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毛概论文 > 关于实事求是的毛概论文4000字

关于实事求是的毛概论文4000字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关于实事求是的毛概论文4000字

  实事求是指一切都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实事求是的毛概40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实事求是的毛概4000字论文篇1:《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摘要】: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由此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条思想路线不仅得到了重新确立,而且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又不断发展和完善这条路线,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

  【关键词】:实事求是 立足于本 客观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理论创新 毛泽东 邓小平

  作为一种美德,超越已知,探索未知。所有这一切,都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可见勤奋刻苦、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是坚持实践证明,一个人要做到首先,要提高对其次,要锻炼坚持持正确的理想和方向;另一方面,也会受到自己头脑中各种私心杂念的阻挠,因此必须在实践中自觉地用正确的思想动机逐渐战胜错误的思想动机,自觉地抵御各种诱惑、抗拒各种压力、克服各种困难,以磨练坚持,再次,要培养坚持

  实事求是的由来、发展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提出来的。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借用“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指出,“共产党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 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事实求是的科学含义做了马克思注意的界定。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出符合中国特色的实事求是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并指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但1957下半年以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不同程度的偏离了。致使我们经历了“大跃进”、十年之久的““””、“_”。经过这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这时的中国已经遍体鳞伤,此时的中国已处于最低谷。这时的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关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条思想路线不仅得到了重新确立,而且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重要意义。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邓小平在1980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做了概括,他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明确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2007年10月,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这些论述,进一步强调了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也深化了对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①

  实事求是的实质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明确指出:“‘实事求是’的‘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他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现象,对怎样做到“实事求是”提出了具体的意见:“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指出:“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江泽民同志指出:“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类社会实践也是发展变化的。胡锦涛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今天,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思想解放还是僵化,解放的程度如何,最终要看是否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放思②想与实事求是是内在统一的。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切实从我国实际出发,确定发展的具体道路、方针和措施。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把实践作为最高的权威,解放思想就是要使我们的思想符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于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尊重实践就必须尊重群众,尊重实践和尊重群众二者是高度统一的。

  要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确立科学的创新精神和求实

  “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毛泽东指出:

  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方法来。”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③要勇于探索、大胆试验,否则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而大胆试验又要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否则就是脱离实际。把二者结合起来,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实事求是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饿创立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最本质的东西。由于把握了这个精髓,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

  实事求是的现实要求

  当代中国社会及其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也因此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主导地位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中,一方面要利用经济全球化加速本国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有效地维护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面对两种社会制度之间更加隐蔽、间接和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必须做到既要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化的成果,又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独立性。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分层和利益调整,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政治观念、政治觉悟发生深刻变化、政治需求与政治参与扩大的情况下,执政党必须做到对社会民众分化的利益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具有更强的维护社会稳定和进行社会整合的能力。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

  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政治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问题凸显,在这种情况下,相对弱势的国家与民族,一方面必须主动实行对外开放,以积极应对全球化之大潮,从而通过跨越式的发展来赶超现代化的先发国家;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在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力图主导的全球化中被“边缘化”,沦为大国的附庸,并导致与发达国家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不难看出,近代以来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外生型国家在对外开放问题上所面临的两难抉择,在现时代仍然没有终结。对于中国而言,这一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而毛泽东思想,很大程度上正是在拒斥半边缘化即半殖民地化与“衰败化”的革命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引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从而成功地阻断了近代以后“中国被边缘化”进程,推动它由被动卷入现代化向主动进行现代化建设转变;

  同时,毛泽东思想中经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路径设计,关于中国工业化、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又体现出积极的开放姿态与包容精神。因此,曾经成功指引中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毛泽东思想,同样可以正确指引当代中国在全球化境况下,通过深化改革和全面开放,成功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些统一性意味着对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因而走自己的路,同时意味着开拓创新。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④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实事求是”成为现在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概念,或者说,已经成为当代人的一句口头禅。领导们讲话时,也会经常说:“我们实话实说嘛,这样才实事求是”,可是往往,他们只做到了“实事求是”中的“实事”,而忽视了“是”,更为可怕的是,时至今日,许多人却对这种现象习以为常,甚至明知故犯,同实事求是背道而驰。

  做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深刻认识实事求是的本质。不管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只有做到实事求是,我们才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排除我们的主观随意性,解放思想,适应时代的新变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献出一份力量。

  注释: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

  ② 《毛泽东选集》第3卷

  ③ 《毛泽东选集》第3卷

  ④ 《邓小平文选》第3卷

  实事求是的毛概4000字论文篇2:《浅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应实事求是》

  【摘 要】本文从某农村小学的一堂示范课引发对教学方法的思考,发现目前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中出现的实际困难并就此提出拙见,以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从而改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落后的情况。

