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毛概论文 > 4个全面内容毛概论文范文

4个全面内容毛概论文范文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4个全面内容毛概论文范文

  毛概中的四个全面内容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四个全面毛概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四个全面毛概论文篇1:《对四个全面的理解》

  党的以来,党中央敏锐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历史变化,科学分析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系统地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思想,“四个全面”也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总的引领,成为统一全党共识、凝聚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四个全面”特在“全面”、贵在“全面”,学习和理解“四个全面”,关键也在“全面”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更崇高。

  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2012年11月,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接续奋斗的基础上,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谋划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续写这无上的光荣。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中思接千载,追寻中国梦。深圳莲花山,邓小平铜像前再展宏图,激荡改革潮。纪念“八二宪法”颁行,重申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塑造法治魂。力行八项规定,以上率下言出必果,坚守生命线……履新第一个月,起笔落墨之际,前进航标已然确立。两年多来,从党的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清晰展现。

  历史,从来都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其波澜壮阔的画卷。经济总量领先下的人均落后,先富起来之后的共富挑战,资源环境约束下的转变压力,创新能力与发展需求脱节,国内外安全风险叠加交织,治理现代化目标任重道远……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

  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辉。“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正是中国“发展起来以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两年多来,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举措力度空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破局开篇,公平正义成为全面小康的重要着眼点;推进治党治国治军,反腐倡廉纯洁队伍,正风肃纪凝聚人心;运筹内政外交国防,中国梦与亚太梦、世界梦同频共振……短短两年多时间,科学统筹、协调推进重大决策部署,让局面为之而变、气象为之而新、民心为之而振。事实充分证明,“四个全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2015年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阐述,也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哲学基础的揭示。“四个全面”,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

  很多时候,只有站在历史的峰峦之上,才能更清晰地洞察时代风云,更准确地把握前进方向。90多年来,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基础;到确定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几代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的过程,如此艰辛,也如此壮阔。“四个全面”的关键就在于坚持中国道路、增创中国优势。这一战略布局,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一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它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体现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更伟大的征程正在我们面前展开。谋小康之业、扬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执政之基,这是一场艰苦的奋斗,也是一次豪迈的进军。行走在复兴之路上,中国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的明天,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建成小康社会当前面对的核心问题是“全面”

  党的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以后,高度关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任务,足迹遍布20多个省市区,发表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他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绝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让13亿中国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等等。从深入学习党的精神和习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在“全面”上下功夫。

  通过30多年的努力, 我国的小康社会建设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例如,据国家统计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测算,浙江省的全面小康实现度2013年已经达到96.8%。但是,我国的小康社会建设,仍然需要实现一系列重大的转变:即要从较低水平、较低标准向更高水平更高标准的小康转变;从受益人群还不够全面,享受的方面还不够全面,向惠及更加全面的人群,享有物质、精神、政治、生态等更加全面的成果转变;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等的发展还不够均衡,向区域、城乡全面均衡发展转变;等等。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均衡协调发展”已经是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问题和关键问题,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与要求,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全面”已经成为深化改革的主题与关键

  深化改革是我们的强国之路,是实现党的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应对当前我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挑战,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机活力的内在要求。那么,为什么当前我们深化改革需要“全面”呢?这是因为:

  一是改革的艰难性所决定的。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需要实行更加全面的改革。当前,我国发展中面临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例如,如何从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路子中走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如何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建立起高效廉洁的服务体系;如何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瓶颈,实现绿色化发展;如何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如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解决好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等。所以,改革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全面”地加以深化。

  二是改革的全局性所决定的。当前的改革已经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时候,顶层设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全面”地设计与推进改革已经是不二的选择。我们的谋划要全面,要充分考虑改革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我们的推进要全面,要立足全局,善于抓住“牛鼻子”,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使

