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政治论文 > 资本主义 > 资本运营的论文

资本运营的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资本运营的论文

  资本运营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实现资本有效配置和提高资本运行效率的重要方式。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资本运营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资本运营的论文篇1

  浅析营运资本管理

  【文章摘要】营运资本管理是公司短期金融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包括营运资本投资和营运资本融资两方面。营运资本管理对于企业的短期经营活动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的成本、利润和风险,因此企业需要根据经营特点合理的管理营运资本。

  【关键词】营运资本;投资融资;管理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提高短期资产的运转效率,增加资产的流动性,提高收益,同时得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这些就是营运资本管理的决策。在保障经营安全的前提下,调整营运资本的结构,加速流动资产的周转,防止流动资产的沉淀和流失,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保障可持续发展。

  1 营运资本的概念

  营运资本是公司为保障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在流动资产上的现金。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现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等,它体现着企业可周转性资产的规模大小及结构配置合理化程度。营运资本一部分来源于长期负债和股东权益,但更多的来源于流动负债。净营运资本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余额,它体现了流动资产的来源,反映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狭义的营运资本指净营运资本。营运资本具有如下特点:周转期短、形式多样性、数量具有波动性、来源多样性。

  2 营运资本管理的特点

  营运资本管理是对公司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定流动资产的最佳水平,包括流动资产中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各项资产的最佳持有量;二是决定维持最佳流动资产水平而进行的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的组合。其目标是提高营运资本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本成本,控制经营风险,提高利润,让企业得以持续的经营。营运资本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2.1 营运资本管理多为短期行为

  营运资本是短期性的,企业经营也是不断的变化,通常需要根据近期的经营状况调整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其影响也是短期的。

  2.2 营运资本管理是一种经常性活动

  流动资产一般在企业的总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销售型企业中的流动资产更是占据了大部分。过高的流动资产会导致资产闲置,降低了投资回报率,过少的流动资产则会降低偿债能力,影响企业的经营。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企业需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市场特征和内部状况实时的调整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

  2.3 营运资本管理对企业的经营起效很快

  相对于长期资管理本对企业的影响有一个滞后期,营运资本管理则起效很快。营运资本是企业的血液,需要不断的循环周转,才能更好的获取利润,使企业得以持续经营。因此,营运资本的调整会很快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如果管理不善,导致资金周转不灵,则会影响企业的支付和偿债能力,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破产。

  3 营运资本管理的要求

  合理管理营运资本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关键。企业需要足够的流动资产去扩大经营,同时要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增加盈利。企业如果流动资产过少,则会影响偿债能力;同时,流动资产的配置也应该合理。因此,营运资本管理需要满足如下几个要求:

  3.1 合理确定营运资本的需求量,节约资金占用,合理配置流动资产

  企业经营瞬息万变,而营运资本又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因此要根据经营状况科学的预测营运资本的需求量,并且合理的配置流动资产,节约资金占用。在市场不好的情形下,要适当减少存货和应收账款,保持充足的流动性以应对风险。在市场很好的情形下,可以适当的增大应付账款和短期借款,以投入生产,产生更多的利润。

  3.2 加速资金周转,提供营运资本的经营效率

  资本在周转中才能创造价值,加速营运资本的周转可以提高营运资本的利用效率。主要考虑这几个方面:加速存货的周转、缩短应收账款的周期、延长应付款的周期。

  3.3 保证安全的短期偿债能力

  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叫流动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速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叫速动比率。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保持在2:1,速度比率保持在1:1,这样可以让企业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去偿还债务,减少破产清算的风险。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流动资产结构的特点合理调整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3.4 适度的营运资本以满足企业的增长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增长,而增长是需要资金的,因此需要保持足够的营运资本来满足这种增长。同时要避免增长过度而出现营运资本不够的情形。如果缺乏营运资本,企业则无法增长,甚至陷入财务危机。在企业增长很快的时候,要合理搭配长、短期债务,使企业有足够的营运资本,又可以控制债务风险。

  4 营运资本管理的政策

  企业在筹集营运资本和安排流动资产时,需要考虑如何配置短期资产与长期资产的比例以及如何根据长、短期资产的比例配置长、短期资金的比例。营运资本政策就是公司营运资本的筹集和运用时所采用的策略。其主要由三种类型:匹配型、稳健型、激进型。

  4.1 营运资本融资政策

  企业的营运资本融资政策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合理的配置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按照流动资产占用资本的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临时性流动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临时性流动资产是指受季节性或周期性以及一些临时因素影响而变动的流动资产。永久性流动资产是指保证公司正常稳定经营最低需求的流动资产数量。

  4.2 匹配型

  匹配型的营运资本融资政策是指用长期资本满足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对资本的需求,用短期资本满足临时性流动资产对资本的需求,从而使债务的期限结构与资产寿命相匹配。这种策略使得短期负债的借入与偿还与扣除自然负债后的流动资产波动一致,减少了资产与负债之间不协调的风险,并能够较好地平衡收益和风险。   4.3 激进型

