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毛概论文 > 谈美丽中国如何建设的毛概论文

谈美丽中国如何建设的毛概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谈美丽中国如何建设的毛概论文

  建设美丽中国首先要做到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我们应自觉做到珍惜资源、节约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谈美丽中国建设的毛概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美丽中国建设的毛概论文篇一:《建设一个美丽的中国》

  【内容摘要】近代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了人征服自然与万物的雄心,人们毫无顾忌地向自然索取自己欲望所需要的一切,面对环境恶化、生态污染严重、资源枯竭、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态势,人类产生了焦虑和深刻的反思。生态女性主义因其对人、自然与社会的独特看法而备受世人关注,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也有重要的启示。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一个美丽的中国

  一般认为,生态女性主义一方面受到当代西方女权运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和人们当下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是人们迫切要求改善生存状态的现实需要。生态女性主义这一先锋理论首次在1970年出现,印度最北边的高帕什渥村庄曾发生了举世瞩目的生态运动,通常称为“Chipko”即抱树运动。1973年3月,300棵木岑树被林业官员划分给了运动物品制造商。公司的代理人来到村庄准备伐木,他们没想到会遇到全村妇女的抵抗,不让砍一棵树。妇女们列队步行,敲鼓齐唱传统歌曲,用身体去保护树。面对突如其来的妇女列队,公司的代理人不得不撤退。抱树运动让贫穷妇女拯救森林的形象深入人心,这是生态女性主义的雏形。法国女性主义领军人物朗索瓦·德·埃奥博尼于1974年发表了《女性主义·毁灭》,文章首次提出“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概念。她呼吁人类应该关注生态与性别的关联,她主张和谐、尊重差异,要求恢复女性长期以来被扭曲的天性。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理论毋庸置疑具有前瞻性,与我国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之间有许多契合之处。

  一、报告中融入了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理论

  党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第八条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报告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理论。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看待自然,认为环境恶化,能源、水、土地消耗过度,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大气、土壤等污染严重等社会现实必须寻求生态女性主义的支持,从而与生态女性主义的目标不谋而合,就是“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和终结压迫”。①要改善生态环境,就必须终结对自然的统治,寻求建立一种女性主义和生态思想相结合的平等、非等级的结构。

  报告倡导:“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报告中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中国应有的贡献。这一目标的提出与生态女性主义的最终目标也有共性。老子非常偏爱女性的美德,强调女性的价值和特性。他“将女性作为无为和自然原则的象征而加以赞颂”。生态女性主义相信女性的谦虚、同情、关怀、关爱等美德使女性比男性更少侵略性,能改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社会能持续、和谐发展。生态女性主义者把性别与环境、性别与发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康德曾说“人为自然立法”,生态女性主义为女性立言,为自然立言,反对一切逻各斯主义的压迫。它将目光投向了弱势群体、边缘群体,比如女性、自然、有色人种、不发达国家等,使被压迫者能够发出与现代社会不同的声音,他们所形成的一股政治力量受到世界人民的瞩目,同时也唤起了边缘群体的集体共鸣,许多不同国籍的妇女都参与了生态运动,生态女性主义为人类挽救地球环境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二、女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报告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生态安全格局……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报告中强调“控制开发强度”,在生态女性主义看来,男性则习惯于战胜自然、控制自然,常常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采用机械化的方法来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女性与自然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她们具有环境保护的潜质。妇女善于关照、滋养、维持或非掠夺性开采自然,更倾向于保护和保育环境。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重视女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生态女性主义的政治变革引导潜能归根结底来自于女性在当代资本主义父权制下的独特境遇。”②受父权制文化的压迫,女性在政治上、经济上、话语上都处于一种根深蒂固的“他者”地位、附属地位。在经历传统文化压迫、扭曲之后,女性更倾向支持他人,善于安慰受伤的情感,调整紊乱的社会关系以及自我抚慰的能力,从而成为了优秀的关系协调者。事实上,妇女成为优秀的协调者具有传统性,她们洗衣做饭烧菜带孩子等,一直在协调生活与自然、环境与自然、文化与自然的关系,只不过妇女的家务劳动从来没有得到过报酬,被限制在家庭领域,社会地位低下。女性和自然一直被看做陪衬、背景,极容易被人们忽略,生态女性主义的崛起使女性能够发出不同的声音,为女性立言,为自然立言,呼唤男女平等,包含着对生态家园的关爱。她们质疑以利益为中心的投机性行为,倡导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家园,反对为了获取利润过度开发自然,以至于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等,显示出女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三、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和谐共处

