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医药学论文>药学>

关于中药学的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中药学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毕业专题是中药学专业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通过积极探索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专题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为培养目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实用型高素质的中药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药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中药学的论文范文一:中药医治包块病例分析

  盆腔炎性包块是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严重损害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西医抗菌素治疗往往不能完全奏效,中医治疗本病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我们自制盆腔炎性包块经验方口服加灌肠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6年7月—2011年8月年我们病房及门诊病人,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检查,收治了确定为盆腔炎性包块,中医辨证属湿热瘀结证病人64例。均有性生活史,病程半月~5年,以上64例病人按入组序号随机分位为两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年龄18~53岁,平均(35.40±9.3)岁,B超显示包块(4.5×4.6×3.1)~(11.2×7.0×4.6)cm3,对照组年龄19~52岁,平均(34.43±8.7)岁,B超显示包块(4.4×4.7×3.2)~(10.7×6.8×4.9)cm3。两组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依据

  根据《中医妇科学》[1]盆腔炎湿热瘀结证,主要证候: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胀痛,拒按,检查有包块,痛连腰骶,经期或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间,质黏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西医诊断依据[2]:有盆腔炎病史,有急性期表现的病人有使用抗菌素7~14天后,盆腔炎性包块不消改用中药治疗,或有低热,下腹部疼痛坠胀,腰酸,白带多,妇检扪及宫颈举痛,子宫固定压痛,子宫周围扪及边界不清包块,压痛,B超下子宫上方或后方、左右两侧可见包块囊壁光滑,边界清晰或不清囊性的无回声区,输卵管积水呈腊肠形,囊壁较薄,周围有粘连,盆腔有积液。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自拟中药内服方:红藤15g,败酱草15g,紫花地丁15g,赤芍10g,丹皮10g,桃仁10g,皂角刺10g,川楝子10g,延胡索12g,三棱10g,莪术10g,地鳖虫10g,生薏苡仁20g,炙没药10g。水煎服,每日1剂,每月连服20天为1个疗程,经期停服,治疗3个疗程。自拟中药灌肠方:红藤30g,败酱草30g,紫花地丁20g,赤芍15g,丹皮15g,皂角刺15g,炙乳香15g,炙没药15g。将上方浓煎至100mL,温度在39~40℃,装入灌肠袋中挂于输液架上,病人侧卧,肛管插入肛内10~15cm,调整滴速60~80滴/min,30min滴完,嘱病人尽量保留药液至次晨。每日1次,自服中药首日起连用10天为1个疗程,经期停用,连续治疗3个疗程。

  2.2对照组

  口服抗妇炎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连服20天为1个疗程,经期停服。并用康妇消炎栓纳肛,每晚1次,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3疗效评定标准与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3]拟定:痊愈:症状、体征及检查包块消失,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消失,检查包块缩小2/3以上;有效:症状及检查均好转,包块缩小1/3以上;无效:症状、体征、检查均无改善。

  3.2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根据症状、妇科检查、B超治疗前后对比观察,治疗组痊愈22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9例。两组t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

  4讨论

  盆腔炎多是由于劳累、经期性交、产后护理不当,人流器械损伤等,病原体入侵所致,急性期常需西药抗菌素治疗,急性期治疗不彻底,或本身就表现为慢性过程,病情迁延,主要改变为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增生及疤痕形成,出现输卵管阻塞、增粗、粘连、积水、肿块等病理表现,又称位盆腔炎后遗症,形成盆腔包块,临床表现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症状反复发作等[2]。

  祖国医学古人著述中没有盆腔炎的记载,但其临床表现散在于“带下过多”、“热入血室”、“癥瘕”、“妇人腹痛”等相关疾病中,妇女生活不洁,经期产后,正气虚弱,湿热之邪入侵,与气血相搏击,蕴蒸不解,湿热瘀结,形成癥瘕[4],治当拟清热解毒、利湿排脓、行气活血、化瘀消癥方能达病所。方中红藤、败酱草、紫花地丁、皂角刺、生薏苡仁清热解毒、利湿排脓、活血止痛;赤芍、丹皮、桃仁清热凉血;三棱、莪术、地鳖虫破瘀消癥;川楝子、延胡索、炙没药行气消肿止痛。现代药理研究红藤、败酱草等药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并有改善微循环、抗变态反应,解痉镇静镇痛、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5]。中药浓煎保留灌肠或栓剂纳肛,能通过直肠黏膜吸药物,达到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癥散结的目的[1]。

  本研究显示我们自制的中药口服加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湿热瘀结证具有良好的疗效,并优于同类的中成药口服加纳肛,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关于中药学的论文范文二:循证医学中药带教学习分析

  1传统中药带教方式

  目前,药库的高资历药师经长期积累,充分利用眼观、鼻闻、口尝、手感和耳听以鉴别药材,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起来,并以传统的带教方式传授给学生:

