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医学 >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3000字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3000字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3000字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了我国畜牧兽医行业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畜牧兽医毕业论文3000字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3000字篇1

  浅析生猪常见疾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生猪感染疾病不但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给养殖户带来经济负担,也影响生猪猪肉的质量和生猪重量,给食品安全问题带来隐患。如何正确识别生猪疾病,并且对症下药十分关键。

  本文主要总结了以下几种生猪常见疾病的识别和防治,仅供广大养殖户借鉴参考。

  1 仔猪白痢

  1.1 症状识 别

  多发于仔猪,一般 20 日龄以内的仔猪多发,该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不容小视。该病导致仔猪发病后首先会出现仔猪拉稀的症状,粪便颜色发白,有时也呈淡绿色,粪便还常有粘液,且粪便气味大。随着病情的扩展仔猪会出现发烧、消瘦和脱水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引发肺炎,造成仔猪呼吸困难,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就要及时处理,不然不到一周仔猪就会死亡,直接造成经济损失。

  1.2 防治方 法

  预防该病重点在于给猪舍消毒,保证猪舍卫生,还要注意母猪的饲养和管理,看管好仔猪,增强仔猪体质,提高抗逆性。

  治疗方面,一般可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常与健胃和收敛药物合用。磺胺脒每公斤体重 0.1 克,鞣酸蛋白每天 2~5 克;痢特灵,口服,每天每头 90 毫克,分 3 次灌服;土霉素每天每头喂2~3 次,每次 0.25~0.5 克;盐酸黄连素,每天每头 2~3 次,每次 0.05~0.1 克;氯霉素,每头 5 毫克,每天 2 次。

  2 猪肺疫

  2.1 症状识 别

  猪肺疫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是由巴氏杆菌引起,该病发生季节多集中于夏季和秋季,大猪感染病例不多,以中、小猪容易感染居多,具有一定的流行性,容易传染。发生该病的症状是生猪体温升高,食欲下降,被毛不光泽,时常出现张嘴喘气的现象,呼吸显得困难。严重时按压其皮肤出现暗红色斑块,该病发生时多属于急性,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造成生猪死亡。

  2.2 防治方 法

  防治每年春、秋季注射“三联苗”或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菌苗。未注射的猪可随时补注射进行预防。治疗猪肺疫可肌肉注射青霉素 20~100 万单位,链霉素 50~100 万单位,每日 2 次或 20%磺胺嘧啶钠液 0.1~0.2 克 / 公斤体重或内服土霉素或四环素,每次 0.5 克。

  3 猪喘气病

  3.1 症状识 别

  猪喘气病又称猪霉形体肺炎、猪地方性流行性肺炎,是由猪霉形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患病猪咳嗽气喘。病初短声连咳,继而痛咳,若气喘严重时,咳嗽不明显。气喘症状多在患病中期出现,患病猪呼吸次数明显增加,呈明显的腹式呼吸,体温一般无明显变化;食欲正常或稍有变化,但随病情发展,气喘严重,病猪食欲下降或不食,后期病猪常张口气喘,不愿走动。

  3.2 防 治方 法

  防治此病可用土霉素和卡那霉素注射液每公斤 20~40 毫克,每日注射 1 次,共注射 5 次;20%土霉素油剂隔 2 天注射 1次,共注射 5 次;洁霉素药渣干粉,按 2%~4%的比例混入饲料中喂饲,对本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提高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均有明显效果。

  4 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蓝耳病)的混合感染

  4.1 症状识别

  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蓝耳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混合感染性疾病,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在猪的皮肤方面,感染了这种疾病的猪会出现被毛粗乱、皮肤会呈现充血、发绀的现象,同时还呈现蓝紫色的肤色,发绀的部位主要是耳朵尖部、侧边还有猪的腹部、尾巴根部等;在猪的行为表现方面,一般会出现高烧 41℃~42℃的情况,同时还会出现精神不振的情况,大部分还会排出黄色粘状的黄色稀粪;对于怀孕的母猪来说,一旦感染这种疾病,有 100%的可能将会流产,并且 30%的可能是死胎。

