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医学 > 动物医学大专毕业论文

动物医学大专毕业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动物医学大专毕业论文

  动物医学的基本任务是有效地防治畜禽、伴侣动物、医学实验动物及其他观赏动物疾病的发生。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动物医学大专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动物医学大专毕业论文篇1

  试谈动物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摘 要: 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能力、自学能力、集体力量,是我国高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了高效地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作者在动物医学专业课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在高校阶段的成长,努力为学生将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对动物医学专业课进行了系统改革,将创设情景教学理论和建构性学习理论贯彻于教学中。

  关键词: 动物医学专业课 课程教学模式 综合能力 创新素质

  研究型大学是20世纪世界教育和科技迅猛发展的结果,是高水平大学的集合体。大学教育不仅要教育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如何探究事物本质,而且要教育学生学会与人团结协作,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自身综合能力全面提高的人。围绕这一目标,我们构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科学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系统模式。

  动物医学专业课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人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动物医学的科学素养。为此,我们必须要教学观念现代化、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以及教学管理现代化,这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本科教育不是、也不可能给学生灌输所有的知识,而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创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指定自学内容,指定有针对性的参考书和作业,提供参阅方法,提出自学要求,检查和讲评自学情况,鼓励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和自己的兴趣查阅资料,并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二、教师应坚持用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组织教学

  研究性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它更强调动物知识和医学知识的综合性、过程性、创新性和应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查研究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在了解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围绕讲授的重点提出引发思考的问题,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和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为主线,组织好知识的“生长点”和“连结点”,以探究方式展开教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心智结构,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深刻理解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病理与药理的统一、局部与整体的密切联系等动物医学知识原理。

  三、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主动建构而获得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萌生创新意识和展开创新思维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适应不同学习特征的情境,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医学数据,或呈现动物的病理标本、模型,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动物医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情境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

  动物医学的比较法是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医学本质进行分析鉴别、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它是研究动物医学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石。比较法能扩大学生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任何事物的特征只有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五、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看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人格魅力在互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师生之间作为“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教师应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拓展学生的心理发展空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交往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以讨论法为主的三向交流,能够促进探究式教学的展开。

  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合作的学习环境比竞争的学习环境更容易使人产生成功的体验,复杂问题要多人合作才能解决,科研成果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此外,小组成员各展所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搜集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真实客观地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调查的结果,并对所获取的各种信息资源共享。

  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和参与那些与动物医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是培养动物医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多层面、多角度地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通过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认识动物医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世界的美好情感。

  八、充分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

  动物医学教学强调情境与协作,重视直观和操作,提倡学习的主动性。将信息化课程资源引入动物医学专业课堂,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互助品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中起到积极作用。伴随网络的发展,互联网传递着越来越多的动物医学的教育信息,如动物医学的图片、课件、药理和病理的研究资料、最新动物科学进展等,这些网络上的教育资源信息也应在动物医学专业课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

  总之,在教学中要坚持客观性原则、严谨认真的原则,以及尊重学生、灵活引导的原则,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信息传递与交流。建立起科学的教育教学程序、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模式。把为学生提供自学、探索和发现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建立创新意识作为我们的教学宗旨,并将这一宗旨贯彻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冯端.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王德辉等.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1.

  动物医学大专毕业论文篇2

  过瘤胃氯化胆碱在奶牛上的应用研究

  摘要:高产奶牛在产后泌乳初期体内常出现能量供应负平衡状态,继而引发如脂肪肝、酮病等一系列营养代谢性疾病。在产后奶牛日粮中外源适量添加过瘤胃氯化胆碱(rumen protected choline,PRC)能改善血液生化指标。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奶牛体内合成的胆碱仅能满足维持低泌乳量的需要,对高产奶牛尤其是在泌乳早期和高峰期,产奶量迅速增长,产后4~8周即出现产奶高峰,但干物质采食量高峰出现于产后10~12周,产奶高峰与采食量高峰的不同步性,加上分娩消耗体力,必然引起能量及其他营养的负平衡,这时机体动员大量储存能量的体脂肪,肝脏中脂类物质增多,需要大量胆碱来促进脂类物质及时从肝脏中转运出去到肝外组织中代谢供能。

  关键词:RPC;酮体; 羟丁酸;脂肪肝;酮病

  自从Streker于1849年从猪的胆汁中分离出胆碱,1926年被正式命名为“胆碱”,到1930年Best确立了胆碱的营养作用后,胆碱及其衍生物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传统意义上讲,胆碱并不是一种维生素,因为它不属于酶系统的一部分,而且需要量以克计算,不同于真正的维生素以毫克表示,但就其营养作用和生理功能,营养学上将其归为维生素B族,俗称VB4。在生产实践中,胆碱的理化性质、

