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造就社会主义新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造就社会主义新农民

时间: 若木633 分享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造就社会主义新农民

  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来看,无论从当前着眼,还是从长远考虑,都需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造就社会主义新式农民。没有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新农村就缺乏根本的支撑。通过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素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造就社会主义新农民的必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因此,首先要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民素质具体而言,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对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在一切生产力发展的要素中,人的因素是最积极、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性的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管各级政府有多好的政策和多大的人财物支持,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的亿万农民。如果不着力于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激发蕴藏在亿万农民中巨大的潜能和无限创造力,再好的优惠政策,再多的人财物支持,也只能起到暂时的“输血”功能。而依靠农民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群众的主力军作用,才能变“输血”为“造血”,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正如温家宝曾明确指出的那样,“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只有现代化农民才能实现现代化农业、建设现代化农村。

  近几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但农业农村的发展相对较慢,而且发展很不平衡。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突出表现为“三低三缺”:一是文化素质低;二是劳动技能低;三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村缺少懂技术、会种田的新型农民;缺少懂科技、会管理的青年农民;缺少农业企业家和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农民的文化素质都很高。如:受过大学、中学及良好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德国占67%,日本占59%,英国占78%。与之相比,我国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相差甚远,我国有9亿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初中文化程度占48.1%,高中文化程度仅占11.6%,而系统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所占比重更少。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将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即使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也需要劳动者具有一定的技能。另外,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功能性”文盲(即:不懂科技、外语、电脑)。根据有关人员对劳动生产率的研究结果,以文盲的劳动生产率为1进行计算,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生产率为1.43,中学文化程度的劳动生产率为2.08,大学文化程度的劳动生产率为4。这说明,人的知识文化水平直接影响人的劳动效率,目前农民较低的科技文化素质,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显然,这种状况是与我国深化农村改革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形势要求不相称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造就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势在必行。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造就社会主义新农民的对策

  农民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长期不懈的大力支持。提高农民素质,既需要创造精神方面的条件,促进软件方面的建设,也需要创造物质方面的条件,加快硬件设施方面的建设,综合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才能造就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一)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在农村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局面。这几个方面的实现都离不开文化的哺育和支撑。但目前农村文化建设严重滞后,极大地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因此要注意:

  1.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目前,农村文化设施与城市相比普遍陈旧落后,亟需改善。要切实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利用政府和地方财政资金,加大对农村科教文卫的宣传及教育,为农民学文化、懂文化提供一个最基本的保障平台。如建立健全各种文化载体,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要针对目前我国农民文化素质的实际状况,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农民进行科文卫宣传与教育,使农民易于理解和接受,从而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从而达到提高农民文化知识水平,解放农民的思想,转变农民的观念,使农民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浪潮中。

  2.大力发展学校、技校等培训机构教育。一是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依赖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培育和塑造新型农民的主要渠道。农村基础教育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农村人口和劳动者的基本素质,特别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应该逐步普及高中教育,使未来的农民成为有知识、懂科学的新一代劳动者。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使其具备较强农村师资力量的配备。在抓好基础教育质量的同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推进农民素质教育基地建设。二是加快农民素质教育基地建设。要加强公益性教育基地建设。一方面按照“应教全教,就近入学”的原则,充分发挥现有农村中小学等教育培训基地的作用,增加投入,扩建校舍,增添设备,搞好硬件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扶持乡镇和有条件的村兴办公益性成人教育基地。要大力发展社会化教育培训基地。一方面,降低门槛,鼓励民间兴办各类专业技术学校和培训班;另一方面,放宽政策,支持现有的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进行市场化运作,兴办夜校、周末班、专题培训班等。此外还可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开展电化教育。

  (二)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样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因此,必须大力宣传科技兴农、教育兴农的思想,加强科技信息传播和科技知识的普及工作,逐步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通过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提高农业的集体经营和综合生产能力,进行科技教育与推广,促使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

  1.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稳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当前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的基础地位是不相称的。由于科研经费的不足和科技体制不合理等原因,农村有相当比例的农业科技人员处于闲置和流失状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力量和推广队伍的培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农业的科技投资的使用中,重点要着眼于人才网络建设,建立农村人才库,为农村发展服务。要制定优惠政策,稳定农村科技人员队伍。在基层单位工作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给予附加工资待遇,以稳定其工作。要发挥农村现有“乡土”技术人才的作用,有针对性的邀请农业科技人员或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为农民开办实用技术讲座,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服务,解决农业生产和经营中的实际问题。

  2.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促进农业新科技的广泛应用。积极引进新农业科技项目,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建立健全农村人才交流开发的体制机制,加强农村人才市场建设和网络建设,鼓励发展各种专业技术协会和民间科技组织,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创造和选择,防止过多的行政干预和人为因素,建立农村良种繁育基地以及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和渠道,通过科技的推广,让农民参与科技活动,开发自己的产品、技术和成果,以缩短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周期,以此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三)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社会主义新型农民首先要具备相应的思想道德素质。当前,农村基层管理不力,农民思想道德素质良莠不齐,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很不适应。因此,必须加强农村的基础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精神文明组织机构和人员,强化农村基层管理,把农村的政治宣传与精神文明工作落到实处,把农民思想道德信仰教育纳入组织化的轨道。

  1.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加强社会公德教育,要努力在农村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建立健全村规民约,营造规范化、制度化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宣传与舆论导向的作用,通过画廊、板报、民间故事、公德人物评选等方式,加强对农民的社会公德教育。加强家庭美德教育,要努力创造安定和谐的家庭关系,培育和发展夫妻平等、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的家庭伦理道德。

  2.教育方法要切合实际。在对农民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采取书画、报纸、广播等被农民乐于接受的形式,同时要注意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如定期举行评先选优活动,对优秀个人或家庭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此来激发农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得遵守各种道德规范、道德原则成为农民潜在的意识,进而成为其日常生活的行动指南,“文明乡风”水到渠成。

  (四)提升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面临着从原来的小规模经营生产的个体经济到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现代市场经济要求根据市场提供的供求信息,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这就需要采纳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掌握市场动态,需要相应的分析市场、组织生产的经营管理能力。目前农民整体上的经营管理能力与这一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完善农村市场机制,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农民面对市场的信心至关重要。

  (五)提升农民的政治民主素质

  较高的政治民主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因素。自我国建立村民自治制度以来,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目前村民自治制度有待进一步具体化、细化。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宣扬村民自治的思想,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使农民在村民自治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指导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农民政治民主素质的整体提高。要注意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基层政府组织和村委会应端正其农民利益维护者的角色,了解农民自身的需要,反映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民利益表达的能力,促进农民政治民主素质的提高。

  总之,没有农民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是为了农民。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政府只是新农村建设的启动者、推动者,农民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步伐,进而将直接决定城乡统筹、和谐社会的构建程度。所以,提高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素质,造就社会主义新农民,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76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