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理学论文 > 数学 > 趣味数学教学论文

趣味数学教学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趣味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作为教师,应当努力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趣味数学教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趣味数学教学论文篇1

  浅议小学趣味数学教学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对日后数学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科学导入,语言教学、巧设习题、教学日常化四方面对如何开展趣味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数学教育

  爱因斯坦:“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莎士比亚:“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新课改强调小学数学教学应以人为本,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兴趣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在快乐中求知。因此,有必要研究和探讨如何做好现阶段小学趣味数学教学。

  一、科学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习认知事物的基本动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受人以欲。亚里士多德:“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张洁:“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创设趣味情境,通过抓住学生注意力,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数学知识创设好的开端,为步入数学殿堂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讲授三角形与四边形面积时,教师可借助教具或是让学生手工裁剪两个三角形,图不同色彩,通过两个不同颜色的三角形拼接后形成四边形,告知学生三角形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在沟通交流中不断完善对三角形、四边形面积知识特征的认知。

  此外,还可借助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增强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由老师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同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老师还可通过布设问题,步步深入,让学生自我领会,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推理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授正方形周长时,老师可先告知学生正方形周长等于四百之和,然后问学生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学生猜想“也等于四边之和。”

  老师再问“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以边长,那么长方形面积等于什么?”

  学生猜想“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二、注重言语,增强学习兴趣

  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教室的语言教学是打开学生数学知识宝库的钥匙,是将学生带进瑰丽知识殿堂的领路人,是师生间心灵沟通的桥梁,是教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和基本方式,对于开启学生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满足具有重要意义。英国教育学家罗素说过:“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催化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应采用严谨、规范的数学用语,教师还要做到语言丰富、表达灵活、体现语言的生动性、幽默性,让枯燥无味的数学变成充满灵动、幽默气息的数学。多采用鼓励、表扬、赞许、肯定等方式激发、鼓励学生不断探索、进取。比如多说“你说得不错”、“不要紧,慢慢说”、“你再想想”“你真聪明”等等诸如此类尊重、富有期盼性的语言,避免使用粗俗轻薄的言语。

  同时,教师在数学中应注意不可一味强调幽默性而忽视了教学内容,脱离的数学教学的本质,降低了学习效率,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三、巧设习题,调动学习兴趣

  《要慎待儿童》中曾写道“学校并非知识的仓库,而是启蒙的灯塔。所有儿童的能力不可能相同,因而学校的任务就是培育他们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特点,每个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差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特点、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学生分成多组,分别按照大纲基本要求、略高于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能发挥学生数学特长)进行分层次教学,布设习题,提高教学效率,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困难,充分发挥学生潜能。

  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仅能维持二十分钟左右,通过布设不同类型习题,穿插教学,使儿童大脑在疲惫或注意力失散的情况下,较长时间维持或恢复到兴奋状态。比如在讲授小数点移位问题时,可让多个同学站成一列,让一个人同学扮演小数点,通过小数点同学的移动,让学生感知小数点移位问题,并同时配有相关练习题,增强数学认知意识,举一反三。

  四、数学教学“日常化”,强化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我把心给了孩子们》也曾写到“我的学生学习时绝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游戏、故事、美、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中进行朝气蓬勃的智力活动。我希望孩子们能成为这个世界中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观察、思索、谈论、感受劳动的欢乐,并为所创造的一切而自豪;为人们创造美和欢乐,并在这种创造活动中获得幸福;赞赏大自然、音乐和艺术的美,并以这种美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把他人的痛苦和欢乐放在心上,像对待自己切身的事情一样对待他人的遭遇——这就是我的教育工作的最高目标。”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紧密联系生活环境、知识背景,使学生感知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时时刻刻有数学,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这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给学生留有思维空间。比如在讲授乘法分配率时,教室可把课堂比作是“课堂超市”。

  师:今天,我们要买4个篮球和3三个足球,篮球和足球的价格都是8元一个,那同学们我们需要付多少钱呢?现在我们分成A、B两组,A组同学现将总球数计算出来再乘以价钱,B组同学用球的个数分别乘以价钱,再讲两个价钱相加,我们看看两个结果是是否一致?

  (学生演算)

  A组学生:老师,价钱是56元。

  B组学生:老师,价钱也是56元。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需要学习的乘法分配率。即(A+B)×C=A×C+B×C。

  再例如讲授“利润与折扣”的问题,教师可将同学们熟悉的商场打折问题引入。

  师:“一件衣服的成本是50元,在商场里售卖价是100元,问这件衣服的利润是多少?”

  学生:“这件衣服的利润是50元。(利润=售价-成本)”

  师:“那这件衣服的利润率是多少?”

  学生:“利润是100%。(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五、复习总结,提高教学效率

  “温故而知新”,数学复习是学生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扩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数学复习过程应是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叠加,也不是一味的提高海战术,而是通过复习让学生对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做到灵活运用,此外还可使知识系统化,使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系统化、结构化,形成知识网络。同时,通过复习让学生做到查漏补缺,举一反三,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发展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进行分数及其相关概念复习,一是理解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加做分数。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应从儿童心理、自身特点出发,营造欢乐、愉快的课堂气氛,与学生间加强沟通、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实际的教学中,为学生展示自我,创造自我提供良好的平台,让学生在数学的知识海洋中畅快遨游,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下页带来更多的趣味数学教学论文

3401427