  【关键词】农村 小学英语教学 实事求是

  有这样一所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全校一共61个学生,6个年级,只有3个正式教师,3个志愿者老师,加上1个代课教师一共7个人。除了那3个正式教师外,另外几个老师都从来没有接触过小学教学,于是他们提出听课的请求。后经中心校研究决定,终于在学期中组织了一次示范课的活动。此次示范课主要为小学三个主要科目,即语文、数学、外语。看得出来,示范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课前引入都使出了自己的绝活。几乎每个老师都使用了教具,语文的生字卡片、英语的模型、图片和数学图形等。老师们也不厌其烦地把他们的手工作品想办法贴在教室那斑驳的黑板上。课后各位邻校老师也纷纷发表看法高度赞扬了这些老师的教学。

  然而,热闹过去之后,笔者却不得不重新思考这样的示范课对于学生到底有多大的帮助。这些看似完美的课堂背后却有那么多的缺陷。因为平时大多数老师都不会这么上课。教师们在课后私底下都认为这样的课只能是作秀或是表演而已。特别是小学英语的教学,就眼下各个村小的教育现状来讲,是不现实的。

  一 目前遵义农村英语教学的现状

  1.教学设备紧缺

  笔者做了个调查,在全镇的所有村小中,所有开设了英语课的学校都没有配备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电视机,甚至连几年前使用的录音机都没有。教师能够拥有的东西就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以及面对的那一双双纯真的眼睛。除了教材以外没有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源。全校四个年级的英语课,居然连一本教师参考用书都没有。而这次的示范课中,示范教师为了调节气氛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来辅助教学,笔者认为这样的方式对于一个只有两台电脑,而且有一台是用捐赠的电视机做显示器的地方来讲,其作用恐怕也只是示范罢了。相对而言,多媒体英语教学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是奢侈。

  2.师资力量薄弱

  近几年,各农村小学都在积极引进英语专业教师,但由于受到学校教师整体编制名额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农村小学的师资配备不合理,特别是英语专业教师的配备严重不足。根据调查,我们了解到,遵义农村小学英语教师65%的教师是非英语专业毕业,他们大多是教授其他课程的同时兼任英语课程,或是由于英语课程师资不足,从其他课程的教师中调整来从事英语教学。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特别是专业英语教师数量的严重不足。像这样的小学,主要科目的老师尚不足,更别说英语专业教师了。即便有英语专业的老师,在安排课程时也是以语文、数学为中心。英语专业教师只能以语文或数学为主要教学科目,而无暇顾及英语科目的教学质量。

  3.缺乏英语学习环境

  农村小学学生在刚接触英语学习时,由于新鲜感,学生的兴趣很浓,学生们可以愉快地唱英语歌,做小游戏,情绪很兴奋。可是在课前喧闹过后,如果强行让学生安静下来就会抑制学生的兴奋,加上学习资源的短缺,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参加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另外,家长文化水平有限,不重视英语。农村很多家长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在遵义的农村,绝大多数家长只有初中文化,他们对英语的了解不多、无法对孩子进行辅导。英语对于他们来说是新事物。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的不重视或无条件辅导会直接影响孩子对英语的学习态度,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接触到英语。而且小学英语课时不多,加上没有专业的引导,在这样的英语学习环境下学生很难掌握英语知识,更不要说应用了。

  4.教师精力不足,导致课堂教学疲软

  前文所提到的小学示范课之所以姗姗来迟恐怕是因为得给教师准备的时间。一堂课的内容有的老师要花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来准备。试问像这样的农村小学,大部分老师能有这么多时间来准备课程吗?7个老师6个班,相当于一个老师带一个班,每天是5~6节的课,也就是满课。这在城市是根本不可想象的。加上老师们一人兼了多门课,主要科目撑下来了,剩下的科目就只有应付了。像英语这样的课,很多老师是硬着头皮接下的,有的甚至就是赶鸭子上架,这样的课上下来,真的无法评估其质量。

  二 农村英语教学的改革策略

  在这次的示范课中,有位英语教师在课前用笔记本电脑给同学们放了一首歌。这里姑且不去讨论这首歌对这堂课的教学有多大帮助,就光用电脑上课这样的想法都得重新思考。在没有电脑,没有美工材料,而就是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情况下怎么把英语教好?笔者认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实事求是地上好课。具体措施如下:

