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医药学论文>医学>

畜牧兽医有关猪的毕业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近几年来,随着养猪业的迅速发展,养猪业的生产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然而猪的疾病防控影响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畜牧兽医有关猪的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畜牧兽医有关猪的毕业论文篇1

  浅析猪病预防及对策

  【摘 要】猪病的种类很多,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病,它往往是大批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猪病预防及对策,以及猪水肿病的综合防治。

  【关键词】猪病;原因;对策

  1.猪病发生的原因

  1.1病原菌感染

  在猪群中存在一些常驻病原菌、条件性病原菌或病原菌,通常为隐性感染,使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并持续向外界排毒。一旦外界刺激,如应激、不合理的动物保健方案或不合理的防疫方案等因素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就会发病,而且会继发感染其他传染性疾病。

  1.2消毒不严

  兽医和猪商贩消毒意识不强,兽医到一家看了猪病后,又到另一家进行防疫;猪商贩经常走村串巷,出入都没有进行严格的消毒,甚至根本没有进行消毒,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有传染性疫病发生,兽医或猪商贩将成为传播途径。

  1.3滥用抗生素

  病畜无论是细菌性感染还是病毒性感染,统统使用抗生素,美其名曰“防止继续感染”。却不知家畜消化道内均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细菌,菌群之间互相制约,在正常情况下和平共处,维持着平衡状态。滥用抗菌素后,敏感菌群会受到抑制,平衡被破坏,而耐药菌群(多为致病菌)却因失去抑制,乘机过度繁殖,对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1.4用药疗程不够

  一旦病畜症状消失,食欲恢复,就认为病已治愈,停止用药,可停用药物后病又复发。这种现象多是治疗了病表,而未治其本,症状消失,但病源仍未消除。

  1.5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配合不当

  有些兽医对药物的性质了解不够全面,不懂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盲目混合用药;也有些兽医喜欢用大处方,以大幅度提高治疗费用。

  1.6对病死猪的处理不当

  对病死猪的处理虽已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国家赔偿的配套措施至今未出台,造成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很难到位。养殖户为减少自身损失,猪发病后往往采取急宰手段,或采取转移、贱卖及随意丢弃普通的死亡家畜等违禁行为,造成了疫病的扩散。

  1.7兽医业务管理部门整体业务力量不足

  前几年的体制改革使兽医专业人员的编制大大减少,有限的人力主要用于应付重大疫病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而对规模化养殖场的引导、预警工作,力量相对薄弱。

  1.8防疫不当

  常见的有疫苗保存不当;不使用灭菌生理盐水等专用的稀释液稀释疫苗,而用冷开水或矿泉水来稀释;注射疫苗时一个针头用到底,既不更换针头,也不严格消毒等。

  1.9治疗不当导致耐药菌产生

  如:发病时多种药物齐用,用药剂量过大,易导致猪肾脏衰竭,引起肺水肿、酸中毒死亡;治疗不彻底;对新药使用不规范,新药虽然效果不错,其主要成分多数仍是原有药的成分,如果使用不规范,也很容易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缩短这些药物的使用寿命,步青霉素、链霉素后尘。

  1.10在药物中盲目使用添加剂

  长期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抗菌素,会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会使一些细菌发生变异,再次发病后,治疗起来就会更加困难。

  2.对策

  2.1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和操作程序

  应有计划、有组织、分步骤摸清本地猪场疫病的种类和流行规律,制定相应的免疫计划和操作程序。依据疫病发生规律和流行病学特点,加强对疫病的普查、核查和监控,对感染和发病猪群应及早送检,进行准确诊断。

  2.2建立完善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

  应定期和不定期对猪场进行疫病监测和抗体水平监测,及时掌握常发疫病的免疫状况、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合理使用疫苗和免疫佐剂,做好免疫接种。但要彻底改变过分依赖疫苗、过分依赖药物、过分依赖兽医的疫病控制观念。

  2.3合理使用药物

  国际上,我国动物性食品贸易屡遭技术壁垒,给我国造成了巨大损失。药物滥用引起的畜产品安全问题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食品卫生或食品污染范围,必须从兽药使用的源头上解决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会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存空间,而且会影响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声誉。因此,必须建立合理、完善的药物防治方案,避免盲目用药、长期预防性用药、滥用混用药等现象,杜绝在饲料或饮水中直接添加兽药原粉、多种兽药原粉混用等现象。

