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理学论文 > 数学 > 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

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

  数学建模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应用能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篇1

  浅析数学建模培训中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

  数学建模是一项集数学、计算机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工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加各类数学建模竞赛,通常准备参加的学生都要做一些准备,即参加学校举办的建模竞赛培训,在培训中,学生能尽早了解并掌握建模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应用软件,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队员间尽早磨合,相互了解,同时可以训练学生快速获取有用信息和资料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写作技能和排版技术等。

  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是根据竞赛的发展动向,在认真进行调研和集体研究后,形成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案,例如有线性与非线性优化、整数与多目标规划、多元统计分析、图论与网络方法、Matlab 与 Lingo 软件、各类竞赛题等等。因此,指导教师讲授的内容是动态化和多样化的。培训期间工作十分紧张,每天白天和晚上要进行,周六和周日也要进行,付出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特别是在模拟竞赛期间,要求学生按照竞赛规定的时间完成模拟训练赛题,并写成一篇完整的论文,由于题目比较难,学生往往就会在思想上出现各种畏难和波动情绪。

  参加过建模的同学收获很多,不但领会到数学之美,建模之乐,还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强大,专业交叉的益处,可以说对学生是一个专业,性格,心智等全方面的锻炼和提高。

  1. 心理素质在竞赛中的作用

  心理素质是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指人的情绪、信心和意志力等。很多学生通过《高等数学》、《概率统计》及 《复变函数》等数学课程的学习,对数学的抽象性、实用性和理论性产生怀疑,或多或少的会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或者畏惧心理。因此 ,每每提到"数学"都会产生疑问,对数学缺乏信心,失去兴趣,在比赛中,负面情绪占主导地位的学生,只要碰到一点弄不懂的地方,就容易焦躁沮丧,甚至于失去信心,中途放弃比赛,而意志力强的学生正好相反,同样的困难反而更能激发他们的斗志,往往坚持到最后,都取得不错的成绩。意志力的挑战不仅来自具有相当难度的赛题,而且也来自比赛期间三天三夜的体力透支、精神的高度紧张,这期间参赛者会不止一次的接受意志力的考验,稍稍妥协便会功亏一篑。

  2. 在培训中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

  在培训中,我们应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建模竞赛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手段逐步提高:

  (1) 首先,通过学生的数模协会、数学建模讨论组等学生小组,以及相关网站,报刊杂志和讲座等手段,让更多学生,尤其是非数学专业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建模,尽可能的消除学生的畏惧、畏难心理,让学生明白传统意义上的数学与数学建模的区别之处,让学生明白数学建模竞赛之所以蓬勃开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和大学生的青睐,其魅力在于数学理论和实际应用问题的结合,有了实际应用数学模型,数学不再是单纯枯燥的理论。

  (2) 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训中应尽可能地选取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自然界中奇妙而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人们习以为常而结果又出乎意料的问题,如 "铺瓷砖问题"、 "相识问题"、"夫妻过河问题"、"小兔繁殖问题"等,这些题目涉及面广、灵活性大、创新性强,具有挑战性,通过奇妙、新颖的数学建模问题,增强学生对建模的兴趣;(3) 在培训中会有 3 次模拟比赛,让学生尽快的适应竞赛的氛围,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并且增强团队整体沟通协调的能力,使队员间尽快磨合,更好地完成比赛。模拟竞赛时,老师通过多鼓励,多提醒的方式督促学生自主提高心理素质,例如: 告诉学生刚做题目时,无论谁都会感到困难,只要坚持做下去,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来,完全有能力与队友共同把题目做出来,要树立信心,承受住压力和挑战。

  在教师的开导下,学生往往思想上初步解除了畏难情绪,继续做下去,最后都可以顺利完成任务。模拟竞赛时就严格按照培训中建议的写作时间轴规范自己的时间使用,这样真正比赛时就不会手忙脚乱,心焦气躁,见下图 1.时间轴图解释如下: 第一天: 选题,建立模型; 第二天: 建立模型,模型求解,结果分析; 第三天: 模型求解,结果分析,模型改进及应用; 第四天: 形成并提交论文。

  3. 结束语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不但培训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更主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培养学生敢于战胜困难的坚强意质,保持 "兴趣第一,全力以赴",切忌以竞赛成绩为目标,坚持实践第一,软件与理论相结合,切忌急功近利,始终团队和谐合作,相互信任,戒骄戒躁。这不仅有助于顺利进行比赛,更锻炼了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和意志力,对今后的长远发展以及学习和工作都具有良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吕建国主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2] 李小融: 教育心理学新编。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