  生物学功能、饲料添加形式及产品开发等研究一直在进行着,并在养殖业上广泛应用。胆碱饲喂奶牛时要进行过瘤胃保护。在奶牛围产期、泌乳初期特殊生理阶段,对奶牛脂肪肝、酮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改善奶牛营养和健康状况,提高生产性能,在奶牛养殖业上已越来越受重视。奶牛体内合成的胆碱仅能满足维持低泌乳量的需要,对高产奶牛尤其是在泌乳早期和高峰期,产奶量迅速增长,产后4~8周即出现产奶高峰,但干物质采食量高峰出现于产后10~12周,产奶高峰与采食量高峰的不同步性,加上分娩消耗体力,必然引起能量及其他营养的负平衡,这时机体动员大量储存能量的体脂肪,肝脏中脂类物质增多,需要大量胆碱来促进脂类物质及时从肝脏中转运出去到肝外组织中代谢供能。对于高产奶牛(尤其是泌乳初期),胆碱是维持其高生产性能的一种限制性营养素。饲喂时要做过瘤胃处理,过瘤胃氯化胆碱即为RPC。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材料

  荷斯坦奶牛,肉牛,奶牛、肉牛日粮,氯化胆碱(自配水剂,70%,恩贝集团集团提供),氯化胆碱包被载体。

  1.1.2 试验动物

  选择身体健康,体格健壮早期泌乳的荷斯坦奶牛36头,平均体重1000公斤,邹平奶牛生态养殖基地提供。选择身体健康,体格健壮肉食牛36头,由邹平肉食牛养殖基地提供。

  1.2 方法

  1.2.1 产奶量、乳脂率对比试验

  随机抽取36头早期泌乳奶牛进行分组,I组、II组各18头,对I组饲喂普通全价饲料,对II组饲喂添加了10g/d水平的RPC, 试验地点在邹平奶牛生态养殖基,试验时间为35天。

  称量个奶牛产奶量初重,取每组平均重,确认最初产奶量平均值相近。所有试验奶牛实施少放多饲,以防止奶牛将饲料拱出饲糟造成的饲料浪费以及数据的不准确。让奶牛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试验过程中按照牛场日常防疫安排,每天进行防疫、消毒、清扫等管理工作,称量每组奶牛的总产奶量,计算35天的平均产奶量、乳脂率,记录数据,分别取每组的的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

  1.2.2 酮病试验

  随机抽取两组健康奶牛III、IV组各50头,对I组饲喂普通全价饲料,对II组饲喂添加了10g/d水平的RPC, 试验地点在邹平奶牛牛养殖基地,试验时间为80天。

  所有试验奶牛实施少放多饲,以防止奶牛将饲料拱出饲糟造成的饲料浪费以及数据的不准确。让肉牛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试验过程中按照牛场日常防疫安排,每天进行防疫、消毒、清扫等管理工作,用包被的方式饲喂肉牛氯化胆碱,试验末期对肉牛进行血液进行检测,测定血液中酮的含量。患酮病时,反刍动物每100 ml血浆中酮体常超过20 mg,计算记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2.3 RPC试验

  随机抽取两组健康肉食牛V、VI组各18头,对I组饲喂普通全价饲料和未做包被处理的氯化胆碱,10g/d的水平,对II组饲喂添加了10g/d水平的RPC, 试验地点在邹平肉食牛养殖基地,试验时间为10天。

  所有试验肉牛实施少放多饲,以防止肉牛牛将饲料拱出饲糟造成的饲料浪费以及数据的不准确。让肉牛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试验过程中按照牛场日常防疫安排,每天进行防疫、消毒、清扫等管理工作,用包被的方式饲喂肉牛氯化胆碱,隔日用注射针管从肉牛十二指肠提取肠液进行含量检测,计算记录数据,分别取每组的的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产奶量、乳脂率试验结果与分析