  2.4加强消毒灭源工作

  从疫病控制的角度看,一是应尽可能减少应激。二是要严格控制,防止病原带入。三是尽可能减少场内病原。通过临床调查发现,70%以上的猪发病都是由消毒不到位,外面引入的猪只轻易混群,外来人员随意进入等引起的。

  2.5提高生猪养殖环境质量

  养猪业已进入一个精细养殖的时代,要求让猪在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中生长,使用高品质的饲料,保证充足的营养,以增强群体抵抗环境应激和疾病的能力。

  2.6提高管理水平

  养猪企业一直把疫病控制看成是兽医的事情,而且过分依赖疫苗和药物。实际上,饲养管理也是控制规模化猪场疫病的关键因素。

  2.7做好猪的保健,提高其本身抵抗力

  猪场用药应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现在有这样的的误区,认为保健就是往饲料中加抗菌素,甚至多种混合加入,不管它们之间有没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实际上,在猪群容易发生应激的阶段和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在饲料中增加适量具有调理脾胃机能、增强免疫功能的中草药、维生素和电解质等,效果比大量添加抗菌素好得多。

  3.仔猪水肿病的综合防治

  仔猪水肿病是由特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以突然死亡、胃型水肿、头部水肿、运动失调、惊厥和麻痹为特征的传染病。常发生于断奶后1-2周健壮仔猪,本病发病率虽低,但病死率却较高。

  流行病学:本病发于40-80龄断奶仔猪,10日龄以下4月龄以上的猪少见。病的传染源为带菌母猪和感染的仔猪,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饲料、饮水及环境,被带有病的粪便污染后,通过消化道感染。本病发生与气候突变、饲料管理、饲料中的蛋白质和纤维含量有关。一般是地方流行,不广泛流行,通常一窝仔猪中仅有1-2头发病,春秋季多发。

  临床症状:敏感猪群中有1-2头突然死亡。死亡仔猪常是吃得过饱,而且是体格健壮。发病初期表现为兴奋、惊厥、运动失调、步态不移、转圈、前后肢麻痹、四肢乏力、不能站立、躺卧、呈划水状。体温一般不高,水肿是本病特征性症状,一般出现眼睑、头部、有时波及颈部和腹部皮下,咽喉部水肿而叫声嘶哑,张口呼吸,衰竭而死。

  病理产业化:主要病变是胃壁、肠系膜、眼睑和面部及下颌淋巴水肿。切开水肿部位常有大量透明或略黄色液体流出,胃底部水肿最为明显,肠系膜高度水肿,呈白色透明胶冻样,颌下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有时出血。

  诊断:根据病猪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

  防治措施:本病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发病后可选用抗菌药(如:水肿灵,痢菌净,磺胺类药物),抗过敏的如地塞咪松、利尿药物速尿及保护血液循环的药物(Vc,VE,哑硒酸钠注射液)采用以上药物配合使用疗效较好,效果更佳。防制本病发生的关键在于预防,除了给仔猪10-15日龄注射仔猪水肿灭活菌和在饲料中添加痢特灵拌喂可获得较好的预防效果外,最要的是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病源侵入,限制采食量,做到七分饱,三分勤添料,别怠慢。在饲料中加入大麦皮,青绿饲料等粗纤维比例,减少粪便在体内停留时间,可获得理想的预防效果。

  【参考文献】

  [1]汪玮.试论农区养猪业持续发展的对策[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0,(05)

  [2]卢霞.发展养猪业存在的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J].中国动物保健,2003,(05).

  畜牧兽医有关猪的毕业论文篇2

  谈猪气喘病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猪气喘病也称猪喘气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病菌因无细胞壁,故形态多样,呈球形、杆状、环状、点状和两极状。该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一般用常用消毒剂均可在短时间内将其杀死。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猪只调运范围增大,传播越来越广,对养猪业发展带来严重危害和经济损失。

  一、流行病学

  随着养猪业的兴起,本病迅猛蔓延,第一次高峰是1957~1962年,全国共发病425.07万头,年均发病70.85万头,死亡153.84万.头,年均死亡25 64万头。第二次高峰是1977~1979年,全国共发病418.6万头,年均发病139.53万头,死亡84万头,年均死亡28万头。在我县该病呈零星散发流行,但无统计资料,首次有资料记载始于1987年,从外地引进汉普夏种公猪、种母猪各一头发病,经医治无效于7~10d死亡。后经定点抽样调查分析,此病占猪疫病总数的2.7%,发病率为0.06%,致死率为75%,且流行地区日渐扩大,才引起了对本病的重视视。