  蓝耳病是一种特征比较明显的综合感染疾病,判断是否染有此病主要有以下几个依据:第一,母猪的流产率是 100%,并且出现大量的死胎;第二,有大部分被感染的生猪会出现耳尖、耳尾发紫、发蓝的情况;第三,生猪排除的粪便呈黄色粘稠状;第四,使用一些常用的抗生素药物不能起到减缓症状的效果。

  4.2 防 治方 法

  对于蓝耳病,在预防阶段,应该采用注射疫苗的方式,可以注射免疫猪瘟疫苗,每头猪要注射 10~15 份,同时也可以注射免疫猪蓝耳病疫苗。

  在已经出现症状之后,可以注射青霉素来预防并发感染的情况,例如青霉素、链霉素等;对一些呼吸较为困难的可以注射止咳平喘药物;对高烧症状的注射退烧药物。

  5 结语

  本文分别从仔猪白痢、猪肺疫、猪喘气病、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蓝耳病)的混合感染几种比较常见的和比较特殊的疾病进行了症状识别的总结和防治方法的介绍。希望可以引起广大养殖户的注意,养殖业本身就承担着很大的风险,遇到生猪疫病也是一件很困扰的事情,建议大家要做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如果后期一旦发病,应对症下药。所以广大养殖户要加强对畜禽疫病识别和防治知识的学习,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佟云峰。浅谈猪疫病的治疗[J].吉林农业,2013,(03)。

  [2] 坚持不懈地做好猪疫病的防治工作[J].黑龙江畜牧兽医,1960,(03)。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3000字篇2

  浅谈肉鸡的生物学特征信号与科学饲养

  长期以来来,由于人们的不断培育和改善肉鸡环境条件,尤其是近几十年,随着现代遗传育种、营养化学、电子物理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之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了解鸡的生物学特征信号,可以更好的帮助养殖场户为鸡提供更好的饲养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鸡的生产潜力,提高饲养效益。

  1 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周期短 ,要求肉鸡的整个生产过程尽量少发生失误

  成年鸡的体温是 41.5℃, 脉搏可达 200~350次/min,因此鸡的基础代谢高于其它动物,生长发育迅速、成熟早、生产周期短。

  肉用仔鸡公母混合饲养,在正常的生长条件下,早期生长十分迅速。 从出壳体重在 40g 左右,一般 2 周龄体重可达 0.5kg,4 周龄 1.65kg,6 周龄2.88kg,7~8 周龄达到 3.2~3.60kg, 大约是出壳重的 70~85 倍,而此时的料肉比仅为 2.1∶1 左右。 世界最高记录是 6 周龄为 3000g, 大群测试世界记录 6 周龄为 2960g. 也有些品种可以公母鸡分开饲养, 这主要用于大型一条龙集团公司内部,公鸡一般 2 周龄体重可达 0.65kg,4 周龄 1.85kg,6周龄 3.450kg,世界最高记录是 42d 为 3.650kg,大群测试世界记录 42d 为 3.650kg. 生长速度之快,饲料报酬之高,是其他畜禽无法比拟的,因此,肉鸡生产周期短,从准备工作开始算起,一般 2 个月左右就可完成一批生产,具有资金周转快的优点。 但是这种短时间内决定赢亏的情况,要求整个生产过程尽量少发生失误。

  2 肉鸡性情温驯,适于多种方式饲养

  2.1 肉鸡活动缓慢,适于大规模平养

  2.1.1 厚垫料平养 在经过严格消毒的鸡舍地面上,铺设 5~10cm 厚的垫料,出栏后一次清除垫草和粪便,鸡只整个生长期全在垫料上活动的饲养方式。

  肉鸡因为饲养期比较短,较多利用厚垫料平养的方式。 这种饲养方式要求垫料柔软、干燥、吸水力强、不易板结、不发霉、无污染。

  垫料板结,是提醒养殖者改善垫料质量的信号。 在饲养过程中,应视具体情况随时松动板结1厚垫料平养方式的技术优点:①厚垫料平养技术简便易行, 设备投资少,利于农作物废弃物再利用和粪污资源化利用。 ②垫料吸潮、消纳粪便等污染物,有利于改善鸡舍环境质量。 ③垫料松软,保持垫料处于良好状态可减少腿病和胸囊肿的发生,提高鸡肉品质。