  表1 I、II组试结果

  组号

  I

  II 产奶量(kg) 平均日产奶量(kg) 平均乳脂率(%) 55 66 1.83 2.2 3.0 3.3

  对I组饲喂普通全价饲料,对II组饲喂添加了10g/d水平的RPC,试验结果表明产奶量、平均日产奶量分别提高11、0.37,平均乳脂率提高0.3。对于高产

  奶牛(尤其是泌乳初期),胆碱是维持其高生产性能的一种限制性营养素。

  2.2 酮病试验结果与分析

  表2 III、IV组试验结果

  组号

  I

  IV 酮病数量(头) 3 0 发生比例(%) 6 0

  从表2可以看出,饲喂添加氯化胆碱的奶牛发生酮病的比例要比不饲喂氯化胆碱的低

  对于泌乳盛期的奶牛其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加速并产生大量乙酰-CoA,此时体内由于葡萄糖异生作用使草酰乙酸供应耗尽,而草酰乙酸是乙酰-CoA进入柠檬酸循环必需的,这就使乙酰-CoA转向生成酮体的方向。由于肝中没有乙酰乙酸-琥珀酸CoA转移酶,所以肝脏只能产生酮体供组织利用,而自身不能利用酮体。肝外组织则相反,在脂肪酸氧化过程中不产生酮体,却能氧化由肝脏生成的酮体。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正常中间代谢产物,是肝脏输出能量的一种形式。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酮体含量很少。肝脏产生酮体的速度和肝外组织分解酮体的速度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人100 ml血浆中含酮体0.3~5 mg,其中β-羟丁酸占70%,乙酰乙酸占30%,反刍动物正常血浆中的酮体也在这个水平。但在有些情况下,当肝中产生的酮体多于肝外组织的消耗量,超过了肝外组织所能利用的限度,就会造成酮体在体内积存,引起酮病的发生。患酮病时,反刍动物每100 ml血浆中酮体常超过20 mg。此时血液中出现大量丙酮,丙酮是有毒的,具有挥发性和特殊气味,常可从奶牛呼出的气体和排出的尿液中嗅出。血液中的乙酰乙酸和β_羟丁酸这些酸性物质大量增加,使血液pH 降低,常导致动物酸碱平衡失调,以致发生酸中毒,即发生酮病。

  2.3 RPC试验结果与分析

  表3 V、VI组试验结果

  组号

  I IV 十二指肠含量(g) 3 6

  从表3可以看出,饲喂做过包被处理的氯化胆碱比未作处理的吸收率提高了一倍。

  反刍动物日粮中胆碱主要是存在于植物细胞膜中的磷脂酰胆碱,还有一小部分是游离胆碱。瘤胃微生物能够将植物细胞膜中的磷脂酰胆碱降解成游离胆碱和磷酸甘油二酯。游离胆碱迅速被进一步降解,先形成中间产物三甲胺,最终产生甲烷。在这过程中,瘤胃细菌能够利用一部分游离胆碱用于合成本身代谢所需的磷脂酰胆碱,因此饲料中的胆碱能够过瘤胃的很少。虽然瘤胃原虫也能摄取一部分游离胆碱,用于本身代谢所需磷脂酰胆碱的合成或贮存起来,然而原虫进入后部消化道的量很少,大部分在瘤胃中自溶并被消化,这样胆碱又被降解为甲烷。因此由于瘤胃微生物的迅速降解作用,奶牛日粮饲料原料中的胆碱只有很少量能通过奶牛瘤胃进入后部消化道。

  2.4 经济效益分析

  为了从整体角度评判本试验的经济效益,本试验对六个分组分别做了产奶量、乳脂率,酮病发生率以及RPC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饲喂添加氯化胆碱的一组产奶量、乳脂率都有很大提高,酮病发生率降低。相比氯化胆碱的成本,会提高经济牛的收入。

  3 讨论

  胆碱(学名2-羟乙基-三甲基氢氧化胆碱),维生素B的一种。胆碱可以促进肝,肾的脂肪代谢;胆碱还是机体合成乙酰胆碱的基础,从而影响神经信号的传递。另外胆碱也是体内蛋氨酸合成所需的甲基源之一。在许多食物中都含有天然胆碱,但其浓度不足以满足现代饲料业对动物迅速生长的需要。因此在饲料中应添加合成胆碱以满足其需要。缺少胆碱可导致脂肪肝,生长缓慢,产蛋率降低,死亡增多等现象。

  在养殖业中常用氯化胆碱替代胆碱,氯化胆碱具有:稳定性优于胆碱,被动物吸收后易转化为胆碱;易被动物吸收且吸收率高于胆碱;氯化胆碱溶液呈中性,对动物体组织刺激小等优势。氯化胆碱分子式为[(CH3)3NCH2CH2OH]+Cl-,中性化