  本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寒冷季节较为多见。只发生在猪身上,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有易感性,其中以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最为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次是怀孕后期和哺乳母猪,育肥猪发病较少,母猪和成年猪多呈慢性和隐性感染。病猪及隐性带菌猪是本病主要传染源,病原存在于病猪及带菌猪的呼吸道及其分泌物中,在猪体内存在时间很长,症状消失之后一年内仍可排菌。一般首次发病的猪场几乎是从外地引进猪源带入隐眭病猪,混入健康猪群而引起本病的暴发。此外猪舍通风不良、猪群拥挤、气候突变、阴湿寒冷、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也可促进本病发生,如有继发感染,则病情更加严重。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蓬勃发展,猪气喘病呈现出新的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

  1.仔猪发病率增高,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

  目前仔猪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5~45日龄的断奶期仔猪,由于分群、变换饲料和改变饲养环境等产生的应激反应,导致仔猪抗病力下降,容易发生此病,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比其他时段都高,而成年猪呈隐性感染居多。

  2.规模养殖发病率增高,发病面积增大

  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猪只及种猪的异地调动频繁,一些隐性感染猪不能被及时准确识别出,造成隐性感染猪带菌异地传播,加之饲养密度较大、饲养管理水平低下,使该病大面积流行。

  3.发病季节明显,混合感染居多

  本病虽四季均发,但冬春季节气温较低,许多养殖场为了保证猪舍温度,经常门窗紧闭,忽视通风换气,导致空气质量下降,最容易诱发该病。一旦发生此病,猪体抵抗力急剧下降,引发混合感染,造成多种疾病同时发生,加大防治难度。

  二、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1~16d,最短3~5d,最长可达1个月以上。病初食欲正常,短声咳嗽,随后咳嗽次数逐渐增多,在喂食、夜间、清晨和剧烈运动后,咳嗽尤为显著,时常发生短声连咳。随着病态的发展,呼吸困难剧增,每分钟可达50~60次,甚至可达100次以上。腹式呼吸明显,呼吸快而浅,到后期呼吸慢而深,有的流浆液性鼻液,口吐白沫,精神很差,食欲减少,皮毛粗乱,身体消瘦,体温一般正常或稍升高。症状严重者黏膜发绀,张口喘气,最后窒息而死。根据病的经过可分急性、慢性和隐性3个类型。

  急性型:此型少见,多发生在仔猪、怀孕期和哺乳母猪,发病突然,头下垂,喜单独躲在一边,呼吸加快,每分钟可达60~120次以上。口鼻流沫,发出哮喘声,呈犬坐姿势与腹式呼吸,一般咳嗽次数少而低沉,偶尔发生痉孪性咳嗽,死亡率高,病程为7~10d。

  慢性型:可以由急性转为,也有开始发病就为慢性经过。病猪每当清晨、晚间运动及进食时,发生咳嗽,初为单咳,严重的呈现痉挛性咳嗽,咳嗽时头下垂,伸颈拱背,直到咳出分泌物为止,病程稍长就出现喘气,呈腹式呼吸,呼吸时特别出力。喘气剧烈时食欲不正常,病程可拖2~3个月,甚至有半年以上,死亡率不高,但生长停滞。

  隐性型:不表现任何症状,偶见个别猪咳嗽,生长发育正常,剖检时有肺炎病灶。此型在老疫区的病

  猪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常作为平行和垂直传播的隐性传染源,是影响疫苗防疫效果的主要因素。

  三、病变

  本病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主要见于呼吸器官及其淋巴结,呈水肿或气肿,严重的在心叶、尖叶、中间叶下垂部和膈叶前下缘呈熟肉样病变。初期病变有绿豆样大小的黄色结节,病变区与正常肺 组织界限明显,气管内充满灰白色带气泡的液体。随着病程进展,原先病变为灰白或灰黄色,硬度也增加,外观似胰腺样,故称为“胰变”或“虾肉样变”。全肺膨大,并有不同程度的水肿,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显著肿大,呈灰白色,髓样肿胀,切面稍外翻。如继发细菌感染,可引起肺和胸膜的纤维性、化脓性和坏死性病变。