  厚垫料平养方式的技术缺点:①优质垫料如稻壳、锯末等需求量大,成本较高,而且不同地区的供应状况不同,很难在全国普遍推广。 ②虽然垫料对废弃物有一定的消纳能力,但鸡群与垫料、粪便等直接接触,如果操作管理不当,容易发生球虫病等疾病。

  2.1.2 离地网上平养 网床由网底、网架、网围组成,网子高 80~100cm,网底用塑料制成。 总的要求是平整光滑,有弹性,耐腐蚀。 网眼孔隙大小适当,网架要求坚固,耐腐蚀,网围要求与网床垂直,高 50~60cm.

  离地网上平养方式的技术优点:①网床饲养为自动清粪提供了条件,减少了鸡粪在舍内发酵所产生的有害气体排放,从根本上改善了鸡舍环境条件。 ②网上平养使鸡离开地面,减少了与粪便的接触,降低了球虫等疫病的发生几率,有助于减少药物投放,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离地网上平养方式的技术缺点:相比地面厚垫料饲养模式,尽管节省了平时购置垫料的费用,但需要购置网床设备,一次性设备投资较大。

  2.2 肉鸡的群居性强,适合笼养,特别是规模化 、标准化饲养

  鸡的群居性强,在高密度的笼养条件下仍能表现出很高的生产性能。 另外鸡的粪便、尿液比较浓稠,饮水少而又不乱甩,这给机械化饲养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尤其是鸡的体积小,每只鸡占笼底的面积仅 400cm2,即每平米笼底面积可以容纳 25 只鸡。 所以在畜禽养殖业中,工厂化饲养程度最高的是鸡的饲养。

  2.2.1 笼养 肉鸡从育雏到出栏一直在笼内饲养。 肉鸡笼养本身有增加饲养密度,减少球虫病发生,提高劳动效率,便于公母分群饲养等优点。

  但因底网硬、鸡活动受限、胸囊肿出现的概率大、商品合格率低,一次性投资大。

  笼养模式便于实现喂料、饮水、清粪等自动化操作,效率显着提高。 层叠式笼养还能够实现肉鸡出栏的自动化操作,利用传送带把肉鸡送出鸡舍。 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解决肉鸡生产劳动力不足的现实问题,还可降低工作人员进出带来的生物安全风险,对提高养殖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肉鸡笼养方式的技术优点:①节约土地资源。 ②饲养密度的增加,可以充分利用鸡群自身产热维持鸡舍温度, 同时,环境控制所需的能源等利用效率显着提高。 ③便于提升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实现“人管设备、设备养鸡、鸡养人”,饲养管理人员只需管理设备的正常运行,挑选病死鸡等,劳动效率显着提高。

  肉鸡笼养方式的技术缺点:①设备投资大。 ②人员素质要求高。

  2.2.2 现代化饲养 现代化养鸡(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是以现代工业装备养鸡业,以现代科技武装养鸡业, 以现代管理论和方法经营养鸡业,这个过程就是现代化养鸡。 其基本特征是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市场化;基本特点是高产、优质、低耗、高效;基本要求是专业化、一体化、现代化。

  我国养鸡业正向着这方面努力,有许多养殖企业创出了经验,做出了巨大贡献。

  2.3 优质肉鸡喜挖刨觅食,适合生态放养肉鸡生态放养的基本模式有:

  2.3.1 散放饲养 果园下养殖和丰产林下养殖是鸡群放养模式中比较粗放的一种模式,是把鸡群放养到放牧场地内, 在场地内鸡群可以自由走动,自主觅食。 这种放养模式一般适用于饲养规模较小、放牧场地内野生饲料不丰盛且分布不均匀的条件下。 适用于果园、丰产林下养殖。

  2.3.2 分区轮流放牧 这是鸡群放牧饲养中管理比较规范的一种模式。 它是在放牧养鸡的区域内将放牧场地划分为 4~7 个小区,每个小区之间用尼龙网隔开, 先在第一个小区放牧鸡群,2d 后转入第二个小区放养,依此类推。 这种模式可以让每个放养小区的植被有一定的恢复期,能够保证鸡群经常有一定数量的野生饲料资源提供。