  [3]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4] 余嘉元主编: 当代认知心理学。 江苏: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5] 黄希庭,郑涌: 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6] K. T. 斯托曼着,张燕云译: 情绪心理学。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篇2

  浅谈数学建模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实现途径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生产一线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其教育思想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坚持能力为本的的原则,高等数学作为高校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是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高校数学教学委员会曾指出,要加强对学生数学建模和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此指导方针下,对高校数学教学方法的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下,高校数学教学要把书本知识与数学建模思想结合起来,使学生的高等数学学习从理论到实际,再从实际到理论的良性循环。

  1 数学建模对于高职数学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所谓数学建模,指的就是通过数学符号和数学结构来实现对实际问题的近似描述,是一种将现实现象形象化的数学思维方式[1],数学模型和数学建模之间又有着本质区别,数学模型是一种结果,重在揭示内在规律,而数学建模则是人们认识客观现象的过程,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

  1.1 数学建模对于高职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生产管理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基于这一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应体现出数学实用性,着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往那些传统意义上的数学应用题,虽来源于实际问题,但中途经历了太多的加工,导致问题较为简单、条件充分。此类应用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起不到很好的作用,从而经常出现很多人在实际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不知道怎样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

  针对这种现象,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建模训练。与传统数学应用题相比,数学建模所解决的问题直接源自生活实际,条件也是不充分的,此类问题需要查找资料,整理数据,要从实际问题中找出主要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做出假设,最后再以数学方法建立数学关系,即数学模型[2].在求解过程中,需要借助计算机来计算。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就是学生探究创新、团结协作的过程。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以及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高职学生的这些能力,正好与高职教育的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

  1.2 数学建模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

  数学是一门应用极其广泛的学科,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这也是数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之一,在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中,基本所有专业的数学课程教学中都涉及到了微积分,也有不少专业开设了概率论初步和线性代数等课程,与本科课程内容相比,虽在深度和广度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可以解决诸多实际问题,例如银行利率增加、细胞繁殖速率以及人口增长率[3]等问题模型,都可以通过高职数学中所学到的知识解决。

  因此,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高职数学课程教学中是可行的。

  2 数学建模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实现途径

  2.1 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与本科教育相比而言,高职教育要着重突出实用性。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时,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将一些抽象概念由实际问题中引出,然后在回归到实际中去。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将一些繁琐的推导过程和计算技巧删除。对于一些需要计算的问题,都可以借助计算机直接得出结果,这样就可以留给数学建模更多的时间。例如,在一元函数微积分课程教学中,由于不定积分灵活的计算方法以及技巧性,需要很多很多课时进行讲解,而且学生还要花费很多时间在课后进练习,如此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若将计算删除,只将积分的基本思想、性质和应用保留,引入数学建模进行训练,同时,进行计算机解题训练,这样就可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

  2.2 在教学中多引入一些案例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当完成章节教学后,合理选择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引导学生通过简化、假设,确定参数、变量,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数学问题,进而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函数章节引入银行复利计算问题;在线性方程章节引入投资组合问题;在微分方程章节引入马尔萨斯人口模型[4]等。

  2.3 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于一些典型的建模案例,教师要多进行启发,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到探索和发现过程中去。例如,典型的"椅子问题[5]",是许多建模书籍常选用的,然而原模型的建立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假设了椅子四条腿进行连接,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据此,教师就可以在学生理解建模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问题,例如将假设改为椅子四条腿连接后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者其它图形,那么该如何进行模型修改,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结语

  总之,数学建模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国有着总要的作用,是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要将数学建模巧妙地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去,从教学各个环节入手,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将数学方法应用到生活、科学技术和实际生产中去,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实现高职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振云 . 将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融入高职数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J]. 咸宁学院学报 ,2012,32(9):106-108.

  [2] 王中兴 . 数学建模思想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辽宁高职学报 ,2011,13(2):39-40.

  [3] 郭宝宇 . 浅谈基于数学建模理念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探索 [J].环球人文地理 ,2014(22):162-162.

  [4] 欧笑杭 . 试论如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29(1):137-138.

  [5] 徐莹 . 浅析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职数学教学中 [J]. 才智 ,2014(15):93-93.

2977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