  合物,按系统命名法称氯化(2-羟乙基)-三甲胺,目前工业生产的氯化胆碱约90%用于饲料工业,其形式有7O~9O%浓度的氯化胆碱水溶液和50~60%的固体产品。而对于奶牛来说,饲料中含有的胆碱在瘤胃中降解率较高,添加时需要进行过瘤胃保护即以过瘤胃胆碱(rumen-protected choline,RPC)形式来满足奶牛在特殊时期对胆碱的需要量。某些情况下奶牛对日粮中胆碱无应答的原因就是由于胆碱在瘤胃中被大量降解(估约85~95%降解率)。当过瘤胃灌注胆碱15~90 g/d时,平均奶产量增加1 kg,乳脂率提高17%(Erdman,1990)。因此需要对高产奶牛补充能够通过瘤胃的胆碱(RPC)。

  实际生产中常采用的过瘤胃保护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 真胃灌注方式。由于胆碱的不稳定性及瘤胃细菌对其有较强的降解作用,因此较早的研究中多采用真胃灌注形式,以防胆碱在瘤胃内被微生物降解失效。灌注器械用聚乙烯管制成,经过瘤胃瘘管、网瓣口、瓣胃,最后到达皱胃。Sharma等(1989)报道,对产后150 d的奶牛进行真胃灌注胆碱50 g/d,结果其奶产量、4%FCM 产量和乳脂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提高。

  ②包被方式。鉴于胆碱吸湿性极强,其在瘤胃内比氨基酸更难被保护。近年来的RPC产品主要以胶囊包封和脂肪包被的方式生产,后来也有人做过全血保护氯化胆碱试验、酪蛋白一甲醛、酪蛋白一脂肪包被方式。使用过瘤胃保护胆碱产品(胶囊胆碱),可保护胆碱免受瘤胃微生物降解而在小肠中释放胆碱,有利于奶牛对胆碱的吸收,该产品包含25%氯化胆碱,经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其中85%的胆碱在瘤胃中稳定。胆碱含量为0.078%组的乳脂率降低,胆碱含量为0.156%和0.234%组乳脂率均有提高。此外添加量为0.156%组的3.5% FCM 含量最高。而乳中体细胞数目(SCC)、乳糖等指标没有明显变化。

  该试验说明给奶牛日粮中添加胆碱可提高产奶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乳品质,但适宜的添加量还需进一步的探讨。另外在该试验还有一个不太明显的趋势即低蛋白质水平添加胆碱效果要好于高蛋白质水平,泌乳初期添加效果优于泌乳中后期。其原因可能是在泌乳早期甲基及氨基酸和葡萄糖的代谢作用加强,能量蛋白质代谢出现负平衡,而甲基分子之间的代谢关系及蛋氨酸和葡萄糖的关系都直接影响氨基酸的需要。

  虽然已经有了过瘤胃胆碱的专利产品,但其包被率一般只有85% ,与过瘤胃脂肪报道的99%以上的包被率还有一定差距。目前胆碱包被产品不够稳定成熟,因此在包被方式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胆碱对奶牛脂肪肝、酮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理论上成立和存在,其效果及意义还需进一步试验证实。综上所述,,高产泌乳奶牛在围产期、泌乳早期日粮中添加适量过瘤胃胆碱可提高产奶量、改善血液生化指标、降低酮病亚临床状态、预防脂肪肝,其添加量要根据动物的生理阶段、生产性能、日粮营养水平和动物自身健康状况来确定。因此,在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胆碱是必要的,最佳的添加形式是过瘤胃保护性胆碱,添加效果取决于保护程度。

  4 结论

  试验表明, 对泌乳牛饲喂添加氯化胆碱的饲料可以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改善乳品质。并且可以预防奶牛酮病,提高经济牛抵抗力。对于未进行过瘤胃保护处理的氯化胆碱直接饲喂给泌乳牛则效果会差很多,而做过过瘤胃保护处理的则效果明显。添加量要根据动物的生理阶段、生产性能、日粮营养水平和动物自身健康状况来确定,同时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来进一步了解氯化胆碱的更多作用即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镜岩,等.生物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43,258.

  2 周顺伍.动物生物化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22~124.

  3 胡宝利.胆碱及其在养殖业上的应用.黄牛杂志,2000,26(1):52~55.

  4 徐国忠,叶均安,等.保护氯化胆碱对奶牛泌乳初期生产和血浆

  生化指标的影响初探.中国畜牧杂志,2005,41(6):23~25.

  5 滕佳伍,高玉鹏,等.过瘤胃脂肪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畜牧兽医,2005,32(7):3~5.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动物医学大专毕业论文”

284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