  2.3.3 流动放牧 这种放养鸡群的方式相对较少,它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在一个较大的场地中或不连续的多个场地中放牧鸡群。 在某个区域内放牧若干天, 将该区域内的野生饲料采食完后,把鸡群驱赶到相邻的另一个区域内,依次进行放牧。 这种放养方式没有固定的鸡舍,而是使用帐篷作为鸡群休息的场所。 每次更换放牧区域都需要把帐篷移动到新的场地并进行固定。

  2.3.4 带室外运动场的圈养 在没有放养条件的地方,发展生态养鸡可以采用带室外运动场的圈养方式。 这种方式是在划定的范围内按照规划原则建造鸡舍, 在鸡舍的一侧, 划出面积为鸡舍 5倍的场地作为该栋鸡舍的室外运动场。 运动场内可以栽植各种乔木。 在一些农村,有闲置的场院和废弃的土砖窑、破产的小企业等,这些地方都可以加以修整用于养鸡。

  3 肉鸡对环境变化敏感,要 求科 学选址 ,精心管理

  鸡的视觉很灵敏,一切进入视野的不正常因素如光照、 异常的颜色等均可引起警觉信号,严重时会发生“惊群”;鸡的听觉不如哺乳动物,但突如其来的噪声会引起鸡群惊恐不安;此外鸡体1现,因此对环境变化较敏感,所以养鸡业必须控制环境变化,尽量减少鸡群应激。

  当走过鸡群时,观察鸡群是否有足够的好奇心,是平静还是躁动,是否全部站立起来,并发出叫声,眼睛看着你。 那些不能站立的鸡,可能就是弱鸡,要拣出来单独饲养。

  3.1 选址要科学

  3.1.1 鸡场选择在地势较高、通风良好,开阔、干燥的没有养过牲畜和家禽的地方。 周围应筑有围墙,并且要求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电源充足,砂质土壤,离公路、河流、村镇(居民区)、工厂、学校和其它畜禽场 500m 以外,特别是与畜禽屠宰场、肉类和畜产品加工厂距离应在 1500m以上。

  3.1.2 原种鸡场、种鸡场、孵化场和商品(肉、蛋)鸡场以及育雏、育成车间(场)必须严格分开,相距 500m 以上,并要有隔离林带。 各类鸡场的鸡舍间距离应在 50m 以上。

  3.1.3 鸡场应远离铁路、交通要道、车辆来往频繁的地方,距离在 500m 以上,与主要交通干线要有一定的距离,最好在 5km 以上,与次级公路也应有 100~200m 的距离。

  3.1.4 鸡场应远离重工业工厂和化工厂。 因为这些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中,经常含有重金属、有害气体及烟尘,污染空气和水源。 它不但危害鸡群健康, 而且这些有害物质在蛋和肉中积留,对人体有害。

  3.1.5 鸡场周围要有风向口,不能形成死风。 不要把鸡场建设在村庄的上风向,以防氨气味、鸡毛等污物顺风飘到村庄。 排水要尽可能的排到活水渠或河里,不要沉积在鸡场周围。 污水的处理最好能结合农田灌溉和养殖业的综合利用,进行生物循环,以免造成公害。 场地要合理规划,有利于农、林、牧、副、渔综合利用,如鸡粪喂猪,猪粪喂鱼等。

  3.2 提供稳定适宜的养鸡环境

  肉鸡生产的基础是能否维持稳定的生产环境。 肉鸡虽然体重很大,但日龄很小,很娇嫩,对环境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都较弱。 因此,肉鸡的管理工作, 必须以维持舍内适宜的环境为中心,在加强鸡舍的控制环境能力上下大功夫,采取容易实施的环境控制措施。

  3.2.1 湿度 肉鸡饲养的前 1~2 周应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特别是育雏的头 3d.