  激进型的营运资本融资政策是指短期融资不仅需要支持临时性流动资产,还需要支持部分甚至全部永久性流动资产。采用这种策略的企业将承担较大的再融资风险,但其资本成本较低,收益率较高。

  4.4 稳健型

  稳健型的营运资本融资政策是指不仅用长期资本支持永久性流动资产,而且用长期资本支持部分或全部临时性的流动资产。这使得企业的净营运资本较大,偿债能力强,风险小;但在流动资产波动的低谷期,长期资本过剩,却仍需要支付利息,加大了公司资本成本,降低了收益。

  4.5 营运资本投资政策

  营运资本投资政策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合理的确定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在其他因素既定的前提下,由于不同的流动资产比例体现了不一样的风险与收益关系,因此,公司在决定运营资本投资政策时,主要是权衡收益和风险。

  4.6 匹配型

  匹配型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是指在安排流动资产时,根据产出水平或销售规模安排适中的流动资产,既不过高也不过低。

  4.7 激进型

  激进型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是指在安排流动资产时,根据产出水平或销售规模安排尽可能少的流动资产,这样可降低流动资产对资金的占用,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其特点是收益高、风险大。

  4.8 稳健型

  稳健型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是指在安排流动资产时,根据产出水平或销售规模安排较多的流动资产。较高的流动资产比重会降低经营效率,加大成本,降低收益。其特点是收益低、风险小。

  5 结束语

  营运资本是企业的血液,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基础。企业应该根据所处的行业特点,实时结合市场的变化,采取恰当的管理政策,合理配置营运资本结构,提高营运资本的使用效率,在保障企业安全的情况下,提高利润,扩展规模。

  【参考文献】

  [1]李心愉.公司金融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王丽娜,高绪亮.营运资本政策研究综述[J].财会研究.2008(17).

  [3]金枫.国外营运资本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其演进[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4]吴媛媛.刍议企业营运资金管理[J].管理实践.2007.

  [5]王竹泉,逢咏梅,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2).

  [6]戴鹏.对营运资金的概念分析[J].财会月刊.2001(16).

  [7]左小明.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方式[J].财会通讯.2004(8).

  [8]财务成本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资本运营的论文篇2

  浅谈我国企业资本运营问题及对策

  摘要:资本运营是以利润最大化和资本增值为目的,通过不同企业的资本交流与重组,达到资本不断增值的一种经营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许多企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企业股份的多元化虽然盘活了企业部分存量资产,激发了企业经营效率,但资本运营效率方面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本文试图从我国企业当前的资本运营现状入手分析,进而得到有助于其资本运营效率提高的解决办法。

  关键字: 资本运营;政策体系

  资本运营的特点

  (一)资本运营具有价值性。在资本运营的条件下,只有运用价值手段才能综合反映出资本占用的成本状况,从而进行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的价值比较,这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益和资本的运营效率。

  (二)资本运营具有流动性。对于资本运营来说,存量资产已经不单纯的具有实物意义,它不仅要求实物形态完整,而且更加注重实物资产的利用效率。只要有利于存量资产效率的提高,资本就存在流动和组合的机会。

  (三)资本运营具有增值性。实现资本增值是资本运营的根本目的,资本运营不注重资产规模的简单扩张,而侧重于追求增加新的价值,注重生产要素运营的实际和效率。因此,资本运营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经营方式,而且还提供了一种新的经营理念。

  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的问题

  我国在经过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次经济快速发展后,经济体制的转型虽然激发了企业的效率,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其更快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一)资本运营理念扭曲,筹资与投资效率低下。

  从资本运营的目的来看,资本运营的目的是挖掘企业潜力,培育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市筹集资金和扩大规模只是资本运营过程中的两个环节。然而,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理念严重扭曲,其表现包括:

  (1)将过程视为目的,将筹集资金作为资本运营的目的,为上市而上市,对企业进行过度包装,制造和发布虚假信息,更有甚者,将资本运营视为躲避监管的手段,假重组真逃债,近年来,频频曝光的上市公司恶性造假事件就是这种扭曲理念的反映。

  (2)将简单扩大经济规模误认为是规模经济,企业片面追求规模,对并购对象缺乏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估,盲目重组、并购一些无发展前途的企业或本应该退市的上市公司;结果,非但没有通过并购壮大自己,反而背上沉重的包袱。

  (3)脱离生产经营进行资本运营,有些企业不是以搞好自身的生产经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资本运营的基础,而是盲目实行多元化经营、盲目进入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导致战线过长,首尾不能兼顾,最终陷入被动。

  (4)由于投资体制不顺,各级政府、企业、社会的投资职责和范围不明,地方和部门的利益驱动导致地方政府以争投资、上项目为衡量政绩的标准,而不顾项目是否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结果导致投资分散,综合效益下降。