  四、诊断

  没有混合感染的病猪,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咳嗽、喘气、呼吸次数增加和腹式呼吸是本病的主要特征,一般为慢性经过。另外,使用药物治疗后,症状可暂时消退,以后有可能复发。食欲随病情的改变时轻时重,排粪排尿正常。确诊须进行实验室诊断,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进行x光射线诊断,可发现病猪肺部的内侧以及心膈区呈现不规则的云絮状渗出性阴影,密度中等,边缘模糊。也可采用血清学诊断,如间接血凝试验、荧光抗体法和琼脂扩散试验等。在没有实验室确诊的情况下,经常与其他疾病相混淆,特别是流行初期仅出现个别病例时,应注意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流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应激综合征及肺丝虫病等相区别。

  1.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但区别在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剖检可见肺弥漫性急性出血性坏死,尤其是膈叶背侧,严重的可引起胸膜炎和胸膜粘连,与猪气喘病相区别。

  2.与猪流感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但区别在于:猪流感的病原为猪流感病毒,病猪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内有黏稠的黏液,肺有下陷的深紫色区,可与猪气喘病相区别。

  3.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但区别在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原为有囊膜的核糖核酸病毒。病猪呈多病灶性至弥漫性肺炎,呼吸困难的猪只有的出现耳朵发绀,胸部淋巴结水肿、增大,呈褐色,同时母猪可出现死胎、流产和木乃伊胎儿,与猪气喘病不同。

  4.与猪应激综合征的鉴别

  猪应激综合征虽然也有呼吸急促、张口呼吸、气喘和体温升高等 临床症状,但同时还表现为肌肉苍白、松软或有渗出,与猪气喘病不同。

  5.与猪肺丝虫的鉴别

  猪肺丝虫病也可以引起咳嗽、并在剖检时也偶见肺炎病变,但仔细检查可发现虫体,而且病变多位于肺脏膈叶的后端,粪便检查可发现虫卵。该病猪用左咪唑治疗时,隔lmin左右,即能出现痉挛性咳嗽,咳嗽后吐出来的粘液中有肺丝虫,剖检病猪在支气管内有肺丝虫。

  五、防治措施

  根除本病,除积极做好疫苗免疫外,必须从猪群清除病猪和隐眭带菌猪,通过加强饲养 管理、保温防寒、降温防暑,建立生物安全体系,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提高猪群抵抗力,减少发病机会。

  1.加强免疫,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在仔猪7日龄用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首免,15日龄时加强免疫一次。同时做好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疫苗的常规免疫,以免出现混合感染。

  2.加强饲养管理,实行科学喂养,增强猪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力。全方位封闭猪场,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车辆的进入,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和外界因素的影响。

  3.坚持自繁自养的方针。原则上不从外地引入猪源是预防本病的首要措施,但为了更新血统和品种改良的需要,必须从外地引进猪时,一定要从无病地区引进,引入时要严格隔离观察,防止猪气喘病及其他传染病传人,确认无疾病时,方可混群饲养。同时,推广人工授精配种,尽量避免种公猪与种母猪直接接触而引发感染。

  4.对发病的猪群,应采取“早期诊断,严密隔离,长期观察,更新猪群,消除疫源”的办法。一旦发现征兆,立即采取对病猪分群的办法,对健康猪群进行免疫接种,将没有种用价值的母猪、仔猪分群,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进 行治疗,促其康复,尽陕肥育出售。

  5.药物预防可在每饲料中加入300g的土霉素粉定期饲喂,连用2周。

  6.治疗一般在早期用药效果比较好

  (1)土霉素,每天每千克体重为40mg,肌肉注射,5d为1疗程

  (2)卡那霉素+猪喘平,每天每千克体重为8万单位,肌肉注射,5d为1疗程。

  (3)氟苯尼考,每天每千克体重30nlg,肌肉注射,5d为1疗程。

  (4)长效头孢,每天每千克体重0.1mL,肌肉注射,5d为1疗程。

  本病现呈零星散发和小区域流行,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依然存在。为严防本病,一定要坚持自繁自养原则,严格引种检疫,杜绝病原传人。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制定合理免疫程序,开展检疫净化,改善养殖条件,减少应激反应,定期驱虫及消毒,多管齐下增强猪体抗病力,建立健康猪群。


猜你喜欢:

1.畜牧兽医猪毕业论文范文

2.畜牧兽医关于猪毕业论文范文

3.畜牧兽医关于猪毕业论文

4.有关畜牧兽医猪毕业论文

5.畜牧兽医猪毕业论文参考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畜牧兽医的毕业论文”

3084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