  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形成改革的总体效应;我们的举措要全面,坚持落细落小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336项改革举措,充分体现了这种落细落小落实的精神。 三是改革的系统性所决定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经过30多年的发展,单兵突破式的改革已难以奏效,改革涉及的任何方面,都与其它方面紧密关联,各项改革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整体性已经大大增强,我们只有努力做到眼前和长远相统筹、上层与基层相融合、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协调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才能深化改革,取得最大的效果。

  四是改革的长期性所决定的。改革,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可能的。全面深化改革所具有的空前的广度、力度和深度,在我国改革开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我们在改革上必须要有坚定的意志力和持久力。

  三、依法治国需要“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依法治国需要“全面”地推进,这是因为:

  一是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关联度极高。法有极大的渗透性和融合性,与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息息相关。例如,法治与改革就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保障。改革要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疾、突破固化的利益格局,就需要以法治来开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严格的执法、公正的司法,能够扫清改革障碍,使改革顺利进行。同时,改革也需要在法治框架内进行,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法治将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进行。

  二是依法治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整体谋划,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方面全面加以建设。要科学立法,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严格执法,切实解决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要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全民守法,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使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三是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需要全面进行。截至当前,我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240多部、行政法规730多部、地方性法规9000多部,还有数以万计的政府规章,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法律规范体系。我们要着眼于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努力形成科学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和运行实施机制

  四、“全面”地从严治党是当前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

  指出,“打铁还须自身硬”,只有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才能确保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从严治党,之所以要“全面”是因为:

  一是存在问题的全面性。当前在党的建设上还存在着各种问题。在思想建设上存在着一些同志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不够,理想信念动摇等问题;在组织建设上,部分党的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凝聚力不强;在作风建设上,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现象;在廉政建设上,腐败多发易发,甚至出现“塌方式”腐败的现象。在制度建设上,还相当程度地存在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等现象。存在问题的全面性决定了解决问题举措的全面性。

  二是建设领域的全面性。推进从严治党,必须强调系统性和整体性,要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每一项都是从严治党的内容所在,没有“法外之地”。

  三是治党主体的全面性,“全面”意味着从严治党是从中央到基层各级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各级党委和各个部门组织共同的责任与使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系统工程。

  四个全面毛概论文篇2:《试谈四个全面背景下党校党性教育的路径》

  1 四个全面背景下党校党性教育的重要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的主要内容。从其内容全面从严治党就可以看出党校党性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我党党员进行深刻的党性教育有利于保证我党队伍中的成员都具有过硬的党性,有利于党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彻底改革,有利于切实做到依法治国,从而为铸就中国梦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因此,在四个全面背景下加强党校党性教育对于我党队伍成员的政治素质和党员们的实践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有效的党性教育能够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从而能够指导其实践工作的业绩,与此同时能够对身边的群众起到积极的正向影响,进而将党的先进性思想理念渗透到群众当中去。

  2 四个全面背景下党校党性教育的具体方法

  2.1 引入情感与价值认同为基础的“认同式”理念

  在四个全面背景下进行党校的党性教育,要将情感与价值认同引入到党性教育中,情感与价值认同是党性教育的基础,也是提高党校党性教育的关键。党性教育的实质是将党性的精髓渗透到党员内心深入,同时能够将这些党性的精髓思想对党员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予以正确地指导,从而能够将党员的意志和品格中都能够散发出党的先进性和光辉性。我党建党以来,党性教育一直是持续性地课题,党性教育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也会调整其教育内容。我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生产力随历史的车轮而滚滚向前发展,我党在具体的党性教育中也要结合社会实际情况来调整教育内容。当下是四个全面背景下的党性教育,这个时代的党员的生活经历和成长历程与老党员有一定的差异,所以要从情感与价值切入,争取到党员对党性的认同感,从而有利于让学员对党性教学内容产生共鸣,进而有利于党校党性教育工作的开展。