  报告中显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报告中警示人们注重水、土资源的耗竭,这种警告不无道理。恩格斯就警告人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③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盲目地增强了征服自然的雄心,过度的乱砍滥伐导致资源萎缩、环境恶化、全球变暖。大地母亲千疮百孔,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土壤沙漠化、盐碱化等已经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据报道:每年全世界被毁的森林约有20万平方公里,以至于65年来热带的温度一直升高。每年平均有6. 14亿吨有害气体排向大气圈,各种粉尘微粒、氧化物尤其是重金属微粒等的含量不断提高,人类妄为所造成的土壤流失、土壤剥蚀已相当于全部海蚀总量,世界公路和铁路的路基与第四纪以来河流堆积物的规模相等同,而世界谷类的生产面积则从1950年每人0.241公顷下降为1975年的0.184公顷,预测到本世纪末将减少为0.125公顷。化肥、农药和其他化学物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谷物的产量,同时也使地下水、河流、湖泊乃至海洋的水质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正在改变水的化学过程,影响水循环和水平衡的性质。④生态平衡的破坏,部分原因是我们错误的信仰——认为自己能够成功地支配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样的男性至上主义(思想和身体的污染)是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联系在一起的。⑤“女性美德”和“生态原则”是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新标准,它所提倡的女性观和自然观为缓解环境恶化、生态危机,实现自然、人类社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舆论前导,使自然、社会和男性、女性协调发展、和谐共存。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报告呼吁社会要珍爱自然,要保护生态,同样,生态女性主义也认为,21世纪是一个生态的世纪,是人类崭新的时代,希望在人类生活中增添自然的维度,人与自然不再对立,男人与女人不再对抗,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中尊重女性的性别差异,实现人类整体美好和谐。

  四、面向全球化语境的理论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报告中提到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有责任“……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态女性主义力图成为全球化的理论前沿与行动先锋。生态女性主义者不仅坚持一种可概括为“维持生计观点”或“生态适量观点”的深生态学,⑥生态女性主义面向所有的女性并且向觉醒的生态男性开放,它超越了地区的界限、宗教差别,跨越了阶级、语言、文化特征,希望得到后殖民主义、环境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联的支持。因此,生态女性主义所追求的已经不仅是简单的传统意义上的女性权力、利益或个性解放,而是要逐步走出长期以来形成的父权制文化及其相应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生态女性主义者们希望建立一个尊重个性差异、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和谐相处的非等级制的、非剥削性的社会文化,至此,生态女性主义批判父权制、提升自然、妇女等被压迫者的地位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审美观,确立了新的伦理价值观,向人们清晰展示了人类现代社会未来发展和进步的清晰道路。

  生态女性主义的发展源于对现实的反思批判,在颠覆、解构父权制的过程中不愧为理论先锋者,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前沿独特而新颖,不仅丰富了女性主义和生态学理论,而且促进了在全球化语境下建立平衡的生态系统和建构和谐的两性关系,为我国生态危机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注释:

  ①Elizabeth Carlassare. Socialist and Cultural Ecofeminism:Allies in Resistance[J]Ethics and the Environment ,2000(O5)

  ②Ariel Salleh,Ecofeminism as Politics:Nature,Marx and the Postmodern,London:Zed Books,1997; Maria Mies and Vandana Shiva,Ecofeminism,London:Zed Books,1993,chapter2—3 and chapter ll.

  ③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58.

  ④史少博.论生态女性主义在环境伦理学中的应用灵性思想[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4).

  ⑤参见Maria Mies and Vandana Shiva,Ecofeminism,London:Zed Books,1993,pp.297—298; Ariel Salleh(ed.),Eco—sufficiency and Global Justice:Women Write Political Ecology,London and New York:Pluto Press,2009,pp.291—292.

  ⑥Maria Mies and Vandana Shiva,Ecofeminism,London:Zed Books,1993,p.298,302; pp.38—42,318—322;pp.218—230; pp.264—276.