  1.1自由跟带方式

  自由跟带方式是目前普遍的带教方式,主要是在保证药库日常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采取让学生自行到中药格斗中认药,引导学生在认药过程中熟悉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这种方式学习不够系统,内容不够全面。

  1.2集中讲解式

  集中讲解式主要由带教老师按实习安排事先准备好实习内容,再将所有实习的学生集中起来以授课的形式讲解。这种带教方式由于需要组织较多的人员和占用一定的时间,安排讲解的次数和时间有限,学生对知识接受有限。传统的带教主要为师承方式,能够有效地继承经验,但也有效率较低、学生积极性不高、信息更新慢等不足,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新形势下必须改革,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有限的带教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效果,是现阶段药库带教所面临的问题。

  2循证医学带教方式

  2.1循证医学的思维方式

  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以客观研究结果为依据,即在个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从日新月异的医学科学的发展中获取最新、论据强度最高的证据,以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2]。循证医学实践的过程,主要包括5个步骤:①把所需要的信息转化为一个可回答的问题;②查找可以回答这一问题的最佳证据;③严格评估证据真实性和推广应用性;④把严格评价的结果与临床经验、病人的生物学特点、价值观和个体情况相结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⑤评价执行①到④过程的效果和效率,并尽力去改善它们以便今后更好地应用。在现阶段,借助循证医学的思维方式带教可以克服传统带教中信息更新慢、学生积极性不高等不足。

  2.2在传统带教方式引入循证医学思维方式探索

  在充分应用传统的带教方式基础上,尝试运用循证医学思维方法进行实习带教。在传统带教中运用循证医学的观念进行教学,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①树立循证医学观念:循证医学的教育模式与传统医学教育不同,它的核心内容是大量查找文献,这必须依托于网络信息化工具,也是现代学生所擅长和乐于接受的手段。②训练循证医学思维方式:实习学生通过传统的自由分散式学习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兴趣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药学图书资源和互联网上的药学文献资源,根据所提的问题,制定可行的检索策略,搜索众多的数据库,收集大量的研究证据,再评价这些证据的作用,并解决实际问题。③循证医学思维方式要与传统的带教方式相结合:传统带教方式在培养中药师方面有较好的经验,引入循证医学思维方式是对传统的有效补充,其目的重在能力培养,即教会实习学生如何学习,有助于激发实习学生的内在兴趣,培养他们科学的医学观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填鸭式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旧模式,避免在脱离带教老师的监管后不知道如何继续学习,使他们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者,从死学转变为巧学,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索,由获取知识转变为探究知识,从终结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

  3讨论

  中医专业的临床中药学实习带教是实习学生与中药材实践亲密接触的很好机会,通过中药的实习,能通过眼观、鼻闻、口尝、手感和耳听来了解中药,传统的中药实习方式注重于日常经验的师承,但对于中药日益发展的信息不大重视,如对中药的来源、药用部位、不同炮制品种、中药的用法、用量等每年都有大量的信息在更新,如何吸收应用这些信息往往被忽略。通过循证医学思维带教,让学生围绕着一个问题进行发散式查找文献,遴选总结资料,学生的实习效果可以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对掌握知识的方法得到有效改善,学生对中药实习的兴趣大大增强,信心增加。借鉴循证医学的方法引入中药带教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带教老师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够丰富,在完善质量评价工具和技术方面,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对国外知名临床试验评价量表和技术的系统学习,以及针对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比较困难[3]。由于在收集和评价都没有统一目标,有时候找到的文献资料比较偏向于某一方面,内容较单一,在这过程中,需要加强注意干预,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学习实践中,笔者只是引入了循证医学的方法,未能严格执行其评价程序,在系统评价和分析方法上,还有许多技术和方法需要认真的学习。如多个对照组临床试验的分析方法,倾向性评分等。虽然相于传统的粗放式带教,效果有一定的提高,但仍然需要大量的学习—实践—提高过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带教工作。


关于中药学的论文相关文章

1.本科中药学论文范文

2.本科中药学论文范文

3.中药灯心草的中药学研究概况论文

4.中西药配伍禁忌探讨论文

关于中药学的论文

中药学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毕业专题是中药学专业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通过积极探索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专题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为培养目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实用型高素质的中药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学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关于中药学大专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中药学大专毕业论文范文

    中药学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 中药学是我国古代医学人员的智慧的结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药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 关于中药的专业毕业论文
    关于中药的专业毕业论文

    中药学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药

  • 关于中药毕业论文
    关于中药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设计在整个中药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是一个综合实践训练环节,是实现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 关于制药工程的论文
    关于制药工程的论文

    制药工程是关乎国民医疗健康的重要产业,在制药工程中的技术创新也能够对制药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制药工

93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