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政治论文>资本主义>

电大资本经营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经营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根本性变革,资本经营的关键是选择那些能使资本得到迅速扩张、有效积聚和最优配置的资本经营模式。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电大资本经营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电大资本经营论文篇1

  浅析“资本经营”

  【摘 要】文章从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的区别 联系及其具体操作方式做一下介绍,并对资本运营在我国 企业 的 实践中存在着诸多误区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资本经营 操作方式 误区

  我国的国有资产 管理有两个目标,一是要维护国家的权益,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增加 财政收入;二是要提高国有 经济 的整体质量,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健康 发展 。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必须通过国有资产的资本化、市场化来实现。

  一、国有资本经营的意义

  国有资本经营是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双重目标的紧迫要求。目前,积极推动国有资本经营,对于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从而提高国有资产收益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建立 现代 企业制度,改善国企内部治理结构

  我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 历史 时期,企业 组织形态将会发生根本变化。在 计划经济下,国营企业不过像一个个车间、班组而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资本经营,以资本所有权作为中心原则,将企业的一切要素资本化,以出资者的利益和权力为核心,建立起企业法人制度。企业成了独立的法人实体,是市场经济中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拥有独立法人财产权的竞争实体。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职能范围也要重新界定,其资金来源、组织形式都将发生巨大变化。通过国有资本经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融资和公司化改造,把原先的国营企业通过改组、改制、改造和加强管理变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中的企业。

  2.有利于调整国有资本的战略结构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有资产存量,被分割和沉淀在众多部门,不能作为资本在市场流转和交易。这导致了国有资产的分布过大又过于分散,企业技术水平低,设备产品老化,难以形成市场绝对竞争优势。同时,由于国家投资不足,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长期存在。通过资本经营活动,将企业一切有形和无形的存量资产资本化,投入市场交易,可以达到存量变现和增值的目的,进而实现国有资本的战略结构调整,优化国有经济的资源配置。一方面,重点加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和领域,如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使国有经济在这些领域占绝对支配地位。

  3.有利于发挥国有资本对其他资本的引导作用

  通过股权 转让、企业兼并等资本经营活动,将国有资本非国有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国有资本吸收和利用非国有的 社会资本的过程。这将有利于扩大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对其他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确保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利用较少的国有资本就能调动和支配大量的社会资本,按照特定产业发展的要求,实现社会资本在更大空间范围内的结构性和战略性调整,提高市场集中度,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二、实现国有资本经营的具体操作方式及其优点

  1.对于规模小、但占有一定战略资源的企业,可以由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实行整合、托管。在行业整体分散,企业规模小,运行效率低,直接导致竞争过度(以价格为主),企业盈利能力差,通过整合或托管进行的产业整合不但能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而且能有效消灭竞争对手,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有利于提高行业再价值链中的地位。其优点是,在目标企业的产权不动的情况下,优势企业获得对目标企业资源的实际控制权。优势企业输出的主要是管理、技术、营销渠道、品牌等“ 软件”,降低了优势企业的扩展成本。对被整合方来说,可以避免企业市场竞争力差所带来的经营风险。

  2.对于经营不佳的国有中小型企业,可以通过整体出售的方式变现。首先通过资产评估确定国有资本的出售底价,然后在公平的条件下实行公开竞争招标的办法,较准确地找到国有资本出售价格,所得资金除用于职工养老、安置等问题外,全部投入公益性事业和基础设施方面建设。在出售后,企业的经营管理层会被大幅度调整,将引入新的经营管理方式,企业机制得到转换。同时,国有资本的重新投入又加强了基础设施等部门的建设,优化了国民经济结构。

  3.对于国有资本应逐步退出的大型企业,可以实行股份制改造的方式,根据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需要,由资本经营公司作为发起人对它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发行股票,或者直接引入外部资金,使原先国有独资的产权结构改变为控股以至参股的产权结构,其结果是:通过股份制改造,引入新的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调整企业资本结构,同时引入新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人才,改善了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优化了企业资产结构(包括企业人力资产与物质资产结构)。在对某些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同时,还可考虑国有股权和债权互换,由非国有资本取代国有资本获得对企业的控制权,这样先的国有股权转化为国有债权,由相应的国家政策性银行来负责这些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三、资本运营在企业实践中的误区

  由于资本经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时间较短,尚不成熟,人们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经营思维和企业运作方式与规范化的资本经营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加上资本运营所需的制度 环境和条件尚不充分,资本运营在我国企业的实践中存在着诸多误区。

  误区之一:把资本经营理解为股票投资或 金融 商品买卖等资本直接运作行为

  在现实中,许多企业片面地把资本经营视同于股票投资或者金融商品的买卖。企业投资于证券市场,通过证券投资这一资本的直接运作方式来实现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和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本来无可厚非,不应指责。但是,如果一个企业放弃主营业务于不顾,特别是在主营业务比较差的情况下,把投资转化为投机,试图以此来弥补主营业务的不足。这不但有悖于资本经营的初衷和本质,而且有可能使企业进一步陷入困境。对于那些不注重改善经营管理,抱着在股票市场上投机“捞一把”思想的企业,一旦股票投机失败,其后果不堪设想。事实证明,能够通过股票投机获利者毕竟只有少数。

