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哲学论文 > 美学 > 论书法中的美学论文

论书法中的美学论文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论书法中的美学论文

  汉隶虽然看似书写容易,然而要把汉隶那“汉官威仪”的气势之美表现出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今天学习啦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论书法中的美学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论书法中的美学

  关于中国各个时代的书法之美,这里必须谈一下我国的书法历史溯源。中国书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书法艺术是我国诸多文化艺术之峰中的一座奇峰,也是我国特有的艺术,虽然学术界大多认为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到我国东汉时代才大致形成,但是笔者私以为书法艺术当与汉字同时诞生,即汉字何时出现,书法艺术亦随之而生,这是一个自然的演化。就汉字来说,汉字的形成也和书法一样,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

  而汉字演化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的。从出土的西周晚期青铜鼎上的金文来看,文字已经趋向于线条化,到了战国时代,草篆已有向草隶发展的趋势,这都是为了书写便利而生的,同时大大地削弱了文字的象形性。这样的变化却为书法艺术的多样性打下了形式基础,使得书法的艺术性愈加丰富起来。由于书法历史的漫长演变,使得我们今天看到的书法形成了五种字体,按照历史顺序,即“篆书、隶书、楷书(真书)、草书、行书”。笔者将依据历史顺序逐一论及其中之美。每个历史时代都有每个历史时代的芳华,每个历史时代都有每个历史时代的特色,历史如此,书法亦然。

  1 篆书与大秦帝国――“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之王者庄严

  篆书中最具代表性的恐怕要数《石鼓文》了,《石鼓文》是秦篆之前身,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刻石。只可惜石鼓之上字迹磨损颇多,现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文》在中国书法史的地位极其重要,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在《石鼓文》的基础下,秦朝统一了文字,当然这也是经过了一个漫长时期。春秋战国时代,各国文字、货币、文化差异很大,从大的历史面来看,这是历史发展的一大障碍。秦始皇扫平东方六国,兼并天下,命丞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废除原六国文字,使其整齐划一,自此小篆应运而生。《说文解字》序言中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基本囊括秦时字体风貌。

  《泰山刻石》为小篆中之代表作品,其作者秦丞相李斯,是中国书法史上记载的第一位书法家。《泰山刻石》是秦统一后的官方标准字体,即为小篆。其艺术特点直接继承了《石鼓文》匀整方正,舒展大方,圆润饱满,笔意醇厚之美。与《石鼓文》不同的是,其在笔画线条上更加圆润流畅,疏密有度,张弛有道,匀停得当。给人稳重端庄之美感。字里行间无不透出“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王者大气,一笔一画宛若盘踞在天空的苍龙。书法和人一样,也是有骨有肉的,《泰山刻石》更是如唐代张怀瑾所称道:“骨气丰匀,方圆妙绝。”

  2 隶书与强汉王朝――“汉官威仪”之划时代意义

  虽然小篆在书写上有所简化,但是书写依旧繁琐,从实用角度上看,形成诸多不便。故而秦亡后,汉代古人在小篆的基础上,将书法由籀篆变隶分,东汉时由隶分演变为章草、楷书、行书,因为隶书大大加快了书写速度,隶书成为汉代普遍使用的字体。康有为说:“秦汉瓦当文,皆廉劲方折,体亦稍扁,学者得其笔意,亦足成家。”这话的意思是康有为认为汉隶书写简单,容易上手,稍加参悟,便能自成一家,这话虽是一家之言,却也有一定道理,但是正如网球运动中的一句经典:“看似简单的,往往是最难的。”笔者以为,汉隶正应此语。

  汉隶虽然看似书写容易,然而要把汉隶那“汉官威仪”的气势之美表现出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笔者将就此逐一分析,先从较早的《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六月刻于甘肃成县天井山。此石雄伟庄严,结字高古,其用笔朴实,厚重,方中见圆,圆中见方。笔力挥斥方遒,其苍劲古朴之美跃然石上,更是将“汉官威仪”之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清末杨守敬曾评价其:“方正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此碑文末尾刻有书写者之名“仇靖”二字,开中国书法史中书家落款之先河。与《乙瑛碑》,《礼器碑》同属于汉隶秀逸之美,观其碑有神采奕奕,秀美灵动之感,其字里行间无不透着一股“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气质,宛如“汉宫飞燕”与如“汉官威仪”般的大多数汉隶碑刻相比,不得不说她们是汉隶中,甚至中国古代书法中的一朵奇葩。

  3 真书、草书、行书与魏晋风骨――“名士风度”之名家辈出

  在书法史上,魏晋时代是最为重要的,没有魏晋时代的书法名家辈出,如钟繇父子、索靖、皇象、王羲之父子,就没有中国书法书体的完全定型,就没有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五体书法,并造就了两位承前启后,巍然绰立于书法史上的书法革新大家――钟繇,王羲之。他们书写了中国书法史上崭新而华美的一页。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中的美的规范,自此后,我国历朝历代,乃至东亚诸国,习书者都是要宗法于“钟王”。其影响之深远,不是一句话就能概述的。这自然要从二人的作品中去寻找,去细细品读其中的美。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一代开山宗师钟繇的真迹竟然没有流传下来,使得我们今天无法一睹其小楷书法的灵逸俊秀,瑰丽端庄。所以只能从他的后世弟子――王羲之的作品中寻找钟繇书法特色的影子了。王羲之的楷书作品还是比较多的,《乐毅论》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之前的三国时代,楷书几乎已被列为官方书体,这使得本来端庄得体的楷书变得越来越规律化,但是今天我们细看三国时代的书体,就会发现其中细节的缺失,细节决定成败,做事如此,做人如此,书法亦是如此。但是我们从《乐毅论》中看到其书体虽然变化显著,却没有把“肥瘦相称”这一楷书无上法则丢弃,看了王羲之的楷书作品,其作品美在“大气与精致齐飞,奔放与端庄并举。”难怪后世的书法名家都称其为“正书第一”。

  人类历史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追求速度和效率一直是人类的追求,书法也受其影响,为了追求更快地书写,原本看似端坐不动的楷书,却行走了起来,这又要归功于前文提到的钟繇了,据记载是钟繇革新了书体,发明了行书。

  书法史上最华丽,最具神韵的书体就此诞生,并一直影响到我们今天的书写,虽然现今社会已经几乎不用毛笔,但是行书却每天活在我们的钢笔,签字笔,圆珠笔之下。虽然钟繇创造了行书,但是将其发扬光大的却是王羲之,王羲之可以说是行草书的缔造者,其作品《兰亭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公认的“天下第一”行书,后世临摹者,研究者络绎不绝,其神采至今仍为世人津津乐道。

  直到今天,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再使用毛笔,但是由于中国书法是在古人日常生活中发展而来,她的美同时也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因此,她与我们今天的日常书写在精神深处始终保持着联系,今天的硬笔书法便是如此。这就是说,不管到了什么时代,不管我们使用什么工具,书法的美都隐藏在我们华夏民族精神的深处。

333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