  关于引入情感与价值认同为基础的“认同式”理念,建议参考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明确情感认同的理论机制,通常情况下,情感认同是将一种情感态度嫁接到未形成该种情感态度的人的思维意识上,并且能够让这个人欣然接受这些情感态度,进而能够在这些情感态度的驱使下指导其行为和活动。价值认同与情感认同相类似,价值认同是建立在情感认同之上,但是比情感认同更加理性。价值认同是对情感和现实的实质抽象出来,并且对其进行推理和判断,经过一系列的逻辑分析之后对其价值理念的赞同。在对价值理念深度认同后,会直接影响其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形成预期的社会认知和行为理念。在四个全面背景下进行党校党性教育要重视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的重要性,良好的情感态度认同和价值认同基础是进行有效党性教育的基础,没有认同感的党性教育,学员只是对教育内容进行机械性的记忆,尽管通过考核并取得好成绩也无法对其工作实践进行指导。

  第二,要因材施教,在党校党性教育的对象中,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年纪较大的老党员,他们见证了整个共产党的成长过程,所以对于党性教育中的情感价值认同方式没有进行积极配合参与。究其原因是因为情感价值教育过于枯燥,并且他们经历过那段岁月,对这些教学材料耳熟能详而缺乏新鲜感。另一类是年纪较小的中青年党员,党性教育中的情感态度教育内容与其所生活的时代有较大的差异,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对于这些党员来说,党性教育中的情感价值教育流于形式,很难真正触及他们的内心。因此,在进行党性教育的情感价值认同环节,教学材料准备要兼顾党员的年龄结构,丰富教学材料,从而有利于党员进行深入的学习。

  第三,党性教育中要将部分党员的功利性心理弱化掉或者消除掉,部分党员人为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比党性教育工作更加重要。这种思想是典型的功利性思想,非常不利于其工作的有效开展。党性教育中,能够让党员的思想在政治上达到一个高度,从而能够在其实践工作中一切都能够顾全大局,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因此,在进行党性教育的情感价值认同环节,要重申情感价值认同的重要性,从而引起大家对党性教育的重视,进而能够让党员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进行系统地学习,最终用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来指导其工作。

  2.2 党性教育要寓于严格的学员管理上

  关于党性教育要寓于严格的学员管理上,建议参考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完善党员党性教育培训的行为规范和考核制度。党性教育的目的对党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觉悟都进行优化,从而能够使其思想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进而有利于其党性的稳定和其实践工作的开展。但是党性教育培训的课时是有限的,所以要将其党性培训的内容分解深入到党性培训行为规范和考核制度上,从而能够让学员不仅在课堂上学习了党性,而且在整个培训的过程中都在细节上遵守党性的约束,进而能够让党员用党性教育中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其具体行为的习惯。因此,相关的教育培训机构要对党性教育内容进行深入地解读,并且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从而能够通过党性培训让党员们实现知行合一,进而能够优化整个党的行为风尚。

  第二,处理好不同年龄阶段党员的党性培训中的不同表现。通常情况下,参与培训的党员也是在职工作状态,集中的党性培训确实能够对其理论知识进行短时提升,同时占据的时间也对其正常工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学员会出现翘课和懒于学习等情况。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是搞好制度管理,用制度管好人,使学员不敢不按制度办事。要按照中央、省委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纪律要求,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来制定和完善各项学员管理制度,使学员在校的一切行为都按制度进行。包括上课纪律、自学纪律、生活纪律(作息制度、住宿制度、就餐制度)、廉政纪律、组织生活制度、班风学风讲评和四率通报制度、主体班量化(百分制)考核管理制度、党性分析点评制度、学员学习情况反馈制度等。通过学员党支部组织学员学习,定期检查学习笔记,公布四率,进行班风讲评,组织各党小组召开民主生活会,督促和监督每位党员自觉遵守学员守则。通过班主任详实记录学员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并把学员的学习情况和党性锻炼纳入百分制考核,记入学员的学籍档案。通过学员学习情况反馈,把学员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寄到学员单位。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促使学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搞好活动管理,用活动吸引人,使学员没有精力去做破坏制度的事。要引导班支两委做好活动策划,组织学员围绕教学内容开展党性锻炼活动,通过活动使党性教育系统化立体化。如参观革命纪念地、重温入党誓词、重走红军路、警示教育等。积极为学员搭建学习交流平台,组织学员围绕党性教育主题开展心得交流、学术论坛、演讲辩论等,寓教于活动之中,使学员通过活动党性得以升华。