  美丽中国建设的毛概论文篇二:《试论建设生态文明绘就美丽中国》

  摘要:胡锦涛在党的大报告中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美在内涵,美丽中国的核心是生态文明。

  关键词: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环境

  党的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一、美丽中国的内涵

  在日常生活中,“美丽”和“中国”都是最普通不过的字眼,即使在平时偶尔谈起“美丽中国”,人们也不会有过多的关注。但是,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在字字珠玑的大报告中,通过总书记之口说出这一词汇,“美丽中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蕴藏着多层寓意,发人深思、令人惊喜。

  1、“美丽中国”体现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美丽中国离不开秀丽山川、秀美风景,但其内涵显然不止于此,党的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这就是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真正使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发展之中,在融入中建设,在建设中融入。这种融入的背后是科学发展的真谛。离开经济发展讲环保是缘木求鱼,离开环保谈发展是竭泽而渔。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不是美丽中国,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同样不是美丽中国。因此,绘就美丽中国当然还是必须以发展强盛为前提,否则就无所谓美丽可言。

  2、“美丽中国”重视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中华文化最强调天地人的和谐相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百姓对“美丽中国”的最直观解读,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全国党代会报告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等,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3、“美丽中国”展现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美丽中国”让党代会报告一改以往工作报告用词严谨、中性,缺乏感情色彩的传统风格,运用如此柔软、悦耳、富有诗意的词汇,使总书记的工作报告充满亲切感,更加贴近基层、贴近普通群众,迅速拉近了党代会与民众关切之间的距离,透露出民生温度和民意期许。“美丽中国”,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历史,更美在人文——最美的是人。美丽中国”,没有了最美中国人,如无根之萍、无源之水,徒具美丽外表,不具美丽生命。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呼唤

  党的大报告指明了大力发展生态文明的时代主题,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什么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选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型态,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的总和。当前,之所以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因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1、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主要是:环境污染严重,一些重点领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城市灰霾现象凸显,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加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资源约束趋紧,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5%,铁矿石等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也都在55%以上,全国每年缺水量超过500亿立方米,2/3城市缺水,大江大河特别是黄河、海河、淮河、辽河及西北内陆河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接近或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耕地面积已经接近18亿亩红线。由此可见,我国经济发展必须摆脱依赖传统生物化学能源资源的发展模式,建设以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为特征的生态文明,才能摆脱对国际能源资源市场的依赖,这将是解决国家能源资源战略性发展安全的突破口。

  2、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3、使更好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一,人均排放量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要求我们减排的压力不断加大。当前,资源环境问题已经为一个重大的国际问题,世界各国的竞争从传统的经济、技术、军事等领域延伸到环境领域,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博弈的新焦点,绿色发展正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随着全球能源资源需求持续增长和气候变暖趋势不断加剧,未来各国围绕能源资源、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博弈日趋激烈。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的话语权,提升我国参与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国际谈判的对话交流位势,有效维护我国的核心利益和负责任大国形象。

  三、美丽中国的核心是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不等于漂亮中国,美丽中国的核心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之所以被列为“五大建设”之一来抓,是因为环境问题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当我们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面对雾霾天气、地下“黑水”的严重污染,长远思之,如果再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未来很难可期。即便勉强实现经济增长,却付出了生态恶化的沉重代价,这种增长又有什么意义呢?

  建设美丽中国,不是要求一时漂亮,而是要着眼于打基础、利长远,立足于永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家园。那种只求任上风光亮丽、不管任后风沙遍地的治理思维,是不讲党性、不守政德、缺乏良知的畸形心理,应当坚决摈弃。事实上,那些只求表面漂亮光鲜的做法,往往都等不到一些领导干部任后才出恶果、显原形,当其还在位时就已宣告其做法乃急功近利、搞的是“驴粪蛋蛋表面光”。想想一些城市有气派的风光也有内涝的窘态,一些地方贫困面貌改变了但蓝天也难寻了,有的项目起来了、经济活络了但土地沙化了、地下水不能喝了,不都是刺目而痛心的说明?

  美丽中国,美在内涵。当下,不少地方在谋划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尤需读懂这个内涵,不要只在漂亮上打转转、做文章。只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而转换发展思维,拿出一系列标本兼治的策略,才能为美丽中国奠基。

  生态文明既是一种路径,更是一种发展理念,它是科学发展这一党必须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的必然结果。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到“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指引,再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路径,大提出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超越了单纯的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狭义范畴,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现代化发展高度,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后代、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美丽中国建设的毛概论文”

23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