极性,通过教学考核成果的反馈,进行反思、总结经验,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热点问题的困惑,有效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1.2017毛概论文1500字

2.浅谈中国梦的毛概论文1500字

3.论抗日战争胜利的毛概论文3000字

4.有关爱国主义的毛概课程论文

5.大一毛概论文5000字

6.毛概祖国统一2000字论文

毛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论文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从理论上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和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大问题,从而架起了从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桥梁。下面是学习啦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19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