  第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使学员自觉自愿不去做破坏制度的事。班主任在为学员提供服务的同时,多与学员进行思想交流,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思想、生活状态,针对不同思想状态和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关心爱护学员,积极反映学员的要求,热忱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同时要用心培育学员的党校情结,通过多种形式积极营造团结、友善、关爱、尊重的和谐环境,促进学员党校情结的不断升华。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四个全面背景下,党校党性教育必须要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正确的党性教育能够对党员时刻起到教化作用,从而都能够在步入小康社会之初的富裕的物质生活中党员依然能够保持住当的先进性,进而有利于党员继续带领群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最终实现全民富裕。深刻的党性教育能够对党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从而在改革的浪潮中一切决定和行动都能够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与此同时,还能够切实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因此,党校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四个全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结合四个全面的内容来制定与当下生活和未来工作息息相关的党员党性教育,从而切实保证党性教育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四个全面毛概论文篇3:《试论“四个全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

  党的召开,推动中国进入到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四个全面”作为中国治国理政的“新作为”,主要的目标即是要将中国的小康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并呈现出新的风貌。这就要求国家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对这种新的常态要能够尽快适应,以更好地实现中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伟大的复兴梦。“四个全面”是总书记在江苏省调研的时候所强调的,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要继续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要将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在这“三个方面”的基础上,还要“全面从严治党”[1]。“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都被提出来,既统揽了全局,又将战略重点突出,相互之间所存在的密切关联,使得“四个全面”成为有机整体,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战略。

  一、“四个全面”具有丰富的内涵

  2012年11月,党的提出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中国的未来发展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提出了中国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2014年10月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在原有的“三个全面”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至此,党的基本精神得以明确的同时,“四个全面”对精神以延伸,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对中国梦的构建以进一步深化。

  1.全面推进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推进建成小康社会”的首次提出是在党的上,围绕着这一奋斗目标,要推进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扩大人民民主、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注重节约资源,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2]。在此基础上,总书记提出了实现美丽中国梦,就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要着力于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中国的小康社会是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展开的,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对宏观调控政治逐步地调整和完善,其在经济发展质量以足够重视的同时,还要对社会保障以足够的重视,并关注国计民生[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美丽的中国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要实现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就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于小康建设,对中国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的经济建设极为重视,多次强调农村地区、困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等等都是重点建设对象。2014年2月份,总书记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的时候说,他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主要在于中国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而且在发展过程中,还要采取新的举措,以使发展上升到新的水平。

  2.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召开,为中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总书记对全国各地调研,指出中国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改革要持续,开放要继续。可以明确,中国的改革开放还要继续深化,并全面展开。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关于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问题都详细阐述,包括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总体发展布局和战略意义等等,同时强调新时期改革就要着眼于新时期中国的发展实际,因此,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强调要改革重点区域。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将中国的改革浪潮推向又一个高潮,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全面深化改革可以惠及全面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人民[5]。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中华民族走过了五千年的社会发展历程。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受到儒家道德思想的影响,人治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法治与人治交织使用,且法治的存在并不持久。中国要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就要注重法治。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要对法治体系以完善。1997年法治治国方略在党的十五大中提出,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法治治国方略从中国国情出发进一步系统化,目前已经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在他具体实施中,党中央为了提高治理能力,司法体制就要做到科学立法,针对妨碍司法公正的现象,就要加大力度、采取措施不断解决。针对依法治国,总书记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要能够落实到位,就要从法律的层面开展各项工作,包括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的建设,都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执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依法治国被正式提出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将法治体系构建起来,有助于加快中国法制建设的步伐,以将中国建设成为法制国家。