  误区之二:割裂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的内在联系,把资本运营作为游离于生产经营的更为高级的经营形式

  在当前的资本经营过程中,有一种观点和倾向,认为资本经营是独立于生产经营而存在,目的在于提高资本营运效率和效益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是比生产经营更为高级的经营方式。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不仅在认识上是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中是有害的,它极有可能误导国企改革,把当前的资本经营引入歧途。一般来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经营在时空上可以暂时脱离生产经营而单独运作并获取一定的资本收益,但这仅是从表层而言的,实质上,资本经营最终必须服从或服务于生产经营。生产经营是资本经营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生产经营,资本经营势必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误区之三:把资本经营的目标定位于企业资产数量的大小,片面追求企业资产的规模扩张,忽视资本经营的“质量”

  尽管以企业并购、重组、整合为主要内容的资本经营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把资产这一“蛋糕”做大来实现规模效益,达到盈利最大化和资本增值最大化目标。但它必须以正确把握资本经营的“度”,在保证资本经营“质量”前提下进行的。但是在现实实践中,许多企业忽视资本效益原则,片面追求资产规模的扩大,不注重企业内部的产业关联,盲目并购其他企业,结果企业的资本经营不但不能实现预期目标,相反却使企业步入困境。这一问题在上市公司比较突出。相反,那些资本运营获得成功的企业,如一汽集团、海尔等,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正确的处理主营业务发展与多元化经营的关系,围绕主营业务进行企业并购。因此,资本经营是把“双刃剑”,若企业的资本经营能够充分注重主营业务的发展,充分注重企业内部产业的关联,通过并购获得的资产就能为企业带来跳跃性发展的机遇。

  误区之四:一些 企业 把资本经营作为一种改革的时髦,注重形式的过度包装,忽视资本运营实质的追求

  资本经营作为市场 经济 条件下经济主体实现规模效益的高效率经营形式,它的出现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 金融 改革深化的逻辑必然,其根本目的在于:一是解决国企改革深层次问题。二是解决“大而全、小而全”和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问题,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盘活国有存量资产,从整体上提高国有经济效益。然而,在资本经营 实践操作中,许多企业把它作为一种改革时髦来赶,只重形式、忽略实质,务虚不务实,把企业是否进行资本经营当作衡量企业经营者政绩、魄力和企业 发展 好坏的标准。这种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资本经营,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圈钱”。显然,这些做法不符合资本经营“集约经营”的内在本质,相反,却是在资本经营条件下出现的新的粗放式经营。

  误区之五:把经济规模等同于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本质上是一种适应性生产经营规模带来的效率与效益。经济规模仅仅是一个总量概念,并不涉及成本收益分析。成本低、收益递增的经济规模才可以称之为规模经济。经济规模的扩大可能是规模经济,也可能不是规模经济。企业在并购和资本运营中常常混淆两者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一是认为把若干个独立的企业联合在一起,就可能形成规模经济。事实上,集团规模的扩大可能是经济的,也可能是不经济的,关键要看集团有没有充分利用各种要素,看能否提高集团的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二是把规模经济简单地推而广之。有些地方,不分行业、不分产业、不分领域,千篇一律地要求搞大集团或规模经济,热衷于构建“航空母舰”,而忽视并购组成企业团队的意义,企业集团的发展引向歧途。三是把规模经济看作是大企业、大集团的“专利”。认为只有大型企业集团才会取得规模经济,中小企业不会取得规模经济。这种认识也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误区之六:把经济范围等同于范围经济

  经济范围与范围经济既有 联系又有区别。经济范围表现为生产经营领域的布点,经济范围的大而宽,表现为生产经营的多元化。范围经济是由于企业从事相关、非相关多元生产经营活动,充分利用了共同的设备、无形资产、开发机构、 管理人才而带来的生产经营成本下降、风险分散、收益递增。范围经济作为规模经济的一种转化形式,是需要一系列严格约束条件的。企业并购、整合、重组并不是简单的1+1的组合,不是生产要素的随机与简单叠加,而必须实现企业内部的优势互补,形成集团内的专业分工。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还可能造成管理质量下降。因为,并购行为特别是无关联多元化中的并购会使企业的分支机构迅速增多,管理链条加长,管理 工作难度加大,而管理负荷过重将会导致管理质量下降,使无关联企业在并购、重组、整合后无法获得规模经营的好处。

  “资本经营”蕴含着丰富的内容,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 总结 经验,提高认识,从而为我们的产业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电大资本经营论文篇2

  浅谈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摘要:本文通过对广东某广电网络全面预算管理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内容、存在问题以及与企业预算的区别,提出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需通过建章立制、流程梳理、规范表单、IT固化共四个阶段,分目标、分步骤实施,达到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目的。

  关键词:国有资本 经营预算 企业预算管理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关系非常密切,通过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这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大创新来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什么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政府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各级政府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分为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产(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