  (二)资本运营主体模糊。

  从理论上讲,企业是资本运营的天然主体,然而由于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资本运营主体长期处于模糊状态。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现象是政府往往成为资本运营的实际主宰者,企业资本运营的重心不在于企业之间的谈判,而在于政府的意愿,也正是政府的这种特殊地位,使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的发展状况始终紧随政府的变化而进退。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的第二次高潮直接根源于“十五大”的召开,虽然政府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有促进作用,但总的来说,它更多的影响了资本运营效率的发挥,使资本运营中的“扶危济困”现象非常普遍,资本运营被扭曲变样,影响了整个市场资本运营的效率。

  (三)资本运营的动力不足,步伐缓慢。

  技术创新是资本运营的动力,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手段,技术创新是企业不断增值的直接推动力,是资本扩张的催化剂。而我国技术创新面临的几个的主要障碍:(1) 技术创新主体错位,应用与研究开发不足。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重大的发明创新都是工厂之外的研究机构做出的,企业不是技术创新主体,更不是技术创新的扩散主体。(2) 研发资金来源单一。技术创新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保证,创新的成果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大量的投入为代价的。我国大部分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够,近年来我国技术研究与开发投入仅占GDP的5%-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同类投资的水平,这种状况亟待改变。(3) 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脱节,技术改进效果欠佳。我国由于条块分割的影响,在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之间存在着科学技术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由于科研机构对市场需求了解不够,影响了企业产品技术的提高,进而使企业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四)资本运营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企业进行资金融通、产权交易和资产重组等,这项业务需要广泛而正确的信息、深入且专业化的分析、熟练的资本市场操作等能力,而这些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于一种高度专业化的中介服务,如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协助完成。但我国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起步较晚,对企业的购并、内部财务管理等知之甚少,经验也较为淡薄。正是由于我国市场缺少专业而规范化的中介机构最终导致了企业不能获取足够信息,投入产出不成正比,资本运营效果不理想等结果。

  解决问题的对策

  面对企业资本运营中的各种问题,为提高资本运营的效率,更好地发挥资本运营的作用,促使企业资本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正确进行筹资决策,强化投资约束机制,提高资本运营效率。

  具体包括(1)从间接融资到直接融资的转变,企业应开拓多种筹资渠道,不能只依靠间接融资,还应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企业吸纳 资金,直接融资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根据企业的自身发展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如股票上市、发行债券、吸引外资、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都可以使企业获得资金。(2)强化投资约束机制,提高资本运营效率、提高投资效果。从微观来讲,强化约束机制是确保投资效果的前提条件,通过企业机制的约束使企业理性投资,进而保证投资效果。从宏观来讲,要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必须把住投资(下转第54页)(上接第52页)这一关,形成一批技术工艺装备先进、产品质量高、品种全、消耗低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品和骨干企业。

  (二)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增强企业资本运营的动力。

  技术创新是高效率资本运营的源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依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加大技术开发的投资,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逐步积累和形成独有的核心技术,并不断推出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资本运营奠定基础。其次,企业应面向市场,明确科研方向,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加强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开发,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

  (三)规范资本市场,为资本运营铺平道路。

  资本市场既包括证券市场,又包括中长期信贷市场以及非证券化的产权交易市场。资本运营效率的保障必须有完善而规范的资本市场做基础,发达的资本市场既可以促进企业自身进行股份制改造,也有助于通过企业资产的战略性重组使其由外延式的增长方式向内涵式的增长方式转变,同时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应逐步向法律化、规范化、公开化、国际化和统一化过渡。因此当前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扩大资本市场规模,使更多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进来;二是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推出符合当前市场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三是完善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加大市场规范性的监督力度。

  (四)健全法律和政策体系。

  从法律角度来看,资本运营是企业依法通过交易行为取得其他企业经营控制权及全部或部分资产所有权的法律行为。所以,无论是在财产所有权及经营权转移上或者是控制权与产权的交易上,双方都必须遵守国家法律的规定。我国也颁布并实施了《公司法》、《证券法》 和《合同法》等法律。但是,由于行政的干预以及企业在资本运营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使得现有的法律规范还有许多不完备的地方。因此,只有进一步完善有关的法规,才能保证资本运营实施的规范化,使其健康地发展。改善资本运营效率的政策体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为了保证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其实质在于鼓励与保护自由竞争,控制与防范垄断。二是财政金融政策的实施。财政金融政策是为了减少产权市场进入的障碍,降低交易成本,对运行效率低下的存量资产进行内部控制,充分释放稀缺资本资源的潜能。

  (五)中介机构在资本运作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其行为直接关系到资本运营的成败。

  我们应建立完整配套的中介机构,如金融机构、信息网络、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等。只有提供完善而专业的配套机构,如建立资本经营者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培训基地的规范化建设,加大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等,才能真正促进我国企业资本运营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毛伯林.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策略研究[J].会计研究,1999(03)

  [2] 孙书杰.国有企业资本运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07,(8)

  [3] 周敏.浅谈资本运营中的风险管理[J].商业经济,2011,(18)

猜你喜欢:

307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