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毛概论文 > 有关创新研究的大学生毛概论文

有关创新研究的大学生毛概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有关创新研究的大学生毛概论文

  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面向全世界的重大战略。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创新的毛概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创新的毛概论文篇一:《建设创新性国家》

  摘要: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共产党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本文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入手,阐述了我国目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可行性和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科学技术;人才发展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高校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

  一、创新型国家概述

  创新型国家就是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主要表现为: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紧迫性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的特定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的发展模式,而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必须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具备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自己的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中,四分之三为外国人所拥有;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10家电子信息企业,其5年申请之和仅相当于美国IBM公司1年申请的专利数量。由于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少行业存在技术“空心化”危险。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特征、事关国家建设发展大局的战略选择。

  3.1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

  我国计划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现在正是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资本和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不会有太大的提升,而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研究分析表明,我国目前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为39%左右。在继续保持占国内生产总值40%左右的投资率和持续15年保持7%以上的高速经济增长的情况下,要达到翻两番的目标,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必须要达到60%左右,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建设小康社会所要求的经济增长的目标。因此,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于提高国家创新能力。所以,我们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走科学发展之路,大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之上。

  3.2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适应我国现实国情的需要

  中国人均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供应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量的1/4,能源短缺问题也很严重,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为1/10,目前石油供应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40%。人均耕地只有1.40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面积为1.9亩,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5。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世界的4%左右,但原煤、钢材、水泥的消耗量分别占全世界消耗量的31%、30%和40%,石油、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分别达到40%、6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出环境容量。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以后,面临着越来越紧迫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在较短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是在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各国的经验表明,只有靠科技进步,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出路。

  3.3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

  在全球化进程当中,中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国际竞争压力。原始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目前我国每百万人获得发明专利数只有1项,而日本为994项,韩国779项,美国289项;集成电路芯片、石油化工、轿车等产品的生产设备70%以上依靠进口。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中国生产的手机不得不付出价格的20%,计算机价格的30%、程控数控机床价格的40%的专利费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但核心技术受控于人;我国是世界货物贸易第三大国,但出口产品中自主品牌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只占10%左右,出口产品利润率低;我国是制造业第四大国,但重要的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事实说明,创新已成为制约我国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涉及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想确保本国安全和实现中国的腾飞,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在急剧变换的世界经济竞争的格局当中把握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这几方面考虑,我们没有别的出路,只有一条路,就是通过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可行性

  首先,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发人员总数均居世界前列,这是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的最大优势。

  其次,我国己经建立了大多数国家不具备的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这是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的重要基地。

  第三,己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生物、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研究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第四,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优势,中华民族重视教育,辩证思维,集体主义精神和丰厚的传统文化积累,为我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路径选择。

  五、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完全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上来,创新驱动经济和知识经济在我国的经济当中所占的比例还很低。我国的能源和资源利用率很低,环境污染相当严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我国教育基本上实现了优先发展,为将我国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奠定了好的基础。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与我国发展的需求相比,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事业还不发达,特别是在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

  5.1应试教育现象没有改变

  教育投入依然不足,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均衡,教育结构与社会需求不对称,创新教育和能力培养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素质教育还任重而道远。

  在当今时代,素质主要体现为一个人的思想理念、道德情操、知识基础、身心健康、文化修养,体现为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意志力。

  由于等级观念的残余,以及教育资源稀缺和配置不合理等因素影响,我国的应试教育现象实际上还普遍存在。从幼儿园到大学仍然偏重知识灌输,而不是着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还不是注重启发求知、养成能力、塑造人格、培育理念,不是造就追求真理、敢于善于创新、创业的人才,教育思想、学科布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因素,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创造力的保护、培育与发展。

  5.2教育的自主权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

  一方面,政府对教育应尽的职责还不到位,教育投入不足、分配失衡、督导监管需要改善与加强;另一方面,学校还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从招生到考试方式,从教师选聘评价到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教育机构的合法责权没有受到充分的尊重,教师教学的自主权、创造性、学术自由受到制约,学生选报学科、选择导师、选修课程的权利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使学生无法充分发展和发挥自身的潜能,违背了创新教育的规律。

  教育的外部环境制约了教育的创新,使得教育创新的内在动力机制还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5.3大学教育与科研和社会实践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

  创新人才除了要受到良好的课堂教育外,还应该在求学期间参与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发掘创造性的潜能。我国科学教育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科研机构、企业与教育机构之间合作交流不够,特别是近些年大学和研究生扩招以来,大学生、研究生参与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机会明显减少。在一些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即使能够参与科研实践,也难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往往不是为了充分发挥研究生的潜能,着眼其长远发展,而仅仅成为导师完成科研任务的“打工仔”。

  总而言之,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为了推动经济增长、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创新的毛概论文篇二:《高校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一、前言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创业教育要结合专业,强化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探索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根据国家文件精神,湖南文理学院制定的《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确立了“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知识传授向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的总体目标。

  二、高校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分析

  (一)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育

  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课程教学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主渠道,在各专业的日常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促使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专业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1、改革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项目管理职业价值观,形成创新性、整体性的思维风格,愿意克服障碍,愿意冒险,逐步培养学生创业的内在动机,在知识、技能和心理上提升学生在项目管理领域的竞争力、适应性和发展潜力。

  2、整合教学内容。以职业应用型为导向,教学内容紧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讲解案例习题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报考各种资格证书。同时引入高校创新创业的成功项目作为案例素材,让学生对真实案例进行探索分析,潜移默化的介绍创新创业教育,训练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3、创新教学方法。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行研究型、案例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教师把学术前沿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

  4、更新教学工具。当与时俱进,引进与企业接轨的各种实战软件,教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操作学习,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5、改革实践指导。教师主要围绕实践主题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合作性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项目、自行成立团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实践、实习基地,引进真实的企业项目,通过岗位实践、企业实训等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社会需求,增强创业应用技能。

  6、变更考核方式。教学评价对于课程教学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它贯穿于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考核时,应注重考查学习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促进考核方式由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单一考核方式向多种考核方式的转变,努力实现考核结果与学生能力相匹配。

  (二)深入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改革

  根据社会需求,适量申办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学科交叉专业及社会急需的布点空白专业。通过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同时,鼓励各专业开展市场、行业调研,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及中外合作办学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时改造专业、调整专业方向,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新机制,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三)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有计划地分批遴选与创新创业工作相关骨干教师参与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学习,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培养学校教师的同时,多渠道聘请有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的人员。

  (四)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通过与政府、企业合作,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促进校地之间、校企之间的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大学生提供知识、能力、实践“三位一体”的真实环境,打造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支持平台。依托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各种创新创业项目和优质资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鼓励学生承担主持研创项目,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和各类学科竞赛,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开阔眼界、拓宽思维。对在竞赛、立项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奖励,发挥优秀典型的示范引领工作,营造良好氛围。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开发新产品、举办创新创业报告会、指导扶持大学生创业实践等。对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工作,列为教学计划的课程组成部分,计入教学工作量。同时鼓励教师担任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为专职、兼职教师队伍提供经费保障。

  三、结束语

  通过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的融合,知识传授向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形成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计划,全面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创新的毛概论文”

230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