  雏鸡脱水表现身体干瘪,饮水量增加,1 周内死亡率较高,这是育雏环境干燥的重要信号。 育雏前期过于干燥,雏鸡饮水过多,也会影响鸡正常的消化吸收。 饲养后期应保持较低的湿度。

  一般在 10 日龄前因舍内温度高、干燥、雏鸡的饮水量及采食量非常小,要适当地往地面洒水或用加湿器补湿,将相对湿度控制在 60%~70%.随着雏鸡日龄增加,鸡的饮水量、采食量也相应增加,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50%~60%. 14~40 日龄是球虫病易发病期, 所以注意保持舍内干燥,防止球虫病发生。

  3.2.2 温度 肉雏鸡所需的适宜温度要比蛋雏鸡高 1~2℃, 肉雏鸡达到正常体温的时间也比蛋雏鸡晚 1 周左右。 肉鸡稍大以后也不耐热,在夏季高温时节,容易因中暑而死亡。

  雏鸡扎堆,严重时大量雏鸡挤压窒息,这是育雏温度低的重要信号;而雏鸡远离热源,饮水增加,则是育雏温度过高的信号。

  3.3.3 通风换气 在保持鸡舍适宜温度的同时,良好的通风是极为重要的。 肉鸡的迅速生长,对氧气的需要量较高。 如饲养早期通风换气不足,就可能增加腹水征的发病率。

  良好的通风可以排出舍内水气、氨气、尘埃以及多余的热量, 为鸡群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通风不良,氨气浓度大时会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3.3.4 光照 对商品肉鸡而言, 光照的目的主要是方便采食、休息。

  3.3.5 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是否合适, 主要是看能否始终维持鸡舍内适宜的生活环境。 应根据鸡舍的结构和鸡舍调节环境的能力,按照季节和肉鸡的最终体重来增减饲养密度。 如果饲养密度过大,肉鸡休息、饮食都不方便,秩序混乱,环境越来越恶化,则鸡群自然生长缓慢,疾病增多,生长不一致,死亡率增加。 冬季地面平养,因为通风受温度的限制,易发生呼吸道病,一般情况下不宜增加饲养密度。 经验不足的养殖户,开始应以较低的密度饲养肉鸡,才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4 肉鸡生长速度快,需要提供全价优质饲料

  由于鸡口腔无咀嚼作用且大肠较短,除了盲肠可以消化少量纤维素以外,其他部位的消化道不能消化纤维素。 所以,肉鸡生产必须使用高能高蛋白的全价配合饲料。 没有充足的营养,肉鸡就不可能充分地发挥其生长潜力,就不可能长得那么快、那么好。 必须用优质原料来生产肉鸡饲料,在饲料上稍有疏漏,即可能严重影响生产。

  肉鸡长得快,很容易暴露出饲料中某些营养素的不足或缺乏。 某些营养素的缺乏不仅影响生长,还影响鸡的体质和抗病能力,严重时鸡群会出现营养缺乏症,表现出相应的疾病信号。

  饲料原料质量的不稳定,或掺杂使假,或某些毒素的混入,饲料存放不当、使用不当、霉变等都有可能影响饲养效果。

  5 抗病能力差,要有完善的疫病控制措施

  由于鸡解剖学上的特点,决定了鸡只的抗病力差。 尤其是鸡的肺脏与很多的胸腹气囊相连,这些气囊充斥于鸡体内各个部位,甚至进入骨腔中。 所以肉鸡的传染病由呼吸道传播的多,张口伸颈呼吸是许多鸡病共同的信号。 而且,大部分肉鸡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发病重,治疗难度大,继发感染特别是继发大肠杆菌病的机会多,死亡率高,即便不死也严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因此,完善的疫病控制措施,是成功饲养肉鸡的基本保障。 疾病是造成饲养肉鸡失败的主要原因。 肉鸡抗病能力较弱,鸡群一旦发病就很难控制,即使控制住了,也会造成很大损失。 所以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一个完善的疫病防御措施。 对待肉鸡的疾病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是无济于事的,必须事先认清发生疾病的可能原因,堵塞一切漏洞,在消毒、隔离、免疫、用药、环境控制、营养等诸多方面采取综合治理的方针,方可奏效。

297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