  1.了解学生水平,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育一大根本,只有了解学生真正的水平才能设计出良好的教学方案。英语的教学同样如此。有的班上基础好些可以在课堂上多用英语课堂用语,而有些班级是根本听不懂英语的就不能使用相同方法。教学力求让学生做到学有所获。而在这次的示范课中,学校为了营造课堂气氛,让四年级的学生去听三年级的课程,这其实是个愚蠢的做法,这样的教

  学不叫教学。学生正是因为不知才要去学,而老师则是解惑之人,像这样的做法不仅不能做到示范,反而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加强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形成专业的英语教师培训体系。让教师能用心钻研英语,给英语教学注入新鲜活力。第二,农村的英语教研活动要发展壮大起来。在农村,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碰到问题,没有人一起探讨,更没有人帮助解决问题。这样英语教学很难坚持下去。教研室要制订一些可行的措施,安排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进行辅导培训,努力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3.利用有限的资源,传授知识

  还是示范课老师放的这首歌,如果说没有电脑,怎么教?其实教师的言传身教估计比起那嘈杂的音响里出来的声音更具有吸引力。或把即将要教的单词用某一首歌曲的音调唱出来,这样学生既可以娱乐也可以在娱乐中学习。而那些漂亮的手工则可以提前让班上的学生来做,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节约了老师的时间。

  4.跟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强调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家长要重视英语学习,及时监督孩子的英语学习,配合学校一起营造英语学习氛围。甚至可以考虑跟村里联合办个小型的英语声像阅览室,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爱上英语学习。

  当然,英语教学方法不一而足。我们也在期待国家教育部门多多关心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教学设备,加大对农村教育的人力与物力投入。在条件还不充分的时候,各个小学老师们,应从实际出发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出更适合于本校的英语教学方法,增强孩子们学习英语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杨毓隽.遵义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现状调查与研究[A].贵州省外语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

  [2]何兴福.对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J].甘肃教育,2007(21)

  [3]景慎钊.农村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J].成功(教育),2009(8)

  实事求是的毛概4000字论文篇3:《试论如何做到实事求是》

  一、事实的辨识

  1.三个事实概念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这是毛泽东对实事求是内涵凝练而科学的概括。从第二句话中可以看出,实事求是的逻辑起点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因此我们把实事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事实是允许的。

  我们首先从认识论上来讨论一下事实的概念。“科学事实是一种特殊的经验事实,经验事实的现实原型是客观事实。客观事实、经验事实和科学事实这三个概念有密切的联系,可以统称为事实。由于它们的区别,在一定的场合必须加以严格的区分,以免造成混淆。”实事求是之所以是科学论断,从认识论上说就是从客观事实出发而“求”,“求”的结果是经验事实升华为科学事实,从而经验事实之间的联系规律——“是”——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相符合。牛顿根据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说明,主体在面对客观事实时的经验活动是特殊的,不同的主体和不同的经验活动使得是牛顿而不是别人发现苹果落地的万有引力定律。这说明问题的关键并不在客观事实上,而在主体对客观事实的认识过程中。正是不同主体认识过程的差异使得面对相同的客观事实而产生不同的认识结果。

  2.事实的社会性

  任何客观事实只有被主体经验到才能算是事实。没有或不能被主体经验到的客观事实是人类无法加以认识的,因此虽然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无时无刻地在发生作用,但人类却无能为力。客观事实是呈现在主体面前的事实,也就是说事实是人的事实。而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因此人的认识活动中的社会关系因素也就不可避免地对什么是事实产生影响。这已经被科学家和哲学家证明,如在库恩的“科学共同体”中,当一个新的主流范式确立后,这一共同体内的科学家即在范式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科学研究。“研究者并不试图否定理论……就像一个棋手并不质疑下棋的规则一样。”库恩的科学即社会实践的概念启发了近期的科学家和哲学家。“我们把科学视为一种‘社会建制’,意思是指科学是在社会角色编组下的一种活动与实践,这些角色有从事研究的科学家、学习科学的学生、科学教授、科学期刊编辑、实验室助理等。我们也认为科学是在建制的地点——实验室、研究机构、大学——进行的活动,并且受到科层体制机构的约束、发给薪水和进行管理——包括各种委员会、专业公会、国际会议、州政府与联邦政府以及大学系所等……读者从这种描述中可以立即看出,到底哪些事情会成为科学事实,完全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3.事实与政治

  人类经验到客观事实并试图加以认识从而发现规律和利用规律的过程是困难重重的。而当主体的认识活动中反映政治现实的权力因素也掺杂进来时,人的认识活动的结果——知识的获取,就会更加复杂和不确定,从而知识的可靠性就成问题,不可靠的知识(理论)指导的实践后果也就充满各种变数。