  二、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必要性

  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利于国有资本出资人充分发挥它的职能。国资委作为国有资本出资人的代表,其职能应定位为对国有资本的监督管理,包括国有资本的产权监管、运营监管和国有资本总量与结构的调控管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反映的预算期内国有资本经营的目标,是国有资本经营计划的财务安排,是国资委职能作用发挥的基础。

  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利于实现政府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的监管职能,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公共预算的编制和实施体现政府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的需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则体现政府行使国有资本所有者职能,其收入应主要来源于国家以国有资本所有者身份取得的各种国有资本收益,其支出必须用于国有资本的再投入。因而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可有效地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充分发挥政府的“资产所有者”职能,增强政府对社会经济的调节和控制能力。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内容与管理模式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主要内容包括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两个部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国有资产出资人身份,对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投资经营和产权运作所产生的收益,主要包括国有资产收益收入、公共预算转入收入、债务性收入和其他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国有资产出资人身份进行投资的支出,主要用于国有资本的再投资和再发展,包括国有资本投资支出、国有资本营运支出、政府其他预算结转支出、债务性支出以及其他支出等。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行分级管理、分级编制,根据实际条件逐步实施。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采取三级管理模式,即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国有资产营运机构——权属企业。这一模式下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级次按照其管理模式进行三级编制,即权属企业编制三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资产营运机构编制二级并汇总三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编制一级并汇总二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存在的问题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尚处于“初级”阶段,与财政预算比起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着自身的特点,其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编制主体不明确,导致预算编制的职责分工不明确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的主体到底是谁?国资委认为他们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的职责,管人、管事、管资产三者相结合,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由国资委全权承担。理由是:国有资本收支通过国资部门在银行开设的国有收益专户统一核算,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真正成为独立于政府财政预算的一本预算。财政部门则认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属政府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资本收益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一个项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该比照基本建设支出等五个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纳入财政预算进行综合平衡,并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不能游离于政府财政预算之外。

  (二)如何实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管理控制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它面对的是企业和市场,由于市场的不稳定性,导致国有企业的预算和决算有可能发生较大差距。由于市场原因,预算没有完成,政府部门在进行决策时,对此类行为难以认定、评价。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的时候,怎么决策,怎么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按照产业政策真正的投向国有资本需要的地方,特别是进行收和支的过程中如何加强管理,防止腐败,是预算管理控制的难题。

  五、某广电网络预算管理的实证研究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大型国有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广东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广电网络)自成立初期就着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从目前实施效果看,对合理配置公司资源,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强公司竞争能力,能起到明显的作用。

  某广电网络的预算管理是以经营管控为目的,以预算指标体系为核心,以分级管理为模式,以考核评估为手段,实现“战略规划、目标设定、预算形成、监控调整”的全过程管理,并逐步构建包括预算制度、责任体系、预算流程、考核评价和信息系统5大模块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一)预算制度

  预算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整个预算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因此,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体系作为保障。建立和完善我司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实现以规章制度规范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是公司预算管理的重中之重。广东某广电网络总部、各分公司、控股子公司均按照规范预算管理过程和考核体系建设的需要,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一整套预算管理规章制度,形成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

  (二)责任体系

  责任体系是根据各环节、各部门在企业预算总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作用和职责分层设置的。按照“目标统一、分层分级、权责清晰、流程贯通”的要求,合理确定总部、各分公司、控股子公司等预算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工作关系,形成分工合作、相互制衡的管理机制。某广电网络预算管理组织架构由预算领导小组(地市分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相应为预算管理小组)、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编制执行机构共三级部门组成,共同构成公司预算责任体系。

  (三)预算流程

  预算流程按“由上而下、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某广电网络财务部建立经营预算收入和资本支出预算变量关系的模型,依据该模型确定的标准化预算流程以明确层级管理和职责分工,核心业务流程贯穿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有力促进预算管理与公司经营的有机融合,形成覆盖公司总部、分公司、控股子公司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纵向贯通的管理过程。

  (四)考核评价

  建立科学、完整的预算考评指标体系,形成广东某广电网络公平、合理的预算考评机制,实现预算管理从过程到结果的全面考评,可以确保预算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又可以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及执行结果与预算标准的偏差,以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五)信息系统

  广东某广电网络通过采用IT手段固化预算模型、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预算权限的严格控制,为公司决策层和各级管理人员提供适时、高效的信息以辅助决策,为公司资产的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工程建设、生产运营以及资产报废的全过程管理提供路径依据。

  广东某广电网络的预算管理主要是通过建章立制,明确责任;建立标准化流程,理顺关系;规范输出表单,简化工作内容;利用IT手段,固化流程与表单,最终达到效率提升的目的。实证研究表明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也需通过建章立制、流程梳理、规范表单、IT固化,分目标、分阶段逐步实施,以最终达到提高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运营效率,确保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国发〔2007〕26号

  [2]《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08〕21号

  [3]李燕.《论建立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载《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4]吴炳贵.《关于独立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之我见》,载《国有资产管理》2005年第10期

  [5]邓子基.《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载《产权导刊》2006年第1期

  [6]国资委“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研究”课题组:《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监管体系的构建》,载《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第54期

 
 
猜你喜欢:

307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