  4.全面从严治党

  关于党的建设问题,早在2009年所召开的十七届四种全会中就已经提出,主要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党的思想建设、党的组织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制度建设以及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党的关于党的建设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求党的建设中,要实现科学化发展的目标。在党的中,总书记特别提出了党的建设的重要性,自由从严治党,才能够深化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这直接关乎到党的命运乃至国家的命运。由此而提出从严治党的思想,并围绕着作风建设这个核心展开,严惩党内所存在的“四风”问题。针对于党员领导干部中所存在的腐败问题,要做到有腐必反。从严治党是更好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只有从严治党,才能够提升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提高广大群众的凝聚力,以使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更为强大。

  二、“四个方面”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1.“四个方面”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

  “四个方面”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角度出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未来发展以明确。原有的局部发展战略提升到全面发展层次,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强、民主、文明的建设目标加入了和谐社会的内容,中国的建设目标更为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之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目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未来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党的报告中建立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即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使得局部发展战略向全方位发展。在“四个全面”中,围绕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具体化,对所存在的矛盾问题逐一指出,并对推进中国社会的发展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途径。为促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布局,并做出了科学的论断,以能够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实施改革。

  2.“四个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以整体布局

  “四个全面”是关系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系统化工程。作为全新的探索模式,“四个全面”所描绘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基本方略。为促进中国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将“四个全面”展开,则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整体布局。从宏观的角度而言,“四个全面”作为符合中国国情、促进中国发展的思想体系,促进了物质、精神、政治、生态、社会几个方面的协调性,实现了共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四个全面”是协调各方面关系的根本所在,有助于引导中国在发展进程中,有效地解决根本性问题,以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完善自我,实现长远发展。“四个方面”是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略,要实现中国的长远发展,就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中国健康发展的信息,对中国的发展模式不断优化,对中国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以使人民群众能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认知,建立认同感,以推进中国改革的顺利进行、治党治军治国方略全面展开。

  3.推进“四个全面”的展开以实现美丽中国梦

  党的报告中,总书记提出了美丽的中国梦这个奋斗目标,其中“两个一百年”是核心目标,即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和中国建国一百年。通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施“五位一体”建设,实现美丽的中国梦。实现美丽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这一点放入到中国宏观发展格局中,对中国梦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时代发展的主题,也是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在“四个全面”中,中国的治国理政要以“中国梦”的实现作为重要途径,以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动力,通过全面依法治国并从严治党,将中国的治国理政推向新的层次。随着中国梦指导思想的逐步落实,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被赋予了新的内容,通过以中国具体发展实际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被推向新的发展阶段,有利于中国发展 新的理论指导思想得以形成,为美丽中国梦的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从实现中国伟大复兴梦的角度对“四个全面”进行协调,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得以弘扬,随着中国凝聚力的增强,中国发展优势就会逐渐凸显出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4.运用“四个方面”思想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

  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各项建设都要围绕着经济这个中心展开。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主要在于中国正处于初级阶段。只有牢牢地记住这一点,才能够谋划中国的长远发展,如果脱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点,就难以对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以正确认识,更不会对中国的未来发展以规划。特别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环境下,中国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就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因此,对中国社会认识,要从社会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对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所把握,并总结规律,以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时期,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展开。

  “四个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形成新的社会发展规律。“四个全面”作为治国理政的新方略,提出了发展、改革的新要求,以更好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于此而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就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发展实际充分结合起来,从中国国情出发,创新理论、诉诸实践,以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四个全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发展,要求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支撑,通过全面从严治党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新的发展境界。“四个全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行中所总结出来的新规律,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丰富和完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所用。


猜你喜欢:

1.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

2.四个全面五位一体的内容

3.学习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

4.四个全面的学习心得

46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