  《晏子春秋·外篇第七》中讲了一个晏子治理东阿的故事。前一个阶段,晏子治理东阿的时候严格照章办事,不徇私情,不避权贵,结果得罪了一些既得利益者,这些人通过齐景公身边的“二馋”、“三邪”之类的人对晏子加以诋毁,使得齐景公要严惩晏子。后一个阶段,晏子“转型”了,大开后门,结果“二馋”、 “三邪”之流在齐景公耳边大肆褒扬晏子的政绩,结果使得齐景公表扬晏子。当然,晏子如实地告诉了齐景公在东阿执政的实际情况,说他从前才是应该得到表扬,而此后应该得到惩罚。这个故事有多个版本,不过即使细节上有所出入也仍然是可信的。

  二、“求是”的过程和方法很重要

  1.谁在“求”很重要

  从上述的引用和晏子的故事可以看出,“求”是对领导人而言的。毛泽东先生的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是从各级领导干部的方法论角度而言的,领导干部如果掌握了好的和正确的方法,不但什么是事实能够弄清楚,实践的可欲的局面也可以获得。比如,上述晏子故事的后续版本——齐威王和东阿大夫的故事,齐威王听到东阿大夫受到近臣的一致赞誉而派人实地调查,发现东阿大夫“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的诡计后烹了那位不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的地方官。

  然而单靠领导干部掌握正确的方法也不是没有问题的。齐威王的故事还没完。“后来威王又出现骄傲情绪,喜欢听亲信的奉承话,不爱听批评。《战国策》上说,在这种情况下,丞相驺忌又给他说了一段讽喻的话:有一天我照镜子自觉很美,问妻、妾和邻人,我同城北徐公谁美,都说徐公比不上我。待徐公来了,当面一看,我哪里比得上徐公啊。我仔细想了想才明白,原来妻子偏爱我,妾怕我,邻人有求于我。威王听了,恍然大悟。立即下令:凡当面提批评意见的,上等奖,书面批评的中等奖,间接批评的三等奖。”齐威王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事实的问题可以随着领导人的兴趣和意志的转移而变化。领导人志在较真,下属汇报上来的情况就可能是事实;领导人志在自满,下属汇报上来的情况就可能是他们加工过的或违心承认的事实。当然也不能说责任就在那些一味察言观色、揣摩上意的下属身上。XXX先生引用裴矩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儿,XXX对司马光的评论深表赞同。“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   2. 如何“求”是关键

  库恩的科学共同体的概念揭示了科学家社群的科学研究活动中的社会和政治方面。在主流范式建构的常态科学期间,一方面,为了进行深入的研究需要共同体内的科学家在主流范式的共识下进行科学研究;另一方面,为了防止新理论范式的破坏性也需要对社群内的科学家的科研活动加以约束,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共同体的共识和约束的辩证的互动关系。如果缺乏共识,任何人都可以任意选择课题和享有充分的研究自由,那么理论的深入研究和科学的进步是艰难的;如果约束过甚,那么新的理论范式,也就是科学革命带来的突变性的科学进步更加难以取得。因此需要在这二者之间达成一个适当的平衡。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保障实事求是的本体论和方法论的统一体。党的领袖反复强调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意义,也就说明政治生活中的实事求是比科学界的实事求是还要有难度,更需要讲究实事求是的方法和过程。

  三、结语

  实事求是是一个科学的论断,因为这一论断符合科学认识论的规律,然而要做到实事求是却有着各种困难。首先,什么是事实并非能够轻易识别。这不论是对科学家、普通人还是政府官员都一样,而深层的根源在于主体对事实的认识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的渗透和干扰使得事实社会化和政治化。其次,求是的方法和过程是复杂和不确定的。这对于科学共同体、经济组织、社会和政治组织也都一样,深层的根源在于求是的过程中存在着的规范性的共识和约束之间的辩证关系,如果协调得好,那么“求到是”和“利用好是”就是可能的,反之协调不好,实践中的挫折就在所难免。

  参考文献:

  [1]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

  [2]李祖扬.科学认识论简明教程[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

  [3]德兰狄.社会科学——超越建构论和实在论[M].张茂元,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4]沃尔夫.哲学概论[M].郭实渝,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6]刘绍楹.寻觅人生的钥匙[M].海潮出版社,1989.

  [7]许评.齐鲁青未了[M].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

  [8]XXX.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J].学习时报,2012.


猜你喜欢:

1.论抗日战争胜利的毛概论文3000字

2.浅谈中国梦的毛概论文1500字

3.大一毛概论文3000字以上

4.关于四个全面的毛概论文3000字

5.中国梦为主题的毛概论文1500字

6.关于文化的毛概论文3000字

46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